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抽象的抒情 >

第2节

抽象的抒情-第2节

小说: 抽象的抒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总的方向服务,不勉强要求为形式上的或名词上的一律。让生命从各个方面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就的营养,也能从新的创造上丰富世界文化成就的内容。让一切创造力得到正常的不同的发展和应用。让各种新的成就彼此促进和融和,形成国家更大的向前动力。让人和人之间相处的更合理。让人不再用个人权力或集体权力压迫其他不同情感观念反映方法。这是必然的。社会发展到一定进步时,会有这种情形产生的。但是目前可不是时候。什么时候?大致是政权完全稳定,社会生产又发展到多数人都觉得知识重于权力,追求知识比权力更迫切专注,支配整个国家,也是征服自然的知识,不再是支配人的权力时。我们会不会有这一天?应当有的。因为国家基本目的,就正是追求这种终极高尚理想的实现。有旧的一切意识形态的阻碍存在,权力才形成种种。主要阻碍是外在的。但是也还不可免有的来自本身。一种对人不全面的估计,一种对事不明确的估计,一种对“思想”影响二字不同角度的估计,一种对知识分子缺少□□原稿缺二字。的估计。十分用心,却难得其中。本来不太麻烦的问题,作来却成为麻烦。认为权力重要又总担心思想起作用。    
    事实上如把知识分子见于文字、形于语言的一部分表现,当作一种“抒情”看待,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其实本质不过是一种抒情。特别是对生产对斗争知识并不多的知识分子,说什么写什么差不多都像是即景抒情,如为人既少权势野心、又少荣誉野心的“书呆子”式知识分子,这种抒情气氛,从生理学或心理学说来,也是一种自我调整,和梦呓差不多少,对外实起不了什么作用的。随同年纪不同,差不多在每一个阶段都必不可免有些压积情绪待排泄,待疏理。从国家来说,也可以注意利用,转移到某方面,因为尽管是情绪,也依旧可说是种物质力量。但是也可以不理,明白这是社会过渡期必然的产物,或明白这是一种最通常现象,也就过去了。因为说转化,工作也并不简单,特别是一种硬性的方式,性格较脆弱的只能形成一种消沉,对国家不经济。世故一些的则发展而成阿谀。阿谀之有害于个人,则如城北徐公故事,无益于人。阿谀之有害于国事,则更明显易见。古称“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诺诺者日有增,而谔谔者日有减,有些事不可免作不好,走不通。好的措施也有时变坏了。    
    一切事物形成有他的历史原因和物质背景,目前种种问题现象,也必然有个原因背景。这里包括半世纪的社会变动,上千万人的死亡,几亿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愿望的基本变化,而且还和整个世界的问题密切相关。从这里看,就会看出许多事情的“必然”。观念计划在支配一切,于是有时支配到不必要支配的方面,转而增加了些麻烦。控制益紧,不免生气转促。淮南子早即说过,恐怖使人心发狂,《内经》有忧能伤心记载,又曾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语。周初反商政,汉初重黄老,同是历史家所承认在发展生产方面努力,而且得到一定成果。时代已不同,人还不大变。……伟大文学艺术影响人,总是引起爱和崇敬感情,决不使人恐惧忧虑。古代文学艺术足以称为人类共同文化财富也在于此。事实上,在旧戏里我们认为百花齐放的原因得到较多发现较好收成的问题,也可望从小说中得到,或者还更多得到积极效果,我们却不知为什么那么怕它。旧戏中充满封建迷信意识,极少有人担心他会中毒。旧小说也这样,但是却不免会要影响到一些人的新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近三十年的小说,却在青年读者中已十分陌生,甚至于在新的作家心目中也十分陌生。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第3节 事功和有情

