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 >

第19节

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第19节

小说: 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3年,新东方终于向外界展开了一个漂亮的笑脸。而在此以前的三年内一直处于连续的动荡和不确定状态。由“诸侯割据”的分工格局转为以法律制度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其间的高层纷争演绎出的知识分子精神变异、导致的企业政治生态危机,从根本上导源于对民营经济的立法歧视和产权不清带来的恐慌感。    
      新东方到底是谁的?这个敏感的问题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前的政策空间里一直困扰着雄心勃勃的俞敏洪们。这种“成长的烦恼”应该是中国民办学校共同的病灶。而做大了的新东方更是难以躲闪人们好奇打量的目光,所以不建校舍、玩“蚂蚁搬家”式的转移游戏,这些民办学校煞费苦心“曲线救国”的惯用手法,一直成为新东方饱受外界非议的焦点。据说,曾经有不少券商找到新东方,旋即就被吓跑了。因为产权不清。    
      “表面的风光难掩内心的落寞,舞曲奏响,他们只能徘徊在舞池的边沿。”《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鹏云的感叹算是写尽了彼时新东方繁华后面的无语凄凉。产权不清必然带来创业代的恐慌,纷争由此而起。    
      俞敏洪的自省多多少少有了一份风雨后的超然:“任何斗争都是源于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新东方结构的调整,必然涉及每个人利益和权力的重新调整。如果每个人现有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未来的预期又不明确,就会发生过激的反应。现在,从董事会到股东会,大家的战略思想一致,从根本上解决了个人的位置问题、未来稳定和预期问题,而且以法律保障的形式。”    
      从依托“哥们儿义气”、“热血男儿”的“家天下”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导入,新东方的转型历程是艰难、痛苦的,但阵痛已经过去,转型还没有结束。    
      又一道坎出现了。2003年9月2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简称ETS)、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简称GMAC)起诉新东方学校侵犯著作权及商标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新东方败诉,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合计1000余万元人民币。    
      关心新东方的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问题:1000万元,对于新东方意味着什么?是“小意思”还是“大伤元气”?    
      徐小平代表新东方的发言是:新东方是能够从经济上承受这个打击的。这是一个严重打击,但不是毁灭性打击。我们不希望这个打击发生,但如果真的发生了就要勇敢面对。    
      “惟一的影响是,是使中国学生对考试出国留学的前途又产生了忧虑,产生了不确定感。不过,这个判决对新东方的教学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我们早已未雨绸缪,做了各种防范。从2001年开始,我们自行研发了TOFEL和GRE仿真题各20套,加上新东方购自美国的各种原版教材,现在又有了ETS和‘大百科’合作的托福题,基本够用了。”    
      新东方对于这个判决中有关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审理程序等方面,持有异议,已经决定要对这个判决提起上诉。    
      在徐小平的代言和此后的新东方声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同时更加负责任的新东方:    
      “新东方的成功,扎根于中国学生对新东方的信任。新东方的利益,已经与中国考生利益以及ETS考试的权威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我们的规模和成果,新东方已经成为被中国社会赋予了公共价值的承载者。因此,欲维护新东方的利益,我们的不二选择,就是寻求创造与ETS和中国学生的三赢局面!”    
      “请相信,新东方是一个在发展中不断告别过去、追求未来、不断自我完善的新型教育机构!我们不仅从过去的辉煌中获得动力,我们也善于从过去的失误中获得智慧!”    
      如果说刚刚完成转型的新东方获得了“凤凰涅磐”般的新生,那么面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先锋品牌,新东方必将面临着更加艰难而痛苦的新的蜕变。    
    


