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267节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67节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第4战区以第16、第27、第35集团军共9个军担任桂柳等地区的守备,并策定在湘桂铁路方面迟滞日军之进攻,在西江方面先采取攻势,各个击破进攻之日军。因日军主力使用于湘桂路方面,第4战区乃决定以湘桂路方面为防御重点,阻击日军推进。先以李玉堂兵团第62、第79军等部于湘桂正面,迟滞日军行动,并以前来增援之第53军向全县推进。以第27集团军取道湘南,侧面阻击日军前进。以第35集团军迎击西江方面之日军。桂南方面由地方团队担任守备,另以第31等军,于桂柳附近,构筑工事,准备固守。
9月上旬,在日军第6方面军指挥下,第11、第23集团军分别从湖南、广东向广西桂、柳地区发动进攻。日军第11集团军以第3、第13、第37、第40、第58师等部队沿湘桂铁路及其两侧进犯,突破第93军防御阵地,9月11日占领黄沙河,14日占领广西东北要地全县,打开了广西的东北门户。
中国守军沿途已无险可守,日军可直插桂林。接着,日军连陷兴安、灌阳,于10月底进至桂林以南之良丰、阳朔等地,对桂林侧后构成包围态势。
自1944年8月22日至11月9日,中美空军为支援中国地面部队作战,主要以桂林、柳州、昆明为基地。其出动1386架次,在空战中击落日机34架,击伤10架,炸毁停在机场的飞机6架,炸毁车辆400余辆,大小木船578艘,破坏阵地、车站、库厂、指挥机构50余处,桥梁11座。
9月下旬,日军第23集团军以第104、第22师及独立第22旅由广州附近之清远、三水、佛山、江门及台山等地,沿西江及其两侧向西进犯,连陷怀集、肇庆、云浮,德庆等地,9月24日占领梧州。日军第23军另以独立混成第23旅,由雷州半岛廉江北犯,进占陆靖、容县,9月28日,与由西进之第104师占领丹竹、平南,由东南方面对桂、柳形成攻击之势。此时,第4战区调集第35集团军之第64军及桂绥第一纵队,对桂平、蒙墟之日军攻击;以第27集团军之第37军(一个师)由蒙山向平南攻击,予以策应。
10月20日,在空炮火力支援下,对桂平地区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开始攻击,突破其阵地,至28日,突入蒙墟街区,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为稳定其态势,以第104师突破金田村掩护阵地,对攻击部队左翼构成威胁,反攻被迫停止。
11月4日,日军第58、第40师对防守桂林的第31军之第131师、第46军之第170师等部阵地发动进攻。5日,日军多次使用毒气,攻击城东郊七星岩阵地,守军伤亡惨重。7日,日军在炮、空、坦克支援下,由西、北、东三面攻城,突破城防阵地,守军与日军展开巷战,至11日,守军部分突围,桂林失陷。
柳州是日军攻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11月上旬,当桂林战斗正激烈之际,日军第13师由良丰南下,4日占领永福,并向柳州西北方面进逼。日军第3师由恭城南犯平乐后,与第27集团军之第20军在荔浦附近激战,并继续向柳州东郊突进。日军第104师突破东乡第62军的阻击线后,进占武宣、象州,向柳州南郊突进。中国第4战区第27集团军所属第26军担任柳州城区防御,第37军担任柳州南郊防御,第20军部署于西郊待机。
11月7日晚各部到达指定防御地区。与此同时,日军第13、第3、第104师先后进抵柳州北、东、南郊。11月9日,日军由三面发起进攻,守军经激烈战斗后,11月10日,奉命弃守柳州,向柳州以西山地转移,继续阻止日军西进。
正当中国第4战区部署第27、第16、第30集团军,在宜山南北一线构筑阵地以阻击日军进攻时,日军第3、第13师由柳州西进,于11月15日夺占宜山。22日,又突破第97军于车河、南丹附近的防御阵地,继续向贵州重镇独山方面突进。12月初,日军第3、第13师先头部队进至独山地区,12月2日攻陷独山和八寨。中国军队第98军、第29军等部向日军实施反击,日军一再增援,终于不支,纷纷后撤。中国军队第98军第169师和第29军第11师乘胜追击,6日收复八寨,8日收复独山。此后继续南追日军,至13日,克复南丹。
14日,日军再次反扑,经激战双方伤亡均重,在车河一线形成对峙状态。
11月中旬,日军第22师沿湘桂路南犯,11月21日攻占宾阳,并与独立混成第23旅分路并进,于24日进占南宁。在此期间,日军驻越南之第21师,由谅山分3路乘势北上策应,接连攻占龙州、宁明、明江等地,并于12月10日与由南宁南下之第22师一部会师于绥渌。至此,打通了中越交通线。
广西省内重大战斗,暂告结束。
三、豫湘桂作战的结局与影响
