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帝国的生成-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对靠庶民的支持和崇拜进行极权统治的罗马皇帝和法国王室的记忆。在盎格鲁•;撒克逊的政治传统中,这样的权威结构总是让人想起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一世和三世的专制,是美国基层社会的草根性政治理念的大敌。所以,直到今天,“不要华盛顿来决定我们的生活”仍然是一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华盛顿的圈内人”仍然是被用来攻击对手最有力的词汇。里根与布什当上总统后,还要一天到晚回自己的牧场,也是要把自己塑造成华盛顿之外的人,避免大政府的统帅形象。
急剧扩张的总统权力,实际上使得总统变得非常容易受伤害。总统大权在握,什么都管,自然必须众望所归,头上顶着光环,有些近似神灵的魔力。当年的凯撒大帝、拿破仑一世都无不如此。但美国的政治重心在基层社会,没有贵族的传统,老百姓不像传统的欧洲人那么崇拜权力。一旦发现总统是个大俗人,就会大失所望,群起而攻之,像克林顿的性丑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讨伐他的人说:“总统不仅是一个政治领袖,而且应该是个道德领袖。”可是老布什面对这个问题却说:“我若把自己当成一个道德领袖,我妈妈非杀了我不可。”美国是个培养大俗人的社会,你如今要把这个大俗人摆在总统的神坛上,这个神像早晚要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扩大总统权力,提高了社会对总统的期望,使人觉得总统应该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旦总统不能达到这种期望,就会出现政治破产。
保守主义的草根性反叛,本来是由极少数人开始。但是这些少数政治异端,在十几年内蓬勃壮大,并经过里根成为美国政治的主流,也正是得益于上述两大因素。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觉得自己正在享受着“新政”的果实,并认为“新政”所创立的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总统,使美国打赢了“二战”,拯救了世界,因而联邦政府的扩张就更不受限制。也正是在这个时刻,一小部分人感到联邦政府已经扩张到了危险的程度,美国人传统的自由正在受到威胁。而强有力的总统并不能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达不到人们的期望,于是出现了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在1964年共和党总统预选中的戏剧性“夺权”,和里根在全国政治中的正式登场。
保守主义苦涩的“初恋”
戈德华特1964年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出战民主党的在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实际上是后来的“里根主义”和当今的“布什主义”的正宗起源。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为老布什在共和党内的右翼对手的布坎南一语中的地说:戈德华特的竞选对于许多保守派来说就像是初恋。
戈德华特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大胆与苏联进行核对抗,声称要把核弹发射到克里姆林宫的厕所里去,并主张发展便携式核武器,用小型核武器摧毁越南的森林,切断北越的供应线。在古巴问题上,他坚决主张不惜全面入侵以推翻卡斯特罗政权,指责肯尼迪政府在古巴危机中被吓破了胆。所以他在国际问题上,被公众视为是一个喜欢玩火的莽撞牛仔。
不过,戈德华特在1964年最大的遗产,还是他的国内政纲。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的扩张,甚至说“我更怕的是华盛顿而不是莫斯科”。他全力维护州权,支持种族隔离,反对民权法案,声称“联邦政府没有权力强制那些不愿意住在一起的种族住在一起”。在竞选中,他甚至一反候选人到处拉票的规则,公开点出他不希望哪些人投他的票,比如“那些拿着政府福利、总希望拿别人的园子里种出的果实的人”。所以,他正好符合当时人们对保守派的一个类型化的描绘:妄想狂、古怪、怀旧。
