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三十而富 >

第21节

三十而富-第21节

小说: 三十而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靠自己去成功30岁前的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2)

    不要为了自己所受到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不公正对待和委屈而浪费时间来据理力争。忘掉那些令人不愉快的琐屑小事,集中精力去完成下一个任务。    
    学会合理高效地运用自己的时间能助人获得成功。每天花片刻的时间来分析自己的日常活动,由此明确自己是如何运用时间的,对一切情势了然于胸。仔细评估每一项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放弃那些效益最少的事务。    
    将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周以及每一个月必须完成的任务按照重要性的大小等级列成一个详尽清晰的表单。然后,首先着手去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将这种办事方式变成习惯,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会获得成功。    
    珍惜时间的第三个原则是将工作组织起来,使时间可以分段或分区。这些时间区段是可以完全不受打扰,专心工作的时间。相对于创造时间区的另一个选择是“大杂烩”,就像电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程序与程序之间的来回奔波,结果却一事无成一样。    
    按照这个建议安排工作并不容易,对多数人而言,干扰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某些职业的员工甚至是沐浴在电话和旁人的打扰中,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制作人,或是生意兴隆的餐厅经理,必须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作上百个决定,但是只要有创意再加上自制,即使是这些专业人士也能在节目开播前或客户上门前创造时间区段。    
    下面是创造时间区段的几个建议:    
    首先为重要的一对一会谈创造时间区段。假如有一个约会非常重要,没有谁希望被打扰,除非有紧急事件或是非尽快处理不可的事情发生。全美医院发展协会的前任主席,现任费尔基金的总裁约翰·奥尔森称这种会谈为“固定时间会谈”。奥尔森形容他的处理方式:“今天早上10点左右有一位职员来找我谈,我们都希望能腾出充实的时间。从他找我会谈的动机来看,他可以有30到45分钟属于他的时间。这种固定时间会谈让职员知道他们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中断这段时间,没有电话、没有干扰,同时也是做一些费神事情的好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有电话打进来怎么办?奥尔森也是以时间区段来处理。奥尔森只有在非固定时间会谈或是在做些较不重要的事情时才接电话,他选在两个时间区段回复电话:一个在早上,另一个在下班前。奥尔森的结论是:“尽力创造不受干扰的时间区段,尽量在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区段里工作。”    
    也可以在空当时间中创造时间区段。伊莫理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的董事达拉斯·霍尔博士在往来三个办公室之间发现了他的时间区段。他的一个办公室在校区内,一个在葛莱狄医院,另一个则是在附近的狄克市。“原先我以为有三个办公室真是没有效率,可是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我在三个办公室做的事比在一个办公室还多。”霍尔认为有另一个办公室是一扇很好的逃生门:“我开车往来办公室之间所花的15分钟,是一天之中最棒的思考及整理思绪的时间。”很多经常旅行的人在飞机上找到他们的时间区段。有一位编辑说:“我非常喜欢坐飞机,那是完成工作最好的时间。”对大多数人而言几乎完全损失的交通时间,其实可以转化为宝贵的用来考虑问题时间区段。    
    还要学会早到或迟退。很多高级主管会提早进办公室,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时电话还不会开始响个不停,其他人也还没到,这正是凯·柯波洛维兹的技巧。此外,他们也会延长工作时间。因为朝九晚五的员工已经下班,而且在公司下班后也不会有电话进来。他们可以用这个时间处理最重要的事情和决策。    
    最后,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诀窍:变“闲暇”为“不闲”,也就是不偷清闲,不贪逸趣。这并不是说不可以休息,而是想方设法在休息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使时间荒废掉。爱因斯坦曾组织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开会时与会者总是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议论,后来相继问世的各种科学创见有不少产生于饮茶之余。据说,茶杯和茶壶已列为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独特设备”,以鼓励科学家们充分利用余暇时间,在饮茶时沟通学术思想,交流科技成果。    
    “闲不住”的人们还在闲暇时间里积极开创自己的“第二职业”。在概率论、解析几何等方面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费尔马的第一职业是法国图卢兹城的律师;哥白尼的正式职业是大主教秘书和医生,而创立太阳系学说成为了他“第二职业”的研究课题;富兰克林的许多电学成就是当印刷工人时从事“第二职业”的成果。“闲不住”的人们还在闲暇时间里虚心向社会上的能人贤者求教。托尔斯泰曾在公路上不耻下问,请教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农民。达尔文曾在科学考察途中,拜工人、渔民、教师为师。不甘悠闲,不求闲情,已被许多成大事者视为生活的准则。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事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业是很困难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休闲的时候做些于自己事业有关的事情,即使休闲娱乐也要和同行一起,既可以增进感情,也可以交流经验。    
    总之,30岁前的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错过了就不再有。只有那些很快学会利用时间的人才会很快获得成功。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1)

