水煮清王朝-第2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等到胤禛和胤祥哥俩儿赶到的时候,正碰上于成龙开始把炮口转向于中开火。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逼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生?’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国立需三,去兵为首,如今我大清虽然国泰民安,可是,百姓生活并不宽裕,于大人你却妄动刀兵,遣害于民。如此,将有以兵事迫百姓‘去食’之可能。君子所不为!”
说完,于成龙就盯着于中。眼睛一眨也不眨。
“这个……于大人,你说的这些我只能听个马马虎虎。我想,你还是直接说白话吧,要不然我只有告你扰乱视听,故意欺负人了!”尽管身边的人已经被于成龙连连轰下,于中却并没有赶到紧张,反而先笑眯眯的还了一句。
“于大人,于某是在说,你妄动刀兵。如此,有使得百姓负担加重,迫使他们‘去食’之嫌,你真么做,又可能使得国家动乱!”于中地调笑并没有能让于成龙笑起来,这位河南总督只是硬邦邦的把自己的话又解释了一遍。
“非也非也。于大人,你刚才也说了,‘民无信不立’。于大人你是进士出身,学问比我深厚百倍,想必清楚这‘信’是指什么吧?”于中依旧笑眯眯的反问道。
“信,即为诚信。朝廷若无诚信,则百姓笔不信之,如此,威权必然不稳。此所谓‘国家无信则人民不以之为国家’也。宋代朱熹虽然为人不怎么样,可他的那句话还是不错的:‘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高士奇笑呵呵的也加了一句。
“呵呵,高相以为这个‘信’是指‘诚信’,于大人是不是也这么以为?”于中看了高士奇一眼,又朝于成龙问道。
“千百年来,自孔夫子立下此言,‘信’便是指‘诚信’,难道于大人还有异议不成?”于成龙冷笑着答道。他刚才说于中的妄动刀兵,有可能使百姓“去食”,可于中却提起了这“民无信不立”一句,避开了那么一问,很显然是想用孔夫子宁愿“去食”也留下的这个“信”来进行反驳。不过,他却不相信于中能从这个“信”上找出什么文章来。
“异议不敢当,只是有一点儿小意见!”于中微笑着看了一眼于成龙,又转而瞧了一下康熙,这才又接着说道:“在下以为,孔夫子提出的这个‘信’,若单单是以一个‘诚信’就概括了,那大家未免就太瞧不起那位圣人了!”
“于大人,此话怎讲?”张廷玉问道。于中这个帽子扣的可够大的!藐视孔夫子,这话若是传出去,就算不死也要扒层皮了。
“信,在下以为应为‘信仰!’民无信不立,当指国家应为百姓信仰之所在。”于中答道。
“信仰?于大人,据我所知,这两个字倒是那些西方的教士经常提及!”高士奇又笑道。
“不错,西方教士经常把‘信仰’这两个字挂在嘴边上。不过,这并非浅薄!……必须承认,这西方人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至少,他们还会强迫自己或者主动去信一些东西。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精神。”于中说道。
“那请问于大人,你以为什么是‘信仰’?难道就是那些什么天主之类?”马齐问道。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信仰嘛,可以说一个人理想的持久信念,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本能追求。不过,也正式因为本能,所以,信仰这东西,很难找到什么依据!”
“于大人,你所说的这个信仰,不知可与刚才所言有何关联?”于成龙冷冷的问道。
“自然有关联。于大人,难道你不觉得,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是因为百姓需要它,维护它,方才能结成的吗?所以,国家要持续的稳定,就需要让百姓继续拥护它。那么,如何才能让百姓拥护国家呢?……”于中问道。
“足食!”
“这还不够!……于大人,民无兵不安!”
“孔夫子愿先去兵,方才去食!”
“我动兵事,不仅可使百姓以国家为豪,还可开辟疆土,为我后代子孙谋利!这……也是为了百姓日后‘足食’而为!”于中说道。
“荒谬,我大清地大物博,何需去欺辱一弹丸小国?”于成龙不屑道。
“哈哈,于大人忘了?你前年整治河务,淤出数十万顷土地,这让多少百姓歌颂功德?那北海道可耕之地不在我大清一省之下,为何就比不得你于大人的功劳?”于中反讥道。
“吾之所为,乃为百姓;于大人你妄动刀兵,却是有被仁义!”
