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人间之剑[战国篇] >

第2节

人间之剑[战国篇]-第2节

小说: 人间之剑[战国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郎看来,这样的人,和死人并无任何区别。但纵是这样,此人黑暗中仍能清楚感觉到新六郎的一举一动,可见其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果然是忠勇之士,领教了。敢问阁下尊姓大名?在下植村新六郎,是松平竹千代的家臣。主公现在作为人质被抵押在今川家中,在下也跟随来此侍候主公起居。”由于敬佩,新六郎不知不觉间对此人改说了敬语。    
    “好汉幸会!原本我也没有打算死在今川氏家人手中,你来的正是时候。本想拜托你当‘介错⑥’,但我现在连切腹的力气也没有了。快,抓紧时间动手吧!”对方命令道。    
    “不过……阁下智勇兼备,在下深表钦佩。有件事困扰在下许久,百思不得其解,还望您不吝赐教。”    
    新六郎简短讲述了先君广忠如何被岩松八弥杀死,八弥又是如何出现在崇孚家中的事。    
    新六郎话语刚落,对方哈哈大笑道:    
    “哈哈,此事先前我早有所闻,听你这么一说,答案就全部揭晓了。一切都是崇孚的杰作:三河地处交通要道,是上京的必经之地,今川家对这块宝地早已垂涎三尺。只要广忠公一死,松平属下家臣团必将四分五裂,届时趁机攻取三河,岂不易如反掌?这正是崇孚的企图所在!一定是他买通岩松八弥刺杀了广忠公。果如崇孚所料,不但如今的冈崎被今川家纳入领内,就连竹千代殿下也作为人质被抵押在骏府城内,成了笼中之鸟。崇孚不愧是今川家族的头等智囊,只有他才能想得出如此绝妙的一箭双雕之计。”    
    说完这番话,对方已是奄奄一息。    
    通过不知名武士详细的解说,新六郎胸中困扰已久的疑团顿时云消雾散—这一切,都是崇孚精心谋划的诡计。    
    “你我在此相遇,也算是有缘,这把刀就送给你吧。全凭这把刀护身,我才能够单枪匹马闯入骏府。这是一把非同寻常的宝刀,你可以用它取下我的首级,也可以用它一雪前耻。给,快点动手吧!”    
    对方将沾满鲜血的宝刀递到新六郎手中。    
    新六郎在对方催促下拔刀出鞘。一瞬间,但见寒光一闪,一条青龙腾空出世了!    
    无名武士一路破城斩关,连杀数人,刀身沾满了死者的鲜血。然而刀刃却丝毫无损,呈现出海一般深邃的颜色。    
    握刀在手的同时,新六郎感觉一股神奇的力量顿时充斥全身。诚如匿名武士所言,一剑在手,单枪匹马亦可血洗骏府城。    
    就在新六郎陶醉于宝刀的同时,寺外忽然响起一片喧哗声。    
    “竟然有寺庙建在这种地方。”    
    “看这破旧不堪的样子,像是很久无人入住了吧。”    
    “不过作为藏身之地,这里岂不是一个绝好的地方?”    
    “算了吧,鬼才来这里呢。”    
    说话声离两人越来越近。    
    “追兵已经赶来了,快点动手!”    
    对方俯身将脑袋伸在新六郎手中的剑前,追兵已迫在眉睫,没有时间再犹豫了。    
    “那么,恕在下失礼了!”    
    新六郎顺势挥剑,一刀斩下了对方的首级。    
    机缘巧合,新六郎从匿名武士手中得到的宝剑,乃是一把旷世名刀。    
    刀身长二尺四寸(72。72厘米),柄头为铁制,上缠鲛皮;刀鞘上漆纹已经斑驳脱落,把柄缠着粗线,赤铜打造的锷口耀眼鲜红。没有铭记,是一把真正为实战而打造的宝刀。    
    新六郎低头注目凝视,青黑色的刀身上,刃纹如丛云状团团簇拥。看着看着,他顿觉身心合一,灵魂仿佛脱窍而出,从九天云外转了个来回。    
    宝剑佩在腰间,一股神奇的力量顷刻充斥全身,真可谓一人敢当万人敌。    
    有这把剑在身边,作为人质的屈辱感顿时被忘得一干二净。新六郎心中暗想:有朝一日定要凭借这把无铭宝剑,将松平家和主公昔日的耻辱一扫而光。    
    作为三朝老臣之后的新六郎,自己值更当晚,主公被人杀死是他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耻辱。只有尽快捉住仇人斩首血祭,才能祭祀主公的在天之灵。    
    无铭剑在手,报仇的日子已不再是遥遥无期。新六郎发誓:血债要用血来偿。    
    2    
    三国同盟缔结后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今川义元,开始全力以赴为入主京都做准备。虽然战国群雄皆有进京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但在义元看来: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天时、地利、人和,义元自负当今天下无人超己左右。    
    论实力,甲斐的武田信玄不在今川之下,但他现在正与宿敌上杉谦信在川中岛拼得你死我活,根本无暇顾及今川方面的活动。    
    永禄元年(1558年),义元在国境边界的笠寺、鸣海地方屯兵筑砦;欲图窥机进军尾张境内的大高、品野诸城,逐步展开对尾张的势力浸透。    
    织田方面对今川的举动早有察觉,迅速在国境线延边的鹫津、丸根两城修筑新兵砦,准备迎击今川方面的入侵。对织田来说,除非家族灭亡,否则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今川入京勤王的企图。    
    信秀死后,信长统一了尾张大部分地区。和父亲不同的是,他对今川表现出殊死顽抗的强硬姿态,战争随时都有一触即发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露洒桶狭间全部走出骏城

