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782-长征:一部中国贡献给世界最壮丽的史诗 >

第14节

5782-长征:一部中国贡献给世界最壮丽的史诗-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敌人之后,又和另外一个把刺刀刺入他后背的敌人抱在了一起,无论敌人怎样扭打他就是不松手,直到赶过来的战友把这个敌人刺死——小红军终于松开了自己的双手,他踉跄着扑向自己的战友,背上依然插着敌人的刺刀。


《长征》 第二部分《长征》 第六章(5)

    黄昏,川军各部队开始出现动摇,右翼孙礼旅由于伤亡巨大率先向中坝方向溃退。孙礼旅的溃退导致卢济清旅三面受攻,卢济清不敢恋战只有赶紧撤退。红军对鲁家梁子的包抄最后形成合围态势,龚渭清旅和陶凯旅的退路已被截断,被围困的川军只有进行最后的搏杀。在搏杀中,龚渭清亲自指挥他的驳壳枪营进行反击,但是已经无法阻挡红军凶猛的攻势。龚渭清身负重伤后,他的团长赵云霖、张南芳以及营长龚应全也先后负伤,全旅士兵伤亡过半。陶凯旅在投入了预备队后虽然勉强稳住了阵地,但是全旅伤亡已经超过了五百。各路川军的溃逃令在嘴头岩指挥部督战的邓锡侯心惊胆战。在命令预备队原地阻击红军的追击后,他自己也卷入了溃逃的川军队伍中,直到进逃进了中坝县城把城门死死地关上。    
    躲在中坝城内的邓锡侯心乱如麻。仗如果继续打下去,重新整顿溃散的部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果就此退回绵阳,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他想到了负责相邻地域防御的孙震。邓锡侯急忙打电话请求增援,孙震说是增援不可能,如果想靠拢的话可以派部队去接应。邓锡侯的心情一下子恶劣到了极点,他想起了作战前曾经要求刘湘的第一纵队司令王瓒绪协助,但是王瓒绪以没有刘湘的命令为借口予以了拒绝。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曾数次给重庆的中央军参谋团打电报请求飞机增援,参谋团每一次都答应了,但是直到现在也没见中央军飞机的影子。犹豫再三之后,邓锡侯决定部队撤回绵阳,毕竟命和实力比面子重要得多。    
    至此,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历时二十四天,歼敌十二个团约一万人,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起梓潼,北至平武的纵横约三百里的广大区域。    
    川北粮食充足,物产丰富,占领了川北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官兵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丰衣足食,他们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尽情享受着大米、腊肉和豆瓣酱。而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却是心急如焚。他不断地给位于作战部队后方张国焘打电报,反复请示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把南边的部队收缩回来,集中力量向北进攻甘南?如果这样不妥,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张国焘没有确切的答复。    
    徐向前向北发展根据地的计划,很快就因为战机的失去而无法实现。    
    张国焘作出的是一个后来在中国革命史中引发了剧烈争议的决定:采取大搬家的形式,彻底放弃川陕根据地。    
    当嘉陵江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由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率领的东线部队已经开始向西移动,并且采取的是坛坛罐罐统统带走的方式。至嘉陵江战役结束,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以东的所有部队都撤到了嘉陵江以西。此时,在嘉陵江以西狭长的区域内,集中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全部人马,共五个军十一个师三十三个团,总计在十万人以上。    
    作为川陕根据地党的最高决策者,促使张国焘作出放弃根据地的决定的客观原因是:与江西的中央苏区一样,自一九三三年开始,川陕根据地始终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形势和严重的生存危机。四川军阀结束了混战之后,服从了蒋介石的统一指挥,开始对川陕根据地进行全力合围。从建立川陕根据地到发动嘉陵江战役,在两年多的时期内,根据地处于战争状态的时间长达十六个月,这期间敌人在根据地里两进两出,烧杀掳掠,致使根据地遭到极大的破坏。一旦需要以军事行动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就必定会影响方面军对根据地的守卫和经营。尽管中央红军因敌情所迫不断地改变行动计划,但是红四方面军不顾一切策应其行动的决心是坚定的——如果没有这一行动目标,红四方面军即使要向北发展,也没有强渡嘉陵江的必要,从根据地里直接进入陕南会顺利得多。    
    但是,川陕根据地的丧失,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那就是:当这块红色根据地不复存在之后,对于在中国国土上转战的工农红军来说,所有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的大块根据地都已丧失,分散在各个地域的红军武装自一九三五年春秋之际开始就全部处在了没有根基的危险的移动之中。    
    红四方面军撤离了川陕根据地。为了防止红军在嘉陵江和涪江之间的区域建立新的根据地,蒋介石重新部署兵力对集结在江油、中坝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围攻。从川陕根据地撤离的红四方面军主力连同庞大的后方机关因此被围困在了江油和中坝附近的狭窄区域内。东去、南下、北上的方向都已有敌人重兵防守。那么,对于红四方面军来讲,只有向西这一条路了。    
    从江油向西,走不了多远,就会一头进入川西常年积雪的高山峻岭之中。而在雪山冰峰的那一边,是中国西部最荒凉的高海拔荒漠沼泽地带。    
    红四方面军上路了。关于中央红军,他们只知道那支受伤严重的队伍快要到达金沙江边了。


