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第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在察绥两省设调查所,扩张满铁在华北的地盘。驻天津的日本驻屯军设置了经济科和经济顾问部,大藏省增设了“东亚经济调查科”,等等。这些组织在日本政府和军部的支持下,对华北地区经济资源、政治制度、社会人情及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无孔不入的侵略性调查。这种调查本身,就是对华主权的粗暴践踏。
1935年,随着其分离华北政策的形成,日本在华北的非法调查亦加紧进行。7月7日,以满铁总务部东亚科长内海治为团长的华北事业经济调查团一行7人,由长春抵达天津。该团预定在平、津、冀、晋、察、鲁、绥等地,有计划地搜集贸易、金融、纺织、农业、铁路、矿山、制铁等方面的情报。
同时,为加强统一协调,满铁对华北的经济调查被纳入天津的日本驻屯军司令部的总体计划之下。其大规模的调查活动自1935年10月至1937年1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先后动用380余人,耗资54万日元。其调查手段,多是在各地日军的武力支持下,采取收买、诱骗或恐吓等各种间谍式作法,收集大量的第一手的资料数据。对华北的煤、铁、石油等矿业资源,电气事业与制造业的原料及其发展前景,铁路的运输能力与港湾关系,港口与运河水运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整理出了85册调查报告书。例如,矿业班先后调查了华北的金、煤、铅、铜、铬等26种矿藏,159家矿山的各方面数据。'浅田乔二编:《日本帝国主义下的中国》,乐游书房,1981年版,第25页。'
满铁在天津设立的事务所,伙同日军特务机关对华北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测量。其调查的主要活动有:对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辖滦县、乐亭等13县进行了详细调查,写出了《冀东地区13县实态调查报告书(绝密)》,数量达14本。同时,向济南、张家口、太原等日军特务机关派遣金融财政方面的人员,参与对各地财政经济的调查及阴谋活动,还通过在各地的驻员搜集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各种情报。
日本通过满铁、驻军等各种组织以公开的和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对华北经济情报的攫取,具有范围广、规模大、具体细致而密级甚高的特点。依据上述调查,为日本军部和政府制定新的侵略政策提出了建议和参考,例如会田勉写出《华北大观》,声称:华北对于日本真可谓是“生命线”,不仅“政治上要稳定,经济上也应协作开发。”'会出勉:《华北大观》,早稻田出版部,1937年版,第314页。'
兴中公司这一类侵略机构,也是在满铁调查基础上,以满铁人士十河信二为首组建的殖民机构。
二、对华北的经济掠夺
(一)经济掠夺计划
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外战争,始终以领土扩张和经济掠夺作为主要目的。
日本推行其华北扩张政策更是如此,其各种纲领方案,几乎都强调了华北的“军需资源”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与迫切性。1935年7月,中国驻屯军制定《关于华北新政权产生之相应经济开发指导案》,提出“应利用一切机会,促进对交通、资源及金融等方面的投资”。'满铁调查部:《中国经济开发方策及调查资料(中国·立案调查书类·?编1卷之2)》1937年,第97页。'
7月2日,日本关东军、“满铁”和伪满财政部、实业部在长春召开联席会议,制定了掠夺华北资源的具体大纲,其主内容有:
“(一)为开发华北工业、商业、矿业等,特设立大投资公司作总括的投资。该公司为纯粹的金融机关,满铁、东拓当然参加,同时广泛地纠合日本内地的资本。
(二)以该公司为母体,依产业不同设立各事业公司。各事业公司作为中日合办,日本方面现金出资,中国方面现物出资,而对现在营业中的合办公司,予以改组扩充。
