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否能够成功提问并没有把握,甚至一天下来,自己也有点想放弃。但她又想,那么多次都尝试了,多试一次也没有关系。
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胡锦涛下了车,径直向她和摄影师走了过来:“我看你们很辛苦,白天晚上都在这里,你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我来看看你们。”来不及想更多,闾丘露薇马上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开始提问。
虽然整个对话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对于闾丘露薇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了。就这样,闾丘露薇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新闻。事后,当其他传媒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都后悔得不得了。
当?去采访的媒体那么多,为什么惟独只有闾丘露薇成功了?真的是她比别人聪明吗?其实并不是,机会每个人都有。但很多人努力了一两次,或许就打了退堂鼓,毕竟是那么大的人物,怎么可能那么容易采访得到呢?但惟有闾丘露薇每次在胡主席出现的时候都大声呼喊他的名字,也只有她一直在寒风中执着地坚守,可以说,是她那份与众不同的职业素养,让她获得了别人想像不到的机会和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职商决定竞争力的原因,很多时候,每个人其实都有机会,但不同的职业素养,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绝对不同。
第十三章 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高” “频繁跳槽”在很多职场新人身上普遍存在,只要稍微觉得不如意,他们就会选择跳槽。
尽管在职场中跳槽也很正常,?如果是频繁、盲目地跳槽,那就会越跳越糟,尤其是对大学毕业生来说,频繁跳槽的结果是光在那里适应新环境了,该学的一点都没学到,最多也就学了点皮毛。于是,时间浪费掉了,能力却一点没有增长。
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在现有的岗位上“跳高”:沉下心来,把该学的都学会了。随着自己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大的发展也摆在面前了。
■ 从“人力”到“人手”,从“人才”到“人物”
在《青年文摘》上,曾经刊登过一篇王磊写的《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
高宁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刚开始做的是库房管理员,负责搬卸货物,清点库房。因为工作枯燥,不到半个月,他就坚持不下去了,想要离开。经理看他比较机灵,于是执意挽留他,并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职场就好比是高楼,大家按照工作能力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站在不同的楼层里。而职场里的人分为人力,人手,人才,人物。
所谓人力,只需要你在工作中肯卖力气就足够了;而人手,则需要你熟悉掌握工作,能应付突发事件;人才则需要你头脑灵活,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创造性的方案;而人物就需要八面玲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公司做出比较大的贡献。
看高宁听得很认真,经理又说道:“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每个公司就是一座大厦,你如果只是不停地在各个大厦之间穿梭,而不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那你永远都只能在最下面的一层。”这番话对高宁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从那以后,高宁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努力工作。
每天卸完货,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时间就在屋里看手机小说,而是在库房仔细清点产品,把各种产品的型号、数量、出货量、入货量都牢牢记在心里。这样一来,由于对库房的产品非常熟悉,取货时间大大节省。来库房取货的工人们都对高宁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很快,他的表现就传到了经理耳朵里,不久,他就将高宁调到办公室里,专门负责管理公司产品的保管和运输。这样一来,高宁就从最初的“人力”变为了“人手”。
到了办公室之后,高宁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慢慢地,他发现公司业务量比较大,经常有客户自己来公司找保修人员维修电脑,有时几个客户一起过来,人手往往就不够。于是,他下决心自学有关电脑维修知识,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帮着保修部门的同事修理电脑。时间一长,高宁不仅成了保修部门最受欢迎的人,而且自己也练就了过硬的维修电脑的本领。没人要求他去维修,也没人要求他去学习维修知识,但高宁却主动做了,而且做得很出色,正因为一般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他自然就成为“人才”。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研究生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比较大,于是向经理建议挖掘这个市场,并且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公司的高层意识到他是个人才,于是便将他调去做市场开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高宁就成了公司里的销售明星,让大家佩服不已的人物。不久之后,经理被任命为集团的副总,高宁也被他推荐到了副经理的位置。就这样,高宁很快就从最初最不起眼的库房管理员,变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
高宁的经历对许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都很有借鉴意义,谁都希望自己是“人物”,但这并不是想要就能有的,必须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时,没能力、没经验、没资历,从第一个层次也就是“人手”做起是很正常的。起点低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迅速提升,尽快缩短从“人力”到“人手”,从“人才”到“人物”的过程。
故事的主人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岗位跳高”的榜样,如果不愿意在职场最底层待着,那么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的贡献越大的时候,职场最高层的位置才有可能真正属于你。
第十四章 有一流的责任心,才有一流的职业化(1) “企业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在于铸就职业化员工。”这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名言。
职业化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于责任心,它是职业化最根本的保障。
无论是能力、方法,只有在拥有一流责任心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 责任心:职业化的灵魂
很多人都认为,能力是职场发展的根本。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还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责任心。
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有能力不假,但他们的能力运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对自己有好处、有利益的时候才用,否则就不用,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很难得到重用。而有责任心的人则不一样,即使开始能力差一点?但因为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好,那么自然就会想尽办法学习和提升。最后,能力上去了,而境界也摆在那里,这样的人,发展的前景可想而知。所以,责任心,任何时候都是职业化的灵魂。
有了责任心,就不会找任何借口,只要是与工作有关的事,都是自己该尽力去做的事,甚至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移动周刊》上,曾经刊登过一篇《飞跃客户心中的喜马拉雅》的文章,身为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客服部工作人员的作者写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当她像往常一样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时,电话那边却没有声音。过了好一会?对方突然低声说:“喂,我和女朋友要分手了。”如果一般人接到这样的电话,多半会想:这也太可笑了,你和女朋友分手怎么把电话打到这来了?这又不是心理咨询热线!甚至会想,对方该不是精神上有什么问题吧?可能直接就会把电话挂了。但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小心地问对方:“先生,这和我们移动公司有什么关系吗?”