《长征》 第三部分《长征》 第七章(1)

    一九三五年四月下旬,中央红军由黔西进入了云南。    
    此前,对于中央红军的动向,“云南王”龙云并不关心,直到中央红军进入了贵州,他才开始警觉起来,但是他仍认为红军不会进入云南。他害怕中央红军进入云南,更害怕蒋介石借机插手云南的事务,以威胁到他在云南的统治地位。他给滇军下达的命令并不是歼灭红军,而是阻止红军进入云南。为了阻止红军进入自己的地盘,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龙云在云南边境地带修筑起了两千多座碉堡,加上原来沿着进入云南的主要道路修好的碉堡,龙云修筑起的碉堡已达五千多座,使整个云南俨然成了一个被碉堡围起来的山寨。    
    但是,龙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派出的部队和他修筑的碉堡没能阻止中央红军长驱直入。这一下,他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与红军打硬仗,不要说滇军没有这个实力,即使有实力这种想法也是愚蠢的;可是如果不打如何应付蒋介石?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龙云盼望红军仅仅是路过云南——让他们过好了,而且过得越快越好,滇军凭什么要和红军动武?然而消息传来了:红军有攻击昆明的迹象。一时间,龙云不禁又悲又喜。悲的是,如果红军真要攻占昆明,那只有拼个你死我活了;喜的是,如果红军仅仅是虚晃一枪,那么正好有了把所有的滇军都调回来的借口。龙云毫不犹豫地按着令自己窃喜的思路行事了,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下达了将滇军主力全部调回的命令。但是,紧接着传来的消息是:红军已经到达昆明郊区。贴出的标语是:拿下昆明,活捉龙云。    
    最先接近昆明的红军部队,是红一军团二师。    
    按照中革军委发布的抢渡金沙江的作战计划,红一军团首先背对金沙江攻击嵩明县城,然后继续南下逼近昆明。一师为右翼,二师为左翼。二师的先头部队是五团二营。在向嵩明急行军的过程中,二营的官兵不断变换从被俘的民团身上扒下来的军装,在接近嵩明县城的时候,他们已经全部成了“国民党中央军”。他们的装扮引起了当地豪绅的误会。云南地处西南一隅,当地人只听说过红军多没见过。于是,豪绅们不但酒肉招待,而且还把奉命筹集的军款和军粮都拿了出来。    
    占领了嵩明之后,红一军团立即派出部队配合红五军团一部逼近昆明。其先头连依旧装扮成国民党中央军,在连续夺取了沿途的几个小镇后,到达了距离昆明仅五十公里的杨林。杨林是个大集镇,在这里防守的滇军早已没了影。红军打开了龙云设在这里的兵站仓库,把大量的布匹、粮食、盐巴分发给贫苦百姓,同时到处张贴“打倒军阀龙云”的标语。红军官兵还装扮成当地百姓,在群众中散布“昆明马上就要落入红军之手”的消息。红一军团侦察科科长刘忠率领的侦察连和军团便衣队,一度通过了距离昆明仅十五公里的大板桥,接近了昆明的城墙,并在那里发动群众制造攻城用的云梯。    
    红军将要攻打昆明的消息,很快引起了这座城市的恐慌。滇军主力依旧在回援昆明的路上,城里仅有五百多人的民团。龙云急忙动员了城里所有的警察和宪兵实行戒严,同时不断地催促回援的滇军加快行军速度,而他自己已经做好了一旦昆明陷落即刻逃往缅甸的准备。    
    四月三十日,就在滇军主力火速向昆明回援的时候,中央红军分为三路纵队突然北返,开始了对横贯滇北的金沙江渡口的偷袭。    
