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9-男得糊涂-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机》之所以演得这么深入,跟目前社会手机使用频率是有莫大关系的,当年小品说的俩买土豆的都用大哥大通气,可见这通信工具普及到了什么程度。现在办个什么卡,填个什么表,无一不需要填上家庭电话、手机什么的,不然,现代人这么忙,真有什么事,还是手机能随时找到你。比起当年人手一个BB机,那可是先进多了。我也觉得手机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只要有手机号码,这人管他是在天南还是海北,睡觉还是坐车,只要一通,天堑都能变通途,电话里就把所有事搞定了,你也不必急赤白脸地盘算着车马费、置装费、活动场费之类的,多省事!
冯小刚很聪明,不然也不会把贺岁片拍得风生水起,每年都能在年末把大家逗得不亦乐乎,而且体现了小人物的冷幽默,特别能让人产生共鸣。一想起葛优在《不见不散》里的那些台词,不禁令人会心微笑。再看他在2003年的贺岁片里,把手机背后所带来的故事让手机变得像个手雷一样,严守一后来看到最新款的手机简直都要吓晕了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冯小刚,说起来也是一个苦孩子。他是从底层一步一步地走上来的,所以有这个原因,他也一直说,在人民和艺术面前,他把宝压在了人民这边。
他说过,他也是从糊涂变聪明的。“为不花钱买票看电影的人拍电影,然后伸着脖子等着一小撮人挥舞屠刀,这个过程我也有,后来及时认识到了它的危害性,毅然把宝押在了人民这边。‘为人民服务’要从广义上去理解,砍树烧炭是为人民服务,拍电影娱乐大众也是,意义也很大。人民也比较好伺候,中餐西餐通吃,甜的苦的都要。端正了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创作就进行得比较愉快,身心都比较健康,很少受到不公正的伤害。”
冯小刚说,人民才是他所服务的对象,他的片子,不走高雅路线,全是走平民道路,每部片子没有深沉得不可理解的东西,都是些喜闻乐见的东西。不论媒体上吹嘘第几代,用了些什么手法,衡量他们成果的票房就是硬道理,他的影片并不入许多人的法眼,可几年之后贺岁片还是要看冯氏的。
1998年元旦,内地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正式公映,创造了内地电影票房的奇迹,在北京一地的票房就有1150万,为低迷的内地电影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接下来的两年,冯小刚陆续推出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都获得不少票房,而“冯小刚+葛优”组合也成为冯氏贺岁喜剧的招牌模式。
2001年,冯小刚没有拍贺岁片,而是拍摄了家庭伦理片《一声叹息》,照样打败同期其他影片而大获全胜。2002年、2003年,推出《大腕》、《手机》两片。不少影片也借贺岁片的名义一争高下,但事实证明,冯氏的这种风格不是谁都能模仿的,而人民就是买冯导的账。2004年,《天下无贼》卷土重来,反响也不错。
冯小刚,一点儿也不糊涂啊!
