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4320-犁与刀 >

第3节

4320-犁与刀-第3节

小说: 4320-犁与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个字,其中占56%的179个字是汉字。对于这种难懂的“中文味”的文章,要求日本小学生在三年级时就要准确背诵。“教育敕语”除去宣扬封建儒家道德和引进的近代社会道德之外,重点是在强调“在发生重大事件之际,舍身扶助与天地同样无限的皇运”。而受到“教育敕语”教育的国民不断地增加,就把它升华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晶,崇尚天皇成为日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这个宣称国家元首天皇为“现人神”的国家,宣称“大日本是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伟大的神国”的国家,那些被堵上耳朵、捂上眼睛的国民,就会做出为反动的政府推波助澜的事情来。    
        
    


《犁与刀》 第一部分被愚弄的日本国民(4)

    军国主义者对日本国民的战争教化是无时不在的,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昭和烈女”井上千代子的。    
    1931年冬天,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此时,侵华日军中的大孤步兵第37联队的井上清一中尉新婚燕尔,正在大阪家中休假度蜜月。两情缱绻、佳期如梦、春宵恨短的井上清一乐极忘归,烽火连天的满洲战场被他抛到了脑后。可是归期已至,军令如山不可违逆,眼看美梦难续,井上清一在蜜月的最后两天终日郁郁寡欢,他突然产生了厌战思想:若不是战争,他就能与娇妻永远厮守在一起,就不会再有生离与死别……这一切,他的妻子千代子都默默地看在眼里。     
    这个看起来娇小柔弱的女人,却一直在悄悄准备着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就在井上清一行将归队出征中国的前夜,21岁的井上千代子躺在丈夫的身边,悄悄地用小刀切开了自己的喉管。由于她不谙此举,这个残酷的举动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她始终一声不吭,直到黎明前才默默地死去,鲜血溢满了榻榻米。在神龛前,千代子留下了一封题为“军人妻子之鉴”的长长的遗书。     
    这一封字迹娟秀的遗书洋洋万言:“我的夫君,现在的我正满怀高兴之情。我都不知如何表达我的高兴之情了,我将在您明天出征之前快乐地离去。不管如何,请您不必担心往后的事情……”大意是说她是以死言志,为了大日本帝国圣战的胜利,为了激励丈夫英勇征战,为了不拖累丈夫以绝其后顾之忧,她只有一死尽责了。次日清晨,井上清一才发现身边的妻子仍留余温的尸体。阅毕遗书,井上清一未掉一滴眼泪,默默地收拾起行装,将妻子的后事托付于家人,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在大阪港登上驶往中国的军舰。     
    事件发生后,日本舆论媒介如苍蝇见血般叮住不放,喋喋不休地加以渲染。一夜之间,千代子成为“发扬日本妇德的光辉典范”,《偕行》以通栏标题称赞井上千代子为“昭和之烈女”,称千代子之死使得“出征将士的士气大受鼓舞”;“所有皇国军人为之感动”。    
    两家会社以惊人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竞相将其事迹拍成电影《啊,井上中尉夫人》和《死亡的饯别》在全国上映,并将影片空运到侵华战争的前线,在军人中间上映。皇后陛下还驾临“昭和烈女”井上千代子的“遗德显彰会”。于是44岁的大阪主妇安田夫人以此“御国之行为”为契机,发起组织“国防妇人会”,而这位发起人安田夫人就是井上清一和千代子的媒人。    
