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孙悟空不是好员工 >

第3节

孙悟空不是好员工-第3节

小说: 孙悟空不是好员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佛祖制服了孙悟空后,天上举行了一个很盛大的舞会,名字叫“安天大会”。这个舞会的名字已经告诉了人们,把这样的猴子压制住,天下就太平了,难道还指望他能做出什么利于天地的事情来吗?    
    与唐僧的对话    
    在唐僧来到五行山之前,孙悟空就已经知道了自己要想从石头里钻出来必须要做一件事——保一个笨蛋去西天,最要命的是只能走着去!    
    什么是取经?取什么经?为什么要取经?取经对我和唐僧有什么好处?我能从取经里学到什么?    
    这些问题他都没有问过,他只是跟唐僧说:“你把我救出来,我保你去西天取经。”    
    唐僧是个老实的和尚,看了看从石头缝隙里钻出的猴头,很小心地问明前因后果,才将他解救出来。    
    孙悟空与唐僧在五行山下的对话完全可以说明孙悟空根本不知道取经是怎么回事。自始至终,孙悟空只知道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至于其他的事情,他根本什么也不知道。而现代管理则要求一个好员工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必须的好奇心。    
    孙悟空之所以保唐僧去取经,只是想从山下出来而已。如果说得崇高一点,孙悟空是把唐僧当成了恩人,而不是老板。    
    就像一个弱女子为了报答一个男人的救命之恩而嫁给了他,也许,她并不了解他,并不爱他,但是,出于报恩就嫁给了他。    
    如果说,这是一种悲剧,许多人一定不会赞成。因为在孙悟空保护唐僧的路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我们推己及人想一想吧,孙悟空对自己将要所从事的事业一无所知,但却并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在人间,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并不代表他不能做出成绩来,但是,他能否做出成绩来是个变数,而一定能做出成绩来的员工必是对自己的工作有好奇心的员工。现代的老板要的难道是一个不稳定的变数?    
    不可能!    
    如果你是老板,你自然希望手下的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兴趣。只有这样,他才能专心做下去。    
    所以,孙悟空是不是好员工已经不言自明了。    
    所谓真经    
    当灾难已将完尽,功德自然圆满。四人万里辛苦,佛祖授以三藏真经。当是时,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唐僧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    
    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孙悟空的无知就在此时大现,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    
    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    
    便把无字之经传给了他们。也只是孙悟空对取经事业的不识才得到了那些无字真经。也只是孙悟空太将取经事业不当成一回事了,才敢对两位尊者大声呵斥。    
    幸好在他们走出佛门之时,有一佛乃燃灯古佛在阁上,暗暗地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他知道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之人愚昧,怎么可能识得这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于是,就叫座下白雄尊者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而同一无字之经,在如来佛祖那里却有这样的解释:“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同一经,古佛看之重,如来看之轻。唐僧取的经到底有用否?    
    经文是死的,非有轻重之别。迷者自轻,悟者自重。或者是,迷者自重,悟者自轻。    
    天下真有渡人之经?    
    唐僧说有!贵在修炼。孙悟空说无,因心无,所以说无。    
    


第一部分第二章 眼前有景道不得(1)

