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恋人 >

第1节

恋人-第1节

小说: 恋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年度最火暴网络小说《“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出版    
    近日,年度点击率最高的网络小说《“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在易名为《恋人》之后,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恋人》描写了一段刻骨铭心、撕心裂肺的爱情: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我”,于某次文案创意时对一女孩一见钟情,两人陷入热烈的恋情,女孩因比“我”小8岁而娇嗔地称“我”为“爸爸”。“爸爸”与“女儿”相恋分手后,两人亦踏上自身的道路。“爸爸”有了美满婚姻,“女儿”亦寻到守护天使。然而,两人却又相遇。一次又一次地,不断相逢然而却一再错过。甚至,在情节不可思议地发展中,像一部绝对煽情的偶像电视剧一般,陷入最后的三角恋,事业、婚姻、复仇,以及爱,以一种简洁而洒脱的离奇组合在一起。小说以清简的语言,叙述宛转而深刻的爱情。在情爱的处理上,有亦舒的智慧;而在文辞的讽喻与情节的推进上,却又具备李碧华的风采。    
    自《恋人》在网络上现身以来,不断被人转发,创下了google搜索305,000项,baidu搜索278,000篇的傲人成绩,比曾经的网络畅销小说《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转贴率分别多出4…5倍。    
    从网友留言来看,《恋人》触动了年轻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有无数人将故事中的情节与自己亲身的情感经历相比照,令得恋爱中的人越发感受甜蜜,而曾经失恋的人则再度忆起往昔……    
    该书不仅在网络上聚集了超级人气,更获得时尚主流媒体北京《新京报》和上海行销50万份的《申江服务导报》倾情推荐和连载。而且,这样一个新的故事甚至打动了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流行魅力103的节目编导与主持人,他们一集一集地将之演绎成声音的盛宴,使之在电波中继续传播;猫扑网络也专门制作了该书的电台版本,在全国60家地方电台联播;深圳数字鱼短信服务商以同名短信小说参加中国移动举办的全国彩信大赛,并在5月将部分内容发送给30万用户,辐射华南地区。    
    比起网络上的原版本,新出版的《恋人》故事有所延伸,情节更加曲折,对爱情的信仰也越加纯粹。    
    亲爱的读者,希望这本小书,也能打动您,扣动您久已未开的情意心扉。    
    