“于大人,‘仁义’填不饱肚子。”于中又讥笑道。
“你……”
“于大人,再告你你一件事。”于中看着于成龙气得脸色通红,又笑了一下,说道:“其实我也讲仁义的!只不过,我的仁义只对自己人讲,从来不对敌人讲!”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二百六十二章 四阿哥出差
“国家需要战争,就如病人需要药物。一个国家太久的沉浸在太平盛世并不是什么好事。那样会使这个国家失去活力。‘国好战必亡’,然‘忘战必危’。军队就如兵器,钝了就得磨一磨,要不然,威慑力就会失去,甚至完全朽坏。战争也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仁义’与‘正义’之分。国家这种东西,因为聚集了太多人的信仰与利益,所以,它就只能永远以利为先,以‘自己人’的利益为先。那些讲求仁义的做法,不过是在损害自己国家百姓的利益去治疗外国人的创口。六国亡于贿秦,对敌人讲仁义的做法更甚于贿秦。打了别国,杀了别国的人,以为再说两句好话就算结束了吗?世间唯有蠢材才会有这种想法,那就是在放纵,放纵自己的仇人。……战争,就是抢掠,就是杀人放火,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如果你想讲仁义,就先把敌国的国土变成自己的国土,敌国的百姓变成自己的百姓再说!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必须一下子把敌人的打趴下,让他永远再也起不来,永远对我们构不成威胁。……”
胤禛呆在自己的舱房里,默默的回想着于中的这一番话。刚才于中更于成龙两人谈到了对敌人的态度,于中表示对敌人不能有仁义,不管是明里的、暗里的还是潜在的敌人,都不能讲,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敌人坐大之前将其扼杀,也就是“防患于未然”。结果,他的“危险”语调不仅让于成龙气得脸色犹如猪肝,就连高士奇等人也大都变色。胤禛可以想得到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大清国的邻国多了,如果都要消灭或者扼杀,那种难度在这些人看来空白不次于登天捞月。
胤禛甚至还能觉得出来。如果不是康熙等人及时阻止了于中继续发言,于成龙极有可能会请康熙当场杀了于中。
不过,于中的这番话,依然让在场的人都认识到了他的“危险性”,胤禛觉得就连康熙也可能有些后悔过早地任命于中去四川当提督了。谁知道于中眼里的敌人都包括那些?四川各族聚居之地不少,矛盾闹得也很多,万一钥匙出了点什么乱子,这位于大提督会不会又一次大开杀戒呢?
不过。于中地话还是有人支持的。蓝理和万正色等人虽然没有说话,可从他们看向于中的眼神,以及他们那副“于我心有戚戚然”的表情,傻子都能辨别的出来他们对于中是不是支持。胤禛甚至还能猜得到蓝理此刻是何等的高兴。这家伙想再去打日本,于中的话可以拿来当挡箭牌,他不乐才怪。
……
“防患于未然!将敌人消灭于萌芽之中!”
在心里默默的咀嚼着于中地这两句话,胤禛轻轻的将年羹尧写来的那封信放到了蜡烛上点着了!……现在太子党和阿哥党的争执虽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激烈,可这样才是真正暗流涌动的危险时期,如果他此时冒出头来,一个不好。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所以。目前还是保持低调的好。毕竟,他不像大阿哥和太子两人那么实力雄厚,没有多少本钱能用来挥霍。
“笃笃笃……”
敲门声响。胤禛转头看了一下,又随手拿起几张纸一起烧了,然后,看着信已经烧了个精光,这才走过去开门。
“四哥,你怎么这么久才开门?……什么味儿?你烧什么呢?”
“没什么。心乱。字写的不好,就烧了!”胤禛淡淡的说道。
“写不好就烧了?嘿嘿,四哥,你不是蒙我的吧?是不是在跟四嫂写家书呢?……”胤祥眼尖,一斜眼就看到胤禛桌前地板上那尚余下大半页地一张纸,急忙上前踩上两脚。把火踩灭,又弯腰将这张残破的纸拾起来看了看,然后,就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众生诃不是吧?四哥,你又在写《金刚经》?”