谁知一听她这么问,对方的情绪立即激动起来了:“怎么会没关系?都是因为你们移动,害得我和女朋友总是吵架,现在都要分手了,我再也不相信你们移动了!”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对方就“砰”的一声就把电话挂断了。这下她?真是一头雾水,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接到这样的电话,听完也就拉倒了,甚至将它当作一个骚扰电话处理了。但她却想,听对方的语气不像有意找茬,可能真的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了。
她下决心把事情弄清楚,于是查找了来电记录,发现对方当天拨打了5次客服的电话,每次都不到一分钟。这样看来,客户可能是认为客服不会帮他解决问题,所以他只是通过拨打10086来宣泄他的不满。
因为不想让客户放弃对公司的信任,她决定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拨通了对方的手机,然而,她刚刚说了声“您好,我是10086的客服代表……”对方就大声喊道:“我心情不好,你莫来吵我,跟你们移动公司没什么好讲的!烦躁!”然后又是“砰”的一声把电话挂断了。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委屈:我出于一片好心,才打了这个电话,他却一点也不领情,简直太让人生气了,算了,我也懒得管了。但她却并没有这样做,第二天又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在她热心而耐心的引导下,对方终于向她讲述了事情的原因。
原来,那位客户住的地方比较偏远,手机信号不好,电话老是接不到。久而久之,他在外地工作的女朋友就疑心他瞒着自己交了别的女朋友。
前几天,他给女朋友打电话,好不容易打通了,两人正准备好好聊聊,谁知手机这时却串了线,出现了另外一个女孩的声音。这样一来,他的女朋友就更加坚信自己的怀疑,吵着要分手,他怎么解释都听不进去。因为满腔的委屈说不出来,他把怒火都发泄到了移动公司身上,所以才有了开始的那一幕。
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她决定帮助这个客户。放下电话,她就拨通了客户女朋友的电话,经过反复的说明和解释,客户的女朋友终于相信了那只是一场误会,并表示不再赌气了。等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客户时,客户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在客户不停说着谢谢的那一刹那,她觉得非常高兴,因为自己勇敢地飞跃了客户心中的喜马拉雅。
相信看了这个真实的案例,很多人心中都有很深的感触。因为心中有一份“不让任何一个客户失去对公司信任”的责任,所以不管对方不理解也好、有怨言也罢,她都能心平气和接受,并且在一次次努力下,弄清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其实,她不仅飞跃了客户心中的喜马拉雅,也飞跃了自己心中的喜马拉雅。
只要有责任心,那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找不到的方法。
第十四章 有一流的责任心,才有一流的职业化(2) ■ 警惕“100…1=0”
我们曾出版《执行重在到位》一书,书中有一个核心观点——“100…1=0” 。这个核心观点,实表达的是这样一个内涵:“小心1%的疏忽毁掉99%的努力”。很多时候,即使前面做了100分的努力,但如果疏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那么再多努力也可能是白费。
在工作中,我们要常常警惕诸如“这样就可以了”,“用不着那么仔细,不会有问题”、“这点小事不可能出错”这样的念头,因为魔鬼往往就存在于细节当中。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一个细小的疏漏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我们不妨看看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
不久前,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头等舱机票20元卖出300张 东航操作失误担损失》。?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0年1月18日,东航官方网站登出一则特价信息:南昌至厦门头等舱票价只要20元,经济舱10元。此外,东航从南昌起飞至上海、厦门、北京、昆明等多个航线的航班也都大打折扣,出现了0。2折的惊人价格,很快,300余张机票卖出去了。
这可真是太奇怪了,谁都知道春运时的票是最紧张的,折扣也是最少的,这样的价格,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怎么可能呢?后来经过核查,原来是一名工作人员把机票价格输入错了,经过一定的折扣计算,就出现了如此离奇的超低价格机票。就因为工作人员一个小小的疏忽,300多张特价机票导致?航损失高达21万元人民币。看了这样的案例,我们还会觉得小疏忽、小细节无关大碍、没什么了不起吗?如果心中不绷紧“责任”这根弦,那么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有一位员工谈到了自己这样一段经历:他在一家企业从事外贸工作,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抱着很大的热情,尽量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但尽管如此,没过多久,他还是因为疏忽出了差错。那天是周末,他赶在下班前去银行将一笔钱汇到香港,审核之后,银行依照程序办理了这笔业务。本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星期一上班的时候,他被老总叫过去,狠狠挨了一通批,因为他把账号写错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