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神秘的萨满世界-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蒙古巴林左旗有个著名的昭庙,昭庙所在地叫做昭庙山,昭庙山上有个自然的洞穴,外形极像女人的阴户,名为“乌麦”洞。乌麦信仰是萨满教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都发现了乌麦信仰的不同类型。蒙古族地区的这个乌麦洞,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蒙古族乌麦信仰的类型。
昭庙在当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71)除了寺庙及其保留的古代壁画外,就是奇特的山貌和游人喜欢钻爬的乌麦洞。(72)我走访了寺庙的老喇嘛,(73)他告诉我,最好在五月节钻洞,通过钻这个洞来可以忘掉一切烦恼和挫折,排除身体疾病。从洞里出来以后就会变成一个新人,可以重新开始生活。而一起钻洞的人,将来还会成为同胞兄弟姐妹。
有这样的好事,乌麦洞不能不钻。当我钻进洞中,发现里面有狭长的通道,它就是母腹了。几个同钻者扶着墙壁缓缓前行,走到底处,发现后面还有一个洞口。不知从这个口出来,这几个人还能否成为转世兄弟姐妹?
乌麦(Oumay)是一位古老的神灵,其名称早就见于突厥部落的毗伽可汗(在位时间公元716-734年)时期,当时突厥人把自己的兴盛看成是受益于“腾格里,乌弥和神圣的地-水”神灵的帮助。毗伽可汗在谈到他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仁慈的时候说:“我的母亲象乌弥一样”。 乌麦一词据前苏联学者C。B伊万诺夫在他的《黑龙江流域民族造型艺术手册》中的考证,在不同民族中发音近似,含义有异:奥麦-在埃文基人和蒙古人中意为:女人肚子、子宫;奥莫-在那乃人中意为巢、穴、洞;乌木克-在图鲁罕地区埃文基人中意为巢;奥米-在涅吉达尔人中意为周岁婴儿灵魂,此意在那乃人中称奥米亚;奥米松妈妈-在那乃人中意为一女神,在她所管辖的天上,生长着有儿童灵魂的氏族树。奥米-乌米、奥米希-乌米希,在中国东北的埃文基人和突厥人、蒙古人中为调配孩子的神;乌麦-在外贝加尔的布里亚特人中意为胎盘,在克钦人中为保护婴儿消灾祛邪的护身符……
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都敬拜乌麦女神,虽然在各民族中,对她的称呼不太一致。维吾尔人称她为乌弥、柯尔克孜人称作吾玛叶涅或乌麦,蒙古人称乌玛,满族人称乌木西,鄂温克人叫奥米、奥篾、乌米、乌麦,鄂伦春人称奥毛西莫口,达斡尔人称乌篾、锡伯族叫希林妈妈。乌麦观念作为一种典型的萨满教宗教意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它发生作用的范围、层次、程度和方式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而清代宫廷的鄂谟锡妈妈祭祀代表了乌麦信仰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清代皇室有坤宁宫求福祭祀,祭拜的就是全民族信仰的婴儿保护神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鄂漠锡妈妈也写作“乌木西妈妈”,它是满族的奥蔑神。祭祀时,悬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画像。坤宁宫求福神树柳枝,在门东旁设高一尺四寸七分,方一尺六寸一分的树柳枝石一座,有锁绳与朝祭神位相连。坤宁宫树柳枝求福神,包括朝祭求福、夕祭求福,为婴儿求福(包括朝、夕祭)等。可见,古老的萨满教信仰不断被社会进行改造,宗教意识和行为也因此与民族-国家社会的特点相适应,与王室需要相结合因而得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