(三)考虑到华北资源及产业的现状,公司的工作首先从矿产业、交通业、贸易及棉花栽培入手。
(四)矿业中最重要的是煤,因此以山东矿业公司为煤矿公司的母体而从事发展。
(五)交通是经济开发的基础,维持治安的动脉,所以全力以赴开发察哈尔、山西及其他未开发的地区,方法是扩充东方旅行社,考虑在中国领土内敷设铁路。
(六)九·一八事变后,以满洲、蒙古为背景的华北贸易日趋衰落。今后应当努力复活各该地贸易,谋求天津及其他贸易都市的繁荣。
(七)以满铁公司在山东的棉花栽培为基础,逐渐发展到使日本的棉花能够自给。”'《华北中日“经济提携”》,《申报月刊》第4卷第3号。'
7月17日,关东军在其长春的司令部召开会议,进一步策划掠夺华北经济资源的具体办法,副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和各参谋以及土肥原、仪我睛义、花谷正筹各地特务机关长,驻华大使馆武官高桥坦、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等均出席,会议决定了以下五项:
“(一)建立中、日、‘满’三国经济合作的常设机关。
(二)开发范围暂以河北省为中心,逐渐向其他各省发展,
(三)为了金融流通顺利,第一步应先开发矿业、棉业等经济资源。
(四)满铁应与各种商业公司密切联络与合作,并促各界有力者奋起。
(五)为注视华北当局的动向,关东军与平津驻军应密切合作,今后应不断召开会议,以资联络。”'《外交评论》第6卷第2期。'
为使掠夺华北经济资源计划更加完善,关东军在会后又与满铁公司反复进行磋商,满铁公司主张,在对华北经济进行基本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各项计划,并设立港湾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华北经济调查委员会,经协商,双方意见趋向一致,都主张先利交通,然后开展其它各种事业。其要点如下:
(一)铁路建设计划:满铁想尽快在华北建成的路线,第一是沧石铁路,第二是彰(安阳)济(南)铁路,其目的在联络平汉与津浦二线,使其横断华北。
(二)海港建设计划:第一想利用青岛与秦皇岛原有海港,以运销山西和绥远的煤,察哈尔的铁以及山东的棉花,第二想开设大沽港,使其能容八千吨以上的巨轮出入,成为冀、晋、绥、察各省资源的最大吞吐港;扩建塘沽港,使之能容三千吨位的船舶自由出入。
(三)开发农业经济计划,在华北各处设立农事试验场,并向天津及其他各地派遣若干农业指导员,确保农产品购销,保障日本所需的棉花、羊毛等类产品等。
(二)掠夺华北资源
日本掠夺华北资源的重要目的,是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及更大范围的扩张和进攻英、美、苏的战争作准备。矿产是日本掠夺的重点。华北煤矿储量居全国之首,质量亦为上乘,多为炼焦用煤及无烟煤;铁矿不但储量丰富且品位很高,含铁量达50%以上,宜于直接冶铁。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华的掠夺性投资发展极快,其重点在于华北。以1936年为例,日本在华矿业投资支配资产额为2090。7万元,其中华北2078。9万元,占99%,在华北矿业投资中,又主要集中于煤、铁、金矿各业,投资额达1976。9万元。投资方式中,合办投资额量大,达1318。4万元,约占67%,其次是贷款,为338。5万元,约占17%,直接投资只占16%左右。'〔日〕东亚研究所:《日本的对华投资》上,原书房,1974年复刻版,第208~210页。'
在矿业中,煤炭又占主要地位。1936年日本向中国煤业投资总额达2108。7万元,其中华北地区为1853。2万元,占近88%。'〔日〕东亚研究所:《日本的对华投资》上,原书房,1974年版,第208~210页。'
在合资矿业中,日方占有统治地位,在一些煤、铁等重要行业的中日合办公司中,日方自不待言占有垄断地位。同欧美相比,1936年日本在华北等关内地区投资达3484。6万美元,超过了历来在华经济势力最大的英国。'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58页。'
日本对煤铁等矿,采取盗匪式的直接夺取,如“柳江煤矿”年产量在25万吨左右,被“日本泰记公司”仰仗关东军的势力,以半抢半买的形式霸占。
