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至上-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第一届油画展”获优秀奖。 1988年作品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国际艺苑第二届油画展”、“人体艺术大展”及“人体艺术大展”巡展。 1989年作品《唤起记忆的歌》参加“全国第七届美展”获银奖。作品《彝女》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GHN公司收藏)。杨飞云被日本收入世界美术界名人大辞典《美术年览》中。应邀赴美国纽约参展。后赴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学习、参展。作品参加“世界画廊邀请展”、新加坡“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展”。 1991年作品《梳妆》参加香港佳士得油画拍卖。 1992年作品《昙花》参加香港佳士得油画拍卖。
《唯美至上》 杨飞云大事年表(2)(图)
音乐教师 2003
1993年作品《夏》参加香港佳士得油画拍卖。作品《那时我们正年轻》参加香港佳士得油画拍卖。 1994年作品《静静的时光》被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收藏。作品《十九岁》参加香港佳士得油画拍卖。 1995年作品《思古》、《灰色的背影》参加瑞典哥德堡美术馆举行的“当代中国艺术展”。作品《大植物》、《少女孤独》、《红躺椅》、《影》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双年展”。 1997年作品《荷花屏风》、《孤独少女》被台湾美术馆收藏。 1998年应列宾美术学院邀请赴俄罗斯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参观。 1999年作品《多梦时节》参加全国第九届美展。同年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行为期6个月的交流、研习、学习。 2000年作品《唤起记忆的歌》参加“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有11幅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纸上艺术作品展”。 2000年在台湾高雄山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3年在上海、香港、四川、北京举办杨飞云绘画艺术展 2004年在南京江苏美术馆举办杨飞云绘画艺术展 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杨飞云个展”。 出版的专著有《杨飞云人体艺术油画》、《杨飞云》画集(澳门)、《杨飞云素描画集》(台湾)、《名家名画?杨飞云油画作品》、《杨飞云油画艺术》等。 2004年10月,和艾轩、王沂东等人发起成立“北京写实画派”。 2005年和陈逸飞、艾轩、王沂东等人共同成立“中国写实画派”。
《唯美至上》 杨飞云大事年表(3)(图)
荷花屏风 1995
《唯美至上》 杨飞云模特妻子和画家丈夫
附:我常常觉得人们对于事情的判断会受到当下感觉的情绪的影响,所以对于眼前的人或事,总是不敢轻易下断言。而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同,它们被固定下来而且多是美好并值得回味的。
十二岁那年,我被领到他面前学习绘画。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阳光很明很亮。他很温和而客气的接受了我这个学生。他那时不多说话,却很勤奋地画画。他画画得很好,所以身边跟了不少喜欢画画的男孩子,他们都很尊重他。我是年龄最小又唯一的女孩,混在里面很显眼。我受到了他和他们很多的关照。那时午休时间很长,尤其是夏天,午休时,他常常会带着我们出去写生或大家轮流做模特画头像。晚上,我们会在黄色的灯光下画石膏像或去候车室画等候列车的旅客。我每次去画画总有一种参加集体活动的快乐。现在,每当我回忆起这段日子,眼前总是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那是一段少年时代快乐的好时光。
1978年,他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老师走了,我们这些学生自然也就散伙了。上了中学以后,学校的老师也开始在功课上更严格地要求我们。我的画越画越少,我们的通信却越来越多。到了假期,他会把一个学期所学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告诉我。他也常常买些文学、艺术、名人传记类的书给我看。我那时觉得一切都那麽新奇有意思,使我更增添了对北京的向往。
1981年,我考进了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开始了五年的大学生活。我们见面的机会又多了起来。他常常带我去看画展,看歌剧,看舞剧……那是我正处在一个全面吸收知识的阶段,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外国文学名著。每到周末,我们探讨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文化、文学、艺术以及这些领域的大师们。那时听古典音乐也成为我们相处时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观、理想和爱好被确定下来,以致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态度都那麽一致。那时的他仍然非常用功,探索的方向也逐渐清晰起来。我开始被他更多地画在本上、纸片上和画布上。这一段日子是悠长的,有着音乐的旋律和文化的芳香。
我大学毕业后我们就结婚了。以后的若干年里,他画了一系列以我为模特的作品,多是为大家熟悉和认可的。这些绘画,对于别人是一件件独立的作品;对于我们,却像一串珠链,串起和记载的是一段段难忘的时光。那中间有我们的沟通、探讨,也有争吵和突然的开悟。那时我们的生活很单纯,似乎只有一个主题,除了绘画还是绘画,一切以他绘画为中心。精神是充实宁静而快乐的。
当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愿望又拿起画笔时,他是第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和鼓励者,同时也担当了监督和指导。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在绘画艺术上我已有了自己独立的认识和思考,我的画也有了更多的欣赏者和鼓励者。我仍然虚心倾听他的每一次批评。因为我一直相信,他的目标是高的,他的追求是正的。
当我们有了孩子并承担了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后,各自的调适使我们变得更丰厚和坚强起来。我们非常珍视我们所拥有的。去年在全国几个大城市美术馆举办的“杨飞云绘画艺术展”使我们很感动,也使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画中的自己从一个小姑娘走到了今天,我也分明地感受到我的生命历程已经与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看到我们曾一同走过的脚步,在今天这样喧闹的时代,我欣慰于我们还能保持最初的理想和信念,由此我也觉得我们是幸运的。
