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187-我在白宫当记者 >

第12节

5187-我在白宫当记者-第12节

小说: 5187-我在白宫当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间是最让人头疼的时间,美国与北京时间时差12小时。华盛顿时间上午11时,北京时间晚上11时,全国有无数报纸面临截稿时间,英文把截稿时间叫做“死亡线”(DEADLINE),我看不是死亡线,也是记者的生命线,它不仅能够考验一名记者的时效观念,而且也是考验一名记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依据。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在等着新华社的稿件,我们必须尽快赶出来,而欢迎仪式结束后已经11点多。我们必须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完成英文稿、中文消息稿、中文特写等。    
    我们心急火燎地出了白宫后门,宾夕法尼亚大街白宫段几年前已被封死,不允许车辆通行,我们不可能找到出租车。为了争分夺秒,我和李红旗两人拿着录音机和笔记本,奔跑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上。等到了旅馆,两人已是满头大汗。    
    第二天的活动也不少,要跑好几个地方,主要集中在国会山,而且下午就要离开华盛顿,前往费城。摄影记者不够用了,王冶坪出席的一场活动没有了摄影记者,外交部在催促尽快安排一名官方摄影师。随行的摄影记者樊如均灵机一动,决定让我在搞文字报道的同时,兼任摄影记者。但是我没有相机,刘江将他随身带的一个傻瓜相机给了我。就这样,我作为“官方摄影师”,于30日上午随江主席夫人王冶坪的车队来到了莱文音乐学校的主楼。    
    莱文音乐学校的师生十分热情,早已等候在主楼门口。王冶坪和钱其琛副总理的夫人周寒琼来到这里时,师生们热烈鼓掌,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一位小姑娘向王冶坪献了鲜花。我忙前忙后,不停地拍照。    
    到了学校的一间大厅,莱文音乐学校董事长汤姆森女士开始致欢迎词。她对王冶坪女士前来访问感到十分高兴。她说:“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与你们相比我们的历史很短,我们可以从你们那里学到很多很多东西,音乐中所强调的和谐就是很久以前从中国那里学来的。”    
    随后,该校的孩子们开始为客人们表演节目。当该校合唱团用标准的汉语表演童声合唱《春天在哪里》时,台下响起了热烈而有节奏的掌声。王冶坪也与大家一起鼓掌,感谢这些孩子们的精彩表演。    
    演出结束后,王冶坪与小演员们合影留念。可是就在这时,我的相机没电了,无论如何也按不下快门,我拿着那个黑色的傻瓜相机,翻来倒去地看,使劲地按快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会儿就汗水淋漓了。我突然想起来录音机里还有电池,马上将电池换上,这才终于连续拍到了几张照片,最后总算完成了任务。回国后每每提起此事,老樊还叫我“官方摄影师”,我大概是最可怜的官方摄影师了。    
    虽然江泽民主席此次出访时间不算长,但访问的城市很多,活动安排很多。下午去费城,江主席在那里看望了他的老师顾毓琇。在那里只停留了4个小时,又赶往波士顿。在波士顿也只停留一晚,11月1日下午就飞往洛杉矶,很多活动都是按分钟计算和安排的。记者的活动也不例外,我们总在马不停蹄地跑,时间稍有疏忽就会误事。结果,在波士顿果然出了点小问题。    
    这天中午,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切卢奇和波士顿市市长梅尼诺在波士顿的威斯汀大饭店举行宴会。在饭店大堂,我发完了最后一篇英文稿,中文稿由联合国分社社长周锡生处理,他不坐专机,我收拾行李准备随车队赶往机场。    
    我们包租车的司机反应有些迟钝,不知是有意捣乱,还是什么原因,任凭你多着急,他也不急不慢地说:“没问题。”由于没有开道车,又正好赶上上下班的高峰,离专机起飞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好歹有外交部新闻司的杨晓忠坐在我们的车里。但是,我们一直在担心,这下完了,肯定要赶不上专机了。到了机场,我们远远看见“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字样的专机停在停机坪上,心里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我们在旋梯旁迅速进行了安检,上了机舱。    
    这时,外交部新闻司的同志告诉我们:“你们晚了20多分钟,本来专机准备起飞的,经过请示江主席,才决定专门等你们。江主席说:一定要等,记者不来,专机不飞。”我们几个听了,心里十分感动。据我所知,这是江泽民主席的专机第一次推迟这么长时间起飞。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三部分2000年大选的故事