这么一个自外于政治主流之中的人能够获得共和党的提名,实在也是匪夷所思了。预选前的民调表明,共和党的主要候选人洛克菲勒在预选中对戈德华特有2比1的优势。《纽约时报》甚至说:“洛克菲勒在预选中输给戈德华特的可能,比他破产的可能还小。”不过,在两党竞争的民调中,却呈现出不同的图景。1963年的一系列民调显示,在共和党一方,不管是洛克菲勒也好,尼克松也好,都会被肯尼迪轻易击败。只有戈德华特在一州一州的竞争中几乎和肯尼迪持平。特别是尼克松因为竞选加州州长失败,无信心再度竞选总统,使代表西部力量的戈德华特能够收揽尼克松的支持者,如虎添翼。肯尼迪的助手反复提醒肯尼迪戈德华特的威胁。但是肯尼迪自信戈德华特过于激进,最容易被击败。他对助手们说:“把戈德华特给我,我就不用操心搬出白宫了。”这就如同布什政府在2003年对民主党候选人迪安的态度一样。
但是,肯尼迪遇刺改变了一切。当保守派听到肯尼迪遇刺的消息后,绝望地哀叹:“天哪,那一定是我们中的一个干的。”后来虽然证明刺客不是保守派,但全国的同情心全在民主党一边。同时,戈德华特骨子里看不起约翰逊,认为他太爱玩弄权术,对抗他就等于对抗整个美国的政治机器,自己不仅没有希望赢,而且这场斗争也没有意义。只有他对肯尼迪,才是一场理想的意识形态之争,值得一战。戈德华特只是在助手的反复劝说下,为了不让保守派们失望,才勉强决定参加这场毫无希望的竞争。
这时,共和党的加州预选出现了戏剧性变化。这次预选,被称为美国最有历史意义的预选,是理想与权术的决战。竞争者一方是新右翼,一方是共和党的传统势力;一方是不想当总统的戈德华特,一方是非要当总统的洛克菲勒;一方是戈德华特的志愿军,一方是洛克菲勒的雇佣军。洛克菲勒投下300万美元以确保胜利,并且一度以47%对36%领先于戈德华特。但是,在预选前,洛克菲勒突然离婚,又很快再婚,成为一大丑闻,声望急跌。同时,戈德华特在南部和西部的支持者,形成了一股人数不多但非常精锐的“嫡系部队”。这些人信仰坚定,勇于献身,组织周密,纪律严明,活动能量极大,在士气不振的共和党中,异军突起,把戈德华特拥立为候选人。难怪洛克菲勒在失败后报怨说共和党已经被一小撮激进、资金充足、纪律严明的少数派劫持,他们和共和党主流的中间道路毫无共同之处。
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大选以戈德华特史无前例的惨败而告终。他得了2,700万张票,约翰逊则获得4,300万张,并赢得了44个州。这比罗斯福1936年创纪录的胜利来得还大。共和党在新英格兰和中西部工业区的堡垒全部输掉。在众议院,共和党面对的是自1936年以来最大的民主党的多数派:295对140的多数。在参议院,民主党对共和党有2比1的优势。在州一级政府中,在50个州中只剩下17个共和党的州长。1940年,38%的选民自称是共和党,42%自称是民主党。经此一战,共和党在选民中只剩下25%,民主党则上升到53%,共和党似乎和戈德华特一道被历史所埋葬。
两党政治第11节 现代美国保守主义(3)
种族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崛起
然而,正是这一史无前例的惨败,开启了保守主义在美国崛起的历史。首先,戈德华特给共和党提供了明确的意识形态。自“新政”以来,共和党一直无法提出与“新政”不同的政治理念。1950年代艾森豪威尔当选了“新政”后的第一任共和党总统。听完他的就职演说后,刚刚就任参议院少数派领袖的林登•;约翰逊就说:“很好,很好,这是对我们民主党在过去20年政策的很好的总结!”可见,共和党的政策,不过是“新政”的回声。等尼克松在1960年总统大选中以与对手几乎相同的政纲输给肯尼迪后,共和党就更是没有认同了。而戈德华特却明确地告诉共和党人:“我给你们提供了一个选择,而不是一个回声!”他能够用反对联邦政府的理念,把新近涌现的、没有政治代言人的共和党草根政治力量组合在一起。
即使从选举的结果上看,戈德华特惨败的背后,已经预示着保守主义崛起的潜流。在1960年的大选中,肯尼迪和尼克松几乎打成平局,但尽管竞争如此激烈,肯尼迪还是横扫南方各州。共和党在南部一个州也拿不到。而戈德华特在史无前例的失败中,却赢了南部的5个州。其中在密西西比,竟以87。1%的压倒优势获胜。55%的南部白人投了他的票,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也无怪乎约翰逊在签署“民权法案”时预言,此案一签,就将把南方送给共和党50年。
