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与杰奎琳-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顿时代先驱报》辞职,现在转到了回答别人提问的这一方。报纸的消息可能都出自好莱坞剧作家之手,他们都是按照肯尼迪家族规定的口径编排消息的。一个来自古老家庭的上流社会女孩,有着很好的教养,受过很好的教育,和全国最出色的单身汉结为伉俪。报道的基调很虔诚,完全符合那一时代健康向上的乐观精神。
对戴安娜来说,媒体的关注就像成吨的砖块砸在她的身上。自1980年被确认为查尔斯的新恋人以来,一直到她随后的全部生活,如她弟弟在葬礼上悲凉提及的那样,戴安娜是“现代社会里备受攻击的人”。最初,她对媒体的印象很好,媒体对她的印象也很好。她与记者詹姆斯 。 惠克特以及摄影师肯 。 伦诺克斯乃至其它新闻从业人员相处甚好,与他们形成了随和甚至略带挑逗的关系。他们会设办法保护她,至少在初期是这样的。惠克特告诫她,有些事情是永远也不能透露给自己的。她驾轻就熟地和媒体打着交道,也许她听到过杰基的建议,即“以最大的礼数告诉记者最少的信息”。她的表现看上去很完美,媒体也对她表示尊重。也许,他们认为戴安娜的唯一缺点就是她与查尔斯相比显得个子太高了。
戴安娜和杰基在订婚时都遇到了意外情况。戴安娜甚至感到屈辱,因为有些人怀疑她是否会真和王子举行婚礼。她们的男友都没有查阅《埃米莉邮报》,不懂得订婚时候应该做些什么。有一些无礼言行倒是无关紧要,两对恋人在选择订婚戒指的时候,都没有表现出兴奋和浪漫的神情。乔 。 肯尼迪为杰基挑选了订婚戒指,伊丽沙白女王则派人把一套蓝宝石送到了白金汉宫。(戴安娜对一位仆人说,“我挑了一个最大的宝石,她的眼睛都要瞪出来了”。)她们各自未来的丈夫对订婚并不十分在意,查尔斯和杰克当时都不在场,查尔斯正在履行公务,杰克则是去寻欢作乐了。但是,有些无礼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们两人几乎都在婚礼前夕还和其他女人共享鱼水之欢。
为什么杰基乃至以后的戴安娜都容忍了这样的行为?她们是否都急于得到飞黄腾达的机会而不在意小小的缺憾?她们是否都有意驯服这两位精力充沛的单身汉?或者,她们的心里是否充满着希望,也就是埃米莉 。 迪金森所说的:“与本质相关的事情/深藏在内心/唱着无词的曲调/永不停止/永不”?
第二章伦敦,1981年(1)
她自己还不知道,可是她的名字已被列入名单。名单上的年轻姑娘都正值芳龄,社会背景和本人性格无可挑剔。名单只包括十几个人,戴安娜名列榜首。就像运动队里的球探一样,或者就像好莱坞颇具慧眼的经纪人那样,君主制度的管理者是为未来下赌注,他需要把新鲜血液注入家族之中。查尔斯步入30岁的时候,他的婚事成为家族的头等大事。英国的王室成员必须与其他王室的成员通婚的惯例已经到了尽头。菲利普亲王和1934年与肯特公爵结婚的玛丽娜公主,是不同王室的成员相互通婚的最后两例。当媒体推测摩纳哥公主卡罗琳或卢森堡玛丽…阿斯特里德公主的婚事时,英国王室也开始寻找英国女孩,贵族或乡绅的女儿。女王的一位朋友后来谈到戴安娜时说:“从书面材料上看,她似乎是一个最理想的选择。”
如果从外部条件看,戴安娜的确完美无缺。斯潘塞家族与温莎家族具有同样显赫的社会地位。从查尔斯二世起,斯潘塞家族因为一桩通奸行为而与温莎家族相识,这一关系以后一直延续了下来。父亲对女儿抱有很大期望,但作为一名朝臣他也懂得,要完成这个夙愿,不能行事卤莽。戴安娜很漂亮,看上去谦和而害羞。她很年轻,年轻就是一笔财富,足以弥补男女相处的经验不足。最重要的是,她的性格似乎很温柔,加以培养完全符合温莎家族的要求。
名单拟定之后,戴安娜在1978年11月份第一次受邀参加查尔斯王子的30岁生日宴会。奇怪的是,戴安娜当时只有17岁,而且查尔斯还邀请了她的姐姐萨拉。萨拉感到不安,抱怨到,“为什么戴安娜也要去?”最后,斯潘塞家族的两个女孩都参加了宴会。尽管戴安娜在场最年轻的姑娘之一,但她还是玩得很痛快。她觉得白金汉宫“非常有趣”,后来还吹牛说,她一点都不怵那里的环境。