可爱的糊涂
冯小刚也没能免俗,也出了本自传,当然按他的话说,他也是小老百姓,随大流是他的本性,这本书的名字也挺乐的,叫做《我把青春献给你》。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冯小刚也只是一个老百姓。他的喜怒哀乐,也是平凡而真实的,老百姓有的小毛病小心眼,他一点不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2年,冯小刚在家休息了一年,也就是他这本书出来的时间,休养都没闲着,着实精神可嘉。他在家歇着,可媳妇并没陪着,他的媳妇—冯小刚尊称的徐老师徐帆正在小屏幕上活跃着呢。当他在家看徐帆主演的《青衣》时,不禁由此及彼,想到她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也以青衣自居,而自己却没有男主角面瓜般千般宠爱万般顺从,如果真有个什么事发生,还不知怎么收拾得了。然后悲从中来,冷汗从后背就冒出来了。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笑了,原来以为人精只会让他人流汗,可原来恶人还有恶人磨(此处恶人非贬义,乃指精英也),总是有别的道行更高的来收了他。或者人都是潜意识有不安全感的,冯大导也概不例外,好在冯大导一想到那不过是戏之后,又开始自得其乐起来。看看,冯大导也会阿Q的那招—精神胜利法。开心就好,在戏外还那么深沉干什么?这点对于那些端着架子的名人们,没学会糊涂也确实过得不够顺心。
《男得糊涂》 交际场合的智慧手机及其背后(2)
谁人背后不说谁
冯导的《手机》自然是拍得不错,但冯导最终还是犯了个小错误,不应该将男主角搞成是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害得大多数人都向《实话实说》的前主持人崔永元调侃地说剧里的台词:“这里是《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搞得小崔好一阵子不高兴。
小崔应该是我喜欢的第一个不漂亮的主持,要知道我也一向喜欢长得帅点的,比如当年那个玉树临风的杨柳,现在去了《环球》节目,偶尔一见,也长胖了发福了,当年对他的小想法也早就没有了,小崔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吸引力的。
冯导跟葛优也是老搭档了,就跟张国立、张铁林和王刚这个铁三角一样,让人印象特别深。其实我也喜欢葛优,以前我是很喜欢看帅哥的,可是一般的帅哥总是没什么表情,演起戏来除了记着他的一张帅脸,别的印象全没了,连整个戏是演的什么都不记得了。葛优长得啊,第一印象不是一般的另类啊,跟李保田老师有一拼,当然他要比李老师更为年轻一点,可我看他们是越看越有味道,也就觉得越看越亲切。
演员有本色演员,也有万金油那种,好像各路角色都能来上两下,其实样样都不精,不知为啥,演艺术界的以全能为荣,好似一个演员要是什么类型的人都能演,越跟自己反差越大的更有挑战。葛优在《编辑部的故事》里一炮而红之后,也曾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角色,可是绕了一大圈儿他发现,只有小人物才更贴近他的本色,对他来说,解析小人物更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小人物不那么优秀,也看不出来有多聪明,但是小人物活得就是实在、踏实,而且正因为有了很多小缺点,才让你感到他甚至有点儿可爱。
葛优的糊涂
葛优演的小人物性格有点调皮又有点机智,而且还有小人物特有的小心眼儿,这小心眼儿有点自私,但又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每到关键的时刻却又能站对位置,因此这种人的性格应该说是非常招人疼的,现实社会或是观众中其实都对这一类型特别感兴趣。葛优也演过《寇老西儿》里的寇准,但是葛优自己也觉得还是没有演小人物更能让他得心应手,或者这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更能懂得适当地藏拙?
葛优后来收拾心情重拍那些小人物,连有机会走向世界,与国外名导合作的机会也给推掉了,因为他自己最清楚自己的优劣,做人还是得厚道啊。
葛优从出道以来,也拍了不少戏,但是让他出名的第一部戏却是与张艺谋合作的《活着》,这片子让他一举拿下了戛纳影帝。后面和冯小刚的合作,又开创了贺岁片的黄金时代。应该说和他合作的导演都很不错的,有些娱乐记者也挺厉害的,非让他评价一下合作过的导演,葛优挺聪明地回答:“这个特别不好谈,容易得罪人。如果你换个方式问‘哪个导演你觉得最好’,那我就说张艺谋。因为他让我得了戛纳奖。”
葛优的回答,真正的印证了他说的那一句话:“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谁说葛优不聪明?凭他那个困难的长相还是能得到影帝的头衔,没有一点功夫,行吗?这个如此之妙,既吐露了自己对张艺谋的感激之情,又不会得罪其他导演。葛优也没有直接对张艺谋与其他合作导演的水平妄加评论。
