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 >

第13节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13节

小说: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隔开来的是一道狭窄的海峡———墨西拿海峡。这条海峡尽管只有一英里多宽,但在古代却以两个大旋涡而著称,一个大旋涡名叫希萨瓦(六头女妖),另一个叫卡里布迪斯。据说,假如航船稍稍偏离了航道半码,它们就会被这两个大旋涡吞没进去。对大旋涡的恐惧使我们看到了古代航海者的无奈,而现在的机动船能够轻松地从这些大旋涡的中心穿过,根本无需去考虑水流的方向。  因为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西西里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古代世界的中心。这里的气候也很温和。因此,西西里岛物产丰富,人口稠密。但也同那不勒斯一样,由于西西里人的生活太轻松、太优裕、太舒适,所以,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面对外强的种种压迫,西西里人一直默默地忍受着。在结束了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他们的居住地是100英里之外的非洲海岸)、汪达尔人、哥特人、阿拉伯人、诺曼人、法兰西人和以这个快乐小岛命名的120位王子、82位公爵、129位侯爵、28位伯爵及356位男爵对这个岛的欺凌与压迫之后,西西里人就着手对他们那些被埃特纳火山震塌的房屋加以修复。这次1908年的火山喷发彻底摧毁了墨西拿这个西西里岛最重要的城市,丧生者大约有75000人。至今,人们对这次火山喷发仍然记忆犹新。


第二部分:地球有四季地理造就的海上霸主或陆上强国 10

  还要在此对马耳他带一笔,虽然在政治上它并不从属于意大利,但是对西西里来说,马耳他的作用就如同它的一个海上郊区。这个富饶的小岛正好处在西西里与非洲海岸中间,是从欧洲经苏伊士运河前往亚洲的海上商道的咽喉所在。十字军失败之后,马耳他岛就成了圣约翰骑士的献礼,从此以后,这些人就自称为马耳他骑士(1530年,马耳他被割让给了医院骑士团,这是一个宗教军事组织,又称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1798年,拿破仑在远征埃及途中顺路就把马耳他岛占领了。他想先把埃及和阿拉伯占领,并最终实现他的梦想,就是把英国人从印度赶出去 (这是一个天才的构想,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他未料到沙漠会如此浩瀚无边)。两年之后,英国人借口就把马耳他岛夺去了,并从此赖在了这个岛上。意大利人为此悔恨交加,而马耳他人却满不在乎,因为如果是他们自己管理,这个岛绝不会像今天这样富庶。  因为意大利东海岸并不重要,所以这里没有说这个地区。首先,大规模的城镇在这里根本建立不起来,因为亚平宁山脉一直延伸至海滩上。另外,这里的贸易也不发达,这是由于亚得里亚海岸山崖陡峭,不适宜居住。从北方的里米尼至南方的布林迪西(邮船从这里出发前往非洲和印度),中间无任何重要的港口。  阿普利亚是意大利的“靴跟”。同卡拉布里亚一样,阿普利亚地区也备尝远离文明之苦痛,而且,它的农业水平也还处在汉尼拔统治时期的水平。在汉尼拔统治时,他们苦苦等待迦太基人的援助,足足等了12年,可迦太基人最终没有过来支援。  塔兰托,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天然良港就在阿普利亚地区,可是,它却招徕不了客人。在阿普利亚人语言中,一种剧毒蜘蛛和一种舞蹈的名字也叫“塔兰托”,古人认为,毒蜘蛛咬伤的人睡着后进入致命的昏迷状态,而这种塔兰托舞蹈就能够防止这种状态出现。  地理分布因世界大战而变得更加复杂。说到现代的意大利,伊斯特拉半岛是无法绕开的,这个半岛是对意大利人在大战中倒戈的奖励。的里雅斯特昔日曾是奥匈帝国的重要出口港,而如今因为丧失了内地贸易供应区,这个港口就渐渐衰落下去了。而阜姆港(阜姆,古地名,现为克罗地亚一个港口城市里耶卡———译者注)隐藏在瓜尔内罗湾的最里面,它从前还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产业。由于整个亚得里亚海岸再无其他优良的港口,因此对日耳曼人来说,阜姆港就已是一个很不错的对外窗口了。意大利人一直为这个港口的归属权争吵不休,这只是由于害怕阜姆会成为的里雅斯特港的竞争对手。意大利人要求把这个港口划给他们,但意大利的要求被《凡尔赛和约》缔约国各方政要拒绝了,这时,意大利人就干脆去抢。更准确地说,是他们大名鼎鼎的作家兼诗人邓南遮,这个无赖为意大利人占领了这个港口。于是,协约国不得不先把阜姆港定为一个“自由港”,接着,再在南斯拉夫与意大利的谈判时间上一再拖延,最终把阜姆港割让给了意大利人。  这一章只有撒丁岛没有说了。撒丁岛真大,但它的地理位置很偏远,人口也稀少,所以,它的存在常常被人们忘记了。然而,撒丁岛是欧洲的第六大岛屿,面积达10000平方英里。撒丁岛与亚平宁山一脉相承,它就是亚平宁山这座史前山脉的最远端。撒丁岛完全背靠大陆,它的西海岸有天然良港,而东海岸却布满了悬崖峭壁,面目狰狞,没有一个像样的港口。在意大利过去的200年历史中,撒丁岛扮演了一个有趣的角色。1708年之前,撒丁岛是西班牙人的,之后,它为奥地利人所占领。1720年,奥地利人用撒丁岛去换西西里岛,而萨瓦公爵是当时的西西里岛大公,他的公国首府是都灵,位于波河流域上。撒丁岛到手之后,萨瓦公爵就骄傲地自称为撒丁国王(从公爵至国王是晋升的关键),而这个以撒丁岛命名的王国渐渐地发展成了现代的意大利王国,但10万个意大利人没见过撒丁岛的人倒有99999个。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图)1