    事功和有情这是沈从文在土地改革时的一封家书。——1952年于四川内江叔文龙虎:这里工作队同人都因事出去了,我成了个“留守”,半夜中一面板壁后是个老妇人骂她的肺病咳喘丈夫,和廿多岁孩子,三句话中必夹入一句侯家兄弟常用野话,声音且十分高亢,越骂越精神。板壁另一面,又是一个患痰喘的少壮,长夜哮喘。在两夹攻情势中,为了珍重这种难得的教育,我自然不用睡了。古人说挑灯夜读,不意到这里我还有这种福气。看了会新书,情调合目力可不济事。正好目前在这里糖房外垃圾堆中翻出一本《史记》刘传选本,就把它放老式油灯下反复来看,度过这种长夜。看过了李广、窦婴、卫青、霍去病、司马相如传,不知不觉间,竟仿佛如同回到了二千年前社会气氛中,和作者时代生活情况中,以及用笔情感中。记起三十三四年前,也是年底大雪时,到麻阳一个张姓地主家住时,也有过一回相同经验。用桐油灯看列国志,那个人家主人早不存在了,房子也烧掉多年了,可是家中种种和那次作客的印象,竟异常清晰明朗的重现到这时记忆中。并鼠啮木器声也如回复到生命里来。换言之,就是寂寞能生长东西,常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历史一部分,属于情绪一部分的发展史,如从历史人物作较深入分析,我们会明白,它的成长大多就是和寂寞分不开的。东方思想的唯心倾向和有情也分割不开!这种“有情”和“事功”有时合而为一,居多却相对存在,形成一种矛盾的对峙。对人生“有情”就常和在社会中“事功”相背斥,易顾此失彼。管晏为事功,屈贾则为有情。因之有情也常是“无能”。现在说,且不免为“无知”!说来似奇怪,可并不奇怪!忽略了这个历史现实,另有所解释,解释得即圆到周至,依然非本来。必肯定不同,再求所以同,才会有结果!过去我受《史记》影响深,先还是以为从文笔方面,从所叙人物方法方面,有启发,现在才明白主要还是作者本身种种影响多。    
    史记列传中写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相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粘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史记》这种长处,从来都以为近于奇迹,不可学,不可解。试为分析一下,也还是可作分别看待,诸书诸表属事功,诸传诸记则近于有情。事功为可学,有情则难学!中国史官有一属于事功条件,即作史原则下笔要有分寸,必胸有成竹方能取舍,且得有一忠于封建制度中心思想,方有准则。《史记》作者掌握材料多,六国以来杂传记又特别重性格表现,西汉人行文习惯又不甚受文体文法拘束。特别重要,还是作者对于人、对于事、对于问题、对于社会,所抱有态度,对于史所具态度,都是既有一个传统史家抱负,又有时代作家见解的。这种态度的形成,却本于这个人一生从各方面得来的教育总量。换言之,作者生命是有分量的,是成熟的。这分量或成熟,又都是和痛苦忧患相关,不仅仅是积学而来的!年表诸书说是事功,可因掌握材料而完成。列传却需要作者生命中一些特别东西。我们说得粗些,即必由痛苦方能成熟积聚的情——这个情即深入的体会、深至的爱,以及透过事功以上的理解与认识。因之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反映的却是作者和传中人两种人格的契合与统一。    
    不拘写得是帝王将相还是愚夫愚妇,情形却相同。近年来,常常有人说向优秀传统学习,这种话有时是教授专家说的,有时又是政治上领导人说的。由政治人说来,极容易转成公式化。良好效果得不到,却得到一个不求甚解的口头禅。因为说的既不甚明白优秀伟大传统为何事,应当如何学,则说来说去无结果,可想而知。到说的不过是说说即已了事,求将优秀传统的有情部分和新社会的事功结合,自然就更不可能了。这也就是近年来初中三语文教科书不选浅明古典叙事写人文章,倒只常常把无多用处文笔又极芜杂的白话文充填课内原因。编书人只是主观加上个缴卷意识成为中心思想,对于二作既少全面理解,对于文学更不甚乐意多学多知多注意。全中国的教师和学生,就只有如此学如此教下去了。真的补救从何作起,即凡提出向优秀传统学习的,肯切切实实的多学习学习,更深刻广泛理解这个传统长处和弱点。必两面(或全面)理解名词的内容,和形成这种内容的本质是什么,再来决定如何取舍,就不至于如当前情形了。近来人总不会写人叙事,用许多文字,却写不出人的特点,写不出性情,叙事不清楚。如仅仅用一些时文作范本,近二三年学生的文卷已可看出弱点,作议论,易头头是道,其实是抄袭教条少新意深知。作叙述,简直看不出一点真正情感。笔都呆呆的,极不自然。有些文章竟如只是写来专供有相似经验的人看,完全不是为真正多数读的。    
