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皇城根儿,胡同从这里出发 >

第3节

皇城根儿,胡同从这里出发-第3节

小说: 皇城根儿,胡同从这里出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意门和蛮子门占了多数,保存也还基本完好,门楼上面的砖雕仍然依稀可见。


第二部分第37节:府学胡同2

  府学胡同东口南侧很大一片地方,是过去的段琪瑞执政府。这建筑的存在其实也是在述说着历史,“三·一八”惨案,永远将这片地方印在了中国人的头脑里。  府学胡同西口有文天祥祠,对于文天祥,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千古传诵的《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那种壮伟的气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祠堂里面的那棵相传为文天祥亲手所植的枣树,其中一条树枝一直指向着南方,其寓意就是文天祥的著名诗篇《指南录》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吉州庐陵人,大概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南宋末年,国事危急,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朝廷派去和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后被元军扣押,解送北方,行至镇江处得以逃脱,历尽艰险才获南归。在途中,文天祥写下了著名的《指南录》。《指南录》是文天祥在出使元营、逃归福建过程中所写的诗,集名取《扬子江》一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


第二部分第38节:府学胡同3

  丹心汗青已是远去的图画,虽然我们仍然把它当作名句传于市井之间,但能够说出旧事本来的也已是不再多见。虽然我们的课本里面有这样的诗词和文章,但内心真正的融合仍然需要年轻一代的心。


第二部分第39节:细管胡同1

  细管胡同大概形成于明代,清朝时称为细罐胡同,建国以后,改为细管胡同。由胡同东口走进去,首先是几座很普通的四合院,一看就是寻常民居式的建筑,再往前,胡同突然变宽阔了些,再向西走,胡同便越来越窄了,两侧的建筑也越来越单调,大多是很简朴的墙垣门。


第二部分第40节:细管胡同2

  田汉故居在细管胡同东口不远,驻足于田汉故居前的时候,看到路过于此的行人,在发现了故居的标志以后,总会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一番,所有的一切定格在那里,纪念已尽于不言中。  田汉出生于1898年,湖南省长沙人。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30年,发起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田汉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这首伴随了中华民族抗日和解放斗争的不朽诗篇,曾经传唱于大江南北,无论是当年的大后方还是抗战的最前沿,都留下过她激昂的旋律。建国以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确定为国歌。  在胡同里的北京五中门前,我停留了很久,看着那迎风飘扬的国旗,眼前的画面和心中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胸中出现的是一种之于历史的慨叹。现代的教学楼里面活跃着的是即将长成的青春,他们可能不会知道曾经的那种躁动和徘徊,其实那景象我也没有亲历的体验,我只是用心去读解文字的记录,以及往事的发生。  那个错乱的年代造就了青年的幼稚和无知,那个时代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旅程,短暂的年代是可以错位的,但历史却是实实在在的永恒,今天,当所有的一切归于正常的时候,再去体味曾经的发生,应该是出于内心的思考和责任。


第二部分第41节:中剪子巷1

  中剪子巷在繁华的平安大街路北,相传胡同过去有很多家经营剪刀、车马配件的铁器店,胡同便因此得名。胡同不是很长,院落也不很多,整体显得很质朴,没有什么大宅门,即便是如意门也不多见。中剪子巷和北剪子巷一样,都是朴实的,里面融合进了很多个生活的元素,美丽依靠在寻常之中。    

 


第二部分第42节:中剪子巷2

  冰心先生曾经居住过这里,当时的宅院现在已经不能确定,门牌早已经更改,过去的14号不知道是今天的哪里。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州。辛亥革命以后,冰心全家来到北京,1914年,她考入北京贝满女中,即今天的北京166中学,在学习期间,对理科充满兴趣,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开始在《晨报》上连载文章,其后发表了不少问题小说,冰心这个笔名由此诞生。1923年,冰心以优异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前往美国留学,在赴美途中和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写下了著名的通讯《寄小读者》。1926年,她回国以后,任教于燕京大学。  走在中剪子巷里,没感觉到与众不同,这短短的胡同在转眼间就走过去了,甚至没有太多的记忆。可能,这是一个匆匆过客的脚步吧,毕竟你在那里停留得再长,也不会是自己的家。  冰心的很多文字都是饱含深情的,很早以前就读过她的《寄小读者》和《再寄小读者》,里面那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永难忘却。头些天,去了北大燕南园里她和吴文藻的故宅,那是一座很漂亮的小洋楼,配以燕南园中的古树成荫,绝对是美景的一种,然而,即便如此,冰心在《我的家在哪里?》中,记得最深的仍然是中剪子巷。