  西班牙人被认为是特点最鲜明的民族之一。西班牙人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以他们的自豪感、他们的彬彬有礼、他们的骄傲、他们的庄重而闻名天下。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中,透过他们显著的“民族”特征,你一眼就能辨认出他们是西班牙人。由于现代音乐也被用来充实这种“种族理论”了,甚至于你能从弹吉他、打响板的水平上,分辨出哪一个是西班牙人。  也许如此吧,也许吉他和响板能够像骄傲和自尊一样容易把西班牙人的身份暴露出来,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西班牙的气候温暖干燥,室外乐器能够在室内使用,这才是西班牙人善于弹吉他和打响板的缘故。假如美国和德国的天气允许,那里的人也许比西班牙人会弹得更为美妙。只是,他们缺乏西班牙人那么多的机会,因为他们那儿的气候条件对室内乐器的发展不适宜。在暴雨不断的寒冷的柏林之夜,如同你在手指冻得发抖时不可能弹吉他一样,你不可能去打响板。而他们的自尊、骄傲与彬彬有礼,难道不正是几百来严格的军事训练的产物吗?从地理上来看,西班牙更像是非洲的一部分,难道他们的军事生活不正是这一事实的直接产物吗?因此,这里成了欧洲人与非洲人的战场,双方非要打出个死活来,这难道不是西班牙人的不幸命运吗?最后,西班牙人获胜了,但是,长期以来他们为之战斗的土地却给这个民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假如西班牙人的发祥地在哥本哈根或者伯尔尼,他们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们也可能就是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丹麦人或者瑞士人。这样的话,他们可能不打响板,而改用美声高歌,因为那里峭壁空谷会产生美妙的回音,这会激发一个人学会美声唱法。而且,他们也无需费力地去耕种那荒芜的土地(非洲与欧洲的冲突争斗是出现荒芜的主要原因),去啃干瘪的小面包,去饮那馊酒了,而他们吃的会是黄油,足以抵抗北欧潮湿的气候;喝的会是蒸馏酒,而这种酒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全民饮品,因为那里粮食充足又廉价。  下面请看看图。对希腊和意大利的山脉还有印象吗?希腊的山脉是呈对角线状纵贯全国;意大利的山脉是呈直线状贯穿南北,把意大利一分为二,两边又留下了足够的余地,足够建筑公路将沿海各地连为一体,还有波河平原,它把亚平宁半岛与欧洲大陆连结到一块。  而西班牙的山脉是水平走向的,人们几乎把山脉看成可见的纬线。为什么这些山脉会成为任何有序发展的障碍呢?只要看一眼地图你就会恍然大悟。首先看看比利牛斯山脉。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图)2