戴安娜给王室留下良好的印象。圣诞节来临之际,她又受到王室邀请,参加在桑德林汉姆举办的周末狩猎宴会。当时王室在那里有一个10周的冬季休假。姐姐简与女王的私人秘书助理的联姻,给戴安娜进入王室生活的机会。但是一年以后,查尔斯才真正地开始注意她。
1980年夏天的一个乡村周末,他们两人的关系达到新的高度。戴安娜受到菲利普 。 德帕斯的邀请参加一个乡村聚会。菲利普 。 德帕斯的父母当时为威尔士王子组织了一场马球比赛。戴安娜还记得,他们问她:“你愿意过来住几个晚上吗?”“你是一股新鲜血液,会使他们感到有趣的。”戴安娜和查尔斯坐在一堆干草上吃着烤肉,吸引查尔斯的并不是戴安娜的温柔性格。刹那间他们的心灵都有所触动。戴安娜讲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查尔斯开始以一种不同的眼光看待身边的这位姑娘。
做一名王室成员就意味着身边永远围绕着一群人。他们总是极力取悦你。在由贵族和朝臣组成的世界里,恭维和奉承达到了艺术化的程度。如果人们不想奉承拍马,他们会心照不宣地避而不谈那些有争议的事情,尤其是感情方面的问题。
戴安娜告诉查尔斯,“在蒙巴顿葬礼现场,当你走上长廊时,你显得如此悲伤”。查尔斯想起了一生最令人心碎的时刻。“这是我见到的最凄惨的一幕。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为你而流泪。我想,这是不公正的,你这么孤独,应该有人来照料你。”这些话语穿透了查尔斯的心灵盔甲,触动了他内心的种种感受,也抓住了他的心。
这是一次大胆表白,既热情又有分寸。从来没人对查尔斯说过这样的话,当然也包括他身边的那些人。他的父母惯于控制情绪,认为放任情绪是对在浪费精力。在蒙巴顿的葬礼上,菲利普亲王对查尔斯指责不已,弄得这位年轻人最后发了脾气。菲利普的本意是让查尔斯在葬礼上不要哭泣。面对深爱的叔叔的去世而掉泪,这在菲利普看来,是不符合行为规范的。
查尔斯比父亲敏感得多,戴安娜对他所说的那番真诚而颇有见地的话,给查尔斯留下深刻的印象。终于有人理解与同情他的处境了。这让人想起另一件相似的事情。已故威尔士亲王,也就是查尔斯的舅爷戴维,与沃利斯 。 辛普森之间也有过一次类似的谈话。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相识,也是在一个乡村的周末聚会上。进餐时,沃利斯发现这位王子坐在自己的旁边。略作寒暄后王子问她,作为一个在英国生活的美国人,她是否特别怀念中央供暖系统。沃利斯的回答是,“先生,你让我感到失望了。每位美国女性到英国来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而我向来对威尔士王子的期望甚高”。这段话抓住了戴维的心,就像戴安娜的话抓住了查尔斯的心一样。人们通常不会以这种方式对王室成员说话。在回忆录里,温莎公爵还记得这段对话,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一位女性对他真正产生了兴趣。那次聚会所引发生的爱慕关系给现代社会的君主制带来了最严重的制度危机。
给王室制度带来危机的第二次交谈也发生在餐桌上。和过去的沃利斯一样,戴安娜当时并不是与一位王子在交谈,而是与一个男子在交谈。作为男子的查尔斯感动之余,也对戴安娜产生了兴趣。戴安娜回忆到,“马上他就朝我这儿靠了过来,我觉得很奇怪”。查尔斯请求她第二天离开这里,和他一起回白金汉宫。她拒绝了,认为这种做法对主人是不礼貌的。查尔斯不习惯遭到女性的拒绝。他想了一个办法,把戴安娜列入在考尔斯传统帆船比赛的贵宾名单,这样她就可以在皇家游艇“大不列颠号”上呆一个星期。
戴安娜在考尔斯过了一个星期,第一次见到许多查尔斯的朋友。他们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对戴安娜很好奇。戴安娜感到“他们像麻疹似的包围着我”。王室很快又发出邀请,请她参加在皇家艾伯特厅举办的音乐会,之后还要到白金汉宫吃晚饭。戴安娜的外婆弗莫伊夫人也受到邀请。王室解释说,戴安娜是以孙女身份受到邀请的。查尔斯对戴安娜的兴趣愈加浓厚。他邀请她在9月初前往巴尔莫勒尔,参加一年一度的布雷玛运动会。到那个时候,他将向密友们宣布,他已经找到了希望与之结婚的女孩。
