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3-细节决定成败-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曾在一所财经大学讲课,课间我们做过一次小小的测试,一个班50位大四的学生,每人模拟填写一份增值税发票,结果填写完全正确的只有两人。作为学生,一张票据十几个栏目填写错了一两个栏目,老师还会给个70、80分;但作为企业的职员,发票填错一栏,整张票就作废,那就是零分;如果填写错了没有被及时发现,那就麻烦大了,就不只是零分的问题。如果你去公司财务部就职,发票若老是开错,我看你就该走人了。
做过我下属的人,大多数都觉得我要求甚严,因为我有两个要求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释我都不听;第二,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我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我曾经跟我的秘书分析说:安排你做的事,无论巨细,你不去做就该我做,你做不到位,我就要返工。从管理角度说,公司花了大价钱请我,成本在你的10倍以上,从经济的意义上说,我花一小时能做的事,你花一天的时间做好,值。同样的道理,一件小事,你花了一个小时做完交给了我,当我发现了不足,再去补充、修订,花半个小时,如果这样,不如费你半天时间更合算。你把小事做细了,我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从此,她的工作越来越到位,我的工作也就渐渐顺手多了。
前不久,我带队走访一家涂料企业的经销商,发现的问题大多数是一些小事,是一些细节;但小事成堆了,对市场的影响就不小了。列出部分细节如下:
绿色认证、环保标志、保险公司承保等各类荣誉称号和标志总共有17种之多,是否应全部在包装上反映出来,还是突出2…3种?
包装箱罐与各类宣传资料上的标志不统一是怎么回事?
产品作出修改或开发出的新产品,有没有人及时通知经销商?
发出的货,质量上有细小的差别,有需要注意的事项,谁去告知和提醒经销商?
很多经销商手中有成捆的促销资料用不上,只能闲置在库房,是如何造成的?
没有一种宣传资料和促销品配足了,经销商自己出钱又能给足吗?如果让经销商自己印刷,谁为客户提供样稿?
要求客户投诉填写统一的表单,但客户没有,样表又是怎样制成的?
订货单要求统一,但提供的统一的订货单纸张却特别薄,传真机走不过去,非得让客户复印一次后再传?
包装材料和宣传资料上的注册商标往往没有加注“R”,是谁的失误?
公司大量的文件、资料往经销商处发,有谁去了解经销商收到了什么资料和文件?
代西安客户处做的名片地址却为“烟台”,应该由谁对此承担责任?
产品包装上注明了“中国装饰材料协会”的咨询电话,但公司本部有谁打过这个电话?咨询电话的应答是否有利于增进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据反映接受咨询的电话那边的回答并不好,不如取消这个咨询号码,有谁关注这些?
向某客户发价值970元的货,运输费花了368元,什么叫成本控制?客户对此是什么印象?
第一部分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2)
帮另一家公司做咨询,他们的CI手册颁布实施好几年了,但一直觉得没什么大用。我去检查的时候,却发现CI应用很不到位。于是,给他们先把VI的范围列出来:
事务用品系列:名片/国内标准信封、信纸/国外标准信封、信纸/公文夹/公文封、文件/便笺、传真纸/合同纸/事务贴纸/打卡纸/工作证、工作卡/荣誉证书、奖状
广告、公关、促销系列:公司简介封面/请柬/产品介绍封面/贺卡/台历封面/招贴、报纸、杂志封面广告/展览摊位设计/包装纸/广告用手袋
室内外广告系统:大型霓虹灯/直式楼层标志牌/科室标志牌/服务性公共场所指示牌/前台、会议室
旗帜系统:公司旗/挂旗/吊旗
服装系统:白领男女装(春、夏)/蓝领男女装(春、夏)/领带、领带夹等饰物
交通车辆系统:货车三面图/中巴车二面图/人货两用车二面图
通用包装系统
赠品系列:钥匙牌/笔/笔记本、名片夹
日本人做事就比较到位。早在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日本人就特别能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1966年7月,《中国画报》有王铁人头戴狗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断出此地为零下30摄氏度的东北地区;又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人民中国》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个“马家窑”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王进喜原在玉门油田,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推断出大庆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市场。单看日本人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谈判的主动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呢。
在指导客户的营销管理工作时,我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并非是我有多高的水平,而是你们很多常规的活没做到位”。比如做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报告》做得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滥竽充数的多,市场调研也就往往应付了事。当我把我亲自主持调研市场并形成的标准版的《市场分析报告》交给客户时,他们觉得很管用,事情就做得扎实多了。消费品生产企业多设专卖店作为直销主渠道,但专卖店该怎么开,如何筹建,如何布置,如何管理,如何正常运营,如此等等,均不求甚解,结果自然是效率差、效果差。几家客户在拿到我给他们的《专卖店手册》时,顿开茅塞。这其中哪里有什么新招呢?更不用说绝招了。对于营销顾问来说,这些都是日常工作,做熟了,就觉得简单了。
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
第一部分拒绝浮躁(1)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25年了。在这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中国社会的面貌和国民心态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一个简单和单纯的世界,突然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在前言中曾提出:当今时代四处热气腾腾,一派欣欣向荣;但细心观察又觉得不少人心浮气躁,不少事浅尝辄止。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真的过剩了吗?
