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第1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完成与战列舰进行对抗试验。为了这次对抗试验,飞行员们投入了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从单机俯冲轰炸、低空鱼雷攻击到编队攻击,再到复杂的多机多角度轮流及同时攻击的训练,教材和手册也越来越丰满和完善,最终于10月4日完成了预定的训练任务。当然,也付出了5架飞机坠毁,7名飞行员牺牲的代价。
为了进一步加强航母编队训练的保密度,我让陈海继续将战列舰的演习进行下去,并将美日侦察部队向更远的海域引导。陈海亲自坐镇“山东”号超级战列舰,并将其作为整个中国铁血海军的旗舰。他带领着演习舰队从东海一直向第二岛链延伸,跟随的美日侦察舰队也日益“壮大”,到了演习结束时,在后面尾随的就有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侦察船组成的110余艘庞大的“舰队”。陈海这次演习成功地吸引了各个海上强国的注意力。当然,各国媒体也对此发表了长期的大篇幅的跟踪报道,认为这是中国铁血海军完成战争准备,争霸太平洋的第一步。在美英日等国的媒体中,也首次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仅仅是为了掩饰中国铁血海军的航母编队在南海完成战斗训练。
9月16日,陈海的演习编队返回青岛,并进行了十余天的休整。更换各种零部件,舰上人员进行各种轮休,战舰进行各项保养。总之,陈海要让对抗试验中,战列舰编队的人员和物资达到最佳状态。当然,船厂及各个兵工厂、科研单位也纷纷进驻战舰,对舰上各个地方进行改装,以适应对抗试验中的数据采集。最让陈海看重的,就是在防空高炮上加装与击发机构联动的照相机,还有就是对抗试验用于判定飞机被击中的舰机通信系统的安置。这个通信系统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而此时,各兵工厂和科研机构也在防城港(一个专用军港,并不对外开放的港口)开始对舰载机的机载武器进行改动。首先在战斗机的机炮及机枪位置安装照相机,用于评估战斗机对防空炮位的毁伤度;其次,将俯冲轰炸机携带的炸弹改为由竹、皮等制作的同样尺寸,内装同等重量带染色剂的水袋,这种“炸弹”投下后,击在战舰上,将会在击中的位置上留下一个印记;鱼雷机的航空鱼雷也经过了改装,战雷头被同等重量的气体发生器所取代,坚硬的弹头也被一种易碎物质替换,但不影响入水时的强度。这种航空鱼雷击中战舰后,气体发生器将产生大量气体,形成一个大的水柱,以便在第一时间直观地了解到战舰被击中的部位。
一切准备都是为了10月20日举行的对抗试验。我的心里也一直忐忑不安,能否借此彻底让那些狂热的“战列舰派”们的头脑清醒,我还真的没有把握。我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便对抗试验失败了,我也要用强硬手段,将中国的航母“事业”继续下去,我绝不能让美日等国走在我们前面。当然,陈海也不好过,如果对抗试验一旦以战列舰方失败,他在海军中的威信将会受到打击,至少,简天行在这件事上,大部分时间里与我站在一起。
10月20日上午9时,我亲自来到了位于海南榆林的海军航空兵的一个基地。这个基地为了准备本次对抗试验,进行了大量的建设。无数的无线通信设备被集中到这里,数不清的电缆从各地汇聚于此。这里也在我的一个不经意中,成了中国最大的海空试验基地。赵天赐、金阳、新月、宋孝仁、宋沁琳、李长山、胡玉、郑耀邦、张英、沈学涯、叶飞、龙文光、陈海等一大批国家和军队最主要的领导人集中到了这里。在这里,他们将见证新一代海上霸主的诞生。
按照预先计划,战列舰编队一方将由“山东”号超级战列舰、“奉天”号、“福建”号战列舰及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10余艘驱逐舰组成。航母编队一方将由三艘“燕山”级航空母舰、4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双方相距350海里,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具体位置,在命令下达后,将高速向对方的大致方向驶进,算上机动路程和时间,预计将在10个小时后双方在视距内接触。允许双方使用一切手段获知对方的具体位置,但在第一次对抗试验中,双方均不能使用雷达。
