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

第12节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12节

小说: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铁4军”的矛盾也开始激化,但是李济深深知自己的部队绝对不是“铁4军”的对手,要想打败“铁4军”,就必须得到“钢7军”的帮助。

    1928年1月,李济深和桂系李宗仁达成合作协议,桂军“钢7军”3个师和李济深部第13师(师长徐景唐,该师为李济深的嫡系,李济深本人为广西人,第13师主要也是以李的家乡广西梧州士兵为主,所以历史学家也有把该师称为桂军,师长徐景唐本身也倾向桂系,第13师全师9000余人,桂军“钢7军”3个师当时每个师人数大致也是这个数)一共3。7万余人围攻缪培南的“铁4军”,其中以“钢7军”3个师为主力。

    张发奎、黄琪翔虽已通电下野,但仍遥控指挥,4军名义上指挥是薛岳和朱晖日。初时,“铁4军”风头甚劲,打跑了陈济棠和陈铭枢,以至于夸下海口,高喊要“活捉陈和尚”(因陈铭枢曾学佛,有陈和尚之称),“生劏陈瘟猪”(陈济棠外号,生劏是广东话:活活杀死)。12月下旬,缪培南率独1师邓龙光、独2师黄镇球,12师吴奇伟,25师李汉魂,26师许志锐5个师,向东江的紫金、五华北上,此时桂系将领黄绍竑率桂军伍廷飙、黄旭初、吕焕炎3个师及粤军徐景唐师赶到,在五华之歧岭、潭下一线,“钢7军”主力2。7万余人与“铁4军”主力4。5万余人(“铁4军”另有1个师用于对付李济深部第13师)进行了5天5夜的激战,双方反复肉搏,昔日北伐的亲密战友此时变成了兵戎相见的敌人,五华一线顿时尸山血海,“铁4军”虽有人数上的优势,但是仍被“钢7军”击败,26师师长许志锐阵亡,五华一役,“铁4军”付出了2万余人的伤亡代价而败退,但是“钢7军”紧紧追击,在龙川贝岭,“铁4军”再次遭到“钢7军”的重创,又损失了近1万人,另李济深部第13师也击溃阻击他们的“铁4军”一部。五华和龙川贝岭两次恶战,“铁4军”遭到了自建军以来最惨痛的损失,该军原先5。5万人,仅剩下2万人,损失了近3。5万人。“铁4军”遭到了“钢7军”毁灭性的打击。此役桂军伤亡8000余人。

    此役后,“铁4军”被迫退出广东进入江西驻防。从此“第4军”这个军的番号在粤军中暂时告一段落,此时第4军已经被蒋介石编入了他的中央军中。第4军变成中央军后参加了对奉军的作战,表现中规中矩。战争结束后被缩编为第4师。师长缪培南,副师长朱晖日,下辖谢婴白10旅、黄镇球11旅、吴奇伟12旅。此时,“第4军”这个番号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被取消。

    1929年9月初,4师突然接到蒋介石的电令,要他们将宜昌防务交曹万顺的新1师后,经浦口调往山东的德州。张发奎以为这个命令是要乘机解决第4师,于9月20日在宜昌拥汪反蒋、脱离中央而被撤消番号。第4师脱离中央军南下,在鄂南枝江伏击缴了新编第1师曹万顺部(2个团)的械,而后,立即渡长江,经石门、沅江、江口、瓦屋塘诸役。突破湘军阻击,由湘西撤入广西,联合在广西的桂系力量,组成护党救国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白崇禧任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三、八路军。张发奎第4师编为第三路军,总司令张发奎,副总司令薛岳。

    张发奎与桂系联合,决定先击败广东陈济棠部,占领广东,后再对蒋作战。桂张军集中全部兵力4万余人向广东方向进攻,此时统治广东的是陈济棠,陈部手下虽然只有5个师的番号,但是每个师人数均不下2万人,陈部拥兵正规军10万,后备军不下20万,装备精良。面对桂张军的进犯,陈济棠命令驻守粤西的蒋光鼐61师、蔡廷锴60师共4万人分别阻击桂张军,以余汉谋第59师、香翰屏第62师、李扬敬第63师,外加陈济棠建立的部分后备军,一共12万人马放于第二线,随时增援蒋光鼐、蔡廷锴。