“是呀。我本来的那部被你偷走了,当然就只能另抄一部了!”胤禛淡然的说道。
“又是我的错?”胤祥指了指自己的鼻尖,一副苦笑的样子。
“不告而取谓之贼。你说你是不是有错?”胤禛面无表情地问道。
“好吧好吧,就知道四哥你厉害!我承认我错,成不成?大不了过两天我也赶抄一部《金刚经》还给你,这样总行了吧?”胤祥涎着脸笑问道。
“这就免了!你那把字,我还看不上眼!”胤禛没好气的答道。
“四哥你可是瞧不起人了啊!我的字可是连皇阿玛都说好呢!你莫非是觉得皇阿玛的眼光不够?”胤祥不满的叫道。
“是啊,皇阿玛也说好。也不知道是谁因为字写的差劲,被王棪师傅连着罚站了三天来的……”胤禛笑道。
“得得得,我说不过你。我认输!”胤祥双手高举做投降状,苦笑道:“四哥,你是信佛的,缁门连点儿宽容心都没有?再怎么说我也是你弟弟,说几句好话安慰一下也这么吝啬!怎么非得提我的伤心事来刺弄刺弄?”
“你伤心?”胤禛看着胤祥的样子,也唯有苦笑一声,无可奈何。这小子跟自己的一母同胞,十四阿哥胤题是皇子之中最皮实的两个,平时护着他们的人又多,哪有多少伤心地时候了。
“对了。不说这些了!四哥,皇阿玛让我来叫你过去!”胤祥笑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正事,急忙说道。
“皇阿玛叫我过去?什么事?”胤禛心里一惊,不过,他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淡淡地问道。
“还能有什么事?当然是有皇差要让你去干呗!”胤祥“幽怨”地看了一眼自己地四哥,神情之中难掩羡慕之色。
“皇差?”是什么皇差?胤禛心里暗暗想道。不知怎的,他听了这话之后,心里竟然有了一丝兴奋的感觉。
……
“朕要派你去一趟江宁!”
胤禛很快就知道了康熙派给他的是什么皇差。就在两天前,一向居于安徽地江南总督马德,突然驾临了江宁府,然后,也不跟江苏省的官员们见面,火千连发。总督府的督标亲兵四出,仅用一天多的功夫,就接连抓了淮安知府王伸汉,苏州知府王懿,江宁同知林永升,苏阳县令赵和原等数十名地方官吏,把整个江南镇得一时间鸡犬不宁,颤栗不已。可是,来了这么一出,那些本来对这位马总督没什么好感。据说连平时吃饭都不忘骂上两句的江苏官吏们一下子都清静了,愣是没有人敢放出半个屁来。
由于事出突然,江宁织造曹寅得知此事后,不敢怠慢,立即派人飞马将此事传到御驾一行,告诉了康熙。因为此时康熙南巡的队伍已经进入了江苏的地界。现在马德如此大张旗鼓的抓捕,而且抓的还差不多都是朝廷地方官吏,万一处理不好,给皇上脸上摸了黑。造成的影响肯定是恶劣之极。所以,康熙也不敢对此事掉以轻心,这才急忙派人去江宁去了解一下情况。以免到时出了事,做皇帝的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那可就丢大人了。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胤禛的好运气了。现在呆在康熙身边的尽是些“高人”。要么是高士奇、马齐、张廷玉这三个上书房大臣,宰相一级的人物,要么就是飞扬古、于中、蓝理这样的统兵大将,再者就是于成龙、陈潢这样的地方总督,影响个个都不小,所以,为了不引人注目,康熙想来想去,只有选他出面了。因为胤禛的皇子身份足够贵重,万一出了事应该能压住。……为什么要用应该?因为在康熙等人的记忆中,马德是那种一旦抓住了道理,连太子也敢硬挺地人物。区区一个四阿哥,倒是还有可能镇得住别人,可如果对上马德,就只有一个字了,那就是……悬!
不过,胤禛却不知道康熙等人仅仅是把他当成一个斥候兵,一个眼线,他在接到任务之后立即就出发了,而且,还是带着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