20日上午9:30分,对抗试验命令同时下达,双方同时回电表示收到命令。数十个参谋在巨大海图上开始标注双方各种兵力的实时情况。31分,参谋们同时报告了双方派出了侦察机。不同的是,航母编队派出的是CS…3J型舰载侦察机,而战列舰编队派出的是SZ…2J型水上侦察机。这两种侦察机无论在续航力、航速、飞行高度等各方面都不处在一个档次。但到了中午12时左右,参谋报告战列舰编队的SZ…2J型水上侦察机首先发现了航母编队则让我感到非常没有面子。陈海一听到这个报告,立即就呵呵地直笑,这让我越来越看他不顺眼。
不过,CS…3J的飞行员也不是吃素的,仅过了不到10分钟,参谋便报告说,一架CS…3J型舰载侦察机也找到了战列舰编队的准确位置。这个消息虽然迟到了十分钟,但仍让我立即信心百倍起来。航母编队在得知确切信息后,又派出了3架侦察机对其进行持续跟踪。12时30分,参谋报告,航母编队开始转向迎风航线,并派出了12架CF…2J型舰载战斗机,对编队周边进行警戒,清除附近的侦察机。
12点40分,参谋接到驻舰上的通信员的消息后报告:三艘航母编队共派出了30架CBA…1J型鱼雷轰炸机升空,目前正在进行编队过程。差不多等了20分钟,参谋又报告说,30架CFA…1J型俯冲轰炸机也跟随起飞,正在编队上空完成空中编队。由于俯冲轰炸机的速度要略高于鱼雷轰炸机,所以延迟了近20分钟起飞。其余的参谋们立即在海图上将数十个飞机模型安置好相关的位置。
从海图上看,两批攻击机群正气势汹汹地扑向战列舰编队,但战列舰编队仍没有任何改变航向的意思,毕竟,他们的侦察机已经被驱逐了。只能朝最初发现航线编队的位置高速驶进,这也可看出,至少在获取战场信息方面来看,战列舰完全不如航母。我立即将这句话向在坐的各位说了出来,除陈海外,包括金阳都点了点头。
参谋继续报告:航母编队的侦察机不断地向航母通报战列舰编队的位置,航母编队也不断地向攻击机群转发信息。而战列舰编队一无所知,仍然“一往无前”地向前高速行驶。攻击机群已经离战列舰编队越来越近了。而这时,又一个参谋突然报告说,航母编队派出了第二批攻击机群,计有20架鱼雷机和20架俯冲轰炸机,并有12架战斗机护航。此时的陈海,脸色越来越苍白,豆大的汗珠在额头上冒了出来。看来,他也觉得战列舰编队的处境十分不妙。我又悄悄地看了下金阳,不由暗叹。金阳根本不为所动,一脸古井无波的表情。
第一百三十七章 … 海上霸主的对抗(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舰载机编队也离战列舰编队越来越近。陈海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手里的拳头握得青筋暴露,我知道他心里此时非常紧张,并且有些气愤北海舰队司令员伍云凯少将为什么不想办法驱逐那几架侦察机,并进行大范围机动。到了下午14:20分,一个守在无线电旁的参谋在放下耳机后,立即跑来报告,战列舰编队已经开始转向,向西南方向驶去,而且,舰队上的远程高炮也开始进行猛烈开火,准备驱逐在远处侦察的航母编队的侦察机。
听到这里,陈海明显地舒了一口气。但好景不长,虽然战列舰编队驱逐了侦察机,但并不意味着战列舰编队能够成功地避开对方的搜索,更重要的是,战列舰编队没有能力对一直盘旋在其防空火力之外的侦察机产生任何威胁。刚才短暂的驱逐,其实并不是战列舰编队防空火力的功劳,而是因为侦察机上的油料用尽。此时,航母编队派出的第二波侦察机已经重新将战列舰编队定位,在海图上作业的参谋们也将手中的飞机模型移向了西北航线。