    ……列传写到几个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竟如一个一个画相,须眉逼真,眼目欲活。用的方法简直是奇怪。正似乎和当时作者,对于人、对于事的理解认识相关,和作者个人生命所负担的时代分量也有关。    
    年夜在乡场上时,睡到戏楼后稻草堆中,听到第一声鸡叫醒来,我意识到生命哀乐实在群众中。回到村里,住处两面板壁后整夜都有害肺病的咳喘声,也因之难再睡去,我意识到的却是群众哀乐实在我生命里。这似乎是一种情形又是两种情形。特别是理解到万千种不同生活中的人生命形式、得失取予,以及属于种种自然法则、反映到行为中的规律,在彼此关系中的是非,受种种物质限制、条件约束、习惯因循形成的欢乐形式、痛苦含义,又各因种种不同而有种种问题时,我明白,我还有好些工作待做,好些事情待用一个更热情无我态度去完成它。也还待从更多方面去学习,去认识理解,才可能在克服种种困难中逐渐把工作完成。人人都说爱国家人民,但是如何爱,以及如何取证,实在大有不同。从历史看,管仲、晏婴、张良、萧何、卫青、霍去病对国家当时为有功,屈原、贾谊……等等则为有情。或因接近实际工作而增长能力知识,或因不巧而离异间隔,却培育了情感关注。想想历史上的事情,也就可以明白把有功和有情结合而为一,不是一种简单事情。因为至少在近代科学中,犹未能具体解决这件事。政治要求这种结合,且作种种努力,但方法可能还在摸索试验,因为犹未能深一层理会这种功能和情感的差别性,只强调需要,来综合这种“有情”与当前“致用”之中,是难望得到结果的。其实说来,事情或比写作论文社论困难些。我们目前有极好的论文,针对着许多人说话,话极中肯。有极好的社论,能引起普遍而广泛的学习并思索,且动员了全国各阶层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斗争,及三反运动。可是在努力将一切有情转而为有功的工作中,是做得不能如理想那么好的。主要原因还是认识,即对于文学艺术“作用”以外“作者”的认识。对于作用有认识,对于作者则还得有些新的更深一些的认识。并且这还不只是对当下作者的功能发挥或摒斥。重要还是能有计划生产培育更多年青一代作者。正和工业化中机器生产一样,得制造极优良的工作母机!工作是比较困难,但不是无望的。照过去几年情形看来,浪费的不只是金钱,有些地方可能是把有用人力全糟塌了。    
    国家在崭新情况中发展,万千种事都从摸索中推进。关于人的科学,如果到明天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科真正的科学,目前还只是刚好开始。到另外一时,人的功能从种种旧的或过时了的因袭成见观念束缚中脱出,在一个更新一些关系上,会充分得到解放的。到那时有情的长处与事功的好处,将一致成为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再无丝毫龃龉。这种情形是必然会实现的,可是也和其它许多事情一样,是要经过一些错误的选择和重新努力才有可能的!就当前种种看来,实在还在摸索!有些事近于浪费,无可奈何!财富浪费得想办法,有用人力浪费更得想办法。最近文艺报上讨论到的思想改造问题,除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可能还要从一些具体办法中来注意,来启发待生长应生长的对于国家新的情感!    
    闻各大学暑期中将大合并,又法在燕大,不知是否真有其事?你们学习到了什么情形?关于学习,一离开北京,更易看出问题,实配合社会需要不来……你会相信每一科教员,每一部门工作人员,都还要把学习提高,才符合国家明天需要。看看部分北京同来工作人员,都还对国家缺少深一层认识,都在工作,还不明白土改工作将要影响到国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