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9-圣殿骑士的血-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讯:德国著名作家沃尔夫冈。霍尔拜因的惊险奇幻小说《圣殿骑士的血》,近日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此书在素材上选取了与《达。芬奇密码》同样素材——圣杯传说,内容同样曲折,引人入胜,因而被称为欧洲版《达。芬奇密码》。
本书讲述守卫耶稣墓的圣殿骑士团分裂为两派后的故事。千年前,进入耶稣墓的圣殿骑士团中一部分骑士贪婪地想将圣杯占为己有,遭到另一部分誓死守卫圣杯的骑士的阻止,双方发生血拼,从此分为两派,世代为敌。直到20世纪,分裂而出的郇山隐修会也没有放弃再进基督墓室夺取圣杯的野心。隐修会领袖鲁茨娅是个权欲熏心的女人,渴望通过掌控圣殿骑士的后代来控制圣殿骑士团,进而夺得圣杯。十九年前,她在罗伯特不知情之下,成功地以色相引诱了罗伯特,继而孕产了大卫。按照教规,两派交合而生的孩子将是下一个圣殿骑士大师。痛苦的罗伯特为了不使鲁茨娅阴谋得逞,在骑士团成员的压力下,不得不试图杀死大卫,但他终究没忍心下手,将孩子抢到后秘密寄养在修道院。
对自己身世一无所知的大卫18岁时,为保护女友施特拉,与“情敌”大打出手。受伤之后,他的伤口居然自动止血,继而神速痊愈,身份暴露,之后被两拨“神秘人物”争来夺去。再次被绑架后,大卫惊悉,绑架他的竟是自己的母亲,鲁茨娅!这位十八年未见的母亲,用谎言劝诱大卫杀死罗伯特给父亲“报仇”……
作者沃尔夫冈。霍尔拜因是德国当今最有影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被称为“德语世界奇幻小说之王”。其作品涉猎奇幻、科幻、恐怖小说和电影剧本,德国《世界报》曾这样评价霍尔拜因的作品:“他的作品融合了经典奇幻文学大师的特质及德国特有的童话传统。”
《圣殿骑士的血》 题记作者简介
作者沃尔夫冈?霍尔拜恩和海克?霍尔拜恩夫妇是德国当今最有影响的畅销书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涉猎奇幻、科幻、恐怖小说和电影剧本。在德语世界里,沃尔夫冈?霍尔拜恩被称为“德语世界奇幻小说之王”,德国世界报曾这样评价霍尔拜恩的作品,“他的作品融合了经典奇幻文学大师的特质及德国特有的童话传统。”而德国文学界则有这样的共识,霍尔拜恩夫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了整个德语世界奇幻文学市场的发展。霍尔拜恩夫妇至今已出版数百部作品,发行量高达2000万册,曾荣获德国奇幻小说奖,科幻小说奖,书虫奖等大奖,拥有大量的读者群与书迷。
《圣殿骑士的血》 第一部分在夜幕降临之后开始
中文版序
亲爱的中国读者:
奥地利(这是与德国南部边界接壤的一个小国,其居民数与北京市不包括郊区在内的居民数相当)的一家出版社给我转来了一个请求———请求我为自己的拙著在中国出版做中文版序。此时此刻,我必须承认,我曾将此事耽搁了一段———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把握,究竟应该给亲爱而尊敬的中国读者写些什么睿智而有教益的话。但是后来———可惜这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后了———我偶然间注意到书柜里我的那本中文版的《法老的诅咒》(Die Prophezeiung),于是我便设想我其他作品的中文版会是什么样的。我翻开这本书看来看去,得到的印象与我的许多德国朋友和熟人一样,对于这样一种书法格外奇妙的文字,我是只字不识。即使我更认真地揣摩,也仍然不解其意。时至今日,我至少是明白了,这些符号通常是“字”而不是字母。
我的维也纳出版人弗里茨?潘策尔先生(Fritz Panzer,此君的姓氏Panzer 很独特,意为“装甲车”,而他本人却声称自己是个“和平主义者”),有一次给我“背诵”了一句短短的中文普通话。他觉得遗憾的是,自己记得的就只有这么一句。那是他在许多年以前,在加拿大多伦多当时世界最高的摩天大厦CN大楼里所举行的一次文化博览会上,向隔壁展台的中国人学到的一句话:“我爱你”。那个展台有两名中国女青年,她们教这位当年留着披肩长发的年轻奥地利人学了几句中文,见他学念中文特别吃力,她们当时简直是笑得要死。
