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向世界说明中国 >

第31节

向世界说明中国-第31节

小说: 向世界说明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在日本东京和大阪,我看到过这种出租车,的确是很干净。虽然不能说指日可待,但是指年可待。就是几年内必有一方蓝天碧水还给北京市人民。我知道北京市政府是肯花钱、肯花力量(做这件事的),市民也很支持。    
    防止沙化扩大,最好的手段是修筑防护林    
    记者:听说北京市郊区的沙化状态很严重,沙漠离北京城只有70多公里。这是否是事实?    
    赵:是有这样的报道。我本人多次参加过植树,在沙化来的方向先植起一片防护林。据我请教,沙化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的降水量有所减少所致。从对戈壁滩的考古来看,那里历史上并不是戈壁滩。但是现在那里的蒸发量是降水量的百倍。沙化有扩大的危险,对于保护首都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最好的手段或比较现实的手段就是修筑防护林。    
    记者:作为美国之音的节目主持人,我很荣幸能就各方面的话题与您进行讨论;我们很高兴能够和具有改革和务实精神的中国高官进行交流。同时,我们觉得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中国还面临着一个很长的路途需要走。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救国而去革命而不是为了革命去救国。今天为了民众福利去改革,因此改革已经到了一个关头,已经面临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各种弊病。我相信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有眼光、有远见,能够突破历史的局限展望未来,为中国老百姓谋利。也能够推动美中关系,使美中关系提升到一个新阶段。面向21世纪,让美中两国人民携手为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繁荣的世界而共同奋斗。    
    谢谢您的收听,谢谢赵主任接受我们访问。    
    点评:    
    这是一次广播访谈,访者是代表美国政府立场的电台——美国之音,被访者是中国政府高官——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而从整个访谈节目来看,与其说是一问一答的访谈,不如说是一场讨论,一次交流。访者从改革、交流、公关文化和美中关系四个方面切入,不仅有问,更有大段大段的观点阐述,或明或隐地带出美国政府立场和美国价值观;被访者接过话题,有问必答,语言平实、坦率、生动。平实中客观地说明着中国,坦率中理性地表达着观点,生动中鲜明地展现着个性。    
    平实是赵启正主任在整个访谈节目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访者是电台,被访者面对的却是听众,被访者是在通过电台这个平台,对听众,而且是文化背景各异的海外听众讲话,这就需要很好地贴近听众,把握听众的心理,用听众所熟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吸引他们,使他们理解和接受。赵启正主任在访谈中,紧紧地把握了这一点。在谈到上海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城市的问题时,赵主任十分巧妙地用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和欧洲的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来比较;在谈到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时,赵主任形象地使用“哈哈镜”一词指出了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中存在的不公正与片面性;在回答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时,赵主任用“早上穿的衬衫晚上就黑”来形容问题的严重,用自己也参加过植树来说明中国政府治理污染的措施和行动。面对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性采访,话题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严肃。但赵主任在阐释中国政府立场和介绍中国相关情况的过程中,并没有生硬地去做“官样文章”,而是尽可能地用平实的语言,甚至是平民语言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这种做法无疑会给听众一种亲近感。    
    坦率是赵主任在访谈中的又一重要特征。这种坦率首先表现在不回避问题,不绕圈子,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关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他表示:“我个人认为,文化的多元化这是事实,这是不能回避的。那么它是起促进的作用还是起阻力的作用,我想还是起促进作用为主,起阻力作用为次。”表达直率,观点鲜明。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他明确地指出美国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在国际事务中避免“新孤立主义”。他同时强调,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和拥有世界四分之一财富的美国之间保持良好关系对世界是十分重要的。当被问及北京的环境问题时,赵主任在强调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国策的同时,直面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客观地介绍了北京市政府为改善环境所采取的行动。他还赞扬了英国伦敦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这种坦率,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是真诚。与此同时,赵主任的坦率还表现在对原则问题的鲜明立场。当美国之音主持人谈到美国国会议员中对中国人权状况持批评态度的人中,大多数还是出于一种对人权的维护时,赵主任当即指出:“恐怕我不能完全同意你对美国国会议员的评价,说他们都希望中国享有民主、自由。我觉得对他们要有所区分,有的议员并非抱有好感,甚至于是有了一个不好的结论然后勉强地用政治观点来证明他对中国的错误论断。”赵主任指出:“中国有中国的人权观,美国有美国的人权观,这可以交流,但不能以此作为干涉中国的一个借口。”他还表示,欢迎美国各界人士,包括对中国持有偏见的美国国会议员到中国来,以了解真实的中国。这种坚定的原则性与政治上的宽容姿态,相信会产生积极的外宣效果。    
    生动是赵主任在访谈中表现出的又一大特色。他的话语既活泼,又生动,并在言谈中不时闪现出机智的幽默。例如,在谈及中国人如何理解与外国人通婚的问题时,赵主任介绍了中国人这些年来在这个问题上观念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来保证涉外婚姻质量。他谈得很轻松,结束话题时用了这么一句:“我认为地球变小了,喷气式飞机变大了,飞得更快了,这种事情恐怕今后会更多。”幽默的语言给人留下不少回味,也留下了开放的思索空间。再如前面提到的,他用“哈哈镜”来比喻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片面性,以及他用“一个影子又回来了”这样的形象表述,来说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如同历史上“孤立主义”一幕的重演。访谈中语言的生动,展现出的不仅是语言的功底与口才的精湛,更是智慧的火花,增强了谈话的可听性和感染力。    
    博学是赵主任通过访谈节目留给人们的一个突出印象。访谈话题涉及面广,从政治、外交到经济、环保,从文化交流到人文社会,面对一个个问题,赵主任不仅应对自如,更显出其博学的一面。他用“中国人的储蓄率在城市几乎超过40%,美国人的储蓄率为1%”来说明消费观念的不同;他引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话来比较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与今天的“新孤立主义”;他用“美国占全世界财富的27%,并且现在又连续104个月经济呈正增长;中国人口占全世界21%”这样的精确数字,来说明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对世界是十分重要的;他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空军支援中国抗战而牺牲了上千名飞行员,损失五六百架飞机的“驼峰计划”来说明中美之间有友好的历史和继续友好的理由;他还使用了LNG、LPG这样的专业术语,来说明液态天然气和液态煤气对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在整个访谈中,面对任何问题,赵主任总是善于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用事例说话。他对不同领域的了解和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都显现出他的博学。而他的博学,折射出的是中国新一代领导层、政府高官良好的政治素养、执政能力和知识水准。听众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政府的高官是开放的,有知识的,充满智慧的。    
    赵主任的谈话为我们做外宣工作的人树立了典范,是我们做好外宣工作的好教材。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为公)