棉花是日本掠夺的又一重点。日本国内很少种植棉花,其纺织业所需棉花的98%依靠进口。中国华北各省均适于种植棉花,产量很大。1933年仅从天津出口的棉花,价额即达1980余万元。日本自侵入华北即开始夺取华北的棉花产地,日本驻天津领事馆在天津设立所谓“华北农场试验所”,在南开八里台设场植棉,并利用汉奸转手,以中国人名义偷买中国土地。冀东伪政权更划定通县、丰润、玉田、迁安、滦县、香河、遵化、抚宁、昌黎等县的几万顷土地,为日本“兴中公司”试验植棉的农场。于是“华北棉花公司”、“通县棉花试验所”、“东亚棉花协会”等掠夺华北棉花的组织纷纷建立。
同时,6家日本纱商也成立了“棉花协会”和“棉花交易所”,以便控制华北的棉花产地和棉花市场。
“兴中公司”则拟定华北种棉的5年计划,企图独霸华北的棉产。
棉纺业也是日本垄断的重点。“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日本向华北侵略扩张的战略需要,以及华北棉花得天独厚,量大质优,因而,贪婪的日本财阀将纺织资本急剧转向华北。日本以收买、吞并或新设厂的办法,排斥华资企业。自1935年至1937年间,天津原有7家较大的华资公司被日资吞并4家,占天津纱绽总数70%以上。'高村直助:《近代日本的棉业与中国》,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18页。'
到1937年初,日本在天津纺织厂已有10家,纱绽177000枚,织机数千架,而华资只有5家,纱绽71000枚,织机310架。'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533页。'
华北的另一个纺织业中心青岛更为日资所统治。从整个华北的纺织业看,日本的扩张是十分惊人的,1932年华北纺织业集中地河北、山东两省,纺织锭数华商有374980锭,占50。63%,日资365580锭,占49。37%,到1936年,华商纺织下降至242456锭,仅占26。02%,而日商纺织猛升至689202锭,占73。98%。'高村直助:《近代日本的棉业与中国》,第220页。'
按计划,日本还将新设若干厂房和织机,其规模将赶上中国最大的纺织中心上海。
日本对华北其他物资的掠夺,亦不遗余力。如对渤海湾头白河两岸著名的长芦盐,日本政府决定由其专卖局统制进口。冀东地区丰富的高矾粘土,是炼铝和生产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兴中公司和日军特务机关与冀东伪政权相勾结,最后将59处矿区攫为己有。此外,还积极掠夺内蒙的羊毛等物资。
(三)控制华北交通命脉
交通运输业的控制也是日本侵略者十分重视的。在铁路方面,1936年日资向华北铁路投资的贷款,本息累计达8733。25万元。'东亚研究所:《日本的对华投资》上,原书房,1974年版,第494~496页。'
除上述修筑沧石、彰济铁路外,还打算修筑连结东北、华北和西北的蒙古铁路。在海港方面,日本不但充分利用了原有青岛、秦皇岛等口岸,还计划扩建塘沽等港口。'《外交评论》第6卷第2期。'
在航空业方面,1936年6月,日本曾在天津李明庄强行占地13333。4公亩,修建了大机场,用作华北航运中心。10月,日本逼迫宋哲元与日驻天津总领事堀内干城签订了《中日华北航空协定》,合办“惠通航空公司”,资本为450万元,日方投资250万元。公司总部设在天津,董事会7人,日本占4人,航线5条:北京——锦州、天津——大连、天津——张家口、北京——沈阳、天津——热河。各线均与日满航线联结。'东亚研究所:《日本的对华投资》上,第556~559页。'
从此,日本逐渐掌握了华北地区的陆、海、空交通命脉。
(四)建立经济掠夺机构——兴中公司
日本为实施经济侵略,兴办名目繁多的公司,并渗透到华北所有的工商业。在天津设立的几家大公司有“中日实业公司”、“输入联合会”、“满津贸易公司”、“兴发祥公司”(此公司后并入“兴中公司”)等。还利用旧官僚,组织“东亚经济协会”、“华北经济委员会”、“东亚通惠贸易公司”、“河北经济协会”等等,从事各种搜刮。其中,规模最大、掠夺最多的要数“兴中公司”。
兴中公司筹建子1935年初,8月2日由日本政府批准,于该年12月20日在大连正式召开了成立大会。兴中公司是日本分离华北政策的直接产物,是日本实施经济侵略大肆掠夺华北资源的重要机关。兴中公司成立时,名义资本为1000万日元,由“满铁”承担70%,其余招中日商股。其总公司设大连,分设子公司于天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