为什么会如此?自19世纪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引发南北战争后,南部白人一直是民主党忠实的选民。但是,肯尼迪政府的种族平权政策,得罪了这些白人选民。而戈德华特是绝无仅有的8名投票反对“民权法案”的共和党参议员之一,反对结束种族隔离是他的核心政纲。所以,南部的所谓Dixiecrat,即反对种族平权的南部民主党人,开始大规模向共和党的旗下聚合。
在美国,种族主义看上去是一股没有前途的政治力量。约翰逊对戈德华特的压倒性胜利就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已经没有一个政治家敢公开声称自己是个种族主义者。但是,在草根民主中,民众的情绪不管是多么见不得人,都会改头换面地在精英政治中找到代言人。共和党把种族主义重新包装,使之在政治上重登大雅之堂,形成了其“南部战略”的核心。这种重新包装,就是把种族主义的具体理念用反抗联邦政府无限扩张的“州权”思想来表述。换句话说,是以“第一共和国”的政治理想来批判“第二共和国”的政治现实。
州权的思想,根植于古典共和主义的基本信念:自由与美德和帝国秩序水火不容。强大的中央政府所带来的专制主义将威胁联邦主义政体的生存。所以,美国宪法中对州权有严格的保护。在参议院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这是宪法中唯一不能被修正的条款。而宪法第十修正案严格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维护各州在税收等方面的一系列权力。1948年,南部一些保守的民主党人,不满本党“讨好”黑人选民的自由派政策,试图把南卡罗来纳州州长瑟蒙德(Strom Thurmond,也就是刚刚去世并曝出有黑人私生女的种族主义百岁参议员)推为民主党候选人,以取代倾向种族平权的杜鲁门。他们在这一企图失败后干脆公开反叛,成立州权党,瑟蒙德成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这些反叛的南部民主党人,就是所谓的Dixiecrat。瑟蒙德在竞选总统失败后加入共和党,成为历史上在任期最长的参议员。而Dixiecrat在1964年投了戈德华特的票,后来也都加入了共和党,并成为现在共和党的权力核心。
用州权的思想来表述种族主义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说:种族隔离与否完全是各州自己决定的事情。各州的老百姓愿意隔离就隔离,愿意混居就混居,没有联邦政府什么事。南北战争前南部维护奴隶制的人,同样也是打着州权的旗号。这种把自由置于平等之上的原则,正是保守主义的经典教义。动用联邦警察强行护送黑人孩子进白人的学校,就是专制的中央政府对州权的压迫,就是政府剥夺了老百姓的自由。所以,州权的理念,在南部培育了强大的反对种族平权的白人民粹主义。
这种白人民粹主义,在下层白人中尤其有市场。在美国,最强烈的种族情绪常常出现在那些最穷的白人中。道理也很简单,成功的白人,愿意并且也能够用别的标准来界定自己。比如自己是个白领,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管理阶层、专业人士,等等。这些标准,都能够使他们得到社会的承认,甚至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获取优越阶层的心理满足。而那些穷困的白人就不同了。他们不成功,没有办法用这些标准界定自己,长期处在社会底层,唯一可以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的,就是:“老子怎么说也是个白人!”如果你把白人的优越地位给取消了,他们在生活中唯一的骄傲就没有了,会殊死一争。更何况,他们常常把自己的贫困归结于政府只顾帮助黑人,不管自己,因而种族仇恨更加强烈。所以,保守主义能否在政治上成功,就在于能否调动这些“沉默的大多数”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种族平权作为联邦政府的一个政策,需要联邦政府的资源来推行,特别是要有资源,用于补偿黑人的弱势地位的种种社会福利。这些资源,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纳税人那里提取。这就加剧了高福利、高税收的庞大的联邦政府的成长。从表面上看,福利政策是个经济和社会平等的问题,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