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181节

中华无敌前传-第181节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美国也对中国开放市场,只是出于技术封锁等制裁因素,使中国民间资本对美国也没有多大兴趣。这虽然使美国在亚洲的利益,除日本外,并没有太多的牵扯,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美国的利益重心在欧洲。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和美国并没有象后世那样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衡的关系,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就变得比较疏远。相反,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则相对密切得多。美国是欧洲宪章国最大的债权国,其民间资本也在整个欧洲投入了至少50亿美元的资金,而美国政府也向欧洲宪章提供了近70亿美元的贷款。美国商品也在欧洲拥有大量的市场,尤其是在欧洲宪章,由于其成员国内的关税极低,使美国商品只要在任何一国入关,就几乎能在整个欧洲流通。

而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则更加密切,但却有一点让欧洲宪章国不满,那就是中国几乎没有向欧洲宪章贷款和投资,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不过从1936年起,中国政府逐渐放宽了民间资本投入欧洲的限制,各大华人金融机构开始向欧洲宪章提供大量的贷款。同时中国的商品与欧洲宪章有很大的互补性,尤其是轻纺业、电子产品、建材、汽车、船舶、民用飞机及最重要的海军主力战舰等,其向欧洲的出口就占了中国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当然,还有相当数量的煤炭、各类矿石的出口。而中国从欧洲进口的商品中,主要以有色金属及矿产(中国严重缺乏铜等资源,更多的是从欧洲的殖民地进口)、精密机械、皮革制品等。而且最重要的是,欧洲宪章国内的结算单位是龙币!

欧洲宪章国与中国的亲密关系,使美国对欧洲宪章非常不满,但对于英国在10月底就试图将苏联拉进自由世界同盟,更表示反对。仅从道义上来说,自由世界同盟有日本这样一个集权国家,就已经使自由世界同盟在与欧洲宪章的口头官司上频频落入下风,再加上一个苏联,更会使舆论对同盟产生疑议。从现实上来说,英国把苏联拉进同盟,会进一步加深欧洲宪章对同盟的警惕和敌视。这样的话,世界大战就真的不可能避免了。

罗斯福非常婉转地拒绝了丘吉尔的关于成立军事同盟的建议。在罗斯福眼里来说,他好不容易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大危机的危局,没有什么比美国的自由、和平与经济发展更重要的了。但在英国的逼迫下,罗斯福只好向英国表示:除非自由世界同盟里没有苏联,那么才可以签订军事同盟。因为苏联一旦进入到同盟里,就必然有恃无恐地向中国发动进攻;而日本也必然会跟着展开军事行动。那么,世界大战就会在瞬间爆发,这完全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得知苏联有可能被英国拉进自由世界同盟,欧洲宪章也着急起来。因为一旦形成事实,欧洲宪章就将面临着两线对敌的态势。因此,欧洲宪章立即对美国展开了强大的外交攻势,希望美国拒绝英国的提议。而且一旦苏联进入同盟,希特勒对波兰即将发动的世人皆知的入侵,也必然会因为波兰后面有强大的苏联,而使得入侵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稳定。为此,欧洲宪章除了积极游说美国外,还对苏联施加更多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已经到了明言的地步:苏联一旦加入自由世界同盟,就是对整个欧洲宪章的挑战。

斯大林并没有被欧洲宪章的恐嚇吓倒,他非常清楚,一旦失去自由世界同盟的支持,苏联将孤掌难鸣。他想要主动对中国发起进攻,以夺回叶尼塞河以东地区,就必须有一个非常稳固的后方,以及来自整个自由世界同盟的资源。而波兰等国,则为苏联提供了这一稳固的后方条件。虽然欧洲宪章在目前看来,一直对苏联采取了比较友好的态度,但他们与中国更加稳固和密切的关系,则始终是斯大林的一块心病。而且斯大林也没有狂妄到认为仅凭苏联一国,便能击败中国的地步。