    对追求三十而富的成功者来说,目标就像是指南针。一个人首先要有目标,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目标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的人,必然没有开创事业的动力。当然,这个目标一定是合理的,而且还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在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做出相应调整。必须放弃固执,才能轻松地走向成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有一个主要方法,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同积极的心态相结合,就能够成为所有可观的成就的起点。    
    有这样一则富有哲理的故事说明了目标的重要性:    
    有位哲学博士一边在田野中漫步,一边做着哲学的沉思。他忽然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犹如用直尺丈量过一般,排列得非常整齐。他不知如何才能办到这一点,不禁好奇地向正在田中工作的老农询问。老农正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回答:你自己取一把秧苗试试看。博士卷起裤管,喜孜孜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不忍观睹。    
    他再次请教老农,如何能插出一排笔直的秧苗。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就可以把秧苗插得很漂亮了。博士依言而行,不料这一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划过半边的水田。    
    他又虚心地请教老农,农夫不耐烦地问他:你的眼光是否盯住一样东西?    
    博士答道:是呀,我盯住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老农说:水牛边走边吃草,而秧苗也跟着移动,你应该知道这个弧线是怎么来的了。    
    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的目标是远处的一棵大树。    
    成功的果实就如同田里的阡陌。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片排列整齐的漂亮成果,而不是参差不齐、扭曲歪斜的结果。没有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到不值得设立的目标。在开始伟大事业的起点时,懂得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绝对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或目标不断飘移的人生,所得到的成果正如博士起初所插的秧苗一般。只有朝着确切的目标行动,方能有成为成功致富者的希望。    
    在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出身低微的人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没有资本,或许也没有太高的学历,和别人相比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拥有梦想,他们还相信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由于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下定决心去做那些有助于实现梦想的所有事情,他们便激活了他们所拥有的全部能量。在短短几年中,他们就比他们周围的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中国民营汽车的第一人李书福就是这样一个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的人,他最后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梦想成真,取得了成功。    
    1963年,李书福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984年高中毕业后,这个农民的儿子产生了一个生产摩托车的梦想。当时,他只有21岁,没上过大学,手里只有1万块钱。他的梦想离现实实在是太遥远了。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却步。    
    生产摩托车首先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他先要挣钱。他用手中的1万块钱租了5间房子,与人合伙办起了一家冰箱厂,5年赚了200万元。    
    25岁的李书福觉得,有200万元就可以起步了。他跑到当时的国家机械部去申请生产摩托车许可证。当时的国家机关会怎样接待一个25岁,心中充满梦想的毛头小伙子是不难想象的。虽然他壮着胆子称自己已有5000万元,接待人员还是对他充满疑惑。他碰了一鼻子灰,无可奈何地回到台州。    
    回到家以后,他冷静地想了很久才明白:200万元资金根本不够。于是他深入市场,继续寻找挣钱快的行业。他发现镀铝装饰板市场前景广阔,全国只有两家生产厂,而且质量都不太理想,他立即投资干起来。几年下来,年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国内市场覆盖率更达到80%。    
    资金充裕了,他的摩托车梦又开始活跃起来。可是,生产许可证办不下来,怎能投入生产呢?他日夜思考,怎样突破这一屏障。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杭州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快要倒闭了。他心里一动,立刻有了办法,何不利用他们的生产许可证呢?他马上赶到杭州,经过几番艰苦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1992年,李书福的浙江吉利摩托车厂终于成立了。    
    


第四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2)

    梦想的实现距他产生梦想的那一刻仅仅时隔8年。这一年,李书福29岁。    
    8年,他实现了巨大的跨越。这证明了获得成功的一个原理:只要有目标,必然会产生实现目标的办法。因为定下目标以后,巨大无比的潜意识会替他做这件事。    
    到了1998年,吉利集团的摩托车产量达到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到22个国家。这时李书福又产生了新的梦想:生产汽车。他看准了一个市场的空档,三四万元的低档轿车没有人生产,而老百姓需要它,因为他们手中只有这么多钱。资金已经不成问题,他已经有26亿元的储备。同生产摩托车一样,障碍来源于生产许可证。他用同样的方法冲破了障碍,与有汽车生产许可证的四川德阳一家汽修厂合作,成立了四川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999年,他投资5亿元,建立了占地800亩的汽车制造中心,开发家庭用的微型货车和轻型轿车。到2000年底,吉利汽车的日产量达到了300台。他的汽车梦又实现了。    
    和李书福一样,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有自己的战略计划。他们全都是目的性极强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他们有书面计划和事业蓝图,甚至有完成这些计划的日程表和行动步骤,然后每天都按照这些计划行事。    
    一个人的目标越清晰,他对自己就越有信心;一个人的态度越积极,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好运降临在他身上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人的目标越明确,他的生活中令人愉悦的事情就越多,从而使他更接近他的目标,也使他的目标更接近他自己。    
    每个行业内的领先者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有构想。朝着一个方向奋斗的人们头脑中都有一幅蓝图,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幅蓝图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一个人致富的过程中,描绘一幅诱人的、振奋人心的蓝图是一个重要步骤。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渴望实现目标的强烈程度。正如本杰明·迪斯累里所说的:“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持续的目标。”所有真正的成功者都是目的性极强的人。如果有两个能力大致相当的人,那么那个成功欲望更为强烈的人往往更成功。    
    在任何领域内,领先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他们拥有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事业的理想蓝图。他们拥有梦想,他们勾画出一幅有可能实现的蓝图,而不是让自己困于现状。英国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曾经这样写道:“大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