作为一个演员,和导演肯定有冲突的,不过葛优并不认为这是坏事。他说:“跟导演发生‘摩擦’,这是好事儿,‘摩擦’才产生‘火花’呀!他反驳我,我反驳他,谁有理谁说服谁。”
别人说起“摩擦”,想到的会是冲突和负面作用,能避则避,葛优却满不在乎,在他看来,只有不断“摩擦”,才能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合作也才会渐入佳境。他的这种体会未必不是一种豁达。倒是有些脾气不小的“大腕”们,太过于惟我独尊,一点儿商量的余地也没有,实际上,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窄的,他们这样,非但不聪明,还是非常愚蠢的。
去年大红特红的《手机》引起大范围的信任危机,据外界传言男女朋友和夫妻最好不要一起去看电影,也听说有的夫妻从电影院一回家,妻子就要查丈夫的手机,结果被砸伤了头。对这样的现象,葛优既高兴又有点犯愁,他说不能把这些现象都迁怒于《手机》。发生危机要离婚甚至真离了婚,说明当事人有问题,与手机无关,更不能怪电影。
葛优说,如果担心手机会变成了“手雷”,想碰又怕矛盾激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装傻”,干脆别看。这样没事儿则已,即便真有段险情,如果双方感情还在,经过考验后自然会平安度过。拿葛优自己家里情况来看,原来葛优也会用糊涂这一招啊,应该让看了《手机》的人再来学学葛优的手法,生活没准能更有滋味。
葛优今年和冯导一起又在贺岁片《天下无贼》中,大获全胜,里面的经典台词通过网络的传播,已经成为新新人类的口头禅了。虽然他在剧中只是个主要配角,却非常出彩,大大地盖过了刘德华的风头,尤其是: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有组织,无纪律。”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最烦你们这些抢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一提起这些台词,众人皆暴笑。
《男得糊涂》 交际场合的智慧手机及其背后(3)
与冯小刚说过的一句话不谋而合,人民不缺思想,缺娱乐,而听说里面很多经典的段子,都是葛优出的,你说,葛优,他能不红吗??
葛优,看似糊涂却不乏精明的一个演员,在人生、在演艺界,果然活得游刃有余。
小崔的选择
小崔,当年在《实话实说》里干得风生水起,最后因为压力大、身体承受不了而不得不为了健康退出《实话实说》。我还蛮怀念他的,想起他歪着嘴笑的样子,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给插一句大实话,常常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次都能引起哄堂大笑,现场气氛也非常的热烈。
后来听说小崔同志在退出《实话实说》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捣鼓了一个新的栏目,叫做《电影传奇》,就是把一些老片子,差不多150多部吧,作一些详尽的剖析,从为何拍片,到各演员当年如何如何,如今怎样怎样,然后小崔上阵,由他再和其他角色(当然大部分是他同事—主持人)配合一些经典的场面,作一番回顾。
第一次看这个的时候,小崔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怎么说呢,这跟小崔的形象有关,他一直在《实话实说》里和我们一脸坏笑地讨论某个问题,怎么就能在一些革命片子里突然做了大义凛然的共产党人呢,他一绷着个脸儿往外吐台词的时候,我总是要在电视前笑,这转折也太快了,好像是一平时唱山歌的人今天对着你唱意大利咏叹调,可你就是觉得他怎么唱这咏叹调也跟山歌似的?是不是又弄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而且每次他都是选择一个光辉的形象,最后看得我真的是有点郁闷了,虽然每次还是觉得搞笑。或者,小崔是觉得天天做主持人要说那么多话是太累了,现在换个形象给大家看看有新鲜感?那我怎么还是觉得小崔当主持人更为合适一些呢?
我想了又想,猜测小崔是做主持累了,换这种不互动的节目来做了,估计做谈话类节目限制太多,而且每次一个话题很容易把人掏空的,他也说过有这种情况,而且中国本来就人口众多,众口难调也是一个原因,长期在潮头浪尖上,小崔的身子骨也受不了,为了健康着想,还是进行幕后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只好不做小崔重出《实话实说》这个江湖的美梦了,或者只有静待他什么时候想通了,再做一个老少皆宜的节目,能看到他坏坏的笑。
小崔在做《实话实说》时,在全场观众面前表现的那种收放自如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