罗斯福坚决的态度终于使丘吉尔感到一种危机,他在了解美国的底线后,也只好放弃最初的打算。但他仍将波兰、日本等国发动起来,希望迫使美国同意签署军事同盟。波兰不用说,早就希望能够借此增长自身的军事实力,并提高国家安全的保障程度。波兰王室甚至希望凭借签署了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希特勒不敢冒这个风险,继续将入侵付诸行动。至于日本,是希望签订军事同盟中最热心的一个。早在自由世界同盟刚刚签订之时,日本就希望签订军事同盟,可惜被英国拒绝。这次由英国主动提出,就更让日本喜出望外。日本天皇裕仁在接到英国方面的通知后,立即出访美国,亲自与罗斯福会晤,希望罗斯福能够早拿决心。

但随着罗斯福对日本的逐渐了解和熟悉,他已经不再对日本抱有什么希望。他知道,日本一旦签署了这个军事同盟,也必将在朝鲜南部发动对中国的进攻。同样,日本一动手,苏联也会跟着在叶尼塞河西岸进行军事行动。这与最初不同意苏联进入自由世界同盟没有本质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中国军队在印度边境线上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但中英两国均心知肚明地清楚:印度迟早会落入中国人手中。当丘吉尔采取各种手段逼迫罗斯福签署军事同盟的事情泄露过后,希特勒也加快了在德波边境的军事布署。

对罗斯福的倔强感到万分恼火的丘吉尔,不得不拜访英王,希望英王能够到华盛顿走一趟。同时,他还听众了幕僚的建议,让乔治六世国王将主要精力用于游说国会山的议员们。乔治六世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成功地打动了参议院大部分议员的心,通过形容法西斯的独裁、残暴,污蔑中国的野心、强悍等,使议员们纷纷发表声明,敦促罗斯福立即签署军事同盟,共同维护自由世界的秩序。显然,经过充分准备的,并且占有同为白种人这一强大优势的英国国王要比日本的天皇更加成功。

1940年1月14日,当波兰国王、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总督也赶到华盛顿时,罗斯福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重压了。1月16日,罗斯福终于用颤抖的手在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他签完字后,用沉闷和绝望的语气对着乔治六世说:“我一签字,世界大战就会爆发了。这应该是我有生有以来犯的最大的错误,愿上帝保佑美国,保佑自由世界。”

第一百六十章 … 陆军扩军?!

自由世界军事同盟的签订,使欧洲宪章和中国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希特勒开始慎重考虑入侵波兰的事情,而中国也开始不断地加强在陆地与苏联、日本边界的军事实力。要知道,自1月16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一签订,日本就开始在朝鲜南部日控区接连进行了几场实战演习。观察家们一致认为:这是日本临战前最后的检验性演习。波兰也重新进行了一次全民总动员,从美国和苏联输入的各种武器装备被下发到了每一位适龄公民手中,军队人数从最初的一百二十万急剧膨胀到近400万。

面对咄咄逼人的自由世界军事同盟,欧洲宪章和中国当然也不会坐视不管。1月16日,自由世界军事同盟签订的当天,欧洲宪章轮值主席――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便率法国外长和德国外长阿希姆&;#8226;冯&;#8226;里宾特洛甫一起坐船赶往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压力,欧洲宪章显然已经不会再把英国、美国等国视为一个可以和平共处的国家,他们需要外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来确保他们自身的安全。而遍寻全球,只有中国完全符合这一条件。而中国也会因为军事同盟的签订,需要一个在地球的另一边牵制美英两国的力量,所以双方签订与自由世界军事同盟完全针锋相对的军事同盟条约就是那样顺理成章和不可避免的了。

但我也明白,一旦与欧洲宪章签订了这种军事同盟条约,希特勒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入侵波兰。而这样一来,就必然引发全面的世界大战。因此,我觉得要想阻止希特勒入侵波兰,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以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为要胁。不过,这个办法,甚至连我自己都无法说服。中国与欧洲宪章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不是中国对欧洲的恩赐,而是双方彼此需要的结果。我要想推迟世界大战爆发,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竭力说服希特勒。可惜的是,对说服这个疯子,我没有任何把握。说不定,到时候,他倒把我给说服了。

