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4-与ceo重走长征路-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间,并逐渐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之发展成为大众市场。战略创新的实施,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则是其有力保障及过程表现。
战略创新一般有以下突破口:(1)细分市场,通过对现有消费群体的研究、归类,企业可以发现新的或早已存在但被竞争对手忽略的细分市场;(2)政策空间,领域禁入的老政策被废除或新的政府技术标准修改制造出的战略空间;(3)客户新需求,提早察觉客户需求动向,并及早做出行动,做出战略规划。
正如红军中央做出一系列战略的创新之举是基于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已转变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样,企业战略创新的关键是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目标直接决定市场、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并影响企业对战略相关利益者的重新考量,以至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成功的战略创新就是要制定出完全不同于竞争对手以及自己以往的市场战略和经营目标。
企业选择经营目标,应首先以市场为考虑的基点。要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和次序的基础之上来确定经营目标,然后要按前面所讲的战略评估的步骤来对经营目标进行评价,根据所拟经营目标对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贡献来选择企业应该采用的经营目标。战略创新往往是企业改变经营目标的结果。
但经营目标的确定,并不等于企业战略创新的大功告成,战略创新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相匹配的文化、做出相应的组织架构变革、进行管理制度和流程的配套调整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企业内部各种妨碍创新的障碍,使创新活动变成企业的日常工作。
毛泽东关于东征的伟大决策可以说是毛泽东战略创新的杰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开始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但是,这个大本营地脊民贫、交通闭塞,特别是根据地周围驻扎有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大军,南面是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主力,西南是张学良的东北军主力,北面是井岳秀师,东北面是高桂滋师,黄河西岸是阎锡山晋绥军的孙楚部,东岸是晋绥军的主力,且陈诚于洛阳及其以西地区部署三个军放在机动位置,随时用于对付我军。
四面受敌,红军和苏区的出路何在?是先巩固现有地盘,然后求得发展呢,还是先发展后巩固呢?巩固该如何巩固,发展又向哪儿发展呢?毛泽东根据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正在发生的急剧变化,在全面分析了红军和苏区面临的严峻形势之后,明确提出根据地要得到巩固与发展,必须采取“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战略方针,主张苏区发展与红军行动的方向首先是东出山西开创与陕北相连的吕梁山根据地,奠定苏区和红军发展的基础,然后再北上绥远,东进河北,打通国际联系与对日直接作战的路线。
在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和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新形势下,中共中央认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一历史任务。所以,红军作战的战略方针应是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首先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相联系,一切战争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行。红军应利用当前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积极向山西发展,在发展中求得苏区的巩固和红军本身的扩大。毛泽东详细阐述了东征山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强调红军东征是“以发展求巩固”的唯一正确抉择。向北没有出路,作战要单纯地打堡垒,征粮亦无办法;向南开赴渭水以北地区对蒋军作战,那是张学良的地盘;向西发展,文章同样不好做;剩下的也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就是渡河东征,发展山西。
红军东征历时两个半月,转战山西五十余县,遍洒了革命火种,宣传了抗日主张,推动了华北及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为后来八路军顺利出师华北开赴抗日前线奠定了基础。
红军东征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及其历史意义,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科学决策的英明伟大。
首先,红军东征完成了毛泽东提出的“巩固扩大现有苏区”的任务。由于红军在山西的军事行动,不仅迫使阎锡山调往河西“围剿”陕北根据地的军队调回了河东,而且迫使蒋介石将部署于陕南与河南的关麟征、商震等十师之众调往山西,这就大大减轻了陕北根据地的军事压力,为巩固、扩大陕甘苏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回师后,红二十八军乘机收复了陕北根据地被占地区,建立了神木、府谷根据地。
其次,红军东征为“打通抗日路线”、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并进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红军东征唤醒了山西广大民众的抗日意识,建立、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宣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党同全国各党派尤其是同张学良、杨虎城等地方实力派抗日统战关系的建立。
今天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犹如东征之前红军根据地所面临的形势一样严峻。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着手。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就要顺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战略上的创新。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的各种保护政策逐步取消,国际竞争对手大量涌入,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及早确立自己核心专长的发展战略,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核心专长不容易仿制,但由于市场的开放性和客户需求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企业常常会受到替代品的威胁。因此,企业要不断进行战略创新,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促成自己核心专长的突破性进展,使自己能永立潮头,超越竞争。