《唯美至上》 王沂东王沂东之最(1)(图)
王沂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王沂东在美国呆了几年后再回北京。人回来了,对美式乡村宁静悠然的生活环境的追求却留在了骨子里。他和杨飞云及另外两位画家一合计,共同在河北燕郊买了一块地,各自按自己的理想造了一栋屋。那时的燕郊还比较荒凉,四人合住为的也是好有个照应,如今他们的居所已是燕郊闹中取静的绝佳所在了。 王沂东的房子是典型的欧式风格。他说当时买了很多欧美别墅的画册,他与妻子分头研究,各选一款自己最中意的,没想到,中间一点没通气的夫妇俩不约而同地选了同一款,真可谓“心有灵犀”呀。于是房子顺顺利利地就建了起来,原来的双车库派不上用场,王沂东就加装了玻璃天窗,成了他在燕郊的大画室。 画室阔大敞亮,墙上挂着几幅王沂东喜欢的名家名作,地上散放着各式作画的工具和颜料,一幅未完成的红衣少女把洒满了阳光的画室映衬得更加明媚。 除了绘画工具,一个自助式的乒乓球台格外引人注目,王沂东说,这是作画休息间隙消遣用的。说是消遣,王沂东的乒乓球技术在这个圈子里可是远近闻名,按他的话说就是“重在参与。” 1、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王沂东:我个人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学画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时候,为了逃避上山下乡,就跑到一个山沟里去当工人。那是一个三线厂子,离我所住的临沂市还有300多里路。1972年10月1日,我回家去看父母。我儿时就养成了习惯,只要一有时间就跑到展览馆去看市里边水平最高的几个人画画,他们当中高天祥和秦汝文老师比较赏识我。那次假期我自然又去了展览馆画室,没想到我刚一推门进去,高老师就冲着几位陌生人在喊:“这就是小王。”语气中颇有几分喜出望外。我当时一下就蒙了。事后我才知道,那几位陌生人是山东艺术学校的老师,他们来临沂招生对生源不是很满意,来向高老师诉苦。高老师就向他们推荐我:“有个小王画得相当不错,只可惜在山沟里当工人,又没电话,不知道怎么才能联系上。”正说着呢,我就一推门进去了。事后我才感觉到那次推门对我来说,不是一次简简单单地推门,而是推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当老师们向我说明来意的时候,我就感觉特惊讶:“怎么这世界上还有学画画的学校?”回家同父母一说,他们都非常高兴。并鼓励我一定要考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考完试后,我又回到了山沟里。过了很长时间,上美校的事似乎石沉大海了。突然有一天,厂里的军代表也是我父亲的好朋友来告诉我,考美院事已经成了。我当时瞪大眼睛看着军代表,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代表随即告诉我,录取通知书已经压了半个月了,因为厂里搞宣传需要我,故不想放我走。是他硬给要出来的。事后回想起来,这事特危险,如果失去了那次机会,我可能以后就学不了画画了。 2、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王沂东: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美国的那段时间。其实,我这个人适应能力挺强的。我艺校毕业以后,到农村锻炼当小队长,干得都是脏活、累活,吃得都是窝头、咸菜,也没怎么觉得不舒服。我到美国以后还非常努力去适应当地的环境。我、艾轩、王怀庆三个人和画商、资本家谈画价都由我来当翻译。但不知怎么搞得,在美国就觉得浑身上下不自在。你比如说,一打开电视,看见人家唧了呱啦、眉飞色舞的,却找不到一点乡情、听不到一点乡音,虽然身在美国,也觉得那个地方特别遥远和陌生。想去唐人街找点中国感觉吧,但去了一看也非常失望。因为,它整个大的文化背景是美国化的,因此,那种所谓中国感觉也是被调配出来的。但一回国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自己好像处在一个大的气场中,大家都在向你发功,你可以接到很多气,自己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愿望。 3、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王沂东:我这个人可能命比较好,还真没有什么太遗憾的事情。我特别争取的事情,基本上都能争取到。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能是因为我生活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太复杂的欲望吧。 4、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 王沂东:就是把爱人李露薇从山东调到北京。1982年的时候露薇即将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我当时在中央美院任教,就想方设法地要把他调到北京来。有朋友给我出主意,办这事必须找文化部人事司的人。但哪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就每天下午2点到人事司门口坐着,去寻找机会。坐到第三天的时候,人事司有个小伙子问我,怎么回事。我就把事情一五一十跟他说了。他说你这件事情不是绝对不可能,但你就这么坐在这,即使坐到明年,恐怕这个事情也办不成。但我又没别的办法,只能每天坐在那。人事司有个老太太见我每天都坐在那挺好奇的,就问我的来历。结果我一说,她老人家和我还是山东临沂的老乡,更巧的是,解放战争时她和我父亲同样都在鲁南军区直属队工作过。老人家古道热肠,为我指点迷津。我就依计而行,满北京市地为露薇找单位。我也记不清跑了多少家单位,废了多少口舌,在我快绝望的时候,在老乡刘仁庆的帮助下找到法律出版社。该出版社答应,只要能解决户口问题,就可以进人。我就利用带学生到山东写生的机会,跑户口问题。“功夫不付有心人”,分配问题还真让我跑成了。就在露薇来京报道那天,我们都担心事情有变。上午赶紧去登记结婚,下午又赶着去报道。只到这一切事情办妥了,我们才长出了一口气。那时结婚叫简单,就住在临时腾出来的集体宿舍里,非但没请人吃饭,连喜糖都没有买。系里的书记还跑来问我,你宿舍里怎么老有个女孩进进出出的。 5、艺术上奉行的最高准则是什么? 王沂东:把真情自然流露在作品中。我刚毕业的时候,对大师的作品学习的都非常认真。从摹仿他们的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细节开始。并努力找出自己可以借鉴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觉千万不要强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家,而应该是顺其自然地成为自己。创作出的作品,即要在普通观众中能引起共鸣,又要让同行看了能有感觉。而且我认为无论什么作品,首先要必须使画家本人感动。你想想,自己画出的画连自己都不动情,怎么去感动别人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