    红一军团的预定渡口是龙街;红三军团的预定渡口是洪门;红五军团掩护中央纵队,在嵩明和寻甸之间越过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抢夺皎平渡口。在中央红军确定的三个渡口中,皎平渡口被寄予了最大的希望,因为这个渡口的两岸是悬崖峭壁,在这里渡江会出乎国民党军的预料。为了确保抢渡成功,中革军委在皎平渡口方向上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干部团。    
    周恩来在刘伯承的陪同下来到了干部团,充满了旱烟味道的小屋里挤满了人,周恩来和刘伯承最后决定:以干部团三营为先头部队,由刘伯承和干部团政委宋任穷率领,以当天一百六十里的急行速度赶到渡口,消灭渡口敌人继而巩固北岸阵地;南岸部队迅速收集船只并组织架桥,为主力部队渡江做好一切准备。干部团团长陈赓率领其余的两个步兵营、一个特科营和上干队为后梯队跟进,以当天一百里的速度急行军,然后宿营休息,随后在先头部队抢占的渡口渡过金沙江,占领江北二十公里处的通安,阻击和消灭向渡口增援的川军。    
    干部团的先头营和后梯队同时出发了。    
    先头营的前锋是八连,全连的红军干部年龄最小的十六岁,最大的二十岁。他们不顾一切地向皎平渡口急速奔袭。山路崎岖,走了一个晚上,仅仅休息了十分钟,吃了几口干粮,然后又开始急促地行军。带路的向导是当地常走山路的脚夫,但即使是脚夫也被这种强度极大的行军累垮了,于是不得不走一段路更换一个向导。最后找到的向导是一个熟悉山路的四十多岁的山民,但这个山民吸食鸦片,烟瘾一上来就无法走路了,由于没有时间让山民停下来吸烟,红军官兵只好两个人架着他急行。    
    在距离渡口六十里的地方,八连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先头排带来个胖胖的民团,民团挤出一脸笑容向刘伯承报告说:“民团正在奉命烧船。”刘伯承立刻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要求他们为红军提供船只。民团说:“报告红军长官,皎平渡口的江边还停着两只船。”刘伯承立即命令先遣连火速赶到渡口。先遣连在三营政委罗贵波、副营长霍海元和连长萧应棠的率领下,在已经暗下来的天色中开始奔跑。午夜,他们终于听见了江水拍打崖壁的声音。    
    金沙江,长江的上游,江水沿着川藏边界奔腾而下,在云南的石鼓突然北流,形成了一百一十度的急转弯,在高山峻岭中切出了三千多米深的大峡谷。    
    就在中央红军从昆明开始急速北返的时候,蒋介石急电龙云把沿江所有的渡船全部销毁,“竹木片亦应严密收集或烧毁”。龙云当即下达了封锁金沙江沿江渡口的命令。    
    干部团先遣连到达金沙江边的时候,皎平渡口已经处于封锁状态,但是确实有两只渡船靠在江南岸。红军询问了船工之后才知道,这是北岸川军的船。控制了这两条渡船后,红军宣传员把在江边开小客栈的张姓兄弟说服了。在张氏兄弟的帮助下,先遣连又找到了三条船。    
    在和当地船工讲好了价钱之后,先遣连的两个排在连长萧应棠的带领下上船了。渡江的时候没有发生危险情况。船顺利靠岸后,萧应棠立即燃起了一堆火,这是顺利登岸的信号。同时,两个排的红军官兵在船工的带领下扑向了川军保安队的一个据点。这个据点是厘金局设在这里专门收来往百姓渡船税的。百姓对这个据点痛恨之极,因此带路的积极性很高。红军敲门的时候,里面正在打麻将,话喊出来很不耐烦,说交税等天亮了再说。里面的话音未落,门就被红军官兵踢开了。


《长征》 第三部分《长征》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