    2000年6月,我从华盛顿回国,想不到这一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成了史无前例的一场好戏。虽然已经回到了北京,我仍然在观看大洋彼岸的驴象之争。    
    “大戏”的两位主角——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戈尔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得克萨斯州州长布什,台前表演,幕后较量,斗得不亦乐乎。虽然距11月7日投票已剩时不多,但双方仍然不分胜负。台上两位演员打得难解难分,台下观众的评分也变幻不定,时而令戈尔领先,时而让布什在前。观众掂量着手中的“戏票”,不知最后给谁是好。舆论纷纷惊呼,这将是美国多年来候选人水平最接近的一次选举。    
    民意测验可以说是美国大选的晴雨表。上半年,布什气势如虹,支持率一直遥遥领先。8月初,以“象”为标志的共和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后,布什的支持率更是扶摇直上,一度领先戈尔9到14个百分点。    
    天有不测风云。“驴”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8月中旬的成功举行,使戈尔精神焕发,支持率由低转高。直到10月3日两人第一次辩论前夕,权威民意测验机构公布的调查结果仍然显示,戈尔领先布什4到6个百分点。然而,两人第一轮辩论后,形势再次发生逆转。路透社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公布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布什领先戈尔1个百分点。第二轮辩论后,布什更是欣喜若狂,支持率升至49%,而戈尔只有36%。    
    美国式民主为政治家们提供了尽情表演的大舞台。要当美国总统,必须学会在这个大舞台上“演戏”,老了要演得年轻,年轻要演得成熟,无论你心里想什么,你的语言和行动必须能感染“观众”,赢得喝彩。因此能否赢得选民支持,个人形象是关键中的关键。    
    个人形象是戈尔最大的弱点。在公共场合,戈尔经常显得做作、木讷。他讲话的手势和动作让人觉得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自然的表露;他讲话僵硬,有时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他讲出笑话时故意停下来让大家笑,可是大家就是笑不出来;发表演讲时,他过于缓慢、谨慎,美国报界形容他像小学老师为反应迟钝的弱智学生讲课。    
    但是戈尔的优势也不少。在过去8年中,美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左右,成为美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最长的时期。最近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60%以上的美国公民对目前美国的经济发展表示满意。戈尔虽然只是副总统,但毕竟他是克林顿政府的“二把手”,经济繁荣有他一份功劳。    
    戈尔的另一个突出优势是,他做了8年的副总统,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如果他当了总统,无论在外交,还是在内政方面都能够驾轻就熟。而且,戈尔不同于以往的副总统,他在克林顿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副总统。    
    布什在个人形象上远远超过戈尔。他谈吐幽默自然,头脑反应敏捷,在公共场合,他能够巧妙幽默地绕过尖锐的提问,不仅使自己摆脱了尴尬,而且也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举止大方,没有架子,容易接近。而且,他的长相酷似其父,总让人想起前总统老布什,给人“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感觉。    
    布什年轻时吸过毒,媒体早有报道。但是,布什能够改过自新,浪子回头金不换,选民也不再过多计较。    
    布什管理国家的经验虽然不如戈尔,但他成功地管理了面积相当于法国的美国第二大州。如果作为一个“国家”来计算,得克萨斯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九。    
    布什在共和党的政策方针方面也做了调整,彻底与极端保守主义决裂,提出了“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主张走“第三条道路”。    
