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衣装秘语 >

第3节

衣装秘语-第3节

小说: 衣装秘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晒在梨花树下,大风吹落梨花,铺满白布。蜜蜂在上面采花吐蜡,蜡迹斑斑点点。白梨花叶瓣腐烂,把布污得黑麻麻。娃爽只好把布再拿去洗,这一洗,黑麻麻的布变成蓝蓝的布。布上有蜂腊的地方没染上梨汁,就现出布的底色,斑斑点点很是漂亮。巧姑娘缝了十三年,缝出一把蓝底白花的撑天伞。十个老人把伞抬到顶天梁一撑,天就稳稳当当地盖在人们头顶上,还现出蓝天和星星。天撑住了,苗家姑娘也学会了蜡染,个个穿上像蓝天和星星一样美丽的蜡染衣裙。    
    当然,据神话所述,教会她们的,是变为花神的巧姑娘娃爽。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佩饰与“老变婆”

    彝族有一支自称“濮人”或“姆基拔”,她们穿的是短衣筒裙,胸背及筒裙上半部分绣着艳丽的菱形花纹,颈带贝饰项链,头部用白线交缠,脑后垂饰两大股(数十根)珠串,顶端扎系一些鸡毛。这包头叫“尔别”。    
    说起“尔别”,她们眼睛里便有些玄乎。她们说,用鸡毛或白鹇鸟的羽毛装饰“尔别”好看,不过,最好是用“老变婆”的毛,“老变婆”脖子上的毛,长长的、红红的,拿来装饰“尔别”,又好看,又吉利,走在山野荒谷里,鬼邪不敢近身……    
    可是,什么是“老变婆”呢?     
    水族里就有这样一个“姑娘为什么戴手镯”的传说,与“老变婆”有关:    
    从前,凶恶奸猾的“尼变”(即“老变婆”)经常变成老阿婆出来害人。一天,有两姐妹去树林里拣菌子,碰见一个老阿婆,说自己是她们的外婆,走不动了,要扶一把。    
    姐姐手快,才伸过手去,就被老阿婆一把抓住,脸色一变,现出“尼变”的原形,哈哈大笑,笑昏过去。姐姐想挣出双手,怎么也挣不脱。眼看“尼变”就要醒过来,忙叫妹妹逃走。    
    姐姐被害之后,妹妹一心要报仇,到处求师学武,可是没一个人能斗得过“尼变”。有一天,她又包了饭远出学武,看见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在树下要饭,她很可怜这老人,就把自己的饭全给老人吃了。老人吃过饭,送给她一对竹筒,告诉她把它们戴在手上,等“尼变”笑昏过去,从竹筒里抽出手,用针朝她胸前的白毛处一刺,她就死了。老人说完,一阵轻风就不见了。    
    妹妹双手戴青竹筒,又去树林里拣菌子。不一会,便碰到了变成老阿婆的“尼变”,装作很慈爱的样子要妹妹扶一把。妹妹刚伸出手,“尼变”顺势一把抓住妹妹的双手,变了脸,疯狂地笑昏过去。妹妹趁这时候从竹筒里抽出双手,从头上取下尖利的绣花针,往“尼变”胸前白毛处狠狠刺去,只听“尼变”一声怪叫就死了。“尼变”死后,妹妹戴着竹筒做活路很不方便,又怕遇上“尼变”,就请来一个银匠,仿照竹筒打了一对银圈圈戴上。银圈圈闪闪发亮,“尼变”见了,吓得不敢挨边。    
    于是,寨上寨下的姑娘们都学着她,打了一对银镯戴在手腕上,祛魔迎福。就这样水族姑娘戴上了银镯,一直传了下来。    
    类似的传说,在瑶族中也有流传。瑶家妇女为了不忘此事,就都在双手上戴两个竹环。慢慢地,竹环变银环,就成了今天的银手镯。    
    仫佬族把老变婆叫做“人熊婆”或“大婆弥”。相传她留着一条同仫佬族姑娘一样长的辫子。可是她不会自己梳头,每天都要在山口上拦着进山的姑娘为她梳头捉虱。谁若不肯她就吃掉谁。    
    有个仫佬姑娘被人熊婆捉住了,脱不了身,只好帮她梳头。她借口说人熊婆头发太长,要她上树梳头,趁其不注意,把她的长发缠在树上,趁机逃走。人熊婆往下跳,撕脱了头皮,变成了光头。人熊婆发誓要把所有仫佬妹的辫子全拔掉,让她们也成秃头。机智的仫佬姑娘便把头发挽成髻盘在头上,然后用一个细丝网网起,再用青蓝布巾包着头,骗过了愚蠢的老变婆。后来,聪明勇敢的仫佬姑娘设计除掉了作恶多端的老变婆。但是,挽髻包蓝布巾的装束,仍然沿袭下来,成了仫佬姑娘特有的装束打扮。    
    在苗族中,也曾有过这样一个传说,解释苗家儿女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戴一个银脖圈的缘由。传说里讲的豹子婆,其实也是老变婆的另一种形式。    
    老变婆的传说还有许多类型,但大都被描绘为山林中恐怖力量的化身。老变婆究竟是什么?有没有?各族民间传说为什么总把它们描述得活灵活现?这些问题都还只是谜。也许这一切不过是荒诞的传说,然而,当人在幽秘的山野中生活太久的时候,或许也会指着身上的某种“物证”,向外人说出一段神秘而恐怖的故事罢。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狐女、山精和百褶裙

