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智慧书 >

第5节

智慧书-第5节

小说: 智慧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之后,你应当将那事永远抛在脑后。不要让它的死骸仍拖住你的脚!永远不要容忍一切已经死掉而应该埋葬掉的东西再来扰乱你的心境,而在无谓的追悔与悲哀上浪费你的“生命资本”!    
    凡是足以减低你生命能量与活力的事,你都不应该接近,不应该做。常常这样质问自己:“这件事情能不能增加我的能力,有益于我的事业,而且可以使我更加强有力地去从事我的工作?”    
    假使你要在世界上做些事业,留下自己生命的足迹,那你要在文化的推进中尽些力量,你必须摒弃一切足以浪费你的生命能量与活力的东西!    
    


《智慧书》第一部分 努力

    王芬译 努力    
    为什么会有实现自我的愿望呢?显然,一旦意识到生命没有内容,那么,要去实现、要成为某种东西的愿望就会出现。因为我什么都不是,因为我是不足的、空虚的,精神上是贫乏的,所以,我要为成为某种东西而奋斗;要为实现自我——或外在或内在地按照一种人、一种事物、一种观念而奋斗。填补空虚就是我们生存的整个过程。因为意识到我们是空虚的,精神是贫乏的,所以我们或是为聚集物质的财富而奋斗,或是为培养精神的财富而奋斗。什么时候对内在的空洞有一种通过行为、通过期望、通过获得、通过成就、通过权力等手段的逃避,那么,什么时候就存在着努力。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意识到我的不足,我精神上的贫乏,因而我为逃离它或填补它而奋斗。这种逃离、回避或试图去掩盖空洞必然需要奋斗、竞争和努力。    
    那么,一个人如果不作一种逃离的努力,会发生什么呢?一个人如果与孤独、空虚相伴,那么,在接受这种空虚的过程中,一个人将会发现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不存在任何要靠竞争、努力去做的事情的到来。只要我们试图回避内在的孤独、空虚,那么,就存在着努力,但是,一旦我们审视它、观察它,一旦我们毫不回避地接受自我,那么,我们将发现,一种生存状态就会到来,在它那里所有的竞争都停息。这种生存状态就是创造,而这种创造并不是竞争的产物。    
    因此,正如我们所知,行为其实就是反应,它是一种不间断地使自己成为某种东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对自我的否定和回避。但是,当意识到空虚而不作选择、不加谴责或不加辩护时,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就会有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是有创造力的。如果你在行为中意识到你自己,那么,你将认识到这一点。    
    在你行动的时候观察你自己,不仅能看到外在的东西,而且能看到你的思想和感情的活动。一旦你意识到这种活动,你就会看到一种思想过程,它也是感情和行为的过程;但它是基于一种要成为某种东西的观念上的过程。一旦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要成为某种东西的观念就会出现,而当一个人意识到内在的空洞时,这种不安全感就会到来。    
    