第一部分:前言书评

    恋人,一场残酷轮回    
    比较年轻的时候,才会浓烈地,不顾死活地去爱一个人。    
    然后了解,所谓痴心,不过是因为没有遇见更好的,谁会免费爱谁一辈子。    
    鲍勃迪伦的音乐响起:“哦,我的心,我的一颗老心。”    
    当拿到这本《恋人》,一颗老心,居然也兀自颤悠悠震撼,作者一字一句,好像尖利的高跟鞋,踩在尚有几分柔软的现代都市人的肉做的心上。    
    结识文字,与结识人一样,有时要靠缘分,信息时代,漫天漫野的字符,不过化成几个电子符号,在空气里传送。然而有一些,天地鸿蒙间,不早不晚,就看到了。    
    “哦,原来你在这里!”很多人对终于的真命天子说这样的话,而我们,对这本书说这样的话。    
    斯蒂文森说,当我想看书的时候,我就自己写一本——大约因为别的人,不是太笨,就是太浮,或者太琐碎,或者太钝,让读者看了,如同毛爪挠喉,浑身不舒服。    
    所以说,看聪明人写的书,胜在顺畅感,一口气,囫囵下去,好像猪八戒,尝了那个美味而又只融在口不融在手的人参果。现在要推荐的这一本,无疑算是其中范例。    
    阅读时候,哗啦啦,整篇啃噬干净,然后抹一抹嘴边的口水:什么,就这么完了?    
    写着的是书评,却仿佛是从书的结局开始,便突然觉得词穷。    
    罢,还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曰情节,再曰文字。    
    情节,另有书评人说,再复杂的故事,也可以用三句话来叙述。    
    那么,这一本便是,他爱过她,她爱着他,最后,他发现他仍爱她。    
    勃朗宁夫人的诗集里,有一句话十分任性:“YOU’LL LOVE ME YET——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需要非常自信、非常骄傲,以及非常冥顽不灵坚持到底,才会用这样的话当座右铭,比如说故事里的“她”。    
    这本曾经在网络上连载,应者云集的小说,原本有个诡异的名字《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和一切貌似繁复的东西一样,说穿了,讲的不过是一个比男朋友小很多,喜欢叫他“爸爸”的女孩。    
    娇纵的女孩,男人无论如何宠溺,到最后都不是铁金刚,都觉得倦累放弃。    
    但是她要得到他,万死不辞,悲辛交集。    
    他过尽千帆、安稳的女友,后来美丽的娴雅的妻,到最后都不及燃烧熊熊火焰的她。    
    她也有过旁人,但这个世界里,中心是他,其他都是面目模糊的群众演员。    
    而夹杂其间,那个孩子,是他的?是别人的?一切如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困惑。    
    这是上戏毕业的作者,充满戏剧感的构架,看似笔笔直的叙述,其实内里风雨催城,百转千回。    
    这就叫做戏弄,小说在西方又被称为最高的虚构,以我们的佻挞,换取它的佻挞。    
    作者在网上写过那10章之后,迅猛地结尾,女儿自杀,一切如云烟散尽。    
    然后说故事的人好像坐在高空云端,晃荡着脚丫子,看着一干网友或扼腕或谩骂,最后悠悠说一句:本来就是瞎扯,那只是个开端。真正的结局,在我的书中。    
    于是揭盅,故事残酷轮回,读者仿佛看到天际闪电,啊是这样,原来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其余爱、恨、情、仇,在这样的主干之下,全变成细枝末节,当然细枝末节也是有血有肉,刮辣松脆的。    
    故事里没有方便书评者叙述的名字,这是作者的自私和自信:根本不必,一个个都是太过强烈的个性,表记鲜明,过目不忘。    
    再说语言,作者当然是才子,满腹才气,形之于文,是不动声色的机巧。一句话,简练地几个字便说清楚,戛戛独造。    
    以前张爱玲评论胡兰成,说文章这样体系严密,不如解散的好,驱使万物如军队,原来不如让万物解甲归田,一路有言笑。    
    于是《恋人》里,几乎找不出好词好句的干净,最难得:现在又有几个人有一两招小聪明,而能够忍住不拿出来炫耀?讲故事,当然是用最简单的语言,简单,但不罗嗦,不笨。    
    化繁为简,是现代人的最大智慧。    
    很多如今春笋般涌出的“小作家”,有三分才智学识,一定要挤在一篇故事里,几分钟便抖一个包袱,真正有鉴赏力的读者,只觉得累,好像拥堵在公交车上,一点都不疏爽。    
    而或许是年龄与履历都已经得到沉淀的关系,作者从容而来,信笔写就,意思上能做到透,文字上能做到净,这是特别之处,不是一般肤浅流丽者可比。    
    书评已经写到快完成,总结陈词。    
    《恋人》看完,既喜且悲,擅于讲故事,而把玩文字的人,写出新书,是爱书人的造化,整日价寻书冒险,很多次是失望的,难得这次竟得满足。合上书页又觉得仓惶:下一本看什么好呢?    
    中国人都有现成词汇形容这种失落:意犹未尽、绕梁三日。    
    (弥赛亚,《新闻晚报》记者)    
    