《与CEO重走长征路》 第三部分战略创新的重要意义
战略创新的重要意义
战略是企业的“定位仪”,一直备受企业重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几年的历史,但已经被企业成功地用来指导实践,到20世纪80年代已被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美国管理学者称当今的时代是战略管理的时代、战略创新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中国市场的保护越来越少,中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要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赢得胜利,战略创新是关键。
“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里的自主创新主要指的是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但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只有技术创新还远远不够,战略创新才是企业永远领先他人的基本条件。这就如同面对广阔新世界的航海探险者一样,航海设备的更新只能帮助探险者速度比他人快,而只有方向上的创新,才能帮助他发现新大陆。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企业家如果不能掌握时代的脉搏、洞察未来的方向、努力使自己的核心优势不被别人超越,出局的下场将瞬息而至。
关注核心专长,加快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的主题。新千年伊始,比尔·盖茨将微软首席执行官的帅印移交给现任总裁史蒂夫·鲍尔默,以使自己更能集中精力关注微软核心战略创新,争取时间创造新的技术优势,创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软件产品和商务模式。深圳万科的王石,也很早就退出了企业的具体经营,全盘委托给了职业经理人,自己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上。联想的精神领袖柳传志,在2004年也做出了自己的接班人计划,准备专心在幕后做出谋划策的“制片人”。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等也都做出了各种安排,以便自己能更多地思考企业的大方向。这些大型企业因其规模庞大,机构复杂,做出战略创新难度较大,所以企业负责人必须全力以赴。
相反,小企业进行战略创新则相对较为容易。小企业或新企业主动向市场领先者发起挑战,因其力量弱小,往往很难成功,但在新的方向上进行努力,所受阻力较小,成功的可能性反而会更大,如果经营管理上对路,就能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能发展成为新的市场领先者。许多战略创新者首先找出目前竞争对手忽视的一个细分市场,然后再根据这个市场顾客的需要,设计产品及其营销体系,由于创新者聚焦于一个小型、适当的细分市场,几乎不会与竞争对手争夺顾客,最终小型细分市场逐步成熟、发展而成为大众市场。
在联邦快递创立之前,没有人想过要做“隔夜快递”:美国的大型航空公司、货运公司和邮政管理局没有想过;联合包裹运输公司、埃默里货运公司和飞虎运输公司这些很有条件发展快运的公司也没有想过(联合航空公司甚至放弃了一直赔钱的货运而专营客运)。
但弗雷德·史密斯想到了,他天生具有战略创新所需要的异想天开和无所畏惧,当他还是一名在耶鲁求学的小青年时,他就有了这个伟大的创意,他把这个想法写成了论文。凭着自己特有的直觉,他敏锐地感觉到,伴随着电脑的出现,美国工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就要出现,社会的节奏将加快到前所未有的频率,电脑、微处理器及电子装备将会大量应用,而这些装备的维修配件必须及时供应,有关信件、包裹、存货清单也需要在尽快的时间内获得。他认为“隔夜快递服务将是一个全新的、广阔的市场”。但耶鲁的教授却认为他的观点荒诞不经,美国众多货运公司与邮政部门的运营情况也做出了不利于史密斯的证明。
但史密斯没有放弃,7年后,史密斯完成学业并服完了兵役,于是便开始他伟大的计划。如今,联邦快递的业务遍及全球两百多个国家,拥有超过660架货机和大约10万辆货车,并且在全球聘用超过21。5万名员工和多家独立承包商,平均每天处理500万件货物。2004年,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中,联邦快递的营业额已经达到224。87亿美元,排名221位。
《与CEO重走长征路》 第三部分国共两党的价值创新
第二节价值创新
国共两党的价值创新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价值是指服务和商品所表现出的性质与特点,基于对这些性质与特点的需要,顾客愿意购买这些商品及服务。因此,产生价值的能力是公司战略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即由发明而产生的产品或服务商业化的过程,对如今企业的战略成功十分重要。将价值和创新结合起来就是价值创新。价值创新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一个新理念,它不是单纯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来争取顾客,赢得企业的成功。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竞争的老对手,他们在对中国的经营上展开较量。他们共同的“顾客”是中国人民,而中国人民需要的真正价值是富足的生活和自由民主。而双方的价值创新焦点就在于能不能提供一种新的政府服务形式满足人民的这一价值要求。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也懂得这一点,所以表面上他们高谈“三民主义”,鼓吹要给人民“民权和民生”,大力推行新生活运动,但其实际行为却是南辕北辙,蒋介石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政权和军队控制上,与各地军阀的明争暗斗使其军队效率低下,对国家经济命脉的独霸使其政权信誉尽失,所以整个国民党政府是机构臃肿、政治腐败、赋税沉重、民生凋敝。在抗日战争后期百姓中甚至有这样的民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这句歌谣将人民的失望情绪表露无遗。
反观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初期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在中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让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民拥有了土地,获得了基本的生存权,并进一步让他们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使他们摆脱了帝国主义、国民党政府和土豪劣绅的欺压,获得了自由民主的权力。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生存发展的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夺取政权获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纵观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竞争战略,国民党走的是旧军阀的旧道路,自毁长城,而中国共产党运用的则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