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在华发动的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历时8个多月,是日军在侵华战期间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事当局对日军孤注一掷的冒险进攻估计不足,以致前方兵力薄弱,作战准备欠周,因而在日军向豫、湘、桂各区进犯时,显得仓促应付。同时,邻近各战区未能以大部队向当面之日军发动攻击,积极策应友区和钳制日军的进攻,使日军得以逐次集中兵力,实行各个击破。加之各战区临危慌张,指挥失当,未能以顽强持久的作战打击日军,破坏其进攻计划,以致日军从1944年4月至12月中,向前推进近2000公里,侵占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片地区,形式上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计划。当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之时,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损失近60万军队,丢失大小146座城市,失去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等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总计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使6000万人民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使贵州告急,重庆吃紧,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令人遗憾而又痛心的一页。
在这次大败退中,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所受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河南损失88家工厂;湘桂粤3省的工厂占大后方工厂的1/3,全部落入敌手;湖南著名的钨、锑等重要战略物资,全被日军攫夺;豫湘桂是重要农业地区,也被日军掌握。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烧杀抢掠,仅萍乡一地,被杀害者1。9万余人,被虏者2万余人,妇女被侮辱者6000余人,房屋被毁700余间,农具被毁值4700余万元,米谷被劫5万余担,棉花被劫9500余担。战争中几十万难民颠沛流离,每天数百人死于疾病冻饿。
豫湘桂作战的大败退,是国民党长期消极抗战和政治、经济、军事腐败的结果。但是,参加豫湘桂作战的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付出巨大牺牲。他们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载史册。
中国军队在豫湘桂作战中的经验和教训是发人沉思的。
豫中会战历经30多天,虽给予日军一定的伤亡损耗,中美空军击落和炸毁日军飞机160余架,毁日军汽车、坦克约70辆,但未能破坏日军打通平汉铁路南段和占领沿线要点及洛阳的企图。第1战区守军以轻装步兵武器,与日军坦克搏斗,击毁其10余辆。然而战区部队未能利用有利地形及天然障碍并构筑人工障碍,以顽强之抗击有效阻滞日军坦克、骑兵部队的突进,同时以有力之部队向日军侧后攻击,断绝日军交通补给,钳制其进攻行动。加之汤恩伯军与民众关系恶劣,在作战中一再败退,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导致会战失利。
在长衡会战中,中国第9战区以16个军对抗日军9个师的进攻,虽在局部反击中给日军一定的损失,但未能破坏日军占领衡阳,控制粤汉、湘桂铁路的企图。在战役部署上,未能针对日军采取二线兵团的部署,并以有力的左翼掩护保证其主力沿粤汉铁路夺取长沙、衡阳的作战计划,将战区机动侧击部队主力控制于长沙、衡阳以西地区,向日军兵力薄弱的右翼攻击,威胁日军主力之南下,从而有力地支援长沙、衡阳的保卫战。同时,未能机动灵活地指挥,避实就虚击敌要害,终于陷于被动,招致了会战的失败和湖南大片国土的沦陷。
在桂柳会战中,中国第4战区以3个集团军共9个军以及策应部队共10万人的兵力,对日军8个师作战,虽在桂平方面曾以有力之一部向沿污江西犯之日军实施反击,但未能击溃或阻滞该路之日军,解除从南面对柳州的威胁。桂柳地区中国空军基地共有7个,已明显掌握了作战中的制主权,在作战中,曾频繁出动飞机实施空中掩护,阻绝日军交通,轰炸敌机场,击落和炸毁日军飞机40余架,摧毁日军船只、车辆甚多,但是,未能充分发挥空军的优势,取得陆空协同配合的最理想成效,迟滞和破坏日军的进攻。桂柳地区有险要地形及既设阵地,利于坚守,但既没有配备较强兵力,扼守战略要点,又无有力之预备和机动兵力适时侧击进攻之敌,致使桂柳要地数日即陷,实为痛借。