中国的大学经过1998年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扩招的学生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就业压力骤增,现在社会上已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据《新闻周刊》转述,2003年7月6日教育部透露,毕业即签约的比例为:研究生80%,本科生60%,专科生、职高生30%。全国有106万大学毕业生一时无法就业,还未包括此前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生。学校、各级政府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大学生人数增长更快,2003年212万,2004年260万,2005年320万,压力越来越大。
细想想,中国的大学生真的是过剩了吗?
2003年11月份,我应河南安阳市工商联的邀请,去安阳为企业做营销培训。当地的一位知名企业的厂长在与我交谈时说:“我们厂子花了60多万美元进口了两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可是我们操作机器的人水平达不到,两台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我问他:“你们厂里操作这两台设备的人是什么水平?”他回答:“是大专毕业生,而据出口这台设备的美国公司说,操作这两台设备的最低要求应该是研究生水平,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责任心。”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引进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呢?”他有些难为情地说:“安阳是个小地方,别说研究生,就是本科生都不愿意来。”
安阳真的不能算是个小地方,应该说是地区中心城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们一心盯着京、津、沪等直辖市,次一点也要去省会城市,而中国众多的中小城市却找不到合格的人才,这是不是与当代的大学生心态有关系呢?
说到底,不在于大地方、小地方,大企业、小企业,是你愿不愿意真正从基层做起,是你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价几何?
曾几何时,MBA就像一个金字招牌,似乎读了MBA,就意味着高职、高薪、荣耀、名誉,而近几年随着企业对MBA趋于理性的认识,MBA身价骤跌。难道这仅仅归于就业市场的低迷吗?归于企业不识货吗?归于没有伯乐吗?我看未必。这些学子们是否能从自己的浮躁心态上找些原因呢?
2002年,光华MBA职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亚非访问红塔集团。当时红塔集团的人力资源部主任问她:“我曾经要了你们的MBA,现在都走了,为什么?”王亚非无言以对。
创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说:“2001年,创维从全国引进了8名MBA,但一年内都离开了。”王大松很感叹:“MBA给我的感觉确实一般。”王大松第四次去北大招MBA时,开出了“不低于2000元月薪”的承诺,引来的是一阵笑声。
是创维付不起钱吗?还是他们小气?都不是。创维管理层的老员工,年薪是30…50万,连他们的业务员,年薪都在5万左右。
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对MBA的实际能力提出质疑,“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成为最多的批评词汇。这些企业也提出了共同的问题:“你们为什么就不能从基层做起呢?”
○浮躁的企业长不大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50岁,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10年后仅剩4%,日本存活10年的企业比例亦不过18。3%,而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岁,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9岁。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酷的现实。我想,哪个办企业的人也不愿意这么快就死掉吧?现在,企业界都在谈论如何做大、做强,也就是企业如何长大的问题。你可以找出企业长不大的一百条理由。我这里想谈的就是企业的心态问题,是否能够沉下心来,去研究市场,去研究产品,去搞科技创新,去研究企业制度,去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拒绝浮躁的心态。
由于浮躁,某种产品刚一兴起,同类企业一哄而上,搞得谁都没有利润。当年呼啦圈的悲剧、锅巴的结局,不都是如此吗?
由于浮躁,假冒伪劣产品到处都是。
由于浮躁,当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之争让多少企业为之痴迷疯狂。不努力把每一件事做细、做透,而去豪赌广告,结果是怎样的呢?一篇新闻追踪,就可以搞得秦池倒地不起。
由于浮躁,一些企业盲目乱炒概念。2000年8月,全国仅有3家公司用“纳米”技术,半年之间就冒出了300多家“纳米”字号的企业, “纳米”臭了街。
由于浮躁,有的企业前期势头不错,刚发展到了几千万资产,就要搞多元化经营;刚搞到了几个亿,就要搞国际化,誓言几年之内进军世界500强,云云。于是就头脑发热,盲目扩张;耳根发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两眼发晕,看不到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说“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垒成的”?
不论是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还是中国制造业旗舰的海尔集团,都是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中长大的;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长大的硬道理。
○中国需要182座“国际化大都市”、40个“CBD”吗?
第一部分拒绝浮躁(2)
浮躁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浮躁+浮夸”当年曾给中国造成了大跃进等无法估量的损失。今天,如果让这种心态蔓延开,势必对中国的改革进程造成严重影响。作为政府机关,应该正确引导,而不能助长这种风气,而我们的某些政府官员似乎没有摆脱“好大喜功”、“贪大求洋”的心态,所以就不能静下心来考虑一些细节问题。
我注意到一份资料:到2003年底,中国已有182座城市提出了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可怕。什么概念?全国共有667座城市,就意味着占总数27%的城市都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超过了我国城市总数的1/4。
请问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
1)世界有几座城市可以称得上“国际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