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814-与ceo重走长征路 >

第12节

5814-与ceo重走长征路-第12节

小说: 5814-与ceo重走长征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企业危机的引发因素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突变,企业危机即可爆发,企业也会措手不及。但是,毕竟类似于美国“9·11”事件的危机不会经常性发生,“非典”病毒也是百年不遇。鉴于外部环境的非普遍性,对于企业危机的预防重点自然会转到对内部环境的分析上,即客户、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    
    实际上,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只是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它们的发生均与企业内部管理不当有关。    
    一个企业犹如人的身体,企业出现危机仿佛人得了一场大病。企业有其自身的组织生命体,有效的企业管理可以对危机起到防御和应变作用,这就仿佛人体的抗病免疫系统。因此,出色的管理系统可以预测和监控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起死回生;相反,无能的管理系统面对危机则会束手无策,即使是前途无量的企业也会被毁掉。生命在于运动,企业在于管理,危机无处不在,治理危机的根本在于企业的管理方式。


《与CEO重走长征路》 第一部分危机管理的定义和特征

    第四节危机管理的六阶段理论    
    危机管理的定义和特征    
    面对危机,临时组建一个班子,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置,这样处理危机往往会手忙脚乱或是疲于应付,不但所需成本高,效果也不见得十分好。    
    在西方一些国家,危机管理研究进行得比较早,当危机来临时,应对就显得从容得多。例如,2003年的美国大停电事故,基于“9·11”事件的危机管理基础,这次事故很快便得以解决:在停电的三十多个小时里,整个纽约没有任何大型慌乱和不正常现象。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缘于在危机来临之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危机管理系统。    
    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它原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术语,后被广泛地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领域。    
    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几个环节。    
    总体来看,危机管理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特征一:不确定性    
    所谓不确定性,一般是指人们不可能或无法对问题进行客观分类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自己信念的置信度,而危机管理工作就是以这种主观概率为依据的。例如,如果你骑自行车时感觉到前面有危险,你马上会有一个反应——减慢速度,你并不能确定前面一定有危险,为了安全起见,你就这样做了。    
    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管理对象的不确定性、危机预测的不确定性、危机预控的不确定性、危机处理计划的不确定性。    
    特征二:应急性    
    当意外事件发生时,政府、企业和个人陷于困境,所面临的公众压力处于极限状态,其公共关系亦处于应急状态。危机管理便是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处理系统将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成功的危机管理还能利用危机,使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危机过后树立起更优秀的形象。    
    危机管理的应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爆发阶段,危机的危害每分每秒都在增大,必须以极快的节奏和不同于平时的方式进行管理,我们称之为应急管理;其二,在紧急状态中进行危机管理,要克服由于时间紧急和形势危险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要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要紧张而有秩序地实施各种危机处理措施。    
    特征三:预防性    
    任何危机都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就像前面提到的,危机的发生像蔓延的火势,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企业是可以做出评估和预测的。因此,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预防。应该说,危机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避免危机发生,预防性是有效危机管理最重要的特征,对危机管理成效的影响最大。    
    综合危机管理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面对不同的危机就有不同的管理艺术。在危机管理中,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危机管理的程序,而是懂得危机管理中的变通。由于危机管理的应急性,危机反应和处理速度始终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由于危机管理具有预防性,所以危机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政府、企业或个人没有预防危机的意识,没有应对危机的预警机制。