    “昭和之烈女”千代子的丈夫井上清一果真“斗志”更加“昂扬”,他成为中国战场上最凶残的日军指挥官之一,指挥部下残酷地虐杀中国人,沦为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1932年9月,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其罪魁祸首就是井上清一,他时任辽宁抚顺日军守备队指挥官。⑦    
    平顶山位于抚顺市南面,全村有800多间房子,3000多居民。1932年“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前夕,辽宁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袭击了日本霸占经营的抚顺煤矿,击毙日本矿长渡边宽一、自卫团长平岛善长等几个日本人,并烧毁了杨柏堡炭所的6所仓库。9月16日,关东军抚顺守备队在井上清一、川上岸、小川一郎的指挥下,包围了平顶山。日军挨家挨户地把居民全部赶出,连七八十岁的老人和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横拉竖拽地拖走,一些缠足的老太太和行动迟缓的老弱病残,被当场刺死。日军佯称要让居民集中照相。     
    午后一点多钟,全村3000多人全部被赶到平顶山南面的一块草坪上,西面是断崖陡壁,北面是日本人的奶牛饲养场的铁丝网,草坪四周高处架着6台蒙着黑布的“照相机”。正当人们惊魂未定的时候,蒙在“照相机”上的黑布同时被揭开来,原来黑布下是6挺重机枪!井上清一一声令下,机枪、步枪猛烈扫射,平顶山村民血肉横飞,一排一排的人倒在血泊之中,积尸如垒。     
    待人们全部倒下之后,刽子手还不罢休,挨个用刺刀刺、军刀砍、手枪打,并有士兵挑开孕妇的肚子,扎出胎儿,挑在枪尖上招摇狂笑。为毁尸灭迹,井上清一命令士兵用铁钩将3000多具尸体钩到山崖下堆积起来,浇上汽油焚烧,日军还同时烧毁了平顶山全村800多间房子,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焦臭刺鼻。最后,日军用大量炸药将西面山崖炸塌,厚厚的山石掩埋了这个屠场。若干年后,中国政府挖开了这个杀人场,当年未烧尽的累累白骨还保留着惨不忍睹的状态。    
    关于平顶山事件,不仅中国国内证据确凿,而且日本国内的本多胜一(著《中国之旅》,朝日新闻社)、泽地久枝(著《另一个满洲》,文春文库)等人也作过披露。    
    尽管日本军方周密地隐瞒了这一事件,但还是有10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些生存者压在层层的尸体下面,好不容易才躲过了刺刀的刺杀。有一位少女,手腕虽然被刺,但她还是强忍着疼痛没有作声,被认为已经死了,从而保住了生命。⑧    
    千代子的死,的确使她丈夫“斗志昂扬”,井上清一将自己的一腔怨愤发泄到无辜的中国平民头上。然而就是这个刽子手,由于军国主义媒体的宣传和颂扬,当时却成为不少日本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在松本一男的《中国人与日本人》中这样说:(日本)往日对武士阶级的敬意,变成了对军人和官僚的憧憬保留下来。不仅是民间,官府也对尚武的风气给予高度的评价,公然表露了阶级差别意识。直到昭和初期,在日本的户籍中始终记载着华族、士族、平民和新平民等阶级。日本人的尚武精神,并非只是战前的军部独裁统治所培育出来的,而且是历史传统造成的。    
    战时的日本,连佛家的僧人也是支持战争的,他们甚至被武装起来,时刻准备参加“圣战”。因为日本本身的佛教,是已经十分世俗化的宗教。日本佛教净土宗创始人亲鸾上人先后结过两次婚,有4男3女;连如上人更是妻妾成群,生育了27个子女。为此,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德在《日欧文化比较》一书中这样描绘:    
    在欧洲,人们为了赎罪和拯救灵魂加入教团;而日本和尚在安逸和休养中过日子,为了逃避劳苦而加入教团。    
    欧洲神职人员受职后,立即宣誓保持灵魂的纯洁和肉体的干净;而日本的和尚们竭力干所有内心肮脏的和肉体上一切禁忌的罪孽。    
    