《智慧书》第一部分 与痛苦同在

    王芬译 与痛苦同在    
    要了解一切活动的根源——意志,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由意志产生意欲,由意欲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活动。每一个人只要闭目沉思,就会知道自己的存在原是永无休止的受着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人受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他无时无刻不在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每一次寻找的结果,无不发现自己原是与空洞同在,最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    
    水一泻千里,悠悠不断地流着,穿过一望无际的平原,汇入浪涛汹涌的大海,看来似乎没有遭遇什么阻挡。人和动物也正是这种情形,他从不注意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内容和意志符合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知道我们的意志原来不断地遭到折磨,在生命的经验中,意志不止一次地要忍受阻挡。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如此,对帝王来说又何尝不然。我们忽略意志所受的折磨,和人生所遭遇的种种痛苦与阻挡,这就像当我们有健康的身体而忽略小病一样,认为它不足以妨碍我们整个的成功活动。但是,请想一想,人不是从许多小病变成大病的吗?从这一事实我们就自会了解,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而是痛苦。    
    另一方面通常我们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如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快乐,没有成为大学生的青年,他对大学生活的遐想是多么绚丽啊,一旦他成了大学生,很快地便会说:“大学生活不过如此!”我们所经常遇到的痛苦,却常比我们所想像的痛苦还要痛苦。只有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才真能了解它的痛苦会令人难耐到什么程度。在人的心理自然趋向上,我们容易忘记自己过去快乐的经验,对于痛苦的遭遇却很少有人能磨灭,这就证明人在本性上原是与痛苦同在的。    
     如果我们要安慰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不幸和悲惨的遭遇,只要觉察到他人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也许超过我们自己。而在世界上的每个人很少愿意向另一个人说“我比你快乐”,大多都互不相让地说:“我的遭遇其实比你还要悲惨。”每一个人都可作如是说,这就说明人类的命运是多么悲惨了。    
    我们每个人都像旷野中的羔羊一样,在屠夫的眈视下做无知的嬉戏。在春和日丽的风光中,我们忘记了狂风暴雨乌云密布的岁月。这就犹之乎我们过的生活还算平坦时,就忘记了人生隐藏在平坦中的悲惨命运,贫穷、病痛、伤残断腿、眼盲耳聋,甚至失掉理性,有几个人能逃脱这种命运呢?死亡不是无时无刻在背后偷偷地、不断地用鞭子抽打我们吗?与其说我们是在过日子,不如说我们是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人真像一根燃烧的蜡烛,不到快燃烧完的时候,他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原本要化为灰烬。    
    人免不了要遭受不幸和痛苦,痛苦对人也有用处。这就像如果没有大气的压力我们的身体就要爆裂一样,人若没有艰难和不幸,一切的需要都能满足,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事事顺遂,不劳即获,傲慢和妄自尊大不使人类自身爆炸,也会使生命膨胀。一味任性的结果,最后也将会变成疯子。因此,某种程度的艰难和困扰,这对每个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这就像船要直行而必须有压舱物一样。    
    当然,任何人的一生,都充满着劳累与忧患,然而,人的欲望若随时能得到满足,他们又如何度日,如何打发生命呢?如果世界是一个安乐园,遍地布满着蜜糖和香乳,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不去上吊也会烦死的。因此,对一个种族来说,任何阶段和任何形式的存在,它的适应性是不会超过已经有的形式和阶段的。自然给我们哪种存在的形式,我们就该接受哪种形式。    
    


《智慧书》第一部分 危难中

    王芬译 危难中    
    区别危难情景中的行为规则和人类生存正常情况下的行为规则,是相当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有双重道德标准:标准和基本原则是相同的,但它们运用于其中的情景需要精确地定义。    
    危难情况是无法选择、出乎意料的事件。这种情景中,人们的生存是不确定的——如水灾、地震、火灾、沉船等。在危难情况中,人们的基本目标是与灾难抗争,以逃避危险,恢复正常状态(到达陆地、扑灭大火等)。    
    “正常”是一种形而上的情况,指处于事件的自然状态,并与人类的存在相协调。人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不能生活在水中或熊熊大火中。由于人并非全能,所以,他不可能预见灾难。在危难情况中,惟一的目标是恢复到人类能够继续生存的常态中。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危难情况是暂时的,假如一直是这种情况,人类将会毁灭。    
    只有在危难境遇中,人们才应该帮助陌生者,只要这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内。例如,一位水手珍视生命价值,在遇到沉船事件时,他就应该帮助他的乘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脱离了危险之后,他还要尽力帮助这些人摆脱贫困、无知、神经过敏或任何其他的麻烦。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发现隔壁邻居正在生病并且身无分文,虽然从形而上观点来看,疾病和贫困并非特殊的危险状况,但由于他暂时处于无助的状况,人们应该给他食物和药品,只要能够支付得起(这是一种善意,而不是义务);也可以在周围邻居中募捐,以帮助他摆脱困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你一直要资助他。    
    在正常的生存情况中,人们必须选择自己的目标,筹划这些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追求和达到它们。如果一个人太多地怜悯困境中的人们,以及为他们牺牲,他是不可能成功的。特殊的危难情况中的行为规则,不能用来指导他的日常生活。    
    帮助处于危难情景中的人们这一原则,不能引申为把所有遭受痛苦的人看成危难情况,不能首先保障这些不幸的人而牺牲其他人。    
    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他所需要的价值(财富和知识等)是不会自然地被赋予的,它不是自然的馈赠,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工作来发现、达到的。在这一方面,人对他人的惟一义务是维护社会系统,以让他自由地去达到、获得和保持其价值。    
    