  比利牛斯山脉全长240英里,从大西洋东岸笔直地伸展到地中海西岸,中间几乎没有间断。这些山没有阿尔卑斯山那么高,从山口翻越过去看似较为容易。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阿尔卑斯山尽管很高,但也十分宽阔;山路尽管很长,坡度却较为舒缓,所以,给行人和货运马车造成的困难不大。而比利牛斯山却不宽,只有60英里的宽度,所以,对过路人来说,比利牛斯山的山口就显得太陡峭了,只有山羊和骡子还马马虎虎爬得过去。而经验丰富的旅行者说,要翻过这些山口,甚至于连骡子也是很艰难的。训练有素的山里人(大多数为职业走私分子) 也只是在夏季的几个月里才能成功地翻越天险。鉴于这个方面的缘故,工程师们在修建连接西班牙与外界的铁路时,两条铁路都是沿海岸线修建的,沿着大西洋海岸线的是巴黎—马德里铁路线,沿着地中海海岸线的是巴黎—巴塞罗那铁路线。没有谁能开凿出一条长60英里的隧道,也没有谁能让火车在40°的斜坡上爬行。所以在比利牛斯山脉,从西部的伊伦到东部的菲格拉斯没有一条铁路线从山中穿过的,而在阿尔卑斯山区,许多条铁路线是翻山越岭穿山而过的。  但在西部还是有一个山口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它就是著名的龙塞斯瓦列斯山口。当年,罗兰———查理曼大帝显赫的十二武士之一,为了尽忠于主人,与撒拉逊人(中世纪基督教的一个用语,指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尤其是指阿拉伯人———译者注)战斗到最后,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700年之后,另一支法兰西军队取道这个山口闯进了西班牙。但穿过山口之后,潘普洛纳却把他们的南下之路挡住了。在守城之战中,一个名叫依纳爵·罗耀拉的西班牙士兵腿部的枪伤很严重。这个士兵在疗养之时,萌生了一些念头,最后创建了一个基督教组织,这就是著名的耶稣会(天主教修会之一。创建于1534年。组织仿效军事化编制,有严格的纪律。会规除了立“三绝”誓愿(绝财、绝色、绝意)之外,还要求会士应绝对效忠教皇。16世纪,欧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这个运动遭到了天主教会的反对,而耶稣会是天主教的主要反对力量———译者注)。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图)3

  从这里起源的耶稣会保卫着这个翻越比利牛斯山脉中部的惟一山口。后来,耶稣会对许多国家的疆域变迁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它的影响力甚至于超过了那些不屈不挠游说四方的方济各会修道士。  著名的巴斯克人得以从史前时代一直保全至今,无疑是凭借了比利牛斯山脉这座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位于东部山区之巅的安道尔公国能够保持独立,也正是因为这一天险的存在。70万巴斯克人如今居住在一个三角地带,这地带北起比斯开湾,东抵西班牙纳瓦拉省,西至桑坦德市和埃布罗河的洛格罗尼奥市。在意思上,巴斯克的意思同英语中“吹嘘者”(原指法国加斯科尼人,他们以好吹嘘夸口而闻名,后引申泛指所有的“吹嘘者”———译者注)差不多,只不过与著名的达塔南队长的老朋友无关系(达塔南,法国路易十四的禁卫军队长,约1610—1673,大仲马小说中英雄的原型———译者注)。巴斯克人被罗马统治者称为伊比利亚人,并把整个西班牙称为伊比利亚半岛。而巴斯克人则骄傲地自称为埃斯卡尔杜纳克人,这名字不像欧洲人,倒像爱斯基摩人。


第三部分:西班牙 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图)4

  也许你的猜测有道理,但还是来看看与巴斯克人的起源有关的一些最新的说法。一些教授———他们是从头盖骨和发音方式上来研究种族起源的———认为,巴斯克人与柏柏尔人有关。在前面曾提及柏柏尔人———欧洲史前最早的人种之一,即克罗马尼翁人。有一些人认为,巴斯克人是那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秘之岛———亚特兰蒂斯岛———的幸存者。当栖身之地———亚特兰蒂斯岛沉没海底之前,他们逃到了欧洲大陆,才得以幸免于难。还有人认为,巴斯克人的现居地就是他们的发源地,探究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是毫无必要的。不管谁对谁错,巴斯克人总能聪明地远离尘嚣,同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移居南美洲的巴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