    齐天大圣的人生    
    暂且将孙悟空看做是一个人,那么,我们每个人,包括孙悟空都要有一个目标。在天下找到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实在是件很难的事情。目标是人活在世界上所必需的一个因素。    
    孙悟空在自封齐天大圣的时候,他心中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因为在花果山上,那面书写“齐天大圣”的旗子只飘扬了不久。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头牛。    
    牛魔王的来历在《西游记》里记载得很潦草,只是说它是许多妖王里的其中一个。后来,在孙悟空自封自己为“齐天大圣”的时候,他给自己封了个“平天大圣”。    
    从字面上来看,这个名号要比孙悟空的响亮得多,而且实用得多。他可以平天,孙悟空却只能与天同齐。    
    这似乎是一个埋藏的很有智慧的伏笔,为以后芭蕉扇的争夺建立了一个不容质疑的条件。    
    当孙悟空的齐天大圣隆重登场之时,后面立刻跟着六个大圣出炉。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跟风”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很盛行了。    
    据《西游记》载: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声地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覆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驼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 犭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按照儒家角度来看,圣人千万世不得一见,今一时便有七大圣,这“圣”有很大的水分啊。    
    先不说孙悟空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就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想要得到什么,最难捉摸的可能是首先要弄明白你到底想得到什么。虽然很难琢磨,但这却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也许,你应该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旦有了明确而强烈的创造某种东西的意图时,这种东西常能迅速而方便地得到。按《西游记》的说法,这其实就是我们意识中的某种“顿悟”,就是说我们会骤然之间强烈感到我们想得到什么东西,同样强烈地觉得我们会得到这个东西。达到“顿悟”这一点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能量。而在“顿悟”之前,总会有一段时间感到困惑,绝望,无望。    
    这是一种人生路上的最正常不过的现象,“黎明来临之前,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把上面的论述提升一个层次,那么,在这个层次上再来说上面的论述的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其实这是人生目标这个概念了。    
    检查自己所确立的目标能使你迅速发现你生活中到底想要什么。用笔和纸来做某些练习会很有帮助,当你着手实现确定的目标的时候,重要的是要记住一些事情。    
        记住,确立目标并不是说你抱住这些目标不放。你如果想变更目标,或觉得有必要变更的时候,就不必死守原先目标不放。    
    这是一种变通!    
    你必须要明白的是,确立目标并不意味着要你过度劳心劳力,心力交瘁;并不是说你从此沉溺于实现这一目标之中。相反,确立目标是使你更轻松自如地、身心愉快地生活。生活的实质就是运动和创造,确立的目标就是让你有一个中心点,有一个方向,让你天生的创造能量沿着这个方向流向那个中心点,进而帮助你的能量流向外界。    
    齐天大圣一直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许是神仙“一万年等于一天”,从他上天做官,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是每一个俗人都知道的最简单的道理。他自封大圣也只是图这样一个名。    
    名有了,他就去喝酒聊天耍棒子了。    
    万寿山五庄观    
    “花开花谢崖前景,云去云来岭山峰。”这就是那个传说里长着人参果的万寿山。    
    孙悟空一行来到万寿山五庄观的时候,观主镇元子很放心地给了孙悟空偷人参果一个机会。    
    实在不明白,镇元子在传说中的法力是那样莫测高深,甚至连观音都惹不起他,却为什么卜不出自己的人参果会被孙悟空偷吃掉?    
    当师徒四人和一匹马来到万寿山前时候,唐僧和孙悟空有一段很具哲理的对话。    
    看到万寿山时,唐僧在马上欢喜道:“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    
    在这个时候,孙悟空笑了。他的笑可以这样来理解,他在笑唐僧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到底什么时候能实现,他在笑自己为什么跟着这样一个不知道事业目标的笨蛋!    
    所以,他笑着说:“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    
    这时,沙僧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    
    不知道这是为了映衬孙悟空知道灵山,还是想告诉别人沙僧是个笨蛋。众所周知,沙僧以前是天上的卷帘大将,难道他会不知道灵山佛祖的所在?    
    孙悟空没有回答这个愚蠢的问题,而是跟唐僧说道:“师傅,你不要总是盼望着到西天,按现在你的水平,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但是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所谓西天,不过在心。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灵山距大唐十万八千里,眨眼一瞬,灵山就在孙悟空心上。    
    面对万寿山,孙悟空说了这样一句话:“这里决无邪祟,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我们游玩慢行。”    
    绝无外邪,却有内祟!    
    在万寿山五庄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这就是那个道教说不出太多来历却法力、辈分都很了不起的镇元子。    
    在神仙世界里,不是环境支配人,而是人支配环境。“意识永远决定物质。”    
    既然有这样一个很传奇的人,那么,必有一件传奇的物来与他匹配。人参果就出现了。据《西游记》载:此果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的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这种果子如果要和蟠桃园里的果子比上一比,不知谁会夺得长生不死之药的冠军。看来,天上有的人间未必没有,只是许多人不去寻找而已。    
    镇元子当日为什么走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是不是这老道士跟佛祖通了气,故意让孙悟空他们犯错误?    
    《西游记》说,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筒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    
    原来是去听课,在听课之前,他为什么不卜上一卦,看看自己的人参果到底能剩下几个?    
    这个大仙门下的神仙是数不胜数,但都是散仙,他就为了炫耀一下(或者是给孙悟空砸人参果树的机会),将四十六个徒弟带着去听课,留下两个最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    
    这两个小仙的名字的确让人能感受到万寿山是怎样的一个福地灵区,名山古洞。清风明月与天同寿,与地同春。    
    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两个妖精看着那么多果子!    
    镇元子走之前吩咐那两个妖精道:“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只两个,要是三个,我回来剥了你们的皮。”    
    二童就问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    
    大仙就说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作甚相识!”    
    大仙道:“你哪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人家茶一杯,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