冲破体制之枷这里的革命静悄悄

    见到徐正福,是在杭州的全国教育券研讨会上。作为演讲嘉宾,徐正福一上台却大谈椒江的酒文化:    
      “到过椒江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和别的地方很不同。比如说喝酒,一上来一大桌子的人,如果喝啤酒,每人先发一瓶;如果喝红酒,就拿一个大杯一个小杯,都倒满。不像别的地方,一个一个地倒,喝完再依次斟满。我们这里不大讲规矩,但是讲效率。这就是效率。    
      “我们椒江的学校相对于以前来说,效率高,质量也有了提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    
      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去过椒江。美丽的海滨小城,出产美味的海鲜、自由的海风和中国最早最活跃的股份制企业。在椒江的日子里,我发现当地旅游部门在推出“渔家风情游”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项目:“股份制明星企业考察游”。原来,椒江还是股份制企业发端的源头。    
      椒江旧称海门卫,是典型的港口小镇,隶属于台州。提起椒江,人们很容易想到它长期形成的“码头文化”,却不知“负山枕海”的台州有着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曾融儒、释、道三教于一炉。后人将台州的地域文化归纳为两极:“硬气”与“灵气”。硬气,意指崇尚气节、求是务实的精神品格;灵气,则指“和而不同”、兼容创新的个性风格。    
      台州之所以成为股份制企业的源头,正是这种“台州式的硬气”与“灵气”的彰显。据说当年的台州人积极寻找出路,兼容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才首创了融集体企业与个体、私营企业之长于一身的股份合作企业。    
      经济快速发展的椒江面对的却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失调的教育格局。    
      1999年椒江“初升高”比例为65。24%,距2005年的目标85%还有20个百分点,需要由此增加的投资年均超过2000万,是椒江区现行教育财政所无法承担的;另一方面,椒江现有承担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8所学校,其中省级重点中学只有椒江中学一所,年招生数600人,约占初中升学人数的15%,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远远满足不了椒江人越来越迫切、旺盛的需求。    
      显然,欲增加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供给,必须增加大量投入。靠教育财政又有限得很,怎么办?椒江教育界把目光转向了民间资金。    
      没错,这的确是一块易被忽略、未被开采的富矿,像零星的小火花散落在民间,可一旦凝聚、集中就会发出巨大的热力,不可小虚见。这时的椒江,股份制企业遍地开花,已占台州企业总数的65%到78%左右,且逐步迈入成熟规范期。    
      股份制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金的分散。社会可利用的资金更多的不是集中于少数大老板手中,而是散见于众多的小老板手中。    
      假如将这些分散的“不成气候”的资金投入到嗷嗷待哺的教育中,谁能说就成不了“大气候”呢?而且对于学校来说,这种融资方式更有利于保证资金的稳定,因为存在多个投资渠道,资本的份额也已被分散,作为投资者的单个个人、组织或团体的收入、收益的波动对学校的影响力已经被相应缩小了,这更有利于学校长期、稳定地发展。    
      越想路越宽,越想越坐不住了。    
      台州书生集团就在这样的试探中“分娩而出”。1996年底,32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入股1200万元,资产规模达8000万元,成立全国第一家以股份制方式组建、以投资办学为主业的教育公司。    
      从这个火花被点燃起,椒江教育界就被一种平静却又热烈的激情鼓荡着。    
      那些难忘的不眠之夜,至今想起来徐正福心中都涌动着难言的情愫。    
      6年前的椒江,民办教育尚处在荒凉的初级阶段。没有人理解徐正福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一个教育局长为什么对一所民办学校的出世抱有那么高的热情?除了利益驱动还能有什么?背后的眼光指指点点。    
      烦恼、委屈,他不是没有过。但是,认准了的事,他不轻易回头。    
      这和他的理念有关。台州股份制企业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使徐正福对“自治”两个字有着深刻体会,认为未来的中国一定得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来改造社会。这个爱琢磨问题、好捣鼓点子的教育局长坚持认为,任何一种所有制只要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是好的。所以,公办不见得都好,民办不见得都对,股份制能解决问题,就拿来。    
      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折腾了中国人多少年。解放思想,得蜕几层皮。    
      他们是在吃“第一只螃蟹”,当时全国对股份合作办学还有争议,情势很敏感。这一行动,后果如何?怀疑、求证,反反复复,好几个回合。    
      “当时一提股份制,教育界人士立马想到仅仅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相冲突,省里有领导认为‘教育股份制’的提法不妥,因此,讨论后决定将公司章程中有关营利分红的内容改为‘按照投资比例计算股息’,才算是过了这道关……    
      “1999年元旦,中央教育电视台怀着浓厚的兴趣专程赶到椒江,拍摄了专题片,认为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非常积极的先锋意义。但后来听说片子在教育部没通过,不能播放。”书生教育公司总经理牟振彬回忆经历的风风雨雨,长吁了口气。    
      “教育股份制”就这样在初期“上层不认可、不能张扬”的气氛下推动着。它所建立的“双法人结构”基本由两部分构成,即以办学为目的的股份公司法人和由股份公司投资设立的学校法人。两个法人各负其责,借助制度相互制约,以解决教育的特殊性与市场、企业运作的特性的矛盾。而政府作为最终受益者,对学校办学进行调控管理和政策扶持。    
      台州鸿宇中学曾是当地名噪一时的民办学校,但2000年遭遇破产。破产的根由源于当前很多民办学校的通病: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中在同一人手上,没有良好的制度约束,盲目追求短期效益,投资风险过大。而椒江教育股份制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规范了整个运行机制,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在双法人结构中,公司作为媒介,隔开了股东与资金和学校与管理,一方面避免了校长和总经理、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又以制度制约了投资人通过收费来营利的任何可能性,为教育创造了健康发展的良性环境。    
      有人好奇:台州人投资教育的热情从何而来?    
      还得从文化里找说法。这就是崇尚气节、求是务实的台州文化,促使台州人更倾向于自力更生、运用自身的力量来化解所面临的困境。椒江教育投入的巨大缺口,使拥有资金的椒江人,萌生出投资教育的意念。当然,其中既有内在需要的精神动机,又有期待收益的资本寻利的驱动。教育股份制恰好就处在这个平衡点上。    
      最初民间的眼光是犹疑的。资本天然的寻利性遭遇政策的冰山,“分红”、“回报”的字眼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中显得几分触目。但政府积极推动,以6%—15%的合理回报给了中小投资者莫大的信心。    
      结果,头三年,没有一个股东提出拿回报,大家一致想到的是:继续扩股。对未来预期的信心巩固了中小企业主的投资热情。    
      兴奋、喜悦劲儿刚过,打击就接踵而来。    
      1998年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挫伤,加上当时书生中学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招生形势非常严峻,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许多人也产生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担心和忧虑。    
      在这种形势下,椒江教育局派出陶仙法副局长担任书生中学常务副校长。    
      一个教育局副局长到民办学校当校长?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争议声又起。    
      “是全局教育重要,还是一个学校重要?”区领导质问徐正福。    
      全局当然重要,但作为改革实验园地的书生中学的成功更重要,它事关全局。徐正福理直气壮,顶住了压力。    
      陶仙法一上任就调整领导班子,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建设,迅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