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3469-穷人缺什么 >

第32节

3469-穷人缺什么-第32节

小说: 3469-穷人缺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曝出,媒体又抓到了热点,一个商业行为上升为一场道德讨论,见诸报端的,无不是对国人素质之低的切齿痛斥。    
    餐馆老板难道有病,竟然忘记了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句话其实是很符合进化论的。不管富人穷人,内心的贪欲都根深蒂固,人们常说为富不仁,只是穷人的不仁没有暴露出来而已,于是就把不仁的帽子戴到富人头上,这是不公平的。    
    餐馆老板清醒得很,我估计,这只不过是一个策划,是一种促销手段而已,等到他的餐馆声名鹤起,等到食客尝出了味道,他再按市场规律收费不迟。    
    曾经挑起亚洲金融风暴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十恶不赦,但偏偏是他,因为行善而成为第二届“代顿和平奖”得主。他的主要事迹是捐出巨款,支援波斯尼亚地区的战后重建,以及他所领导的量子基金,对多项慈善活动的大力支持。此种行为在中国也很多,但大多带有商业色彩,因而惯性思维的中国记者就对索罗斯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您的天性还是树立形象的需要?索罗斯回答:在金融市场,我只是按规则办事,我遵守规则,谈不上道德不道德。    
    其实说穿了,也就是因为有高额遗产税,国外的富豪们才大多在生前捐出大部分的财产,不仅是索罗斯,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富人的仁,不是道德的促成,而是制度的结果。    
    按规则办事,这就够了。    
    经济和道德,实际上是两个范畴,虽然有所交叉,但绝不能混为一谈。谁都有不仁的可能,所以才需要市场的规范,需要法律的约束,让不仁的行为付出代价,让不仁的愿望不能实现。富人们仁不仁,不仅是人心好不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健不健全的表现。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在嚷嚷着“为富不仁”,那么不仁的不仅是富人,还有这个社会本身。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劳心者治人

    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谓之“脑体倒挂”。何谓“倒挂”?就是头和脚颠倒了,置人于倒悬,这当然不正常!脑袋在上,天经地义。劳心者治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其实,即使是在倒挂的年代,真正的书香门第,或者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家,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荒废学业,他们还是宁肯让孩子在作文里写上“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去造原子弹”,而不愿意看到他的理想仅仅是坐在街边上卖茶叶蛋。凭着一种直觉,他们知道什么是更高级的职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没有想到二十世纪末会来这么一场浩浩荡荡的知识经济。知识突然就值钱了,成了资本,那些一夜暴富的网络英雄们,那些专利在手的科学家们,还有专门出点子的,舞文弄墨的,帮人打官司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收入高的人越来越多,行业虽然不同,却都披着知识的外衣,连舞台上唱歌的,球场上打球的,没有文凭都会被说成素质不高,从而使身价受到影响。受潮流影响,各色各样的老板们也从钱堆里探出个脑袋,呼吸几口知识的空气,不惜花大价钱去大学里搞个学位,生怕被当成了草莽英雄。    
    他们怕得有理,“草莽”从来都是成不了正果的。几千年前孔子就说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智慧永远高于体力,要想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取得支配地位,你就必须是个劳心者。    
    劳心者少流汗,却并不意味着不辛苦,做一个劳心者是很多人的愿望,却不一定都能达到。这里面固然有天资方面的原因,认识也是个问题,就像哪怕在“脑体倒挂”的年代,真正有见识的人也不会放弃学习一样,对他们来说,读书更多是一种精神活动,其次才是谋生手段。学习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性格中的天然成份,那种欲望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更多的鞭策。    
    有些人家中虽然豪华装修,却找不到一个书柜,见不到一本书,甚至没有一份报纸杂志,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辛苦而生疏的事,也许在外力的强制下他会去学习,但压力一旦消失,他又和书本生疏起来。    
    一个人需要学习,首先因为他从学习中得到力量和乐趣,一切从实用目的出发去学习的人,都不可能持续下去,因为他缺少原动力。    
    一边牢骚满腹地打着麻将,一边却严厉训斥着自己的孩子,因为他没有得到一百分,这样的家庭是走不出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哪怕考出一个硕士生博士生,骨子里也常常和知识没有感情,一方面靠知识吃饭,一方面对知识嗤之以鼻。    
    当然,知识和财富并不能直接划等号,知识分子里也有很多百无一用的书呆子,但是比起没有知识的人来说,书呆子的出路还是要好一些,普遍地说,高学历者的收入比低学历者多得多。    
    只要你承认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你就会认同知识的经济价值。教育是最大的投资,穷人往往既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又没有受教育的热情,结果成了知识缺乏的人群。这不仅直接影响到生计,而且更是断绝了后路,断绝了发展的前途!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合理的按劳分配