    但在今川义元看来,像尾张这种弱小的国家根本不值得大动干戈。宿敌信秀死后,后继者是素来被人们称作“尾张大呆瓜”的织田信长。义元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中。    
    义元所顾忌的,是信长背后控制美浓地方的斋藤以及近江的六角、浅井等强势大名。如何飞跨尾张直攻美浓,是他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永禄三年(1560年)五月一日,自认时机成熟的义元下令出阵。十日,先锋队先行出城;十二日,义元亲率二万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骏府城出发。    
    今川义元时年四十二岁,作为男人,正是人生中最佳的黄金时刻;加之多年励精图治,国力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最巅峰。    
    耗资百万石,从骏、远、石三国招集而来的二万五千兵马,差不多是今川的全部家底。即使武田、北条、上杉三家联合一起,也无法凑集如此庞大的兵力。    
    今川大军旗帜鲜明,军容整洁,对外号称四万,一路前进,威武堂堂。庞大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直到最前锋已行至国境边界,殿军方才全部走出骏城。    
    义元身着锦白胸直垂黄金铠,配大左文字太刀,胯赤锦马。群臣簇拥四周,缓缓向前行进。面对百姓夹道欢呼呐喊,他微微颔首示意,一派王者之风。    
    义元根本没有想过路上会遇到抵抗或伏击。今川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谁与争锋?诸藩必将不战而降。想到此,义元精神抖擞,巴不得一气南下直取京都。    
    今川家重臣,素有“智囊袋”之称的太原崇孚,已于五年前的天文二十三年(1555年)十月十日病逝。崇孚未能参加此次出师,义元心中略感不安。但大军一路畅行无阻,所向披靡,这唯一的遗憾很快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今川军最初遇到的敌人是织田家。在义元看来,其总兵力加起来不到三千,统帅又是“大呆瓜”信长的织田军队的初战,只是一场热身赛而已,根本称不上正式战争。    
    五月十七日,今川先锋军侵入织田领地鸣海,沿途火烧村庄,织田方面几乎没有组织过一起能够称得上是抵抗的抵抗。    
    义元十六日进入冈崎城,十七日今川主力侵入尾张、三河国境;十八日,今川命鹈殿长持取大高,冈部元信取鸣海;同时拨给已改名松平元康的竹千代二千五百兵马,令其进攻丸根砦。    
    元康时年十八岁,二十三岁的植村新六郎也跟在马前护驾。元康率领的三河军,通常被派作战场最前线冲锋陷阵,今川家兵将称他们为“死河军”。    
    虽然总大将义元对尾张织田家不屑一顾,但在织田家做过两年人质的元康知道:信长军实力绝对不可轻视。    
    元康曾经见过“尾张大呆瓜”信长一面。那还是元康作为人质被押在织田家的时候,信长因为好奇,曾经偷偷跑来瞧过他。两人都是人中之杰,交谈不多久,就互相察觉了对方的端倪。    
    义元对这些自然毫无所知,但元康知道:信长必将殊死抵抗。而首先遭殃的,正是历来被当作炮灰冲锋陷阵的三河军。    
    今川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五月十八日,松平元康率二千五百兵马驻集丸根砦。其时鹫津砦已屯集朝比奈泰能麾下二千兵马,此外还有从侧路赶来助攻的三浦备后三千兵马,义元本人也已进入沓挂城指挥坐镇。    
    丸根、鹫津皆位于现在名古屋绿区的大高町,距离信长的本居清洲城只有咫尺之遥。如果两地陷落,今川大军势必如怒涛汹涌般淹没平坦的浓尾平原,直杀至清洲,届时清洲城外将无险可守。    
    沓挂本也是织田的领地。入城后的义元趾高气扬,在他看来,歼灭织田家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前线不断传来胜利的捷报,骄傲的义元脱下厚重的铠甲,换上象征贵族的公卿服,和在骏府时一样,召集近内大臣会聚满堂,一同饮酒作乐。    
