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装秘语-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骨则意味着驱魔除邪。
南方少数民族巫师所戴的头饰也别具特色。景颇族祭大鬼时,领祭者要头戴插满各种鸟毛、野猪牙齿和犀鸟大嘴做成的帽子。云南石屏彝族巫师的帽顶皆呈葫芦形,主祭者在葫芦顶上饰以鲜艳夺目的箐鸡毛,因为箐鸡不吃庄稼,形象美丽,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益鸟,其他巫师的葫芦形帽顶或饰以红绒球,或饰以彩色丝带,都预示着村寨兴旺昌盛。昆明谷律彝族巫师西波使用的祭器有斗笠一顶,编得非常精致。分内外两层,里层用细如马尾的金竹丝编成金花纹,或称螃蟹花,层层相叠,布满内壁;外层亦用细竹丝编成花纹,帽顶冲天,两旁有竹鹰一对,帽带悬鹰爪一只和野猪牙一颗。此帽又称“冲天冠”,是西波祭祀时必戴之物。若无此种法帽,亦用其他斗笠代替。云南大理彝族祭司阿闭的帽子,也称“帽王”,形似毡帽,用竹子做帽框,中间夹上头发,帽檐上绑着布条。布条是从死者的被面上剪下来的,阿闭每为一死者开吊,就从死者的被面上剪下一小条布绑在自己的帽檐上。如果是从祖辈就传下来的这种帽子,帽檐上的布条就达上千条。帽檐上的布条多,表明为死者开吊的历史长、次数多,在彝族群众中威信就高。浙江建德县畲族社会地位之高低,以祭祖次数多寡为准,祭祖一次者,准穿红色衣裳,额前可戴头冠。这种冠是一小块梯形牛皮制成,上绘龙、虎等动物,下沿有两条带子系于脑后。因他穿红色衣裳,故被称为“赤老鼠”。这种人有资格主持父母的丧事,替别人做功德。否则,即便亲生父母死,也只能当孝子,而无主持父母丧事之权。凡儿子祭祖—次,就可穿青色衣,戴方巾帽,这种人被称为“房赵”。景宁畲族祭祖称为“醮名”,凡能举祭者得戴巾,一举衫则红,二举衣且青,以此来区别其社会地位的高低'11'。云南新平傣族的女巫祭祀时则戴色彩艳丽的大沿草帽。纳西族东巴在举行仪式时戴的五幅冠,用硬纸制作,中间一幅画萨英瓦登大神或祖师丁巴什罗,其他四幅一般画保护神像,也有画东西南北中五方神明的,均用彩色,冠上系有飘带。
第四部分:宗族承诺的象征法衣(2)
羌族巫师端公所戴的猴头帽颇有象征意味。四川汶川以北至茂县一带有这样的传说:端公祖师在西天取经的归途中,因疲劳困盹而睡着了,经书被白羊啮食,忘掉了所学经文。后经一金丝猴指点,买下白羊屠之,食其肉,取其皮以作鼓,作法时以击鼓为节奏,经文便能全部忆起。为感谢金丝猴相助之恩,他遂将已死的金丝猴头奉为祖师,以猴皮作帽。猴皮帽用金丝猴之皮缝制而成,其帽无檐,下圆口,上扁顶,呈“山”字形,三个凸峰,从左至右第一个尖代表黑白分明,第二个尖代表天,第三个尖代表地。皮帽的背面下端有三条飘带状的皮带后垂。正面上部左右各有一个眼睛状的子安贝壳,中额有一官赐之“赏”字铜牌,也有的是银牌。其下有几枚约银元大小的圆形白骨牌。帽下沿有一排子安贝壳饰若牙齿。猴皮帽标志着端公在羌人原始宗教活动中的部落首领或宗教师的特殊身份。猴皮帽是端公的标志,也是其圣物之一。它的神圣性仅次于猴头,未经盖卦的学徒不允许戴。猴皮帽常用于重大的法事活动,盖因端公作法时不能将家里供的猴头一并带去。故以皮帽戴在头上,以示祖师在场保佑,同时也接受徒弟之膜拜'12'。与羌族端公的猴皮帽相似的是,川西北平武一带白马藏人的巫师有两种帽子:一种是熊头帽,即把熊头颅的骨肉挖去所留下的空壳,在巫师作法时,上面还得插饰几尾白色的公鸡尾毛。另一种是一种名叫“蝉皮”的帽子,实际为一有荷叶边的毡帽,只不过在四周加了形似五个叶片的边子,这个边子仍然是用毛毡制作,上面涂以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而已。白马藏人有崇熊的习俗传统,利用熊头来做头饰,本身即带有古老动物崇拜的影子。
