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9-男得糊涂-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他?阿强好似已对梁文有了戒心,效果一定不会很好。或者继续装聋作哑,希望事态能够好转,还是私下里和阿强对着干,利用一些机会给他穿小鞋?
可这几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毕竟面对的是隐蔽、间接的行为,就像是在播放的收音机里发出的静电噪音一样。随着音量的增大,它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噪音就会越来越大。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种关系进一步恶化,危害将波及所有的人。
梁文选择了一种解决方法,那就是先装作没事的样子,但是私下里找另一位同事帮忙。李刚和他俩的关系都不错,由他出面,是比较合适的,起码阿强不会对李刚抵触。经过侧面了解,原来梁文经常在阿强面前发一些无心的评论,有时不小心就伤了阿强,可阿强又是个敏感的人,虽然他不明说,但心里一直是有疙瘩的。好在李刚做了这样的中间人,之后梁文才对症下药,改善了与阿强的关系。要是当时他直接和阿强吵起来的话,估计对谁都不好,现在有了中间人协调,总算处理得不错,阿强也不再对梁文生气,毕竟还是为了工作。
当工作场所出现类似不和谐的音符时,最好在事态恶化之前予以化解。同时,考虑一下,如果亲力亲为效果不好的话,能让外人帮忙也不错。千万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感受,有些时候受点委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同事相处的时间是很长的,为了有个好的工作环境做点儿牺牲也是可以容忍的。男人,这点肚量还是应该有的。最主要的是,要有能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天而降的斗争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为了争夺职位、攀结关系,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摩擦。当你碰到一个找你麻烦的人时,你是否应该和他针锋相对呢?如果你没有一击即中的把握,那么就得选择最好的时机进行。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决定哪些职场战斗值得参加的时候,把握时机对于成功而言至关重要,你必须清楚斗争的形势:谁的实力更强,在公司有更多的同盟。你必须尝试妥协的艺术,耐心等待最好的机会。
孙大海在一家公司任职工程师,老板陆有安招来了李小林—老板好友的儿子—作为实习生。由于李小林只有高中水平,工作起来大打折扣,一再地犯错误,但是老板对大海每次汇报都不太深究,总是对孙大海说,让他多帮帮小林,而有一些同事也帮着小林做分内的活。大海很生气,本来他早就打报告需要一个能干的同事来分担一些工作,谁知派给他一个这样的人,不但帮不上忙,还经常性地要他来收拾残局,再这么下去他简直要疯掉了。可是为这件事辞职走人似乎又有点意气用事,而且大海听说小林实际上是一个大客户的儿子,估计老板不会轻易地让他走,这样的情况下大海应该怎么办呢?
《男得糊涂》 职场上的糊涂同事的相处(2)
大海分析了利弊之后,决定还是不再为这件事而生气了,毕竟职场也有些关系网,就算到了另外一个公司也未必没有一点这样的情况,而且老板就是再看谁的面子,到最后还是要有绩效才最有效果吧。
于是大海虽然很不喜欢小林,但因为种种关系而且小林的人缘也非常好,他就只好一头扎在他的工作上面。虽然小林不是一个非常合拍的搭档,但起码小林也很认真地学习,有些小事也能处理一下,大海心里想着聊胜于无吧。
后来小林的能力还是有限,而大海研究的项目也到了关键时刻,在谈到项目实施的加快进行时,他提出了他的建议。由于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老板不得不考虑给他重新加派人手,而小林也因为觉得后面的工作实在是有心无力干不下去了,没有几天也就辞职了。小林走的时候还感谢了大海,说他一直清楚自己的能力,但大海从来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反而热心地帮助他,所以他谢谢大海一直对他的关照,他会去学另外的技能,毕竟还是不适应这份工作,而且还慎重地告诉大海,他爸爸不会因为他的辞职而不和公司合作的。大海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样的情况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吧?如果当时大海非得要指出小林的不足,也不配合老板的苦心,或者会让老板因为眼前的利益,牺牲大海。但是大海用了他的委曲求全,表面糊涂给足了老板和小林的面子,并以实际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用事实证明意见的正确性,一切以工作来说话,这样的办法不是最好最实用而且效果也是最好的吗?大海,在职场上算是一个佼佼者。
家族企业的外人
如果你为一个家族企业工作,估计你的身份比较尴尬,以外人的身份和一群势力显赫的家族企业成员一起工作,情况一定比较难。
黄治伟在一家公司工作,他的直接上司常青源和财务部的经理常青法是兄弟俩,而公司总裁常中晨是他们的叔叔。黄治伟觉得常青源工作做得不错,非常胜任,而两年前刚从大学毕业即加入公司的常青法就不尽如人意,不是很称职。
常青法的职责是保证公司的电脑软件、薪酬系统和日常行政程序有效运行,但是问题经常出现。每次一出问题,常青源就会站在他弟弟常青法一边,然后常青法就会开始补救由于他自己的失误造成的问题。
除了黄治伟,公司很多其他员工对于常青法的工作私下里也颇有微辞,但是他们都不敢对常青源说只言片语。因为如果这些抱怨被常青源知道,常青源甚至可能会解雇他们以求耳根清静。黄治伟觉得公司这样的体系是不公平的。那么他是应该和常青源走得更近,以求融入这个家族,还是应该更多地帮助常青法?抑或是和常青源一道寻求一个解决办法呢?