大约30年前,西欧人心目中的中国,只是一个政治和军事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那个时候,关于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当然也有一些认识———主要是在知识分子中间———老子、瓷器、长城、孔夫子、水稻种植、李太白、《易经》、西方人的耳朵特别需要去适应的音乐、英国占领者政权与鸦片贸易、蚕丝以及绘画艺术等等。在我们中学的课堂上,老师告诉学生,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早在中欧地区尚普遍处于比较低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并且还在大量烧死女巫的时代,中国就是一个拥有高雅文化的文明国度———不过这些内容讲得并不是很清楚,而且也讲得不多。
但是在德语(和英语、法语)媒体以及在人们的头脑中,占绝对优势的却是一些关于全世界都知道的概念或名称,如北京、上海、毛泽东、文化革命、人口密度太高与计划生育、香港与台湾以及———并非最不重要的———中国作为军事和政治大国及其所带来的危险的模糊不清的印象。当然,以前在每座城市的半数角落里,都有一家中餐馆。而时至今日,这已经发生了变化:餐馆依旧存在(每逢我的出版人到我家来做客,我们几乎次次都要去中餐馆共进晚餐———那里的烹调手艺十分出色,服务人员特别亲切友好),但今天,全世界都在议论迅猛发展的经济大国中国,议论其所发生的变化力度与速度,议论随着这个国家进展神速的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与社会问题。今天,中国人与生活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人之间,职业上的和私人之间的接触很多,比过去多多了。在出版社里,人们就常常说起书籍市场上那些机灵、干练、聪明的中国中介代理人。
尽管现在有关中国的(主要是关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市场的)报道和文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是对这个国家及其居民的一般印象,却是由各人依其好恶取舍而得到的残缺不全的碎片组合而成。我的出版人偏爱孔夫子的文章和李太白的精美诗篇。而我却对中国神话、符号和———并非最不重要的———在中国经常大量提及的龙和鬼怪有兴趣。因为关注奇人奇事属于我这个作者的份内工作。由这些关于精灵、女巫、龙、侏儒、神仙、仙女、半神半人的偶像、妖魔鬼怪、巫师以及其他生灵(这些都是随同传说、童话、神话故事流传下来的)的知识碎片,开始孕育我所创作的那些故事,乃至长篇小说。
起初,经常是在与我的妻子海克、我的出版人弗里茨?潘策尔和我的同道好友迪特尔?温克勒尔(Dieter Winkler)交谈之中,我产生出一个构思,然后从这个构思再发展成一个可能发生的故事。可是,后来我却形成了一种自主行事的动力,这使我的出版人濒于绝望、使我的编辑苏珊?埃芬斯(Susanne Evans)连连呻吟(这两位很少让人察觉其为难之处,不过我知道,他们吃苦受累都是为了我……),但是,不言而喻,我是无辜的。因为每当我刚刚开始写作(我一般是在夜幕降临之后开始,一直写到日出之时),小说中的人物便如魔鬼似地向我扑过来并且变成自行其是的角色。他们想要参与更长的情节,他们想要经历更多的事情,他们自诩无所不知。这样一来,原计划写500页的故事,就变成了四卷共计1700页的一部作品(如我2004年在德国出版的长篇小说《其他人》便是如此)。在这种时候,我被自己写到纸上的东西以某种方式“占有”了,在若干个星期里,我几乎不能入睡,或者睡得极少,吃得比平常更少,咖啡却喝得很多,烟抽得更多———总而言之:我毁了自己的健康,却又喜欢这样。我不能够也不愿意换个方式生活。自从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童话月亮》取得巨大成功以来,写作不仅仅是我的职业,而且成了我的天职。我脑子里所贮存的情景想跑出来,想被笔墨予以描述。所幸喜欢我的作品的人数相当多,以至我们(我和我的家庭)可以靠此维持相当富足的生活。对此我念念不忘,至今一直对读者怀着感激之意。
沃尔夫冈?霍尔拜因
于德国诺伊斯
《圣殿骑士的血》 第一部分他活不过今天上午!(1)
“他活不过今天上午!”