当欧洲宪章的那些外长们还在大洋上颠簸时,我又一次召开了国家危机处理委员会扩大会议,就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后,如何尽量延迟大战的爆发。因为,就目前中国而言,还没有完全作好战争准备。尤其是陆军,兵力似乎过于薄弱。而且,东南亚的几个产粮区也因为刚刚到手,还未来得及消化,一旦需要进入战争状态,就必须大量征召青壮劳力入伍,这会误了春耕。

会上,胡玉率先发言:“各位领导,作为陆军的老人,我在此再一次请求立即加大对陆军的投入和建设,立即扩张陆军部队的兵力。虽然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建设,陆军规模已经达到了20个集团军、3个军及一些独立师旅等部队,总兵力有240万人左右,但这在和平时期还算过得去的兵力,在未来的大战中是绝对不够的。据我们陆军参谋部和总参谋部进行的兵棋推演来看,要对付苏联在叶尼塞河以西的进攻和日本在朝鲜南部的进攻,加上保卫沿海城市和国内重要战略要地以及东南亚等地,我们至少需要600到800万以上的陆军部队。当然,如果能够达到1000万,我们就可以进行攻势行动。”

叶飞接过话说道:“是的,诸副总司令说的都是实情,虽然我们在空中力量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顶尖的水平,海军力量也因为有20余艘航空母舰而傲视群雄,但陆军兵力确实太少了点。总参情报局汇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在地面上的主要敌人苏联,其陆军兵力达到了800万,装备有各型坦克、自行火炮等高达25000辆。而我们在叶尼塞河以东的纵深防御体系中,总兵力不过4个集团军加上一些独立师旅,不足60万人,坦克和装甲战车也只有8000辆左右。虽然可以得到空军的强力支援,但我们总参并不认为我们可以阻挡苏联的进攻。再说说朝鲜南部的日本,他们到目前为止,已经将整个朝鲜南部建成了一个要塞式的堡垒,布署有21个师团及一些旅团、联队等兵力,总数达到了55万人以上,并且装备有3000辆坦克。而我们在朝鲜北部只有1个集团军和一些独立师旅,共计15万人左右,拥有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有2000辆。虽然我们有信心在朝鲜战场上击败日军,但不要忘了,我们在朝鲜北部没有什么系统的防御体系。换句话来说,我们虽然呈现的是一种攻势布局,但真正到战时,我们没办法以现有的15万人的兵力去突破日军的堡垒。而日军则可以轻松地突破我们的防线。”

李长山沉声说道:“当然,日本不足为虑,我们在地面上最主要的敌人是苏联。他们800万陆军中,集结到叶尼塞河以西地区的部队就达到了500万!我也看了总参和陆军参谋部搞的几次兵棋推演,虽然我们的纵深防御体系能够给予苏军重创,使其在进抵西伯利亚工业区之前,就会损失掉三分之一的兵力和装备,但仍有至少350万的兵力对我腹地进行打击。而如果我们不扩军的话,我们此时能够动用的兵力不足百万。再说了,日本肯定会在苏军动手的同时,在朝鲜弄出些动静来。”叶飞点着头说:“小日本儿已经在朝鲜弄了个大动静(指日本在朝鲜南部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种局面确实非常令人震惊,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中国从建国以来,由于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加上需要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付出巨大的补贴,每年投入到军队中的资金并不太多。而且这本就不多的军费中,也由于需要大力发展海军和空军,而终于将陆军排在了后面。虽然我们封存了大量的新式装备,但数量上的不足仍不能完全替代质量上的优势。看来,在这几个月中,极力扩张陆军规模是目前关系到中国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至于春耕,只有寄希望于已经开始大量发展的国营农场和东南亚的产粮区了。

大家在意识到陆军扩军的重要性后,都把眼光看向了国防部长郑耀邦。郑耀邦咳了一下说:“目前的局势确实让人惊心,我们的正规部队规模确实严重不足。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部队的建设还是非常有成效的。目前,我国预备役部队的总额为1200万人左右,其中有超过75%的兵员是退伍老兵,他们稍经适应性训练即可成为优秀的正规军人。而民兵的总人数则更加惊人,全国有3000万民兵,虽然绝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