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4-中国人三书-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已经看出,宣称中国历史真实的人随时准备承认,在中国,真实仅存在历史的记述中。当然,我们不可能证明每一个中国人都撒谎。即使有可能,我们也不愿那样做。等到中国人的良知苏醒,开始关注自己的信义时,自己会提供曾经背信弃义的最有力的证据。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在谈论自己的民族时,他们就像南海岛屿的首领所说的那样:“我们一开口,谎言就诞生。”可是,对我们来说,中国人撒谎是为了获得谎言之外的某种利益,而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是为撒谎而撒谎。
巴伯先生说:“他们不说真话,同样也不相信真话。”我的朋友曾接待过一位学过英语的中国小伙子,小伙子要求教他说“你撒谎”的英语表述方式,目的是为了增加词汇量。我的朋友就告诉他,这句话最好别用来说外国人,否则,肯定会挨揍。小伙子对此毫不掩饰地表示惊讶,他觉得这句话是不会伤害人的,就像说“你骗人”一样。
1857年,库克先生在做伦敦《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时,谈到西方人最讨厌被称为说谎者,“但是,如果你对中国人说同样的话,他一点儿也不会气恼,也不会感到受到了侮辱。他不否认事实,只回答:‘我可不敢对阁下撒谎’。对一个中国人说‘你撒谎成性,眼下正在撒谎’,就和对英国人说,‘你这家伙就爱说俏皮话,我保证现在你脑袋里装满了糟透了的俏皮话’一样。”
中国人平时说话就缺乏诚信,虽然还没有达到作伪的程度,但是他们所说的每一件事都几乎不是真相。在中国最难获得的就是真相,每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即使他向你寻求帮助,你也不可能知道全部事实。比如打官司,他要你全权代理,但是,还是会向你隐瞒重要事实。
《中国人的气质》缺乏诚信(2)
这显然并非故意这样,而是中国人支吾搪塞的本能所致。无论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着手的,只有到了最后,事情的全貌才会呈现出来。因此,一个熟悉中国人的人,会把听到的和其他情况结合起来,最后找来几位他最信任的人,就那些陈述再调查一番,才判断事情的真相,而不是听了一方陈述就觉得掌握了全部情况。
你会发现,经常是和中国人交谈了很长时间,却没有谈出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诚信,再加上天性猜疑。中国人的虚伪,使他们在外国人眼里显得很不可理喻。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寻求什么,只是总觉得他们的言谈背后隐藏着更多的东西。因此,当一个中国人走到你面前,神秘地对你耳语,说要告诉你一个你感兴趣的中国人的事实,你往往会感到心里一沉。你不能确定他是在说事实,还是在诬陷那人。你也从来不能保证中国人所说的最后通牒真的就是最后的。这个很容易阐述的命题,让商人、旅行家、外交官很是烦恼。
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预料任何事情的真正原因,即便是被告知了,也不能确保知道的是事实。每一个中国人,即便是那些没有受到过教育的,也会很擅长保护自己,就像一头狡猾的乌贼一样,受到追踪时,立刻能喷出大量的墨汁,使自己退到最安全的地方。
如果在旅途中,有人拜访你,并请求你捐款给一些穷人,好让他们开发新的土地。这时,你的仆人不会像我们的做法一样,会干脆地说:“随你怎么做,这是你的钱,你愿意怎么花跟我没关系。”而是会“面带孩子般的笑容”,解释说,你口袋里的钱只够你自己用了。这样,你就免于捐款了。我们很少看到一个看大门的中国人,会像外国人那样,对不能进入的一群中国人直接说:“这儿你不能进去。”而是悄悄地在一边看着,如果他们进去了,就让狗咬他们。
能自觉守约的中国人很少,这与他们的误解能力,以及时间观念淡薄有关。你会有趣地看到,不管真正的失约原因是什么,他们都会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出来。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中国人被指责失约时,他会说,这个约会无关紧要,要是约会很重要,他会守约的。如果你谴责他的某一个缺点,他会很快,而且不停地向你说保证改正的话,就像流水一样。他对错误的承认是很全面的——事实上,是太全面了,让你除了真诚之外,就再也不能期待他有别的了。