    在商品经济时代,不劳而获不仅是不光荣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社会才给了他回报。    
    有一位伟人说,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很多人就由此断定这个伟人的确伟大,因为他无私,只讲贡献。其实,圣人无私,所以成其私。伟人心无杂念,一意修行,终至功力深厚;仍无杂念,倾力奉献,最后成果卓著,他成了伟人!当然,荣誉有了,面包有了,一切都有了。    
    社会总是在进步的,这进步的成果每个人都在享受,二十年前大家都看不上电视,现在大家都看上了。但是区别也出来了,有的人看大彩电,有的人看小黑白,有的人住花园别墅,有的人却不得不下岗。并不是谁想害谁,在商品自由交换的市场经济里,个人收入的水平虽然会随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而提高,但两者的速度不同,有的人提得快,有的人提得慢,提得慢的就成了穷人。    
    穷人之所以是穷人,原因很多。也许一场大病,就导致了一个家庭在经济上的一蹶不振,但这毕竟是少数;也许是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了和物质文明的距离,但这也是一种群体现象,不能解释个体的差距。在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穷,有的人却相对富一些呢?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也不是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问题,而是知识、性格和思想。性格和思想的成因比较复杂,也不是说变就变得了的,知识却可以通过学习得到。    
    知识的作用不仅仅是充实人生,知识直接是实用的,可以提高生产力。有知识的人和没知识的人,能做的事情不一样,做出来的结果也不同,生产能力不同,创造的价值不同,得到的收益当然不同。    
    一个人生产能力越强,工资就应该越高,这合情合理。而个人生产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人力资本的存量,诸如受教育程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等等。    
    尽管—个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全部返还给他,返多少?怎样返?这中间一折腾,难免会有漏洞,难免会有不公。但是不这样又能怎样呢?相比之下,以效率为标准的分配制度,让多创造的人多收益,不劳而获就困难了,巧取豪夺也不容易了,瓜分别人创造的财富也不正当了,公民都能从对教育和物力资本的投资上获取不断扩大的收入,社会也能因为他们的劳动而更好地发展。分配是个困难的事,能做到九全九美也不错了。    
    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多劳”不是要让你累死,而是要你产出更多的价值,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高的收入。    
    多劳多得最根本的标准是质而不是量。穷人最根本的投资是自身能力的提高。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教育是最大的投资

    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因为缺乏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已经处于更加落后的状态。“数字化”、“信息化”对穷人带来的好处并不像富人们宣传的那么多,信息技术使富人如虎添翼,使他们本来就快的聚财速度更上台阶。而穷人,由于没有基本的条件,则被富人更远地甩在后面。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1/6,而在非洲这个比例是1/5000。    
    当全球都在津津乐道于网络时代的财富神话时,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整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当财富像洪水般向少数人滚滚涌去时,大多数人的机会也就迅速流失了。    
    所以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巧取豪夺的时代,而且再也用不着明火执仗。信息时代的殖民者,在光纤上圈地,所到之处,轻轻松松地征服了人们的脑袋和钱袋。    
    当然,穷人还是有一线曙光的,毕竟脑袋还长在你自己身上。在这样一个时代,学习就是最大的投资。    
    二十年前,在一个小山村,有两姊妹,因为家里太穷,只能供一个孩子念书,妈妈实在不能决定这个机会该给谁,只好捡了一根稻草,让姐妹俩猜,谁猜中谁上学。结果妹妹猜中了。妹妹去上学,姐姐留在家里,承担起沉重的家务。多年以后,成绩优异的妹妹大学毕业,在城里安了家,有了一份很好的职业。姐姐也嫁人了,自然,嫁的是一个农民,她成了一个山村农妇。由于那一根稻草,姐妹俩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穷人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    
    有一篇报道,湖北省2000年高学历(本科及以上)者人均收入为11181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1708元,二者相差近7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    
    学历要多高才算得上是高学历呢?十年前能上大学就很了不起了,现在本科已经是基本要求,连硕士也排着队地让用人单位挑肥捡瘦,就业的压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而一个中等城市里的一般家庭,培养出一个本科毕业生,要花多少钱呢?    
    江苏省城市调查队曾经作过一项调查,按2001年教育支出水平计算,有孩子上学的家庭一年需为每个孩子支出5727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7。4%。按各年级的费用计算,一点弯路不走,将一个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共需花费13万元,这还不包括孩子在家的一切生活费用。    
    设身处地想一想,13万元,对一般收入家庭也不是个小数目,对低收入家庭来说,要解决这项经费,惟一的办法就只有省吃俭用。    
    事实上,13万只是一个保守数字。2005年有人对上海居民作了相关调查,得出结论说,我国城市居民养大一个孩子,需要付出的费用是49万元!49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教育的投入。无论这个数字是不是准确,它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在我国,养育孩子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最重的负担。    
    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谁也不想低学历,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像前面那位姐姐一样。    
    在美国,富人区的学校质量比一般社区的高得多。他们并不觉得不平等,因为富人多纳税,理所当然应该享有更好的公共教育。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富人总是有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穷人很多时候只能将就。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受教育的质量不一样,穷人和富人,他们的竞争,一开始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妹妹成了城里人,有了一份令乡下人羡慕的职业。她是幸运的,但她想成为富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至少她的孩子已经比她本人有了高得多的起点,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城里人了,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比起姐姐的孩子,他生下来就优势得多。    
    穷人,不仅自己是穷人,还有可能子子孙孙都是穷人,这才是穷人最大的悲哀!    
    


第五章 穷人缺帮助教育能够改变命运吗? 

    “教育改变命运”是一句流行的口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