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所镇压,改革变法仅仅百日便告失败。可是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爱国思想在民间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但也具有盲目排外性的义和团运动。为此,正如美国致英国照会所说的“各列强在北京采取一致的行动”,1900年,德、法、俄、英、美、意、日、奥八国组成联军,侵入中国。击败了清军,占领了北京。此8国和后加入的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共11个国家于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又一个严重不平等的《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以关税、盐税作担保,另有地方赔款2000万两白银,上述赔款限期39年付清本息共9.82亿两白银,中国的关税、盐税从此全由帝国主义控制;在北京设立使馆区,中国人不许在内居住,帝国主义各国可以在内驻军,于是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全部毁掉,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上的12个战略要点却允许各国派军驻守,侵略者遂得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列强 4
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期间,俄国不仅出军参加联军,而且单独出军17万余人,分数路侵入中国的东北,相继占领了东北全境的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并制造海兰泡惨案,强占了江东64屯。1890年11月,以武力强迫清政府驻盛京(即奉天,今沈阳)将军增祺的代表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规定俄国驻军盛京及东北其他各要地,遣散华军,交出军火,拆毁炮台及火药局;俄国在盛京设总管,凡清朝的盛京将军要办的重要公务,都要通知俄总管;中国设马步巡捕,名额要俄中双方商定等等。按此规定,则东三省名存实亡。当时俄国《新时报》竟称东三省为“黄俄罗斯”。(1891年清政府得知该章程后,将增祺革职,宣布该章程作废。)
《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国侵略军相继撤走,俄国的十几万军队却依然霸占东北。1902年虽然订立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俄军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全撤走。但俄军不仅不履行条约(仅将其在辽西的军队集中到中东铁路沿线),而且沙俄政府还特设远东总督府于旅顺,将旅大租借地及中东铁路沿线作为俄国远东领土的一部分,进行殖民统治。1903年,俄国远东政策的主持者,财政部长谢·尤·维特就远东局势给沙皇的奏疏中说:俄国应当“从衰朽的东方国家,特别是从庞大的中华帝国的遗产中,尽可能分得最大的份额。”还说:“由于俄国和中国有绵长的国境线,由于俄国具有特别有利的形势,俄国吞并中华帝国领域的大部分,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12〕当年又增兵重占奉天,强迫各户悬挂俄国国旗。”
俄国的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与日本早就准备夺取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英、美也不愿俄国独占东北的权益,支持日本对俄作战,以打开“被俄国关闭的门户”。日本遂于1904年发动了日俄战争。这场为争夺中国领土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历时一年,结果日军攻占旅顺口,并在奉天会战中击败俄军,后又在对马海峡击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俄国因国内发生革命,不敢继续作战,日本也已疲惫不堪,遂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他各项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1905年末,日本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清政府除承认日本继承俄国从中国强取的长春以南全部权利(包括“驻兵护路”)外,还同意增开凤凰城、辽阳、新民、铁岭、通江子、法库、长春、吉林、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姓、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今爱辉)、满洲里等16处为商埠,在营口、安东、奉天等地划定日本租界,并享有改建和经营安奉铁路以及开采鸭绿江右岸森林等特权。1907年,日、俄签订了《日俄协定》和《日俄密约》。“协定”承认并保护日、俄及列强在华的特权。“密约”规定北满为俄国势力范围,南满为日本势力范围;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地位,日本承认俄国在外蒙古的利益。
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英国于1903年再次派遣军队从印度侵入中国的西藏地区,攻占凰里后进占干坝。当年12月向西藏腹心地区大举进攻。1904年5月占领江孜,西藏军民发起反击,夺回江孜政府大部地区并坚守1个月。8月间英军占领拉萨,强迫西藏地方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规定赔偿英国军费50万镑,并将印度至江孜、拉萨的炮台、山寨完全拆除,把西藏变为英国的势力范围。1913年,英国又开始制造西藏“独立”,并荒谬地欲将昆仑南定塔以南至新疆、青海全部、甘肃西部、四川康定和云南阿墩子以西地区都划为西藏地方,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西藏“独立”。这当然为中国政府所拒绝。1914年7月,英国与其操纵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私自签订了《西姆拉条约》。与此同时,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还与西藏地方代表在会外以秘密换文方式,划定中、印东段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将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就在英国制造西藏“独立”的期间,俄国也趁火打劫,于1914年6月派遣军队侵入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宣布该地区归俄国所有,又强行霸占了中国1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列强 5