《智慧书》第一部分 永无止境

    王芬译 永无止境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他自己能够做成一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他是永远不会做成它的。一旦你能觉悟到外力之不足,而把一切都依赖于自己内在的能力时,那就好了,而且要愈早愈好。不要怀疑你自己的见解,信任你自己,施展你的个性。    
    当杜邦对法拉格海军少将报告他没有攻下查理士登城,并为之寻找种种托词时,少将严肃地予以了回击:“还有一个理由你不曾提及,那就是,你根本不相信你自己可以把它攻下!”    
    “勇于向前”,是罗斯查尔德的终身格言,其实也可以说它是这个世界上遗留过一些痕迹的人的共同格言。    
    史蒂芬森、福尔顿、菲尔特、贝尔、摩尔斯、爱迪生、马可尼,他们都是自己所处时代及所在地方的常规破坏者。正是这些人,开辟了新的领域,并将人类文明推动向前。    
    能够成就伟业的,永远是那些信任自己见解的人;那些敢于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的人;那些不怕孤立的人;那些勇敢而有创造力、往前人所未曾往的人。    
    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步人后尘。那些为世界文明开辟新路的人,总是常规的破坏者。格兰特将军在作战时,不按照军事学书本上的战争先例行事,然而正是他结束了美国南北战争。拿破仑在横扫全欧时,更是置一切先前的战法于不顾,敢于破坏一切战事的先例。有毅力、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先例的破坏者;只有懦弱、胆小、无用的人,才什么都不敢破坏。在罗斯福总统眼里,白宫的先例、政治的习惯,全都失去了效力。无论在什么位置上——警监、州长、副总统、总统,他都能坚持“做我自己”,坚持行其所是。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无畏的力量大半来自于此。    
    世界上没有一个因模仿他人而成功的人,无论被模仿的人如何成功,多么伟大。因袭他人是很难成功的。成功是创造出来的,它是一种自我表现。一个人一旦远离他“自己”,他就失败了。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有固定见解的人,到处有出路,到处都需要他。但那些模仿者,尾随人后者,循行旧轨者,却不受人欢迎。世界需要一种有创造能力的人,那种能够脱离旧轨道、闯入新境地的人。    
    能够带着你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的力量,就蕴蓄在你的体内,蕴蓄在你的才能、你的胆量、你的坚韧力、你的决心、你的创造精神及你的品性中!    
    成功的人,总是朝着光明前进的。他的心胸是开放的。对于任何一件事,他从不管以前是否有人做过,也不会顾及别人是怎么去做的,他只管做着他自己的事。现代人类社会所取得的进步,就是从古到今的创造者们不断摧毁和淘汰不适用的机器、陈腐的思想、愚笨的偏见与迷信,以及过时的制度与方法的结果。    
    世界上的一切,有哪一件新事物的产生不归功于古往今来那些对固有规则的破坏呢?如果将他们从世界历史中摒除,那还有谁愿意去读这部历史呢?    
    现代人如今所享受的种种舒适、便利、奢华与幸福,无一不是这些先例破坏者的脑海中的产物。虽然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