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

第69节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69节

小说: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木系”的雏型形成于1928年。当年底,由蒋介石主导的以削弱别人、壮大自己为目的的军队编遣工作展开,以原17军和第1集团军警卫司令部合编的11师在浦口成立。该师由陈诚任副师长,罗卓英任参谋长,下辖3个旅,分别由罗卓英(兼)、桂永清、林蔚任旅长,这几位旅长以及所属6名团长均为陈、罗在保定军校时的同学以及黄埔军校一、二期毕业生中陈诚熟悉的人物。该师师长曹万顺,出身闽军,生性耿直,常指挥不了这些旅团长们,故不到几个月就去职,陈诚即升任师长,罗卓英充任副师长并兼原有职务。

    开明的人事,严格的管理,融洽的官兵关系,使11师很快成为蒋介石的一流部队。在迎击先后反蒋的冯玉祥、宋哲元、石友三、唐生智部队和中原大战中,陈罗率领的11师所向披靡,屡获胜仗,受到蒋介石高度赞赏。蒋、冯、阎大战结束后,蒋命11师开往湖南调整扩充部队,成立18军,陈诚任军长,罗卓英任副军长兼11师师长。18军在蒋介石嫡系各军中,兵力最为雄厚,共辖2个师1个攻击旅,计有兵员4万多人。罗卓英的11师还有直属炮兵、工兵、通讯兵、辎重兵各1个营和1个特务连。该师后来出了桂永清、周至柔、樊嵩甫、霍揆彰、黄维、方靖、夏楚中等高级将领。

    蒋介石对11师、18军关爱有加,装备配强,军饷优先,并常常对所属将领予以关照,故20年代末到30年代在蒋介石嫡系部队中形成以陈罗为首领的军事集团,因汉字“十一”合为土,“十八”合为木,故史称“土木系”。

    1930年2月,当11师移防武汉后,陈诚突然将原曹万顺残部缩编的第66团缴械,军官遣散,士兵分散编入其余各团。同年4月,又收编徐声钰独立第14旅为11师独立旅,将11师补充团改为补充旅第1团作为骨干。使该师成为一个3旅9团制的甲种师,实力大为增强。

    陈诚在中原大战结束后通过蒋介石的帮助,收编了由唐生智一部改编的教导第3师。陈诚于1931年2月接收教3师并改其番号为第14师后,便将11师的师长职务交副师长罗卓英。1931年6月,第11师调往江西参加对红军的第三次“围剿”。虽然未能立下战功,但是陈诚却乘此时吞并了杂牌部队第52师,并将第11师的独立旅补充第52师,调11师副师长李明担任52师师长。随后又收编43、59师,至1931年10月,18军已扩充到5个师、29个团的超级主力部队!

    2月29日,敌援赣军在章江赣州北门对面架设浮桥,准备进城。为了阻止敌军搭浮桥,位于西门外章江沿岸的红7军曾集中部分火力向搭桥敌军射击,发起数次攻击,但都为敌军重机枪火力所阻。当日晚,北门浮桥搭成。为破坏浮桥,红7军在3月2日又组织了炸桥队,把棉花、稻草堆在木排上浇上煤油,燃起烈火,推向北门浮桥。但18军的浮桥是船搭的,看见火船来了,就把自己的船移开,让过火船后再合上,浮桥根本就摧毁不了。但浮桥在红军火力范围之内,敌援赣军不敢白天贸然入城。

    3月2日晚,马崑由北门出城,通过临时浮桥到赤珠岭,与敌援赣军司令、11师的师长罗卓英,以及14师的师长霍揆彰、52师的师长李明见面,双方经研究,作出了“缩小阵地,增兵进城,内外夹击,以解赣围”的决策。

    随后几晚,52师的师长李明率领该师154、155旅全部6个团、11师32旅的旅长张鼎铭率领该旅3个团,通过浮桥进入赣州城,连同城内的34旅2个团,使城内敌军正规军达到11个团!罗卓英亲自指挥11师31旅占领河西伏背岭一带高地;14师进到杨梅渡、岭头上等地。3个师的炮兵也全部集中于杨梅渡一带。

    蒋先云在天竺山上的指挥部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他正是要敌人援军入城,好一网打尽!

    3月7日凌晨2时,赣州城墙上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一片漆黑!突然,章江对面的岭头上出现一堆火光,在黑夜中分外刺眼!在杨梅渡一带集结的国民党军炮兵几十门山炮、野炮和82毫米迫击炮一齐猛烈开火,将赣州南面城墙与章江之间开阔地上的红三军团阵地打得沙石纷飞、一片火海!