    当然布什也有自己的劣势。倾向民主党的一些批评家批评他浮浅,不学无术,发音不准确,经常犯语法错误,没有认真读过一本像样的书,如果没有写作班子的帮助,他连一篇没有语法错误的讲话稿也写不出来。而且他对国际时事了解太少,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都搞不清楚。“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美国总统!”    
    但是布什阵营却不以为然。布什的好友、宾夕法尼亚州州长汤姆·里治说:“我们多数人都会犯语法和发音错误,要紧的是说真话,不说假话和空话。至于国际知识,当了总统就知道得多了。”共和党人士甚至反唇相讥道,当年克林顿从被称为“乡下”的小石城杀将出来时,对国际时事不也只是“半瓶子醋”吗?    
    戈尔是辩论老手,从政25年来参加过40多次重要的辩论,与布什辩论本应不成问题,但没想到大意失荆州,有意无意搞的“小动作”竟使他功亏一篑。    
    在10月3日波士顿首次进行的90分钟辩论中,戈尔与布什唇枪舌剑,就减税、医疗保健和能源政策等分歧较大的问题展开激烈交锋。辩论后当天的民意测验表明,两人水平不相上下。但戈尔在凌厉攻势中带了一些“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很快成为媒体嘲讽的对象。在布什发言时,戈尔不时“卖弄地叹一口气”,眼珠子还轻蔑地转动,对布什的辩护显得不屑一顾。同时,他在辩论时举了一个例子,说佛罗里达一位小学生因为学校教室拥挤不得不站着上课。结果,这个例子与事实有出入。一些政治评论家批评戈尔傲慢无理,而且夸大其词。    
    10月11日,两人易地再战,到烟草名城温斯顿萨勒姆举行第二轮辩论。辩论前夕,戈尔在电视台露面,为首次辩论中的“叹气”等“失误”做检讨,并表示在第二轮辩论中将不再“叹气”。    
    但是矫枉过正,担心重蹈覆辙的戈尔在第二轮辩论中谨小慎微,该出手时不出手。本来第二轮辩论中讨论的主要是国际大事,对戈尔比较有利,但是戈尔与布什坐在一张月牙形桌旁,不停地“闲聊”,而且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看法比较一致。美洲大学政治历史学家阿兰·里奇曼说:“戈尔需要停止叹气,但是他没有必要变成一只乖巧的熊猫布娃娃。”直到辩论快结束时,戈尔才大梦初醒,讨论布什的弱项,但为时已晚。支持戈尔的选民为戈尔坐失良机感到惋惜。    
    在美国,更多的选民关注候选人的形象,而不是政策。因为他们清楚,选举期间所许诺的是一回事,当选后所执行的政策又是另一回事,那些天花乱坠的美好设想和信誓旦旦的各种诺言,多数只不过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许多选民的取舍标准只能根据个人形象来决定。    
    驴象两党的政策趋于接近。戈尔要战胜布什,必须在形象上下功夫。在第三次电视辩论中,如果戈尔能够充分表现出自我,把握好攻守时机,他还有希望扭转乾坤,赢得选民的支持。    
    戈尔乔装打扮,布什摩拳擦掌。两位候选人摆出架势,都准备在最后一场演出中使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尽管美国人喜欢热闹,但再好的戏也有收场的时候。11月7日,美国“观众”将投出手中的“戏票”,选出他们中意的“最佳演员”。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三部分剪不断理还乱

    11月28日,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波德斯塔在当天的备忘录上写道:“责成各内阁部长继续进行内部整理工作,帮助新当选总统成立过渡政府,等待新总统任命的第一个官员履任……”与此同时,克林顿也做好了移交总统权力的准备。但是,一个多月后即将卸任的克林顿,其时尚不知道,那枚印有美国鹰的总统玉玺到底应该移交给谁!    
    美国大选投票日已经结束整整3个星期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戈尔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得克萨斯州长布什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由于所得选票差别不大,戈尔阵营和布什阵营为获得每一张选票费劲心机。在决定总统选举胜负的佛罗里达州,双方剑拔弩张。警察们24小时守护投票箱,计票员使用放大镜查看选票,双方围绕手工计票和机器计票争论不休,都在指责对方违反民主原则,亵渎民主精神,窃取选票,强奸民意。各级司法机构也相继卷入,做出糊里糊涂的判决。谁对谁错、谁输谁赢,难以定论。       
    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