一位被雇来抄写、注释一些格言的中国先生,曾在一条古代精辟的格言后这么注解:不能马上拒绝别人的请求,相反,即使实际上并不想帮忙,表面上也要答应下来。“应付他,把事情拖到明天,然后是又一个明天,这样,你至少从心理上安慰了他。”负债的人一般也用这种方法来搪塞讨债人。没有人能指望一次就可以把债全部讨回。因此,账无法一次收上来,讨债人也不会失望。而欠债人每次都会信誓旦旦地说:“下一次还!”下次收账的时候,他还会这么说,然后再下一次也是如此。
中国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最能说明他们虚伪。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施教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不诚实。当孩子还在咿呀学语,只能朦朦胧胧听得懂大人说话的时候,大人们就告诉他,一定要听大人的话,否则藏在大人袖子里的怪物就会出来咬他。他们也经常把外国人比做未知的怪物,因此,那些中国人经常对我们说脏话。而且,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孩子们很小就对我们怀有模糊的恐惧感。当他们长大后一旦意识到我们并不可怕,只是可笑而已,怎么会不在街上轰赶我们呢?
因为车上拉的是外国人,所以一群顽童高声喊叫着跟在黄包车后面。车夫被激怒了,向孩子们大吼,说要抓住几个,然后绑在车后面拖死。船夫遇到同样的情况也会这样吓唬,他们会说,要用开水浇他们。对已经懂点事的中国孩子来说,“我揍你”、“我砍死你”之类的话就相当于“别这样做”的意思。
要想做一个“懂礼”的中国人,就必须掌握一大堆表示自谦的词汇。中国人说话必须要表现出说话者的谦卑,突出听话者的尊贵。“礼貌”的中国人如果不得不称呼自己的妻子时,就称她为“拙荆”,或者其他意思相同的比较文雅的谦称。农村人一般称自己患难与共的伴侣为“臭婆娘”,这虽然不算是文雅的称呼,但是也算抓住了讲“礼貌”的精髓。
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可以很精辟地说明他们注意礼节的特征。一个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于是穿了自己最好的礼服。客人正襟危坐地在客厅等待主人的到来。这时,一只正在房梁上嬉戏的老鼠刚把鼻子伸到梁上的油罐中。客人的突然到来,吓了老鼠一跳,它转身逃跑时,不巧碰翻了油罐,正打在客人的身上,华丽的外衣立刻沾满了油污。正当客人被这场突发事故气得脸色发青时,主人出来了。于是,一阵寒暄之后,客人这样解释自己的窘态:“鄙人来到贵舍,坐于贵梁之下,不慎惊动贵鼠,贵鼠走,贵油罐落于鄙人寒服之上,狼狈之极实令足下见笑。”
不用说,很少有外国人能以中国人的方式招待中国人。这样的招待方式需要长期的锻炼才行,比如作为主人,当你走向宴席时,需要热情地向一群客人鞠躬,温和地招呼:“诸位请坐,请用膳。”或者把茶杯举到唇边,环视左右,郑重地对客人说:“诸位请用茶。”
更令人感到难受的是,他们用“磕头”来表示“我能、我会、我可以、我必须、我应该”(视情况而定)“对你拜服”,而且是各种场合都这样。偶尔还会插入这样的话:“我该打,我该死”,意思是我忽略了小细节,没有照顾周全,请你原谅。或者骑马走到半路,如果遇到熟人,他们就会停下来对你说:“我下来,你骑吧。”一点也不管你正打算往哪里走,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
中国人经常摆出邀请的姿态,即使是最没有教养、最无知的中国人也是如此,这使得最冷漠的西方人对此赞叹不已,因为中国人会这样,而他们自己不会。我们不断在各种场合看到这种小小的礼仪,它使得社会摩擦减少了,是一种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拒绝这种礼仪的人则会遭到惩罚,因为他走上了歧途。比如停车问路的车夫如果忘了把辫子从头顶上拿下来,就有可能被别人指给一条错误的路,此外,还有可能遭到辱骂。