    几轮炮击后,赣州南面城墙突然出现十几个大洞,从洞中涌出无数黑影,恰如开闸的洪水,向城外的红三军团阵地倾泻而来。与此同时,章江对岸的杨梅渡口,上百艘船只升帆竞渡,迅速靠上了赣州城这边的河岸,上千士兵跳下浅滩趟水上岸,与从赣州南城墙涌出的部队两相夹击红三军团阵地。此时,杨梅渡的国民党军炮兵开始向赣州东门外的红一军团阵地进行延伸射击,从赣州城的小南门又杀出一支敌军,一直冲到章江边,将赣州南门和西门外的红三军团、红7军阵地与东门外的红一军团阵地一举切断,合围圈的红军陷于坚城之下和大江之间的绝境!

    但此时合围圈内没有一名红军。

    蒋先云站在天竺山上,注视着这历史上曾出现的情景,不禁欣慰地一笑:赣州城命运已定。

    历史上的3月7日凌晨,敌军在赣州城内外全线出击:52师事先依靠工兵在赣州南面城墙上从里向外打了十几个大洞,7日凌晨由工兵打破最后一层砖墙,52师154旅当先冲出,猛扑南门外红三军团阵地。为便于夜战识别,所有官兵均在臂上扎上“剿匪抗日”的白布条;同时,在章江对岸的11师在岭头上点燃一堆篝火,作为内外夹击的信号,11师31旅61团乘坐上百艘船只从杨梅渡口强渡章江,与52师两相夹击红军;赣州城内52师155旅打开小南门出击,直杀到章江边封闭合围圈。马崑的34旅67团杀出东门,冲击东门外红军阵地。11师32旅则留在城内为总预备队。应该说,这一计谋是非常毒辣的,历史上红三军团措手不及,吃了大亏,伤亡惨重,一名师长被俘,且面临被全歼的厄运。幸亏毛泽东同志雄才大略,远在瑞金东华山上就发现问题所在,力主红五军团红13军到天竺山附近作为总预备队,在危急时刻红13军发扬西北军大刀队的威风,一路冲杀进合围圈将红三军团解救出来,从而避免了红军的一场悲剧。

    洞悉历史的蒋先云早就通过前方军委作了安排。红三军团和红7军于6日深夜就悄悄撤出了阵地,所以国民党军从南城墙冲出的52师与渡江而来的11师31旅61团两相夹击的红军阵地空无一人,罗卓英精心策划的一记猛拳却打在空处,脱了臼。

    现在轮到红军出拳了!部署在天竺山的75毫米山炮在朱瑞的指挥下,对准章江对岸杨梅渡一带的敌军炮兵阵地进行8发急速射覆盖!由于敌军炮兵为了全线压制赣州城外的红军阵地、特别是东门外的红一军团阵地,所以推进到章江边上的杨梅渡,且轻视红军炮兵实力而密集一处,正好处在天竺山的红军山炮射程内。加之敌军发炮的火光在黑夜中分外耀眼,早被朱瑞准确测定方位和射击诸元,几轮齐射就将敌军炮兵阵地打得火光冲天,敌军堆在火炮旁的一排排黄铜炮弹被炸产生殉爆,不时传来惊雷般的巨响。

    赵章成在白云山上指挥82毫米迫击炮,将二十六路军原来的几百发燃烧弹全部打出去,倾泻在运送11师31旅61团过章江的上百艘船只上。时值早春,天气干燥,且风势颇大,风助火势,泊在章江浅滩边的船只一艘艘不断燃烧起来,开始还是一支支冲天火炬,不久就烧成一条横陈江面的火龙,船上零星殉爆弹药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还未来得及下船的敌军士兵被烧成一个个火人,再也顾不得春寒料峭跳进冰冷的江水中,不少人被淹死。侥幸未起火的船只企图开回对岸的杨梅渡,也被“神炮手”赵章成一个个点射,无一幸免地熊熊燃烧起来。

    蒋先云看到这一幕,产生了时空颠倒的感觉。想当年,国民党军18军在金门用燃烧弹将第三野战军的几百艘渡海船只全部焚毁,致使第一批上岛的9000名解放军无法撤回,全军覆没;而对岸的数万解放军后续部队因无船渡海,只好“隔岸观火”,眼睁睁地看着上岛部队的牺牲,铸成第三野战军历史上最大的遗憾。现在,这一幕就在赣州城下的章江边上演了,不过受害者正好调了个。