第二部分第43节:跨车胡同

  跨车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北起太平桥大街,南至辟才胡同。清朝时称为车子胡同,相传是由于胡同中有造车厂而得名的。  跨车胡同唯一留下来的就是齐白石故居,是原来胡同的13号,但现在已临近了辟才胡同的路边。  在上个世纪中国书画界的名人中,齐白石的名字是绝对不会被忽视掉的,如今他的画作大多已经成为了稀世珍品,成为了各大艺术展馆引为荣耀的藏品。


第二部分第44节:小杨家胡同

  小杨家胡同原名小羊圈胡同,位于西城市区中部,新街口以南。老舍出生地即在此处。  在新街口内大街上,路东,夹在一片临街的门面房中间,不很容易找到。走进窄窄的胡同,不多远,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带,想来可能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葫芦胸”了,而胡同口还有那段仅容得一人经过的地方,估计就是葫芦的嘴和葫芦的脖子了。老舍出生在胡同的8号,这地方也是他童年玩耍的所在,不过现在,已是面目全非了,很难再找到过去的痕迹。  时光不再,房子也大多不是原先的故宅,只有老墙寥寥,饱含着岁月的感怀    

 


第二部分第45节:文华胡同

  文华胡同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佟麟阁路,西至闹市口中街。由于其过去在石驸马大街北侧,所以清朝时称为石驸马后宅,俗称为后宅胡同,建国以后整顿地名,改为文华胡同。文华胡同则以如意门和墙垣门居多,胡同也不很平直,不过院落的格局大都还在。李大钊故居就在文华胡同的24号院,是一座很简单的墙垣门。  李大钊故居应该是个三合院,不过现在里面已满是搭建的小屋,从前的建筑格局分不太清楚了,只能顺着那些老砖和老瓦去寻觅。院子里很安静,高高矮矮的小房子在讲述着里面的人生,院子外面来往的人们,默默的走自己的路,毕竟那也是生活。


第二部分第46节:受水河胡同

  受水河胡同位于西城区中南部,东起振兴巷,西至佟麟阁路。这里是唐朝时期幽州的护城河,后来逐渐变为臭水河,再后来填平河道成为臭水河胡同。及至近代,雅化为涭水河胡同,建国以后整顿地名时,改为受水河胡同。  受水河胡同的东口在振兴巷里,胡同的标牌被钉在了路口的一座二层小楼上,楼是中式的,已经很苍老,临街的墙壁上已出现了长长的裂缝。  由胡同东口进到振兴巷里,向北走,与路口斜对着的,就是鲁迅中学,也就是过去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所在。


第二部分第47节:铁影壁胡同

  铁影壁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八步口胡同,南至鼓楼西大街。整体胡同较为曲折。清朝时期,曾称为铁影背胡同。  胡同中有一座德胜庵,在今天胡同的19号,坐北朝南。德胜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庵前有石雕影壁,质地玄红,为火成岩,很像生铁铸成,故而称为铁影壁。  及至民国,铁影壁被移至北海公园。今天,当我们游览风光优美的北海公园的时候,仍然可以看到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铁影壁。


第二部分第48节: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明朝时称为雨笼胡同,清朝以后,称为雨儿胡同。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就层居住在雨儿胡同,这处住所是建国以后,政府分配给他的住宅,现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所在地。  雨儿胡同不算宽敞,两旁基本是普通的民居,不华丽,但和谐。