《犁与刀》 第一部分被愚弄的日本国民(5)

    欧洲神职人员对上帝发誓,过远离世俗富贵的贫困生活;而日本和尚靠施主大吃大喝,用尽一切手段图谋自己发财致富和腐化。    
    欧洲的僧侣们为了表示蔑视食宿,不穿丝绸衣服;而日本和尚,穿锦着绣,为了对世俗显示骄傲和虚荣,他们身着丝绸衣服招摇过市。    
    欧洲人相信来世的荣光、劫罚和灵魂不死;而禅宗(此处特指日本禅宗——编者注)的和尚否定这一切。他们认为,除了生与死,什么也没有。    
    这样,再加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教化,军事化的和尚自然也难以与普通人区别开来。    
    二战时,日本政府和日本军队除了强迫、欺骗亚洲各国妇女充当“慰安妇”,也同样热烈欢迎日本女人来当慰安妇,使日军成了世界近现代史上惟一一支携带军妓的军队。日本“皇军”的荒淫糜烂已在世界军事史上达到了高峰,他们凌辱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还不感到满足,还要把本国的妇女招募来陪他们睡觉。日本妇女在二战时为了向日本帝国主义效劳,竟甘愿做慰安妇,让屠杀中国人民、强奸中国妇女的“皇军”在她们身上发泄兽欲,博取快乐,以“慰安”他们枯燥的心和枯燥的生活,同时使他们更疯狂地屠杀中国人民,强奸中国妇女。日本慰安妇不但给自己,而且也给日本政府、军队、人民和民族都带来了深深的耻辱。    
    比如在1942年春,中国远征军攻打被日军占领的缅甸公路上的一座大桥。当时守桥日军让80名慰安妇撤离,但她们说:“我们是为了效忠国家、慰劳士兵才到前线上来,我们要和士兵坚持到底。”结果她们全部战死。多少年中,日本人不惜送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当慰安妇(当然,这些日本籍的慰安妇有不少在国内就是妓女),以支持那场战争。现在看来,日本慰安妇是极为不幸的,但当时她们自己却认为是光荣的。由此足见,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深入日本的“民心”的。    
    此外,在军国主义教化和毒害下,一般国民支持侵华、排华情绪的高昂,还直接表现在对在满关东军官兵的声势浩大的慰问活动中。江口圭一的《日本帝国主义史论》中举过这样的事例:    
    截至9月26日(1931年——编者注),东京日日新闻社收到的声援信已达2万封,其中有一封是三个中学生联名用鲜血写的,内容是:满蒙问题切望经军部之手予以果断解决……1931年11月到12月初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阪朝日新闻》每天用大约一个版面登载捐款人的姓名、住址和金额。截至事变爆发一周年,即1932年9月前,全国向军队官兵捐款458万日元,赠送慰问袋188万个,国防捐款总额可购买50架飞机。    
    1932年1月,为转移全世界对“满洲事件”的注意,经关东军一参谋之手策划的“上海事变”迅速扩大化。军国主义者对这次事变中“爆破三勇士”的宣传报道,把日本国民的战争狂热推向顶峰。所谓“爆破三勇士”,是指1932年日军入侵上海时,怀抱爆破筒炸开中国军队的铁丝网,同时自己也被炸死的三名日本士兵。经过军国主义者别有用心的宣传,他们被日本国民看做勇敢无畏、舍身报国的典型。不到一个星期,“三勇士”的家属收到各地寄来的慰问金达2。3万日元,并且拍摄了一部长达111集的电影,还编排了话剧。在这些热情的背后,显示出日本国民具有为军事目的“光荣”献身的共同心理。    
    同样,日本的妇女们在军国主义的教化愚弄下,为了“正义”,为了共同的“利益”,怀着热情和感激,把自己的儿子献给战魔的祭坛而不悔。日本国立市的一位家庭主妇在战后的《妇女们的证言》中这样说道:“卢沟桥事变的消息,我是从川崎家的收音机里听到的。这件事尽管报纸大为报道,在福建没有成为话题,也没有惊慌。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编者注)以来,日本老打胜仗。因此,我想这次肯定也会取胜的,一点也不担心。”所以,永井荷风在《断肠亭日记》中这样说:“(日本人)对军国政治毫无不安,对于战争更不恐惧,莫说似乎是喜欢的状态……”    
    这样,战争空气弥漫了日本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举行为出征士兵送行的盛大集会。国防妇女会和爱国妇女会等团体,组织大批女学生涌上街头开展缝制“千人针”(在一块布上由1000个女人每人缝一针,赠给出征的人,保佑其平安归来)、募捐、制作慰问袋等活动,同时,以大、中学生和青年团为中心,开展义务劳动。    
    椿芳子于《在忠于皇室的学校中学习》中说:(送到前线的)慰问信只写学校名义,不许写自己的名字。虽然叮嘱我们不能出错,但我想收到慰问袋的官兵们会怎么想呢?在街道会里也是积极地做慰问袋。把一条毛巾对折起来缝成一个袋,上面用毛笔写上“慰问袋”三个字,里面装进日用品、药品、裤衩等物,还必须放信,这时慰问袋要写明姓名住址。士兵们会马上回信。大部分回信都写着“请寄给我照片”,他们先把自己的寄来。在姑娘的眼里,士兵就是为了国内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