    附近百姓纷纷携带贡品前来拜见,义元亲切接见了他们,并承诺大军过处秋毫无犯,让大家不必担心。    
    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诸将还是为义元上京途中的种种浮夸举动而深感不安。但看到义元兴高采烈的样子,谁也不敢出面谏阻。再者说,当日已无太原崇孚,没有人可以劝得住他了。    
    另一方面,清洲城内信长家也正在举行会议商讨对策。究竟是守是攻?围绕这个焦点,群臣间展开了激烈争论。    
    守城派的代表,是织田家两朝老臣,佐渡守备林通胜。平手政秀已于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面谏信长后自尽身亡,未能出席本次会议。    
    “以我方三千兵马对敌方四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处于绝对劣势之下的我们,只有利用仅剩的地利优势坐守城池打持久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要能坚守城池,争取更多的时间,就可以向武田、斋藤乞求援军,这未尝不是一条生路。”林通胜主张守城。    
    平手政秀死后,通胜是织田家资格最老的重臣。他的一席话,给与会群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争论的天平,立时倾向于守城一方。    
    坚守城池,期待援军,自然是最有效的战法。但信长明白:早已和今川家缔结同盟的武田,断不会发兵援救自家。    
    如果舅舅斋藤道三还健在的话,说不定还能派兵救援。但道三死后继位的义龙,却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别说发兵救援,搞不好这小子乘机从背后捅自己一刀也说不定呢。    
    三千对四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胜算都微乎其微。既然已无取胜的可能性,现在唯一能做的—则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对也想独霸天下的信长而言,今川是眼下最大的绊脚石,他一直期待有朝一日与义元一决雌雄。今天,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信长铁青着面孔默不作声,静静旁观诸大臣夸夸其词的纸上谈兵。    
    在信长看来,无论长老们说什么,统帅终究还是自己。只有自己才拥有最终的决议权,他认为开会纯粹是浪费时间。    
    


第一部分:露洒桶狭间平原遭遇的场合

    之所以肯耐着性子听下去,是因为他知道,这些家臣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机会表示自己的忠心;此外,老臣们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但对他们,必须要保持起码的尊重。    
    虽然此战信长方面胜算几乎微乎其微,但这并不表示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性。四万对三千可能性自然是零,然而这也仅限于双方各倾总兵力在平原遭遇的场合。    
    所有的战场都在织田家的领地内。信长顶着“大呆瓜”诨号四处浪荡时,早已把领内各地都逛了个遍,对自家领土的地理状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在丹下、中岛、善照寺、鹫津、丸根五处修筑了坚固的兵砦,意图借此阻止今川上京。    
    综合前线次第传来的军报分析:义元本阵就在沓挂。如此一来,主力必将在大高城桥头堡的丸根、鹫津、鸣海三方面展开。也就是说,号称四万大军的主战力,此刻大部分都已不在义元身边。    
    根据报告显示:义元本阵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五千,并且其中主力大部分布于丸根、鹫津、鸣海三大战场。据闻义元自进入沓挂城以来,一方面热衷会见前来献贡的住民,一方面召集群臣夜夜笙歌,饮酒作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