    桂张军毕竟是“铁4军”和“钢7军”的组合,人数虽少但战力凶猛,连续击败蒋光鼐、蔡廷锴部,整个粤西几乎全部被桂张军占领,陈济棠急忙派余汉谋、香翰屏、李扬敬部6万人增援蒋光鼐、蔡廷锴,粤军终于在赤白坭地区勉强顶住了桂张军的进攻,但粤军各部仍然有被击溃的危险,陈济棠见自己的部队人数虽多,但是战斗力不及桂张军强悍,急向蒋介石求援,蒋急派中央军精锐的朱绍良部1。5万人增援陈济棠,并命令湘军从北牵制桂军。得到中央军和湘军支援的陈济棠部粤军进行了反击,桂张军与陈济棠粤军、朱绍良部蒋军在花县进行了大战,双方都有极为严重的伤亡,其中陈济棠粤军在赤白坭地区重创了张发奎部,张部旅长黄镇球、团长欧震等均已负伤,营连干部伤亡过半,部队损失三分之二,第4师2万人只存下8000人,被迫后撤。张部的溃败,使李宗仁的第八路军翼侧受到威胁,遂全线后撤,拟固守梧州。陈济棠当即督部长驱直追,并以海军抢先古领了梧州,桂张军主力只好后退到平乐、荔浦一带集中整顿。陈济棠见桂张军主力已集中,未敢深入桂境,就在梧州设总指挥部,军队就地休整,以待时机。

    1930年初,第4军的番号再次回到粤军当中。当年1月5日,李宗仁在广西平乐整编部队,恢复了4军番号,仍由张发奎担任军长,张发奎部改编为第4军,下辖李汉魂第4师和邓龙光第12师,全军1。5万人。1930年3月,陈济棠坐镇梧州,指挥粤军继续向广西腹地进攻。命蒋光鼐,蔡廷锴两师经藤县进占三和墟,向北流的黄绍竑桂军15军发起攻击。在桂北和桂东,桂张军与蒋粤联军大战十几场不分胜负,其中在北流一线的战斗最为激烈,双方在北流一线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激战,陈济棠粤军集中主力7万余人,在此地与桂张军主力3万余人进行了两天两夜的血战,双方都有严重的伤亡。4军北流之役损失惨重,被迫合并为1个师,仍称第4师,师长张发奎兼任,下辖3个团:34团(团长吴奇伟)、35团(团长薛岳)、36团团长(韩汉英)。蒋桂战争以桂系失利告终,二陈(陈济棠、陈铭枢)还占了不少广西地盘,桂系的几大巨头不得不亡命海外。而徐景唐的队伍全被陈济棠收编了。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李宗仁、白崇禧和张发奎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在南宁举行会议,决定放弃广西,挥师湖南,北上武汉,与冯玉祥、阎锡山会师中原。下旬,桂军向桂东集中,正在右江围剿红军的黄绍竑部也被调回。张桂军入湘后,所到之处如入无人境。27日,湘军唐生明(唐生智之弟)率部向桂军投诚,被李宗仁编为第8军。湘军刘建绪部节节败退,张桂军不战而入衡阳,蒋介石急令江西鲁涤平率部入湘增援。6月初,李宗仁与白崇禧率第7军向长沙方向前进。为配合桂军行动,第4师奉命抄袭醴陵,在醴陵城南渌水三角地带同湘军何键3倍于己之众遭遇。第4师以34、36团从正面进攻,牵制住了湘军主力;薛岳则率35团从右侧迂回湘军右侧背,直插醴陵城南铁道桥,切断了湘军的唯一退路。何键这下慌了手脚,立即命令部队后撤。第4师乘机前后夹击,打湘军打得溃不成军,何键留下断后的1个旅甚至遭到全歼。与此同时,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第7军也占领了湘潭,并击败从湖北赶来增援的蒋军。于是,张桂军乘胜追击,先后攻占了长沙、岳阳、平江,前锋直抵汀泗桥,武汉指日可下。

    6月初,张桂军攻占长沙等地后,白崇禧考虑到张桂军战线太长,若粤军从韶关北上攻占衡阳,张桂军极易被拦腰截断,遂电令作为后续部队的黄绍竑部迅速赶到衡阳布防。但黄绍竑不愿离开广西,行动迟缓,一直未能到达。而粤军蒋光鼐、蔡廷锴、李敬扬3个师在蒋介石急如星火的催促下,于10日一举袭占衡阳。同时,蒋介石又命滇军卢汉部4个师由百色沿右江直捣南宁,粤军余汉谋部攻占宾阳。于是白崇禧、李宗仁命令部队回师湘南,希图夺回衡阳。18日,张桂军自长沙全线南撤。此时,陈济棠命令得到补充的粤军蒋光鼐、蔡廷锴部4万人,在近6万湘军以及2万中央军的支援下,蒋粤湘联军集中了近12万人马,在衡阳一线与桂张军主力决战。

