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第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经过几年的实际观察和周围朋友对我的谈话劝告,特别是李克农先生和刘鼎先生对时局透彻的分析,我认为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5页。'
此时,张学良对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完全动摇了。但张学良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然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参加,那么,蒋介石也应当包括在内”。张学良说:“我同蒋介石的接触很多,关系也很密切。据我了解,只要我们认真争取,是可以把他团结到抗日阵线里来的。”'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6页。'
周恩来对张提出的不能反蒋表示理解。双方约定:张学良在里面劝,共产党在外面逼,内外夹攻,“把蒋介石扭转过来”。双方还就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前途,停止内战,红军的战略方向,联合苏联,红军帮助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等事项进行了友好坦率的商谈。4月10日清晨4时,会谈结束。临别前,张学良赠送《申报》 60周年纪念大地图一册给周恩来,说:“共同保卫中国”。这次会谈对促使张学良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全面合作关系的确立。
为加强对东北军的工作,中共中央成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1936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指出:“由于东北军现在所处的特殊的政治的地位(亡国奴的地位),由于红军对于东北军的革命的影响,东北军有极大可能转变为抗日的革命的军队。”“争取东北军走上抗日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在东北军的工作目标,第一,不是瓦解东北军,分裂东北军,而是给东北军以彻底的抗日的纲领,使东北军在这一纲领的周围团结起来,成为坚强的抗日的武装力量;第二,也不是把东北军变为红军,来拥护共产党的基本政纲,而是要使东北军变为红军的友军,把共产党所提出的关于抗日救国的纲领变为他们自己的纲领。”'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3~34页。' 关键是使东北军脱离“蒋介石的控制与影响,公开起来反对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一切无耻行为,拒绝执行蒋介石进攻苏区与红军的命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指示还指出:“凡是东北军驻扎的地区,争取东北军工作,就是那里的党的中心的工作。”'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
周恩来和张学良谈判以后,中共中央派以叶剑英为首的军事代表驻西安,帮助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举办了王曲军官训练团。又委派刘鼎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常驻西安,加强与张学良的联系。与此同时,西北特支联合爱国民主人士组织了“西北抗日救国联合会”,又组织了以张学良为会长的有不少共产党员参加的“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张学良派人到广西联络李宗仁、白崇禧和山东韩复榘,河北宋哲元,四川刘湘,云南龙云,山西阎锡山,新疆盛世才等部,说明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西北军的联合,在1935年以前,主要是中共地方组织和共产党员(个人)与杨共事。但自“八一宣言”发表后,杨就积极与中共中央联系,中共组织也运用各种关系和渠道,加强对杨的争取工作。杨虎城是陕西蒲城人,出身贫苦农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称帝时,杨参加陕西护国军,与袁作战;1922年以后,结识进步人士杜斌承、共产党人魏野畴等人,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他一直走进步道路,不少共产党员在杨部工作,魏野畴就担任过杨部的政治部主任。
1931年他任陕西省主席时,任命共产党员南汉袁为省府秘书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对日本侵略异常愤慨。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热河省,他向蒋介石要求将17路军全部开赴华北抗日。当冯玉祥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时,杨虎城不仅声援,而且资助枪支、弹药。
1936年绥东抗战,杨虎城又多次请缨杀敌,一次再次的爱国要求,都被蒋介石拒绝,引起了他极大的不满。
1935年11月,毛泽东写信给杨虎城,提出西北大联合的主张,希望杨和中共的关系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中共中央派徐海东部政委汪锋把信送给杨虎城。汪锋到达杨部后,三次和杨会谈,沟通了中共中央和杨虎城的关系。
1936年4月,由杨虎城资助去德国留学的王炳南回国后,被派到杨部做联络工作。经过多方面的工作,1936年5月,双方谈判就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建立交通电讯联系,帮助红军运送物资,红军帮助改造17路军等问题达成协议。从此以后,17路军在陕北宜川至鄜县(今富县)一线的部队和红军之间,已呈休战状态,未再发生实际上的冲突,只是在蒋介石的威逼下,杨虎城部以打假仗的办法向红军射击,来应付特务的监视。为了加快西北大联合的步伐,毛泽东于1936年8月13日在《致杨虎城》的信中说:“先生同意联合战线,盛情可感。”“良以先生在理在势在历史均有参加抗日战线之可能,故敝方坚持联合政策,不以先生之迟疑态度而稍变自己之方针。”“全国各派联合抗日渐次成熟,而先生反持冷静态度——若秘密之联系,暗中之准备,皆所不取,甚非敝方同志所望于先生者也。兹派张文彬同志奉诚拜谒,望确实表示先生之意向,以便敝方作全盘之策划。先生如以诚意参加联合战线,则先生之一切顾虑与困难,敝方均愿代为设计,务使先生及贵军全部立于无损有益之地位。”'《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
张文彬作为中共驻杨虎城部的联络代表,被杨委任为少校秘书,从此双方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中共与杨虎城的合作也比较牢固地建立起来了。
为了实现西北大联合,1936年10月,王炳南在上海经杜重远写信介绍会见张学良,做沟通张学良和杨虎城关系的工作。此后,张、杨消除了误会,增强了团结。经过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工作,在东北军中提出“和杨联共”的口号,两军关系逐步改善。最后,张、杨两将军推诚相见,倾吐真言,成为挚友。
1936年10月26日,毛泽东等40多名红军将领写情给国民党蒋总司令及西北的将领,提出只要贵党政府决心抗战,红军“誓与你们合作到底。”“……西北数十万健儿终会手携手的联合起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100页。'