为促成转变,黄治伟采取了好几种策略。他私下里和常青源会谈,让常青源更多地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其他员工的高度不满。他还提供一些建议,以求体面解决问题,比如给常青法提供进一步的培训。因为常青源也许不是很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他对这一情况有更充分的了解,也许会促进公司进行有益的转变。为了使常青源更了解情况,黄治伟可以留心一下常青法什么时候做错了什么事,导致公司运作效率下降。
有了对这些问题的记录,黄治伟在和他的主管(常青源)讨论这个问题时就会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他还叫上另一位对常青法的表现感到不满的经理,以证明存在这种想法的并非他一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常青源了解公司里对于常青法的不满情绪是多么的普遍,相应地他也会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同时他也给常青法提供反馈,让他了解由他所打理的系统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从而帮助他找到改进的办法。这种帮助不但拉近黄治伟和常青法的距离,也使他和其他家族成员走得更近。如果你能够帮助一位处于麻烦中的家族成员,也许这个家族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如果你很善于解决连上司都不容易处理好的问题时,尤其是在家庭成员中都游刃有余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属于一个成功的经理人了,也没什么问题能够难倒你了。
《男得糊涂》 职场上的糊涂保持最佳距离(1)
职场里讨生活的男人,也有种种不如意,可是谁又能超出世外呢?除非当神仙,不闻柴米油盐气。有上司有下属,到底男人要怎么样在职场里游刃有余呢?有的时候老板和你关系密切,有的时候他也会看你不顺眼,找一个爱人都要多年时间,想要和老板处得跟情人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和他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才是最好的呢?
分清位置
会议室现在气氛非常紧张,大家都看着老板和屠斌,两人正斗得脸红脖子粗。
“你还要辩解?!你给我出去!”
屠斌站起身,推开椅子,往会议室门口方向走去。坐在会议桌正前方的老板,看着他气冲冲的样子,更是怒不可遏地吼道:“你走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
屠斌“砰”地关上门,身后没有传来老板的挽留。他心灰意冷,没想到跟了老板几年的感情,也没有换回老板的一点点后悔的感觉。
其实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因为某件事的处理两人意思不一,老板想一拍板定了的事,屠斌却仗着平时和老板亲如兄弟当众顶撞起来,分辩着这事不可行的地方,一向好面子的老板在其他员工面前下不了台,于是呵斥了几句,谁知道没一点眼色的屠斌还真就走了出去。老板最后吼的那句其实是在提醒他,不要拿走来逼他,可惜开弓没有回头箭,屠斌当时自觉没有退路,只好一直向前了。
本来只是一场无法预料的擦枪走火,屠斌毕竟为公司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也是老板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虽然后来屠斌还是被老板叫了回来,但是屠斌再也不敢仗着和老板平时感情深厚发脾气了,因为老板和他毕竟有这一层关系在中间,无论何时也不能失态,他是掌握你生死大权的上帝,再有这样的场面,估计无论如何老板也会挥泪斩马谡,他的权威一点也没有了,你就是功高也不能盖主啊!
职场现实得很,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哪怕你是他的心腹爱将。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处理好和老板的关系,在老板生气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不能当面顶撞,给他面子实际上就是给你自己面子,当众拆老板的台是职场上的大忌。老板拥有恩威并济的赏罚筹码,而你呢?地球离了你还是照样地转。所以对老板,还是要体现君臣之间的区别。
增加距离
你曾经和老板起过冲突吗?你能保证时时刻刻明了老板的情绪感受吗?有一点大家都知道,有时心情的转变会比专业能力或事实真相本身更重要。当权力的刀锋一挥,一句话就足以让你陷入水深火热,百口莫辩。
一位在电器业工作的小郭对此深有感触。当上司信任他的时候,两人关系比兄弟还亲,但有次因事吵过架之后,他以为就事论事,上司不会把这个放在心上的,后来才发现原来自己想错了,本来去上级单位学习进修的事也变成了别人,而有好的机会升职时,上司也说要考虑考虑。
最后小郭才体会到,能力好只是上司对你的基本要求。到一定程度,上司会希望身边有对他忠心耿耿的人,对属下就会有更多的期望。以前他安排你做事,当他把你当做自己人后,他就希望你要懂得主动帮他想。这种需求就像情人对你索要无微不至的爱那样永无止境,如何配合就看个人感受度。
事实上,许多部属与主管间的冲突,往往也是因为这种认知落差而产生。千万不要以为和上司距离近就是最好,适当的时候糊涂一点,保持一点距离,可能这样关系会更客观一点。有时太亲密了,大家都不容易拉下面子,而一旦撕破脸皮,再补好总是有些裂痕。所以,不要太过强求和所有人员都处理得非常好,这样合作起来可能会更加和谐一点。
消除不安
顾有顺的主管生病了,估计得住院休养一段时间。主管平时对他也是相当放心,疼爱有加,小顾不想让主管再烦心于公事,希望他安心养病,也为了报答主管平时对自己的栽培,所以自己一肩挑起所有决策,以为这样不让他费心就是给主管的最大安慰,所以做得兢兢业业。
可是当他去探主管病的时候,才发觉那种想法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平时对他很好的主管很奇怪地对他说:“顾有顺你权力好大啊!”搞得他一头雾水,看到亲切的主管板着个脸,小顾都有点发懵了。可是在医院的那种场合他也不能问他为什么,只好闷闷不乐地回来了。
事后他才悟出,这么做是让主管有点下不了台,以为小顾想取他而代之,毕竟在职场上这点是很忌讳的,小顾却还以为是帮了主管的忙,看来两人的想法没有统一,就因为这样造成了主管的误解。后来小顾注意到了这点,有一点什么重要的事就去和主管商量,两人一起把这些事打理得好好的,后面主管回来之后,两人还是合作得很好。
小顾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大家自以为努力工作的同时,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想法,也会造成很多的误会。在这点上,可就不能糊涂了,要搞清楚情况,多和上司商量,哪怕是自以为对的事情,也必须得到上司的理解和支持。否则你做得越好,反而会给上司带来极大的不安与焦虑,甚至可能让他以为你与他会有职位竞争关系,开始磨刀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