    陈铭枢见张桂军回师攻衡阳,当即命令蒋光鼐将3师兵力集中于衡阳附近、湘江东岸东阳渡一带,赶筑阵地,坚城固守,以待援军。同时,命令后续部队于九峰、乐昌、韶关间,择要扼守,捍卫粤北。24日,张桂军展开对衡阳的围攻战。陈部顽强扼守,战至27日,连续挫败张桂军的多次冲击,使其屯兵于坚壁之下,久攻不克,反而遗尸遍野。28日,何键的第四路军李抱冰师赶到衡阳接防,陈即命蒋、蔡、李3师反守为攻,一举将张桂军驱至七、八、九塘一带。30日,双方集中兵力,激战于七塘地区。陈部3个师又1旅的兵力,采取正面攻击,翼侧迂回的战术,于7月1日将张桂军全线击溃,并击毙其师长梁重熙,重伤杨腾辉,毙伤和俘虏张桂军1。2万余人,事后,李宗仁在回忆这次战役时说:“衡阳久攻不下,而敌人援军云集……不得已,再向广西撤退,情形狼狈不堪。官兵对战事都十分消极,情况的艰窘,实我军作战以来所未曾遇过的。”

    这场惨败,导致了桂系分裂——黄绍竑受不了张发奎、白崇禧没完没了的抱怨,投靠蒋介石去了,张发奎的4军也由入桂时的近2万人剩的不及1000人,心灰意懒,最后还是跑到香港去了。薛岳公然宣布“第4军不干了”,动员士兵拖枪离队。而李、白则闭门思过,卧薪尝胆,苦建广西,等待机会。李、白返回广西后,即整理改编部队,当时张发奎部只存下1000多人,李宗仁为了共同作战,将6000多名桂军划给第4军。改编后的部队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李宗仁,总参谋长白崇禧,前敌总指挥张发奎。所部为3个军和1个师:张发奎编为第4军,军长张发奎(兼),第4军编为2个师,第10师师长薛岳、第12师师长吴奇伟。改编完毕,李宗仁采取对湘、粤两方蒋军为守势,而以全力将滇军逐出广西。1930年10月张发奎部编为第一纵队,将入桂滇军驱出广西。经年频战,该军损失颇重,12月将全军(含薛岳第10师)缩编为第12师,师长吴奇伟。1931年6月两广反蒋,该部恢复第4军番号,张发奎任军长。归西南政务委员会第4集团军指挥。1931年冬宁粤和议,1932年3月张发奎以北上抗日为由将该军带出广西至湖南醴陵。

    1932年8月30日吴奇伟接任军长。该军只辖90师(原12师改编),师长吴奇伟兼任。当时第90师仅有残部2000余人,在湖南招了几千新兵经过补充后,达到2旅4团乙种师的编制。辖2个旅又2个直属营,旅长分别由欧震、韩汉英担任。此时的第4军,真正开始了其“中央军化”的进程(以下略)。

    张发奎的铁4军在北伐中有过辉煌的历史,“三字经”名震天下。第二次北伐时,北伐军与奉军战于河南,北伐军每战,无论官兵,齐声高呼“丢那妈”,然后发起前仆后继,有进无退的冲锋,特别是张发奎所部,每战只打三四枪就开始冲锋,投入肉搏,整排整连的一往无前,后队踏尸而过毫无畏惧。此势奉军前所未见,无不气馁。奉军多炮,但每次炮声一响,北伐军马上大喊着“三字经”冲锋,迎炮烟起处而去,夺炮方止。如此几次,奉军虽多炮,但竟不敢再用,步兵则闻“三字经”而溃。

    钢军和铁军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都曾经是历史的执笔者,有些还在,有些已成陈迹。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张发奎、李济深、陈铭枢、陈济棠等等很多民国的弄潮儿,无一不是随着军事实力的起伏而涨落的。军队没了,就成了社会的看客!

    

作品相关 毛泽东一生最黯淡的时期——宁都会议

    毛泽东后来一生都没忘记在1932年10月江西宁都城郊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召开的“宁都会议”。宁都会议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但是,现存的一份《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上有这样的表述:“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的反右倾向斗争”、“右倾机会主义”、“不尊重党的领导机关”、“上山主义”和“守株待兔”……毛泽东坚决不承认自己有错误。周恩来不得不站出来表态,他同意“毛泽东有某种倾向”的说法,但是建议让毛泽东随军行动。为此他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让毛泽东在前线当红军总政治委员的“助理”;二是让毛泽东全面负责前线指挥,自己给毛泽东当助理。中央局原先同意了第一种方案。但是最后的决定却是:撤销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由周恩来代替)。“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线”。

    从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