第二部分 谈话录第44节 人民之间的友好是非常重要的

    (2000年8月17日在北京与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普理赫(JosephPrueher):1999~2001年任美国驻华大使。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记录)    
    “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情况    
    普理赫(以下简称普):赵启正先生是一个非常直爽的人,他曾经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他将向我们介绍这次“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的有关情况。    
    赵启正(以下简称赵):谢谢大使先生。已经给了大家有关的中、英文介绍材料。这次活动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展览,二是演出,三是演讲。举办这样大规模的活动,是为了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不言而喻大多数美国人没有来过中国,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他们速成地了解中国文化。这次在纽约贾维茨展览中心的展览面积就达8000平米,包括了微缩中国景观,参观者可以像旅游一样观赏中国的风光。这不仅对外国人,就是对中国人也很有吸引力,因为没有一个中国人能走那么多地方。在华盛顿有中国摄影艺术展和民族音乐表演。还将在纽约等9个城市演出民族舞蹈。最重要的活动是8月24日在联合国大会堂的中国民族乐团的演出和9月7日、8日在林肯艺术中心的演出。他们曾在维也纳演出过,获得了巨大成功,我希望美国人也能喜欢。我建议他们用中国乐器演奏几首美国歌曲,试试能否成功。    
    还有三个主题讲演。一个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另一个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旅游》,由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和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演讲。我在华盛顿、旧金山和洛杉矶有三场演说,题目是《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讲一讲中国人一百年来对美国和美国人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内容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而略有不同。我知道,演讲越短越好,好有更多的时间来回答问题。    
    举办这样的活动,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也表示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谊,可以克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障碍。    
    非常感谢普理赫大使对这件事的支持,他不仅曾经是卓越的军人,现在也是卓越的大使。在我们上次的谈话中我发现,他对数学还很有研究。我们俩讨论过概率论,他能写出概率论的公式。他的才华使我钦佩。他是很好的大使,我们合作没有问题。    
    人民之间的友好是非常重要的    
    普:9月7日、8日刚好是千年首脑会议的时间,你们为演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有共同的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来加强相互了解。我们希望美国媒体有积极的报道,使更多的美国人参加这个活动。    
    《纽约论坛报》记者: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两位谁回答都行。你对派这样一个文化团去美国的主要看法和态度是什么?两国人民之间要相互了解,而现在两国人民之间是了解得很多,还是了解得不够?两国人民之间还有哪些障碍?    
    普:我的看法一贯就是这样的。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缺乏对彼此的认识,相互了解不够,大部分美国人来中国之前,无论他们以前对中国是什么样的看法,但当他们来过中国后,接触过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通常都会改变看法,而且这种改变都是比较积极的。所以,我们看最大的障碍可能是相互了解得不够。我们不仅在地理上距离比较远;在观念上,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差异。但我认为,我们的共同点还是多于我们之间的分歧,沟通不够会带来误解和猜疑。因此,我们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对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与媒体、各界人士进行过交流、讨论,他们大致上都同意我这个看法。所以,我们现在要尽量努力来加强我们之间的交流,以增强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使我们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赵:我赞成普里赫大使的话。我想再多说一点。中美之间的误会还表现在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竞选者往往说中国不好的话。在当选总统后对中国的政策就会向正确的方向有所调整。特别是在第二个任期内。因此,我认为正是美国选民对中国有误解,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是最重要的基础。我希望多少年后,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要多说中国的好话才能多得选票。因此,我们想提供给美国人了解中国更多的机会。    
    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很多,大概是美国在中国留学生的几十倍以上。在美国有不少中国血统的美国人,他们也自然地成为中美沟通的桥梁。我认为总体上,美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要比中国人对美国人的了解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必要把一个小的“中国”搬到美国去让美国人看看,这也是节省美国人旅费的办法。(众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