欧洲列强在争夺殖民地斗争中,形成了德、奥、意同盟国和英、法、俄协约国两个军事侵略集团。1914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主要在欧洲的西线、东线和巴尔干战线进行。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借英日同盟的名义,于8月23日对德宣战。在事先根本不通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于9月2日在中国胶东半岛的龙口登陆,相继攻占了莱州、平度、潍县等地,沿途烧杀掳掠,并将经过的所有城镇、邮电机构和交通设施全部占领。这种完全无视国际法的野蛮行径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纷纷集会抗议,并致电中国政府,要求采取措施。然而由北洋军阀控制的民国政府也和腐败的清政府一样,竟承袭日俄战争的恶劣先例,将潍县车站以东的莱州、龙口及胶州湾等地划为日德交战区。但日本并不以此为满足,于9月23日强占潍县车站,接着进军济南。至10月6日,侵占了胶济铁路全线及其附近的矿山,并驱逐中国工作人员,全部改用日本人。10月10日,日军增兵,并开始进攻德军主力侵占的青岛。英国不愿让日本独占中国的山东,亦派军由崂山登陆,与日本共同进攻青岛。德军于11月7日向日英联军投降,青岛遂为日军占领。日本既已参战,协约国便要求日本派军队去欧洲战场,日本却以“日本人不习惯欧洲的气候条件”为借口,拒绝出兵。由此不难看出日本对德宣战的真实企图。1915年1月18日,日本又向中国政府提出实质上是要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21条无理要求,越发激起中国人民的反对。
1917年3月14日,中国政府宣告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8月14日正式对德、奥宣战。1918年3月,刚建立不久的社会主义苏联新政府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里多夫斯克和约》,退出了战争。当年9—11月间,同盟国的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相继投降。至11月11日,孤立的德国也因战败,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1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同时又是国际联盟的正式会员国,也派出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一切特权归还中国,废除各国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撤走外国的军队、警察,关闭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电信、邮政机构,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以及关税自主等七项要求。英、法、美等国对中国提出的七项要求和废除“二十一条”,以“不在和平会议权限以内”为由,不予讨论;而对山东问题,竟然支持日本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要求。在《凡尔赛和约》上规定:德国所获得的胶州地区、铁路、矿山、工厂、海底电缆和“一切附属之权利,均为日本获得并继续为其所有”;关于德国在胶州领土之内的“民政、军政、财政、司法”档案,以及牵涉到山东主权的“各种文件”,均“移交日本”。〔13〕中国人民强烈反对,中国代表拒绝签字,在国内并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国力因战争消耗而有所下降,对中国采取了保守既得利益的绥靖政策;美国国势日强,对中国推行“利益均沾”政策,反对别国独占中国;苏维埃俄国政府对中国放弃了帝俄在华强取的一部分权益,使中国北方的压力有所减轻;日本在战争中不仅夺取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一切权益,而且夺取了德国在南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利亚纳群岛等殖民地,独霸中国和争霸世界的野心更加膨胀。而此时中国则又陷入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之中。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在世界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时代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强占或“租借”了中国大片的领土,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筑路、开矿等一系列特权,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外贸、财政、金融和交通运输等经济命脉,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和夺取原料,使中国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经济上濒于破产,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成果又被封建军阀所篡夺。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巩固和扩张其在华权益,各自支持实行割据的各系军阀,造成军阀之间长期的对立与混战。就在此时,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使中国出现了新的局面。1924年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第一次合作,1926年实施统一中国的北伐,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遂告破裂,中国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要致力于消灭国内的共产党和其他异己力量,对外则一味妥协退让,客观上助长并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和步伐。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明治维新及其对外扩张 1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跻入侵华列强行列
明治维新及其对外扩张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黄海、日本海与中国、朝鲜、俄国相望,东邻太平洋。其领土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众多小岛。南北长约2000公里,面积36.9万多平方公里,1931年时人口约7000万。日本帝国主义极盛时期的殖民地有朝鲜、琉球群岛、台湾、澎湖列岛、小笠原群岛、千岛群岛、南库页岛,以及以租借名义占领的中国辽东半岛的关东州,由国际联盟委托代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属太平洋上的加罗林、马绍尔、马里亚纳三群岛,合计面积31.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日本矿产贫乏,铜储量仅有约200万吨,煤、铁、石油及其他有色金属储量均很少,只有本州中部的硫磺储量较多,约6800万吨。日本海岸线长达3万公里,海湾、良港甚多,渔业发达,对航海、外贸都非常有利。
16世纪末,日本地方割据势力连年战斗。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战胜拥护丰臣秀吉的大名诸侯联军,于1606年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设立幕府,把持国政,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德川幕府时代”或“江户时代”。在此时期内,日本推行锁国政策,只允许中国和荷兰两国的商人在长崎进行贸易,对其他国家和在其他地点,一概禁止外商进入。这种状况维持了200多年。至19世纪中叶,幕府统治已经腐朽。当时正值西方列强疯狂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门户打开之后,紧接着美国也以武力相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