《与CEO重走长征路》 第一部分“湘江危机”的六阶段论

    “湘江危机”的六阶段论    
    危机管理是一套系统工程,应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针对危机的形成过程,危机管理系统架构可以分为六步:危机的避免、危机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危机的获益。我们可以按照这六阶段论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危机的避免——绝不避战    
    湘江战役之前,通过对作战环境和敌我双方实力的分析、比较,毛泽东等人提出了不可在湘江与敌人开战的建议,但是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中央军委的认同,本可以避免的一场危机还是发生了。因此,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危机的避免,当时的红军并没有做到。    
    危机的准备——缓慢行军    
    一路向西,危机就在眼前,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已成合拢之势,此时李德还要整编军队、正规行军,而不是迅速采取加快红军行进速度的有效措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仍然没有做好。    
    危机的确认——血战湘江    
    危机的确认自然不用说了,既没有危机的避免,又没有为危机做出适当准备,湘江一战,红军损失过半,这就是最典型的证明。此时,全体红军再一次用血的代价认清了“左”倾的错误指挥路线,而红军的高层领导对其已经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是到了该问个为什么的时候了!”朱德在翻越老山界时发出慨叹。    
    危机的控制——黎平会议    
    湘江战役之后,如果仍然按照“左”倾教条主义的原定路线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湘江的惨败还会不断重演,因为蒋介石已经摸清了红军的去向,20万重兵在湘西严阵以待。此时,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开始失灵了,尤其是李德的军事指挥,已在全军上下完全失去了信任,毛泽东的声音开始响亮了起来。1934年12月15日,红军抢占贵州黎平,3天之后,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自长征以来疲惫已久的红军得到首次休整。会议决定,以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为作战方针,“放弃原定方针,转赴敌军薄弱的贵州”。直到此时,湘江危机终得以有效控制。    
    危机的解决——猴场会议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猴场会议,再次驳回李德等关于回头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主张,决定强渡乌江。猴场会议的召开取消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初步确立起来。会议还指出:渡过乌江之后是“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最后阶段”。会后,红军各部遵照会议决定,把撤离苏区以来的消极避战变为积极作战,主动出击,恢复了宣传、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光荣传统。可见,猴场会议的召开,天险乌江的强渡成为“湘江危机”解决的转折点。    
    危机的获益——遵义会议    
    湘江战役后,尾随红军之后的国民党军队自嘲:“一路送行到贵阳”。与此相对,红军的标语则简明有力:“有劳远送!”红军在贵州扭转危局,化腐朽为神奇,贵州成为红军的福地。在这里,召开了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军事指挥小组,率领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中国工农红军终于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开始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长征队伍也由蹒跚学步进入青年时代。    
    总之,“湘江危机”能够转危为安,全凭红军中央领导的迅速控制,鲜血铸就生命,生命终得以长久。    
    企业危机的避免方式    
    最高明的危机管理,不在于危机形成和爆发以后的干预,而在于排除导致危机的种种可能性,也就是危机的预防。危机的避免也叫做预防,要预防危机,首先要将所有可能的突发危机事件一一列举出来,考虑其可能发生的后果,并且估计预防所需的花费。这样做,可能很费事,却很必要,因为组织内的任何一个人、一个环节的失误或疏忽都可能将整个组织拖入危机。    
    建立稳妥的危机预防系统,起到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对危机有着正确的警觉和提防,当发生例如行业性危机时,企业可以顺利地避过危机;第二,可以将危机消灭在孕育期,使其不再继续成长;第三,当企业危机不可避免之时,有效的危机预防系统可以使企业迅速脱离危机,不会在危机中损失过重。    
    危机管理,重在先知先觉的预防,就像湘江战役的战前分析一样。良好的危机预防系统需要企业人员加强平时对时势和行业的分析,也就是要加强对政治、社会等外部环境和自身、竞争对手等内部环境的分析。    
    1978年,“船王”包玉刚收购了香港英资洋行九龙仓,他打算弃船登陆,开始做陆上生意。他的这一想法,并非一时冲动。    
    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英国开发北海油田,美国重新开发本土油田,同时,亚洲、拉美都有油田相继投入开采。这样,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油轮开始闲置。油轮是包氏船队的主力,包氏从油轮闲置预测到世界性的造船热,将引发一场空前的航运低潮来临。    
    “先知先觉”的包氏决定减船登陆,套取现金投资新产业。他瞄准的产业,是香港百业中前景最诱人的房地产。包玉刚的远见卓识,两年后便充分显示出来。包氏购得九龙仓,实现了业务转型,从而避免了一场危机。


《与CEO重走长征路》 第一部分企业危机的准备工作

    企业危机的准备工作    
    危机就像纳税一样,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为危机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比如行动计划、通讯计划、建立重要关系等。应急方案要按最坏的情况设计,不能留下盲点。总体而言,对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要尽量考虑周全,做到万无一失,在此,需要注意两个字:第一个字是“广”,指范围,即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将它们一一列出来,逐个找出解决办法;第二个字是“深”,即考虑的层面要“深”。危机经常会发生连带反应,就像水中的波纹一样,一石击起千层浪,一圈圈向外波及,我们不但要注意到最里面的一层,还要注意防范它的波及层。    
    美国在1991年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一家危机咨询公司为美国政府模拟了128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并逐一分析其发生的几率,制定了相应完整的应急方案,对发生几率高的状况更是格外重视。虽然其中有许多都没有发生,但可以想象,一旦危机发生,这将会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损失。    
    在1992年安德鲁飓风过后,电话公司管理者们发现,他们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短缺的不是电线杆、电线或开关,而是日间托儿中心。因为,在这场灾难中,许多电话公司的野外工作人员都有孩子,需要日间托儿服务。当飓风将托儿中心摧毁之后,必须有人在家照看孩子,这就导致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工作人员反而减少了。最后,公司招募了一些退休人员开办临时托儿中心,将父母们解脱出来,投入到电话网络的恢复工作中去。    
    企业危机的确认问题    
    有时候,管理者为他们假想的危机忙碌很长时间后才发现,真正的危机在别的地方。因此,在危机确认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在寻找危机发生的信息时,管理人员最好听听公司中各种人的看法,并与自己的看法相互印证,“兼听则明”。红军在长征初期,博古、李德二人的“一言堂”和家长专制作风使其很难听取大家的意见。    
    危机确认之时,管理人员应该去正面应对,迎难而上,不可自行敷衍或向上级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