第一部分:前言《新京报》作者专访

    1、 我最想知道的是你是怎么看待爱情的?你小说中“我不这样爱你,不代表我不爱你”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知道这句话可能会给人很大共鸣,因为或许大多数人心里都这么想过,这么对自己说过,但就是如此,它才是一句自我说服的话罢了。因为现在的世界上,势必要先后爱几个人的,不这样想生活简直没法继续下去。但我总觉得,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爱法,都是真诚的,但同一个人,对于自身而言,爱其实只有一种,你只会一种,你会的其他的,其实都不是爱,这样说真的很残酷,但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不愿意自欺欺人来的。    
    2、 这个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职业,以及某些故事情节是不是跟你的个人经历有关系?    
    我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呆过一阵,所以大致熟悉广告公司是个什么玩意,怎么操作,一条广告片基本上是怎么出来的,基本上也就是这点在故事里有点反映,但至于故事情节,那真是完全自己想象出来的,没有一个细节和个人经历有关系,倒不是我个人经历太过乏善可陈,但我总觉得那是私人财产的宝贵部分,不愿意拿出一点,哪怕变形之后来换钱这种行为。    
    3、 你是怎么看待小说和现实生活的关系的?    
    天,这个问题好大,首先,我又要重复一个讲得自己快崩溃的话题了,我不愿承认这是小说来的,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故事,就这个故事而言,(如果你硬要说小说我也没办法),它只是在我脑子里发生的一件事,很多读者对这个故事有很大共鸣,常常有女孩子发信来说,她也是这样的,那样的,其实无非是男朋友比自己大8岁罢了,对了,还有一点很让我惊诧,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女孩子管自己恋人叫爸爸的?她们给我信我才知道,原来我根本就是胡想来的,在我的想法里,我要把这个故事编的和现实越不沾边,越不加油烟气才好。    
    但有些读者给我信来说,看了之后,本来不叫,现在也开始叫男朋友爸爸了,这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故事,我已经干预不了了。    
    4、 你相信生活中男女之间能够发生这么曲折离奇的故事吗?    
    说实话如果我认识这样的人,我一定非常佩服他能还活着,怎么说这也不是一个正常人能承受的变故的频率。我当然相信生活中男女之间真实的故事会更离奇,但把十个人的曲折串在一起,放在一个人身上承受,那应该是另外一回事了。    
    5、 在你的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女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啊,你让读者看好了,其实我并没想塑造人物什么的,一切都是因为故事的变化而发展的,当然,可能会由于写作视角的问题,“我”看起来比较被动,一天到晚在受接二连三的意外,但好在大多数男人都不主动,只要作到面临这样的变故而不退缩,会去直面,已经算高竿了。    
    6、 一个女孩爱上一个比自己大9岁大的男人,还管他叫爸爸,“我”的女朋友曾经对“我”说,你太变态了。你觉得这种感情健康吗?    
    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看了,在某些时候,这么叫的确有些不健康。但在本质上,我觉得这个称呼其实是决定了一个东西,守护,一种比爱情更大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到了无论各自周围发生了什么都会持续下去的程度,这在那个女孩子叫第一声时,就决定了。    
    7、 这篇小说最早发表在什么地方啊?你觉得网络对你的写作来说起到过什么作用吗?    
    最早发表在一个叫猫扑(MOP)的论坛,那个网站挺知名的,最有辩识度的一点是,它基本上是不分栏目的,叫大杂烩,什么帖子都在一个页面上,所以当时所谓的第一篇根本就是我编的一个情感求助贴,用了一个非常惹眼的题目叫《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因为我真的编得有模有样的,一开始大家都相信了,就开始有人关心下文,于是我就想继续下去,但继续骗人就不人道,所以我在第二篇打上“原创”这个词,就告诉你,这个是故事,是编的,你想看就往下看,你想看案件聚焦,就不在这里。    
    后来看得人真的是越来越多,转贴也到了让我瞠目结舌的地步,你知道,人到了这个时候总会感到一种烦躁,说是压力也未尝不可,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地步,那个时候有段时间,写的很糟糕,频繁重写,推翻,他们居然还真的相信我,愿意等我写出满意的,所以,对于网络的作用来说,我只能说,具有我之前不曾料到的互动的影响力,就象一个舞台剧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时,那种存在于空气中的交流与影响,会成全或者毁掉一个演员,当然,如果一个演员就这么被毁掉了,绝对不是好演员。    
    8、 你好像对我说过,“说你是网络作家,你就起鸡皮疙瘩”,为什么?    
    哈哈,你把这个问题提上来了,因为我不认同这种分法啊,首先,事物不是靠容器来区分的,你说一瓶可乐放在雪碧瓶里,我们就称呼它为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