话出口时,罗伯特的嘴唇动都没动一下。
几位同行的圣殿骑士团成员瞟了罗伯特一眼,沉默。目光转向教堂时,他们扫了一眼罗伯特紧握在手里的兽爪十字剑。
“各就各位!”罗伯特下命令。骑士团成员立时散开。
清晨时分,阿维尼翁*披着绚烂夺目的朝霞,矗立在万里无云的辽阔蓝天下。
阿维尼翁城内,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上,大大小小的尖塔耸立着,与简朴优美的红瓦民居屋顶相映成趣。在那座历经千百年风吹雨打而保存完好的教堂前面,宽阔的广场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
教堂前面散布着大量的游客,他们满怀寻古探秘的热情,有些聚集在出售风景明信片的小亭周围,有些弓身俯看市区景点分布图,有人在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小摊和摆满旅游用品的售货车前不慌不忙地闲逛,还有一些在通往空旷广场的临时搭建的彩门下来回穿梭。
可是,有四个“造型”异样的人,与圣地早晨这祥和的景象相当不协调。他们身着黑色套装———其中三个衬衣雪白———眼睛隐藏在典雅的太阳镜后面。其中两人站在广场末端教堂大门的两扇厚重的门板旁边,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目光警惕地监视着周围的动静;第三个人坐在一辆黑色雪铁龙车里,透过挡风玻璃和驾驶座一侧半开的有色玻璃窗,注视着映照在汽车镀铬钢圈上的来来往往的度假游客。
只有第四个黑衣人保持着一种完全放松的姿势。他伸开两臂躺在黑色豪华轿车的引擎盖上,下巴翘起,对着蓝天,右手中指在挡风玻璃上有节奏地敲着。银灰色衬衣胸前的钮扣敞着,露出狭窄却肌肉发达的上半身;他上身右半部直达脖子的文身一览无遗。
这几个特殊警卫人员并没有破坏教堂前的和平氛围。一无所知的游客们,没谁感到有什么不对劲,他们忙着欣赏具有几百年历史、在建筑史上享有盛誉的大师作品,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从外边看起来,这座上帝住所显得气势磅礴,似乎散发出光芒。与之相反,教堂里面却将一切都掩盖在黑影之下,更确切地说,是掩盖在几乎没有阴影的微弱光线之中。教堂主厅一排排狭窄的祷告长椅上,附有各种造型精美的木雕;主厅前端圣坛的装饰更是华丽非常。主厅左右两侧有许多圆柱,把主厅与侧厅隔开,圆柱周围环绕着圣人的浅色石头雕像。此时,日光通过无数的窗户射进来,将主厅及其祷告长椅、圆柱、圣坛通通笼罩在白晃晃的柔和光亮之中。
毫无疑问,这座教堂堪与任何一座顶级华丽的教堂媲美。特别是这令人感到惬意的氛围,世上的确只有很少几座大教堂能与之相比。
教堂内的长椅上空无一人。右侧厅的洗礼盆前站着一名牧师,面带微笑看着他面前的那位妇女。
“你想让你的儿子大卫遵照教义的规定接受洗礼吗?”
妇女怀里的婴儿伸出细小的手指,去摸母亲手里拿着的一串连接有小十字架的木念珠,他摸索着,很有兴趣地捏玩着。小男孩笑容满面,仿佛听懂了牧师的话似的,想增强母亲的宗教信念,做出正确的决定,迈出让他在这个教堂里接受洗礼所需要的最后一步,从而博得上帝的欢心。
“是的,”少妇以细微而柔和的声音回答道,“我想。”
少妇长得很漂亮,甚至可以称得上绝顶美丽。柔软的白色丝绒衣裙包裹着她苗条而完美的身躯,抚摸着她同样如丝绒般熠熠生辉的亮丽皮肤。她头上硕大的风帽向前耷拉着,触及到前胸裸露之处,不过,她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金黄色长发没有被完全遮掩住。
只要看见了她,任何一个曾经声称绝不可能在一张脸上看见绝对匀称完美五官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这张脸上,双唇饱满而弯曲得当,嘴唇上方悬着一个精致而美妙的鼻子,再向上是一对木偶般的亮蓝色大眼睛,配上画一般的两条眉毛和高高隆起的光滑额头,加之没有一丝皱纹,没有一粒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