    狐狸精的传说,在中国民间恐怕是家喻户晓的了。狐狸精们大多变作俊俏的女人,迷住痴心的男人。民间俗语虽然常常把风骚女性骂作“狐狸精”,但从民间传说折射出的国民心态中,我们却可看到某种艳羡的潜意识的涌动。所以,许多美丽的狐仙山鬼,在传说中大都是作为正面的痴情女性,去上演一出出甜蜜或幽怨的动人爱情故事。    
    穿百褶裙、扎彩色腰带的傈僳族妇女,讲述了她们服饰的来历:    
    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能干的猎人,安套绳的本事很好,只要是他下的扣子,必定要套着野兽。    
    有一天,猎人上山查扣子,看见套住了一只红狐狸。猎人正要挥刀砍死狐狸,不料狐狸开口说话啦:    
    “年轻人,别动手。我是天神的女儿。”说着脱去狐皮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她看上猎人的勤劳勇敢,自愿与猎人结为夫妻。    
    猎人与狐女结成夫妻后,生了一儿一女,可是,自从她脱掉狐皮之后,一直找不到一件适合的衣裳,儿女大了,自己老光着身子,很不方便。于是,她又跑回了山上,想去找一件满意的衣服。    
    猎人回到家,不见妻子,十分着急。此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猎人打着伞,进山寻妻。在一个山洞里,他找到了她。听妻子诉说了苦恼,猎人灵机一动,扯掉伞骨,把伞衣递给妻子做了裙子。伞衣做的裙子很是好看,可惜在腰上挂不住,手一松便脱落下来。狐女只好提着伞裙走出山洞。这时雨过天晴,山间现出一道彩虹。狐女赶忙剪下一截,当腰带把裙口紧紧扎住。这样一来,裙子不再下落,走起路来像踏云,腰带像彩虹,把狐女打扮得更漂亮。从此以后,这式样便传了下来。    
    以伞做裙的传说,在贵州苗族中也有流传,不过,主要情节不是猎人巧遇狐女,而是姑娘智胜猴精:    
    古老的年代,苗家妇女不穿裙,穿的是粗布大脚裤。那时候,有一座黑森林,黑森林里有一个朝天洞,洞里住着个猴子精。它的嘴巴像山洞,耳朵像簸箕,脚有碓杆粗。它时常出来抢走寨子里的姑娘,弄到洞里糟蹋,折磨死就吃掉。    
    有一天下大雨,黑森林边勤快而美丽的兜花姑娘拿着雨伞出门干活,直到天黑都没回来,原来是被猴子精抓到洞里去了。姑娘在洞里受尽折磨,可是没有办法逃出去。一天深夜,她哭着哭着睡着了,梦见一个白胡子老人指点她,用松脂涂在猴精晒太阳的大石头上,粘住猴精,就可以逃出来。    
    姑娘依计采集了许多松脂,涂到那块大石头上。猴精一坐下去就被粘住了,挣也挣不脱。姑娘趁机逃出山洞,在大森林里整整走了一个月,衣裤全被树枝挂破了,身子露在外面。她害羞这样回去见乡亲,只好把来时带着的伞抽掉伞骨,用伞衣套在腰上,遮住下半身。回到寨子,乡亲们见了很新奇。姑娘们立刻仿照伞裙的样子,做出了能展能收,打开像伞,合拢起来也像伞的百褶裙。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天鹅处女孔雀衣