如果说巫师的头饰主要象征其所属的神系、品级和本领的话,那么巫师的法服则具有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达斡尔族萨满雅德根的法衣从领口到下摆,均匀地钉有八大铜纽子,象征着八座城门;前胸左右襟中部,各钉有三十个青铜小铜镜,共六十个,排成六行,象征着坚固的城墙;后背悬吊着四小一大的五块大青铜镜,其中最大的一块护背镜,它要压住其余四块铜镜,以防妖怪从背后下毒手;胸前佩悬着一块中型青铜镜为护胸镜或护心镜,以防妖怪摄去心肺;腰部有一块一尺宽的方布,上面刺绣着双虎或双凤,左右下摆及袖筒各佩着下垂的三条绣花的黑绒飘带,共十二条,象征雅德根的四肢八节;并于左右下摆的每一绒条上都钉着十个铜铃,共六十个,象征着木城墙上的众卫士;双肩上装有布制或木制的两只鹰状小禽,雄者在左,雌者在右,是雅德根的使者。据说小鸟能把神的旨意悄悄传到雅德根耳朵里;法衣背面从腰部以下部分是条状神裙,它由绣着日月和松下立鹿的上下两层共二十四条飘带组成,象征着孔雀斑斓的翎尾;其中上层的十二条飘带,象征着盘栖在十二种树上的动物“杜瓦兰”,下层的十二条飘带,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也是神灵来往必经之路;法衣外套的神坎肩,上嵌三百六十颗贝壳,象征一年的天数,据说这种密集的贝壳,可防备鬼怪刀剑。
鄂温克族萨满所穿法衣也很奇特而华丽,用光板兽皮为原料缝成对襟长袍,前部钉有八个铜扣和一个大面铜镜,背部有一大四小五个铜镜,腰部扎有一条钉着六十个铜铃的腰带,双肩配有布制的雌雄鸟,背部从腰际以下穿用两层飘带组成的底裙。长袍之外,再罩一坎肩,上镶有三百余颗贝壳。跳神时,法衣上的铜镜闪闪发光,铜铃丁当作响,飘带在萨满的旋转跳跃中上下翻飞,加之咚咚的鼓声和萨满的唱声,仿佛把人们带入一种神奇的氛围内,进而增强了萨满跳神活动的神秘感,并进一步助长了鄂温克人萨满崇拜心理的延伸。另外,鄂温克族萨满神服后背的披肩上,还缝有代表彩虹的红、黄、蓝三色布带。萨满称彩虹是天桥。上界的神灵要通过彩虹降到人间,所以神服上的主要神偶都悬挂在代表彩虹的披肩上。披肩正中挂有蛇神偶,按萨满的说法,蛇神管各种疾病,人患疾病,请萨满跳神祭蛇神祈求保佑病人康复。蛇神两侧挂有布谷鸟和天鹅神偶。布谷鸟飞,森林会随着它的鸣叫声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天鹅飞得又高又远,表现广阔无际的大森林,两者代表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生存在生机勃勃、广阔无际的大森林里。布谷鸟、天鹅两侧挂有太阳和月亮神偶。萨满认为太阳是母亲,给人带来温暖;月亮是父亲,给黑夜带来光明,并认为各种猎物是太阳和月亮赐给的。胸罩上的神偶主要表示萨满与神的交往关系,胸罩上两侧钉有向上起飞的两只仙鹤,是驮载萨满上升神界的神鸟。两只仙鹤下面钉有两排野鸭群代表神界的众多仙女,是神界安排她们为萨满跳神助长神威。因为野鸭毛色艳丽,而且成群结队地从空中降落水面,用野鸭代表神界的仙女,同鄂温克人狩猎日常所见息息相关'13'。