日军在豫湘桂战役中,侵占了中国大片地区,形式上虽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计划。但日军在此次作战中,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损失惨重,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侵华日军经长期战争的消耗,在战略上已处于被动;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已开始攻势作战,日军己陷入穷于应付。在这种总的形势下,日军硬拼凑兵力,进行深入大西南的远距离作战,就使日军战线拉得更长,兵力更为分散,占领区守备兵力更为薄弱,战略态势更为不利。这就使敌后战场抗日军民的反攻更处于某种有利形势。日军集中50余万兵力,进行长达10个月的进攻,企图实现的“一号作战”的战略目标,并没有给它带来重大的利益和足够的实际价值。所谓大陆交通线,只不过是根本无法保障通行的一条空线。日本官方战史也不得不承认:“虽攻占了中国西南方面的桂、柳两大空军基地,以及比预期更早打通了法属印度支那连结线,但在全盘战争指导上的意义和价值又将如何?”“在策划‘一号作战’当时所考虑的,要摧毁向我本土的前进基地,因敌在马里亚纳基地的完成而完全失去了意义,并且不能指望利用南方陆上交通代替海上交通。中国派遣军本身的消耗也决非轻微,如今明显暴露出由于我战场过于偏西,而在美军新的进攻时,处于极不利的态势。关于全盘一号作战,尤其是第2期的向桂柳地区挺进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是否适当,值得今后深思和检讨。”'〔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广西会战》下,朝云新闻社,1985年版,第225页。'
总之,日军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全面陷于包围的困境中,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集中侵华日军主力的相当部分,进行的突破战略包围的垂死挣扎,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相反,加速了它在中国战线的崩溃,加速了它的最后失败。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五章 1943年至抗战结束前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危机加深
一、国统区的独裁统治
1943年初,世界大战的形势正在向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发展。但这种有利的国际形势并没有改变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方针。关于这一点,日本当局在1943年初的形势判断中清楚地指出,国民政府在“继续进行消极的抗战”,“不会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6)第7、第5页。'
在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好转的形势下,蒋介石集团更多地是考虑自己的统治能否维系下去,担心中国共产党及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会危及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943年9月6日至13日,国民党召开了五届十一中全会,当时国际形势已到了大变化的前夜,在世界法西斯覆灭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趋明朗的时刻,国民党开动了宣传机器,一方面鼓吹自己抗战的“丰功伟业”;一方面大肆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所谓“罪行”,同时提出了所谓“政治解决共党问题”和“准备实行宪政”的议案。五届十一中全会还通过了“关于实施宪政总报告”的决议案。决议案中说:“战争结束后一年内即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实行宪政。”这实际上也是一句空话,自1932年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拟定于1934年3月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准备实施宪政的那时起,到1943年五届十一中全会重提实施宪政止这近十年的时间里,没有进行任何一点实施宪政的准备工作,过去决定的实行“民权”和“地方自治”也成为空中楼阁。这次全会又通过了《国民政府组织法修正条文》。条文规定“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国民政府主席为中华民国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还规定政府主席为“陆海空军大元师”,独掌军政大权。会议还于13日“选举”蒋介石为国民政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