在东方,以什么方式接受礼物最合适,也是一门学问,也许在其他国家也是这样的。一些东西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另外一些东西则是不能全部接受。如果一个外国人在这点上乱做主张,就一定会做错事的。一般情况下,接受礼物时要慎重对待,尤其是比较出乎意料地收到礼物。这一点,即使在生儿子这样的喜庆日子,也要慎重对待。有句格言说:“我怕希腊人,即使他带着礼物”,它在中国也和在世界各地一样,都有着永久的生命力。中国有句歇后语可以说明送礼背后的文章,叫做“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换句话说,就是回报的肯定要比接受的多。
相信这种送礼的虚伪性,很多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都已经有所体会。我们曾有幸体验了一次送礼的全部细节。一个小村庄为了对几个外国人表示尊敬,决定为他们搭台唱戏。当然,外国人应该设宴表示答谢才合情理,这点谁都明白。可是村民们执意拒绝,只要求外国人捐一笔款,哪怕是一点点也行,以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外国人答应了。但没过多久,又一个村子,接二连三地派代表请他们去看戏,说是被外国人救济灾荒和医疗救助的精神深深地感动。显然,这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这些村子的来人都很清楚,邀请肯定会被拒绝的。每个代表在听到被拒绝的消息时,脸上都露出同样悲哀的惊愕神情,然后又不约而同地把问题全部转移到捐款问题上,理由还是公共设施建设。他们每个人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再作进一步的表示。
《中国人的气质》缺乏诚信(3)
在这方面受到困扰的不只是外国人。当富有的中国人不幸遇到喜事时,他的邻居就会拿着礼物前来祝贺,当然,这些礼物基本都是不值钱的,比如为新生婴儿买的不值钱的玩具。但是,在中国,作为一种固定的礼貌,主人必须设宴答谢。为了不丢“面子”,主人的满腔怒火全都压抑在肚子里,被迫装出一副真诚欢迎的样子。因为丢“面子”可比损失食物要严重得多。这时,即使是最不了解中国的人,也会赞叹中国俗语的精妙——吃自己的,吃出泪水;吃别人的,吃出汗水。
这让我们看出,中国人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讲面子”而做的。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当你将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和私下里的行为比较一下,就很容易发现,受雇于外国人的中国人对待雇主的大部分礼节,都只是一种虚伪的客套。据说,有一位在外国人家教书的中国先生,当在他的外国主人家里时,他的行为可以被奉为遵守礼节的楷模,但是,如果他与自己的外国主人在北京街头相遇,他就会怒目而视他的主人,好像要“杀掉他”。
不打招呼的目的在于不让别人看出:这位饱读诗书的先生在某种程度上要依靠野蛮的外国人才有饭吃。这种情形实际上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表面上,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上,是不能承认的。常有这样的事,几个中国人进屋时,只给屋里的中国人行礼,完全无视其外国人的存在。中国老师会称赞他的外国学生听力准确,发音完美,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很强,而且能很快超过其他同学。但是同时,他们也会嘲笑这位外国学生的一些奇怪的发音。一般来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教汉语的老师是最有权力决定汉语语音是否正确的人。
另一个可以反映出中国人的礼貌只是表面现象,具有虚伪性的事情是,他们总是口头上答应做某件事,而实际上并不去做。因此,假如提议者的提议并没有被采纳,也不需要灰心丧气,因为早就知道提议是不可能被实施的,但是提议者的面子已经保住了。同样,如果在饭店里,你和老板为了付款的事情发生争吵,这时你的车夫可能会出面调停,他可能说,不足的部分由他来付,然后从你的钱袋里拿所缺的钱。即使他掏的是自己的钱,这笔账最后也一定会算到你头上。如果你提醒他,是他自己要求付钱的,他就会说:“难道你认为参加葬礼的人会一同被埋葬吗?”
尽管表里不一,但是仍然有一些中国人是真正谦逊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一定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