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大学的精神 >

第74节

大学的精神-第74节

小说: 大学的精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入,许多基础学科都遭遇了冷落和轻视。而这种现象之所以会成为一种不可遏止的流行思潮,又是与过于片面强调中国与世界发展趋向接轨的一面有关,这也包括目前在大学教改中起作用的海归派的指导思想。海归派有一些西方教育办学的知识,但也应该说这些知识大部分是感性的片面的,没有经过中国环境下实践的检验。当海归派缺乏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基本同情,急于确立自身立足地位而设计出许多不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的时候,问题就变得尤其严重。中国与世界发展趋向的接轨必须是建立在国家民族在未来竞争中自身利益的维护和发展之上,必须考虑到民族文化的人文传统的承传发展和在全球性经济体制中的自身利益与民族独立意识,如果不把这个重大策略考虑进去,那么,隐藏在所谓“与世界接轨”口号下的教育究竟在为哪个国家培养人才的质疑并非是故意找茬生事。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吸收西方教育的经验,我觉得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的一段话是意味深长的。这位校长这样说:“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它不同于棉纺厂,运营六个月就可以满足一种迫切需要。一所大学不是靠多在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大量发布广告,或多拍几封电报就能建立起来的。……美国的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决不是外国体制的翻版……它在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自然缓慢地成长起来,并体现着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各阶层所共有的目标和雄心。”据说查尔斯·艾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四十年之久,对美国大学教育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是在一个本身缺乏人文传统的国家里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大学,他首先要求的是把美国的大学与欧洲传统下的老牌大学的经验区别开来,把大学的人文传统的培养和建立与急功近利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趋向区分开来。我以为这就是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真正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所在,那些可敬的教育家和管理者们在校园里辛勤营造的是文人精神的氛围和传统,而不是像建立一座棉纺厂那样,仅仅以出产品为宗旨。    
     相对照之下,我们的流行的教育改革的思路中,急功近利到最好即刻就聘请一个外国人来当院长或者校长,似乎就可以证明“与世界接轨”了。而这种办学幼稚病和可笑的洋八股念头恰恰占了目前有识之士进行教育改革的上风。    
    