(三)对华北及其它地方实力派的工作
1936年初,刘少奇由陕北到天津负责领导党的北方局和正在蓬勃发展的华北抗日运动。北方局彻底改变“左”的关门主义,采取大刀阔斧的工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同华北及其他地方实力派、社会名流、爱国团体进行联络,大力争取第29军和宋哲元等倾向抗日。华北抗日救亡运动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成为全国抗日运动的先进地区。
第29军负责平、津一带防务,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前哨。
1935年8月,宋任平津卫戍司令,11月,任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在“一二·九”运动中,群众提出“打倒卖国贼宋哲元”、“打倒冀察政务委员会”等口号,北方局对宋哲元及冀察政务委员会作了分析之后,认为冀察政务委员会虽然是适应日本要求建立起来的代理机关,但在全国救亡运动高潮的形势下,宋哲元还是动摇的,不甘愿卖国当汉奸,还有转向抗日的可能。因此,指出这些口号的错误,并把它改为“拥护宋委员长抗日”的口号,从此以后,群众的救国活动取得了宋哲元的支持。'《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0页。'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给宋哲元写信,阐明国难当头的危机形势,对他表示的抗日愿望和改变对群众救国运动态度表示赞赏,希望29军和红军建立联合战线,并代表中共中央申明:“然弟等甚望先生能干艰难困苦之中坚持初志,弟等及全国人民必不让先生独当其难,誓竭全力以为后援。”'《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41页。'
为了促进联合,毛泽东派张经武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去宋哲元处做联络工作。1937年春,29军办学兵队,中共党组织利用这个机会,派遣党员参加受训,并给学兵队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对29军不断的团结争取工作,29军抗日热情日益高涨。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非常注意做山西阎锡山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把在山西尽早建立国共合作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
当时,阎锡山处在与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中共多方的复杂矛盾中。日本进攻绥东,威胁到他的生存。蒋介石派10个师进入山西不走,并派特务策动阎军内部搞“河东独立”,企图取而代之。阎锡山则打算利用共产党巩固与发展他的力量。中共中央正确地分析了阎锡山的处境,决定对其加强争取工作。
1936年5月25日,毛泽东致书阎锡山:“先生如能与敝方联合一致,抗日反蒋,则敝方同志甚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4页。' 信中通知阎锡山,红军俘虏的晋军第66师第392团团长郭登瀛以下官兵及武器弹药全部送回,并派彭雪枫、周小舟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太原向阎锡山陈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这时,山西自强救国同志会'自强救国同志会,简称同志会,是阎锡山所属各群众团体的核心组织,成立于1936年5月。'中的左派进步青年宋助文等,响应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号召,倡议组织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取名“抗日救国会”。阎锡山认为建立一个群众性的团体,能壮大自己的声势,表示赞成组织民众救国,但不同意组织“抗日救国会”。他定名为“牺牲救国同盟会”,并于1936年9月18日正式成立,亲自担任会长。中共地下党员杜任之、刘岱峰等为委员。
阎锡山在1936年秋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和新的干部训练机构军政训练委员会,派专人到北平面邀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回山西。中共北方局派川薄一波为书记,由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等5同志组成专门进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他们于1936年10月到太原,很快同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并达成了3条协议,即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不受限制,只做抗日救亡工作,在用人方面给予方便并保证安全。
阎锡山同意这些条件后,薄一波以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秘书的名义任牺盟会常委秘书,主持日常工作。随后,即接办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大力发展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在中共山西省委配合下,利用统一战线这种形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不但开展了山西的抗日局面,而且对于逼蒋走上团结抗日道路也发挥了作用。
毛泽东在1936年8月14日致傅作义的信中指出:“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3页。'
中共中央、毛泽东同时派出代表到西北、华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向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转达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谈判双方联合的事宜。西南地方实力派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曾提出反蒋抗日口号,并派代表联络东北军张学良,派钱寿康与中共中央商谈联合事宜。毛泽东在1936年9月22日给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的信中指出:“当前急务,在于全国范围内停止内战一致对日”,而蒋介石现在还在进行内战,“因循于对外退让对内苛求之错误政策而不变”,望能“督促批判,责其更新”。'《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0页。'
对于他们提出的建立抗日救国协定的建议,毛泽东在信中答复说:“实属绝对必要。”'《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1页。'
从此,中国共产党与李宗仁、白崇禧部建立了联系。
(四)争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为联合国民党爱国人士和爱国将领,逼蒋抗日,做了大量的工作。毛泽东1936年仅写给他们的信函即达70余封,最多的一天写信9封。
毛泽东在1936年9月18日致宋庆龄的信中,对她在1927年后仍一直坚持孙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