媒体也发现了戴安娜的价值。他们不停追逐着她。作为一个出身于特权阶层的年轻女性,戴安娜表现出非凡的冷静态度。媒体的关注是全天候的,这考验着她的机敏。她常常在汽车里放几个箱子,里面装着衣服,让车继续发动着,然后突然冲进自己的公寓,悄悄跳出后窗溜走。她从不粗鲁地对待任何记者。在街上遇到记者的时候,她会低着头,眼睛看着地面,同时回答记者的提问。她被称为“害羞的黛”,她应付压力时的老练态度给王室留下很深的印象。
媒体开始喜欢戴安娜,公众通过媒体的报道也开始喜欢她。她成为媒体的“一个关注焦点”。查尔斯的父母也开始注意戴安娜。随着圣诞节和新年的临近,查尔斯的压力越来越大,舆论要求他早作决定,尽早向戴安娜求婚。整个王室家族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导致女王最终大发雷霆:“我希望你们都走开!”当时的舆论猜测,王室将在新年庆典上宣布王子订婚的消息,于是一群记者和摄影师聚集在桑德林汉姆等候这一时刻。女王对此很不耐烦。
第二章伦敦,1981年(2)
然而,王室并未发布王子订婚的消息。整整一月份里,压力在持续地增加。菲利普亲王按照通常的做法,并不直接和查尔斯交谈,而是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他不打算向戴安娜求婚,就应该尽快与她分手。否则戴安娜的名声会受到损害。王太后也加入了劝说的行列,她告诉自己宠爱的孙子,“戴安娜 。 斯潘塞,是你应该娶回家的姑娘 …… 如果你真地爱她,就应该赶紧抓住她,要是你不抓紧,就会落在别人后面了”。伊丽莎白倒没有直接催促儿子,不过她告诉一位朋友,她和菲利普都注视着查尔斯优柔寡断的态度,担心这样会给戴安娜造成负面的影响。
查尔斯承认,自己“非常困惑和焦躁”。他告诉一位朋友,他希望为国家和王室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作一个承诺,然后 …… 在有生之年为之后悔 …… 这使我感到恐惧”。为了寻找某种解脱,他提前离开了桑德林汉姆,和几个密友一起去瑞士参加滑雪节。这几位朋友都是戴安娜的支持者。并非他的所有朋友都支持戴安娜,但由于查尔斯的地位,很少有人对他直言相劝。王室礼仪使他听不到他人的真言。查尔斯面临一生最重要选择的时候,意识到这个决定必须由自己来做。他决定去求婚。在返回英国之前,他给戴安娜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我有些事情要问你。”然后查尔斯邀请她在第二天下午到温莎堡见面。2月6日查尔斯向戴安娜提出求婚。
戴安娜后来回忆到,“他非常严肃。他说,‘你真的意识到有朝一日你会成为王后吗?’我说,‘是的,我非常爱你,非常地爱你。’他说‘爱有很多含意。’然后他就上楼给他的母亲打电话去了。”
这是宣布订婚消息前三星期的事情。按照已经订好的计划,戴安娜将去澳大利亚她继父的牧场享受一个延长的假期。表面的理由是让她有时间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过戴安娜的回答很干脆,她愿意去。她和母亲开始列出清单,计划自己要做的事情。让她感到伤心和失望的是,在远离英国的三星期里,查尔斯居然从未给她打过电话。
戴安娜回到英国后,王室宣布了她与查尔斯订婚的消息。他们忙着拍订婚照(查尔斯站在上一格台阶上,这样可以显得个子高一些。),安排与英国广播公司的访谈节日。从那天起,她的生活就完全改变了。王室给她配备一位护卫警官;出于安全的考虑,她从公寓搬了出来。她作为王太后的客人住进克拉伦斯宫。在那里住了几晚上后,又搬入白金汉宫里的一个套间,这里将是她生活的大本营。
不幸的是,她无事可做。张伯伦勋爵的办公室几乎妥善安排了所有的婚礼事宜。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