    天鹅处女型传说是世界民间传说的一个著名类型。它的基本结构是:天女下凡沐浴,被一年轻男子偷看并偷走了羽衣,天女无法飞回天上,只好跟这男子合婚。中国少数民族也有许多这种类型的传说。俄罗斯族的“天鹅姑娘”传说和傣族的“召树屯”传说,都是较为典型的样式。其中,傣族“召树屯”传说中有关孔雀公主的故事,尤有特色:    
    传说在西双版纳勐海地方,有一位英俊勇敢的王子名叫召树屯,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位美丽聪明的姑娘结为永久伴侣。他带上弓箭和佩刀,骑马去寻访心爱的人。路上,他与一位猎人(有的传说是修行者)交上了朋友,猎人告诉他,在朗丝娜湖边,每隔七天,便有七位美丽非凡的孔雀姑娘飞来游泳。召树屯按照指点来到湖边,果然看到天上飞来七只孔雀。它们落在湖边,脱下孔雀衣,变成七位美丽的姑娘,下水嬉戏沐浴。召树屯偷走了小孔雀喃木诺娜的孔雀衣。小孔雀上岸寻不到衣服,见到召树屯,一见钟情,便留了下来,和召树屯结为夫妻。    
    后来,召树屯率兵抗击外侮,王宫中有人挑拨离间,迫使糊涂的召勐决定杀死“妖女”喃木诺娜。临刑时,喃木诺娜要求披上孔雀衣再跳一次舞。召勐松开缚她的绳索,让她披上孔雀衣,最后跳一次孔雀舞。哺木诺娜用整个身心跳出了对召树屯的爱,表露出自己崇高纯洁的心灵。刽子手被感动得放下屠刀,愚昧的人们仿佛被圣水洗涤。正当大家如醉如痴忘掉身在何处的时候,喃木诺娜已化为孔雀凌空飞去。    
    召树屯得胜回来,才知喃木诺娜已被逼走。他不畏艰险,乘怪鸟飞到魔王匹丫的洞穴,寻找魔王的小女儿——自己的爱妻喃木诺娜。魔王不许他带走女儿,还要杀死他。勇敢的召树屯在聪明的喃木诺娜的帮助下,一一挫败魔王的毒计,最终将魔王杀死,双双回到了家乡。    
    从此后,象征和平与幸福的孔雀舞便在傣族民间广为流传,孔雀姑娘的孔雀衣(在民间演化为孔雀花纹筒裙)和一种被称为孔雀髻的独特发髻,也在傣族姑娘中流行起来。每当穿着孔雀衣裙、挽着别致的孔雀髻的傣家姑娘翩翩跳起孔雀舞,人们就会想起孔雀公主的传说。这服饰这舞蹈,已经成为美丽纯洁的象征。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百鸟衣

    在壮、苗、瑶、藏、彝、白、怒、黎、朝鲜、蒙古等民族中,还流传着一种“百羽衣”(或百鸟衣、百兽衣等)类型的传说。这类传说是“天鹅处女型”传说的变体。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的模式:一个孤儿(猎人、农夫等)救了一只鸟(或鸡、鱼、仙女等),被救者偷偷化为美女,每日为他做饭;他提前回家,发现了秘密,抢进门夺走羽衣(或鱼皮、蛙皮等);美女还不了原形,和他结了婚,夫妻恩爱;丈夫思妻心切,误了劳动;妻子画自画像给丈夫带去劳动,以解思念之苦;一阵大风,将画像吹到淫邪恶徒或有钱有势者手中,他们按图抢走了美女;丈夫按妻子的计谋做成百羽衣,寻到妻子被抢处,翩翩舞蹈;一直不笑的美女开口笑了,恶徒(或国王)为博美人欢心,要求换衣;换上龙袍的丈夫趁势杀死恶徒,夫妻团圆。这类传说较出名的有壮族的《百鸟衣》、藏族的《百雀衣》、白族的《百羽衣》、黎族的《百兽衣》、布依族的《九羽衫》、朝鲜族的《鸟羽》、蒙古族的《黄雀衣》等等,它们都把服饰作为故事的契机。    
    这种类型的传说,也常用来解释某一民族特有花衣的来历。由于传说中的百羽衣(或百兽衣)帮助善良的人战胜了邪恶势力,所以,他们的后代便仿其式样,做成花衣,让这曾给他们祖先带来转运、象征吉祥的花衣,伴随他们代代相传,福星永照。    
    


第二部分:古史与服饰象征织在身上的苗家“古歌”(1)

    有位民族学家请云南一位苗族老人“摆古”。    
    “你咯认得字?”老人问学者。    
    “认得。”学者答。    
    “祖公的事都记在上面了,顺着它,可走回到狗王(即盘瓠──苗瑶神话中的始祖)讨老婆的地方。”老人边说边递过一件女人的花裙子给学者。    
    裙上没有字,只有许多美丽的蜡染的和挑绣缝缀的图案。    
    几乎每个民族,都可以摆出这样的“天书”。    
    苗族,恐怕是世界上最喜欢迁徙的民族之一了。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南部。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地区,也有许多苗族开拓者在那里闯荡。    
    苗族到处走,他们来自何方呢?    
    要查苗族的历史,古籍上却是很难找到多少材料可供考据。只有些玄乎乎的片断,让人不知道说的是野史还是神话。例如,《路史·后纪四》及《太平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