第二部分第49节: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明朝时候,称为梓潼庙文昌宫,清称为帽儿胡同。  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的地方,文昌帝即文曲星,是神话传说中掌管文运的神仙。现在,文昌宫的基址之上是帽儿胡同小学。  帽儿胡同的9号和11号是可园,是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35号和37号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


第二部分第50节:花枝胡同

  花枝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德胜门内大街,北至三不老胡同,胡同较为曲折。这条胡同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代,当时即称为花枝胡同,后来在民国时期,曾改称为花针胡同。  花枝胡同位于恭王府西侧,在《红楼梦》中曾有过关于“小花枝巷”的记载,同时,很多人考证认为恭王府就是“大观园”的原型,从而也使这片地方和《红楼梦》联系到了一起。花枝胡同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第51节:刘兰塑胡同

  刘兰塑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北起草岚子胡同,南至西安门大街。元朝时,胡同里有“玄都胜境”,清朝时改为“天庆宫”,里面有刘兰塑像,因而得名。  刘兰,亦及刘元,是元代著名雕塑家,所造塑像,精彩绝伦。刘兰是元朝大都城内塑神像的第一高手,相传在东岳庙中,就曾有他的作品。


第二部分第52节:恭俭胡同

  恭俭胡同位于西城区东部,北起地安门西大街,南至景山后街。明朝时,内宫监署在此,所以被称为内宫监胡同,民国以后,谐音为恭俭胡同。  恭俭胡同周围有米粮库胡同、油漆作胡同、大石作胡同等,旧时多有工匠居于此地。恭俭胡同紧邻北海东端,是一条狭长的小巷。


第二部分第53节:白塔寺东夹道1

  白塔寺东夹道位于西城区中北部,南北走向,胡同较为曲折,北起安平巷,南至阜城门内大街。因位于妙应白塔寺东侧,所以得名。  妙应白塔寺的正门在阜城门内大街北边,寺内有一座巨大的白塔,非常壮观,同时又韵味十足。  白塔寺建于元代,不过在这之前,此处辽代就曾有过一座寺庙,庙内曾有舍利塔,后来损毁了。白塔寺就建于辽代寺庙的遗址之上。


第二部分第54节:白塔寺东夹道2

  白塔寺东夹道位于西城区中北部,南北走向,胡同较为曲折,北起安平巷,南至阜城门内大街。因位于妙应白塔寺东侧,所以得名。  妙应白塔寺的正门在阜城门内大街北边,寺内有一座巨大的白塔,非常壮观,同时又韵味十足。  白塔寺建于元代,不过在这之前,此处辽代就曾有过一座寺庙,庙内曾有舍利塔,后来损毁了。白塔寺就建于辽代寺庙的遗址之上。


第二部分第55节:宫门口三条

  宫门口三条位于西城区中北部,因位于明时朝天宫门以东而得名。  所谓朝天宫就是明宣宗仿照南京的做法,在皇城西北建立的宫殿。现在,宫门口附近的东廊下、西廊下、草场等地均为当年朝天宫的遗迹。  如今的宫门口三条,是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周围的房屋已经被壮观的博物馆取代,在博物馆院内,还保留着鲁迅先生居住的旧宅,以及著名的“老虎尾巴”。


第二部分第56节:大金丝胡同

  大金丝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银锭桥胡同,南至南官房胡同,胡同较为曲折,呈东北、西南走向。大金丝胡同以北有小金丝胡同,并与北官房胡同相连。  明朝时,大、小金丝胡同里有织染所,清朝时,这个地方称为金银色绦胡同,金银色绦是一种金银色的带状纺织品。民国以后,谐音为大、小金丝套胡同,建国以后整顿地名,改称现名。  在大金丝胡同西端,有座槐宝庵,现在已成为普通民居。


第二部分第57节:银锭桥胡同

  银锭桥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北起后海南沿,南至南官房胡同,因胡同北端有银锭桥而得名。  银锭桥建于明代,整座桥酷似银锭,因而得名。  “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中的一景,在晴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