此时,我留意到金阳的嘴角抽搐了一下,看来,他的内心也感到了一丝不安。至于陈海,早就面无人色地坐在那里,眼睛连看都不向海图上看一眼。他心里也应该明白,这场对抗试验的结果。到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战列舰编队的防空火力网能否阻挡舰载机的进攻,战列舰上厚重的装甲能否抵御来自天上及水下的打击。一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也紧张起来,毕竟,从后世的那些军事专家们分析:战列舰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可能被战列舰击沉。
下午15时20分,舰载机群出现在战列舰编队海域上空,了望能够看得到的地方。这时,整个编队应该立即形成防空队形。果然,电报室门一打开,里面嘈杂的声音一涌出来,一名参谋就跑来报告,战列舰编队组成了防空队形。在海图上的参谋们就立即将手中的战舰模型摆成了一个圆形的防空队形。15时40分,首先到达的俯冲轰炸机群分成三部分,呈三个不同的角度切入。第一个切入角度由战列舰编队的左侧进入,第二个切入角度则由编队的前方进入,第三个切入角度则由编队的右方进入。每个切入角的队形都有10架俯冲轰炸机,间隔时间不到一分钟。这充分证明了这群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们平时严苛的训练。
机群一进入防空火力范围,整个战列舰编队中的防空火炮就迫不及待地开火了。当然,这些高炮用的都是空包弹,只造成声光效果,并没有炮弹射出。不过,照相机将会不断地拍摄,以确认是否有飞机进入相机的镜头内。每个炮位上都有一个相机操作员,他们一旦发现有飞机进入镜头,就会判定是第几架飞机、型号等并用无线电通知舰上的演习监督官,演习监督官就会通过舰上特增的舰机无线电通信系统,通知该机飞行员中止投弹。不过,战列舰编队的防空火力似乎效果并不太好,从开火到机群发动进攻,第一批从编队左侧进攻的10架俯冲机,仅有1架被判定击毁,退出了对抗演习,其余9架均成功地占据了攻击阵位。
带队长机第一个从近4000米的空中开始俯冲,其余俯冲轰炸机鱼贯进入俯冲。当然,进攻的重点集中在“山东”号超级战列舰上,该舰也不断地进行各种规避,舰上数十门防空高炮持续开火射击。这些飞机每架带着500公斤重的“炸弹”,在二、三十秒的俯冲时间内,不断地调整着飞机的方向,使其投影始终对准着“山东”号。中途,又有2架飞机被判定“击落”,退出俯冲。但仍有7架飞机成功地投下了“炸弹”。这些水袋“炸弹”有3枚落在了“山东”号船体外,形成近失弹,有4枚直接砸中了舰体。
为了避免伤亡,战列舰编队中所有的无顶甲的防空炮位上,都临时焊接了钢板,以便承受高速落下的水袋“炸弹”。这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一枚落在“山东”号烟囱附近炮位上的“炸弹”,虽然炮位上所有炮手都被染色剂溅了一身,但却无人受伤。其余3枚分别落在了A号155毫米双联副炮塔上、后主桅根部和舰艉的左侧甲板上。当参谋报告这一消息时,整个海图室内“观战”的高层,除了我之外,都不由得发出了惊叹。就连陈海也不例外,他在惊叹后,表情复杂地看了看我,又低下头叹了口气。
“战斗”还在继续下去。15时50分,另两批从其它角度切入的机群在“损失”了3架飞机后,也成功地进入了俯冲阵位。此时的战列舰防空队形已经被完全打乱,而刚刚到达的鱼雷机群也在编队附近盘旋,准备寻找最好的突破口。几乎就在俯冲轰炸机群开始俯冲时,鱼雷机群也开始向几艘主力战舰扑去。乱了防空阵形的战列舰编队,此时能够发挥的防空火力已经不很充分。加上水平低空飞行的鱼雷机群在战舰之间飞过,反而使编队中的防空炮位的炮手们“不敢”随意开炮,免得误伤了己舰。加上护航的战斗机用其上的机炮和机枪不断地对各高炮炮位进行“扫射”,也分散了炮手们的注意力。
第一波30架鱼雷机分成两个角度,同时向“山东”号超级战列舰、“奉天”号和“福建”号战列舰发起了进攻。虽然在投下鱼雷前,有9架鱼雷机被判定“击落”,但仍有21架鱼雷机投下了鱼雷。此时的俯冲轰炸机也全部完成了投弹,纷纷拉起向己方编队飞去。这一波的进攻,由于战列舰编队同时面临着空中及水下的进攻,使得其防空火力被完全分散,所以对攻击机群造成的“伤害”也十分有限。仅有1架俯冲轰炸机在俯冲时,被判定退出演习。此波次的攻击机群,最终有11架俯冲轰炸机和10架鱼雷机被“击落”,战损率为35%。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