    朱瑞伤口上撒盐,在摧毁敌军炮兵阵地后,又转向赣州城北门的浮桥,几次齐射将浮桥炸成数段。自然,在八镜台上的城内敌军82毫米迫击炮阵地也被消灭。

    冲出南城墙外的国民党军52师154、155旅与渡江而来的11师31旅61团在城外红三军团的原阵地会合,上万人员爆满无立足之地,队形大乱。突然,接连几声巨响,赣州南城墙被炸开近百米宽的大缺口,拥挤于此的城内城外数百名敌军被炸上了天,爆炸的尘土冲起上百米高,数吨沙石铺天盖地而下,又埋住了城内外无数敌军,外围的也被碎石打得头破血流。这是红三军团事先埋在南门下坑道内的5个“棺材炮”和3个航空炸弹起爆了,威力果然巨大。

    城外的敌军部队人踩人乱成一团,又蜂拥返回企图从缺口处逃回城内。然而,更大的噩梦降临了。

    白云山上,由汽油桶改装的100门“红军炮”整整齐齐,一层层摆开,对准城外敌军密集队形一排排齐射,几百个30公斤炸药包在敌军头上几乎同时爆炸,无数“飞蝗石”四射而出,将城外敌军大片大片击倒,血流成河!章江的河水被猛烈的炮火和江边燃烧船只的烈焰映照得通红,火光剪影中可以望见一群群慌乱的敌人东奔西跑,在震天动地的炮火中徒劳地躲避。

    此时预伏在天竺山下的红五军团发起了猛烈的冲锋,杀声震天,冲在前面的手持轻机枪的驳壳枪,看清了前面密麻麻乱哄哄的目标,一齐喷射钢铁的火焰,枪弹发出暴风雨般的轰鸣,刹那间敌军人群倒下一片又一片,兵败如山崩!随后无数寒光闪闪的大刀宛如水银泻地,奔流进入敌军队形中……

    3月7日凌晨赣州城外这场夜战,敌军损失达1。5万人。其中伤亡1万,约5000名俘虏由红7军余部看守,完好的武器补充红军突击部队。渡江而来的11师31旅61团残部被红军压在江边,被迫投降,全军覆没,团长胡启儒被“红军炮”击毙;冲出城的52师154、155旅损失大半,阵亡旅长、团长5名,只有小部分得以从城墙缺口退入城中,所剩战力不足2个团;从东门冲出的34旅67团被红军如南门般炮制,东门下坑道内的8个“棺材炮”几乎同时起爆,将城墙内外的数百名敌军轰毙,倒下的沙石又将城外67团的残余官兵大部掩埋,红3军一个反冲锋就将67团残部全歼。历史上红军在赣州东门下爆破时,由于对爆炸威力估计不足,200多名突击队员埋伏地点据城墙过近,结果被炸起的沙石全部活埋,这些配备了冲锋枪(当时称“花机关枪”)和驳壳枪的红军精华就此意外牺牲,令人痛心不已,也是红军攻打赣州失利的原因之一。现在,这一切苦头由敌人来品尝了。

    趁敌军惊惶失措之机,数万红军于清晨发起了攻打赣州城的大战。此时城内敌军不足2万,只有11师32旅完好,52师与34旅均残破不堪,不过民团17个大队还损失不大,有相当战力,由52师师长李明统一指挥。城外章江对岸的11师31旅(因61团被歼,只剩2个团)和14师因无船可渡,且炮兵毁灭大半,已不可能支援城内敌军,且为避开红军炮火被迫退出杨梅渡,罗卓英、霍揆彰捶胸顿足,懊悔不已,只能坐视赣州守军成为瓮中之鳖。

    

正文 第十二章:铁打赣州(3)

    清晨的阳光喷薄而出,驱散了江面的轻雾。红军架在天竺山上的75毫米山炮、白云山上的82毫米迫击炮以及靠近前沿配置的“红军炮”齐声怒吼,向倒塌的城墙内不断延伸射击。因为马崑经营赣州城防多年,强行拆毁城墙后整条街的民房,并强迫城内居民每户送一个沙包或土袋用来构筑新工事,在离内城约50米处筑起了第二道新的城墙,形成了新的战斗屏障,历史上曾给红军很大杀伤。但这道新防线现在根本经不起红军炮火的打击,被打得千疮百孔,聚集于此的守军也被炸得血肉横飞。

    炮击20分钟后夏然停止。只见红、绿、蓝、黄信号弹满天飞舞,号声齐鸣,红军各攻城部队开始冲锋。此时赣州三面城墙均被炸开大缺口,红五军团红15军从西津门缺口攻入,红三军团红3师从南门缺口攻入,红一军团红3军从东门缺口攻入,如三股洪流冲入城内街道。马崑和龙南地主萧升犀组织民团,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投入反扑,这些地主武装作战非常疯狂,双方逐房逐屋逐墙地争夺,白刃战一步比一步激烈。此时敌我双方的大炮和手榴弹都无能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