第四部分:宗族承诺的象征法衣(3)
鄂伦春族萨满的神衣,是用犴皮或鹿皮缝制而成的,长约四尺左右,过膝,领口、袖口及前襟等部位都有各色云字花纹,并缀有各色贝壳纽扣等。腰上系有较宽的皮带,在腰带的下面缝有一圈各色的宽飘带,一直垂到脚面,前襟后背挂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铜镜盘。整个神衣约有五六十斤重,这种神衣从外表看酷似戏台古代武士的盔甲,花花绿绿,闪闪发光,很是威风,稍一触动就会发出丁丁当当的响声。满族萨满神衣,用犴、鹿皮制成无领对襟长袍,长约三尺余。前面领口到下摆,对称地缝有大铜纽扣,左右两襟各钉小铜镜三十个,中间有个护心镜,背部钉铜镜五个,其中大者为护背镜。长袍前片左右下摆及袖口,横缝上刺绣花样的黑绒各三条,每条钉有小铜铃铛十个。神衣上加套黑底镶红边的披肩,其领围和胸襟两边均匀地缝海贝三百六十枚。两肩缀饰彩带若干,并缝布谷鸟雌雄各一。
除了神帽、神衣外,萨满还有别具特色的神裙。满族萨满神裙用绛色布缝制,系缀二十四条以兽皮或布制作的飘带。在裙和飘带上,以彩线绣日月、树木、花草及飞禽、鹿、蛇、蜥蜴、狐狸等动物。赫哲族神裙是用半尺宽的狼皮做的腰带,上面有长至脚脖子的布条穗。神裙正面饰有虎、龙、蛇的图像,有的还饰有蜥蜴和蛙的图像。这些动物像分别代表一种神灵,都是萨满的得力助手。锡伯族萨满跳神治病时,腰围布裙,布裙上围十二条飘带,每根飘带均绣有各种图案,在飘带外还围圆形布条裙子,腰上系十三块铜镜,为的是跳动起来让铜镜相碰发出声音,把鬼怪吓跑。蒙古族萨满的神裙分两种,有“衬裙”和“罩裙”之别。其中罩裙是在一条围腰宽带上缝有许多条飘带,象征鸟羽,飘带五颜六色,有一带一色的,有一带七色九色的不等。带上和下梢缀有小铃和丝穗。飘带数据说十多条至二十条不等。有的飘带还缝制成各种图案。萨满教神衣神裙上无数的飘带历来被看成是象征萨满神灵的羽毛。鄂伦春族传说萨满原来都会飞。蒙古族萨满说这些飘带是勃额的始祖赫伯格泰的翅膀,穿上神裙就能飞上天界。在阿尔泰语系各语族的萨满神衣上,从两袖展开的飘带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鸟翅膀的形状,从后背下垂的飘带可以看到鸟尾羽的形状。再与头顶神帽上的金鸟联系起来,萨满神衣奇异的象征功能便十分醒目了'15'。
与北方萨满教萨满的神衣不同,彝族毕摩法衣为一特制的毡衫,是羊毛织品、丝织品或棉、麻织品。有黄、红两色。丧事用黄色,婚嫁喜事则用红色。昆明彝族巫师西波的法衣是毡衫,有的用白羊毛制成,形似蓑衣,长一尺。在农事祭祀和祛病时穿毡衫,背签筒以示尊敬。有的披毡用黑羊毛制成,或用黑布做成,祭祀时披在身上。丘北县彝族毕摩所披的披毡则呈黑色带花点。在丽江坝区,纳西族东巴作法和跳舞时穿一种绸、缎做成的长衫袍,后襟开叉成燕尾形,腰系红、黄丝带,衣上绣有闪闪发光的花纹图案,加上头戴彩色五幅冠,颈挂白色法珠串,腰系彩带,脚穿云头黑靴,左手摇板铃,右手持剑或摇手鼓、马锣,显得既庄严又精彩。新平傣族女巫所穿的法衣也别具特色。贵州傩坛法师所穿的长袍祭服有的呈粉红色;有的则呈大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