第六部分 大学之问题与改革第139节 发源于本土的种子

    由“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的观念生发开去,就不能不强调人文精神贯穿教育的重要性。以蔡元培先生主持北大改制为例,蔡先生走马上任提出的改制方案,是引进西方“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方针,这是西方民主体制下办学的基本方针;废除校务会议用英语交流的规定,解聘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洋教员,使中国教授真正成为治理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以强调高深学问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而不是提倡“做官发财思想”;停办迎合社会市场需要的商科工科,扩充文科和理科等基础学科,让大学朝研究型发展,等等。这才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也确立了北大为中国第一学府的地位。可以说,蔡先生改制的北大正是从本土发芽的种子,这已经被中国近百年历史实践所证明。办好民族教育不能不依靠真正的人文精神,而不是表面上的一些西方国家大学所达到的量化指标。这次批评北大改革方案的声音主要来自人文学科的教授,我想其原因,除了那些以理工科的思路来量化大学学术评估机制的做法确实戕害了人文学科外,也是因为人文学者对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关系上的潜在危机认识更加敏锐和深入。    
    三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人才流动,改善引进机制,使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的核心,以最大可能来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能动地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独立的思想人格和世界性眼光的大学生。这是我对于大学教育在当前社会的功能和作用的理解,也是我对大学制度改革的一种期望。    
     但我觉得,现在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没有搞清楚。譬如说,打破“大锅饭体制”总是对头的,但是由谁来打破它呢?好像说来说去都是在对付教师。有人在解释北大改革的理由之一是:整个国家在改革,所以没有理由独独让教授的岗位稳如泰山。我觉得这是非常糊涂的观念,是一种政客的语言而不是一个教育家的语言。要知道我们国家的改革措施中并非人人公平竞争,国有企业中工人和干部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企业破产工人下岗,却未听说厂长和经理失业,其实对于搞垮一个企业真正负有直接责任的,正是那些享受大锅饭好处的厂长和经理。所以我觉得盲目地用“大锅饭”体制来比喻社会主义体制也不一定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还分国立的和私立的,国立大学就是国有的。国有企业亏损,生产上不去,可以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国家经济照样能发展。大学不一样,大学是培养国家人才的机构,它关涉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的竞争能力,大学教育极需要稳定。现在一说到大学要稳定就是针对学生闹事,其实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稳定,只有教师的稳定才能使他们有好的心情来看社会发展,用这种好的心情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和培养学生,这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我说的大学教师稳定,说简单些就是国家要让教师能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居有屋,行有车,这样才能使他们安心教学搞科研。    
     现在好像改革之风吹来吹去都在威胁:学校也要打破大锅饭,教师也要下岗,可是教育工作中行政管理机构庞杂繁琐,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形式主义都严重窒息了教育的活力,为什么就没有人把这些迫在眉睫的弊病放在人事制度改革思路里去解决?    
     像北大清华复旦这样一批重点大学,我以为教师就应该是终身制的,这些大学的教师应该成为全国学术精英,不能设想,没有他们还有什么国家的学术传统?国家应该在当前经济改革引起社会动荡之际,尽可能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他们的工作岗位。社会上许多部门都可以动荡瓦解,惟独教育领域不可动荡,大学要保持绝对稳定,只有保障了教师的终身岗位才能保证真正的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才能使大学不跟着市场经济狼奔豕突惶惶不可终日,才能使大学成为举世滔滔中的一片绿洲,才能让教师以良好的心态来搞好教育,让青年一代以良好的心态来接受人文传统和科学知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系国家的未来命运和学术的持续性发展,也保证国家生产力的持续性发展。    
     有一种说法:一流大学里要求每一个学者都是一流的,而不是平均一流。从理想的要求来说这应该是一流大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从实际出发,世界上哪一座大学能说其中的教授个个都是一流的?这一流的标准又是什么?优秀的标准都是相对的,一个学校有20%的真正一流学者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否则,连“一流学者”也成了超英赶美的大跃进的奋斗指标了。北大改革者的理想是好的,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首先我们就不具备一流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设施,不具备一流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指导思想,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有多少时间是消耗在非学术和非教学的无聊会议及各项应付性工作中,如果个个都是一流学者有没有可能来面对那么许多的日常事务?所以,盲目地提出不切合实际的改革要求,只能是掩盖了更需要改革的一些问题。在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基础的大学里,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做到教育体制健全、教育指导思想明确、行政管理科学化、学校服务系统完备、教授治校能真正发挥作用,那么,即使是平庸一些的教师也能够勤勉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这些前提失措,那么,优秀教师一流学者也会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过去几十年来高校一直是社会主义大锅饭的体制,几十年的历史都证明了真正阻碍学术的只能是来自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和控制,严重挫伤了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政治上宽松,坚持思想解放,学术自由,学术就会繁荣起来。现在教育决策者过于强调经济的作用,把金钱视为钓饵,把大学视为产业和赚钱机器,用放高利贷的方式来规范学者的学术研究,如果用这种眼光来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肯定不能真正认识知识分子的劳动价值。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天生就是不为稻粱谋而存在的,他们的学科研究可能没有给自己带来实际的效益,但是他们还是必须去苦苦地研究,探索,那是为什么?因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发展需要这类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精神劳动。这种精神劳动对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来说,既是一种绝对的内心欢悦,他必须兴致勃勃地去研究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需要由他们来提升。因此他们的工作压力也是极大的,往往一个课题研究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有时在学术上真正推进一步需要付出许多年的努力。如果没有终身制来保障他们的学术活动,对整个民族文化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走过许多发达国家,名牌大学教授都是终身制的,美国教授的终身俸制度是很普遍的,不像有些文章说的,只有很少人才能拿到终身教授的职位,一名博士生毕业后在大学谋求教职,从进入“终身俸考核”(tenuretrack)起,到获得终身俸,一般要经过七年时间。当然考核制度比较严格,淘汰率也很高。但我们现在一个博士生毕业留校任教,如果不是破格聘任的话,大约也要七八年的时间。美国大学的教师岗位有两个系列,一个系列是合同讲师制?(instructor),走这条道路意味着永远不能拿终身俸,另外一个系列在竞争中还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大学教职都是终身的,没有听说过大学教授需要担心下岗。在美国,如果谁拿到大学的终身教职后还可以跳槽,去应聘更高待遇的学校,终身俸教授可以到死也不退休,如果退休又能拿到很高的退休金。这才叫做安居乐业。    
    


第六部分 大学之问题与改革第140节 终身教授的制度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教授要有终身教授的制度?以美国为例,美国当初设立终身俸制度的理由,是为了保护“言论与学术自由”,保障大学教授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否违背美国政府的观点或学校当局的意见,比如说没有终身俸的大学教师有可能因为反政府游行之类的行为、或者在课堂上讲授一部被查禁的小说而被学校当局开除,而对于一个获得终身俸的教授就没有这种顾虑。在美国尚且如此,在中国这种特殊环境下就更需要这样的保障。    
    四    
     北大的改革方案里有对教员实行分类管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岗位和专任教学岗位两类,我以为是可行的,但并不说明教学工作就比科研工作差。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样也是科研的一部分。我看到有的文章批评教师学术成果不丰,用“无所事事”来形容,这是不妥当的。全世界的大学都没有像中国的大学那样重视学术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国外教师的课程量比中国教师要多得多,一个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只要他上好课,达到了规定的工作量,上课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就是完成了他的工作。学术成果是第二位的,因为作为一个教师的“事”主要是在课堂上培养教育学生。著书立说谈何容易,非苦心孤诣反复推敲不能成其为学说。许多老先生一辈子也没有写过几本书,即使是大师级的人物也就是几卷文集而已。他们大多数的工作都是上课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却有崇高的荣誉。怎么能说这样的教师是无所事事呢?    
     再退一步说,人文学科的许多学者的精神劳动,就是需要在无所事事地读书、讨论、思考中产生的。就像钱钟书说的,学问大抵皆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不能搞大兵团作战。现在对教师的考核的方法非常可疑,几乎每年都要统计有否新的著作出版,既要求上课又要求科研,指标都定得很高,就是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完成。到头来就是心力交瘁、弄虚作假,媒体上经常揭露的那些自己抄袭自己的现象,都是这样给逼出来的。一个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