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386-千万别教坏孩子 >

第14节

5386-千万别教坏孩子-第14节

小说: 5386-千万别教坏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的出现呢?    
    作为家长来说,就是首先要教育孩子向善。不管和同龄人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最好不要采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暴易暴的结果,只能会激起更强烈的暴力。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来自外界的暴力伤害,敢于和善于与暴力行为实施者斗智斗勇。    
    再一个,就是要给孩子营造出一个没有暴力的环境。比如,家长之间发生矛盾时,不论孩子是否在自己面前,都不要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否则,就会给孩子形成误导,以为暴力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好办法;再比如,对于宣扬暴力的影视作品和图书,要引导孩子正确欣赏,或者干脆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方法,给孩子进行作品分级,适合孩子看的,就不妨鼓励;不适合的,则必须制止。    
    作为学校来说,也同样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事实上,与家庭相比,学校发生暴力冲突的事情更多,而且这种暴力并不只是发生在学生之间,有时,在师生之间也会发生。这样,在对待校园暴力的问题上,学校就必须格外慎重,既不能草率处理,如简单地进行处罚,也不能上纲上线,甚至干脆就将学生开除了之。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对学生形成误导,甚至将学生推向更深的深渊。    
    同时,对于引进的一些教材和课外读物,也必须慎重。诸如在校园里出现《宋江怒杀阎婆惜》这样的语文自读课本,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类自读课本,学校必须付起责任来,而决不能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任由这些东西流进校园。即便是对国家统一教材的讲授,老师也必须有意识地对涉及暴力的内容,进行理性和有建设性的批判,切忌盲目颂扬暴力。否则,就会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地埋下暴力的种子。


第二辑 倡导法制精神商业广告误导教育

    对于教育,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哪怕有些环节具体而微到一句口头禅、一件生活中的琐事、一个不经意的故事。对儿童来说,为他们设计好科学的宏观教育方向固然重要,但微观的教育实践却更为关键。    
    新华社2005年3月17日报道,为规范中小学作业本的使用,南昌市中小学校在新学年里统一发放了作业本。可其中英语作业本的封二、封三竟出现了整版彩色的“e百分”学生英语掌上电脑的商业广告。在封二广告中除了“英语要学好,快用e百分”的字样,还在页面下栏标有经销地址及联系电话。一位姓周的家长说,为了与同学攀比,孩子哭着闹着向家长索买“e百分”。无形之中,这些还没走向社会的孩子滋长了一种畸形的消费观念。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商业广告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极其感性的水平上。一句动听的话,或者一幅好看的画,都会对他们产生难以抵御的诱惑。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商业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丝毫不亚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大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作用。“e百分”学生英语掌上电脑之所以选择中小学生作业本做商业广告,其商业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目的恰恰是建立在利用儿童心理的基础之上的。    
    能否针对特定的人群,用合适的形式,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载体将广告内容发布出来,是广告成功的关键。正因如此,首先作为经济人的商业广告主,莫不千方百计寻求三者的最佳结合。毕竟,广告最大程度的成功,就意味着商业利益最大程度的获取。因而,从纯粹商业角度上说,商业广告主选择中小学生作业本作为发布商业广告的载体无可厚非。然而,由于中小学生作业本的特殊性,它又必须被严格禁止。否则,就极有可能误导正常的学校和家庭教育。    
    “英语要学好,快用e百分”,这是“e百分”学生英语掌上电脑的广告语。尽管成年人会对这种广告性质的说法保持最大理性,但儿童却不会如此理性,所以才会出现孩子哭着闹着向家长索买的事情。这也正是“e百分”的广告主最想达到的广告效果。可是,儿童不理性是正常的,成年人不理性就不正常了,对这些作业本的综合质量负有监督责任的成年人,如工商管理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等视商业广告而不见,就更不正常。    
    之所以说他们更不正常,是因为他们明知商业广告“入侵”作业本是不可行的,而且这种商业广告打出的广告语,并不一定真的符合科学教育规律,最终可能导致家长和学生受害———家长损失钱财,学生迷信工具,但却出于种种自利目的放弃了自身的职守,对其大开绿灯。实际上,这种伤害还是表面上的,更深层次的伤害是:一旦商品没有广告宣传中所说的那么有效,儿童就会对通过由作业本等表现出来的正规教育体系丧失信任感,认为商品和作业本都欺骗了自己。    
    对于教育,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哪怕有些环节具体而微到一句口头禅、一件生活中的琐事、一个不经意的故事。对儿童来说,为他们设计好科学的宏观教育方向固然重要,但微观的教育实践却更为关键。如果只顾及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所谓的宏观教育方向,也就只能通向梦中的海市蜃楼。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前者,而偏偏把后者置于脑后。“e百分”的商业广告在中小学生作业本里出现,只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教育指南    
    作业本刊登商业性广告,却又能一路绿灯,直奔校园。这就说明,很多人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在内,对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不够关注;或者说,在一些利益的驱动下,“出卖”了细节教育。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孩子的终生教育问题,竟然不如一点点金钱更为重要。    
    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就如上面所说的,一句口头禅、一件生活中的琐事、一个不经意的故事,都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这些,作为家长、老师,以及整个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比如,如果你习惯于说一些带有不文明性质的口头禅,那么,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也就会把这些口头禅“移植”到自己身上,连带“移植”的还有一些不讲文明的坏习惯。    
    家长、老师,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甚至能够创造出一番人生的功业。这是正常的心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要想让这种希望化为成功的果实,就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努力完善修养,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够对孩子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比如,当你领着孩子站在十字路口时,也许红灯亮处并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这时,如果你毫不在意地闯红灯而去,并且的确没有发生什么危险,那么,你就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可以不守交通规则的印象,甚至会让他养成这样一个坏习惯。从表面上看,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小缺点,或者根本不会认为这是什么缺点,但实际上,你已经在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埋下了一枚危险的地雷。很可能就会有那么一天,当刺耳的刹车声响起时,一个令人遗憾的悲剧,就永远定格在了你的孩子身上。    
    只有注重每一个良好细节的培育与完善,才能够使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也才能够全面提升孩子的文明素质,从而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细节成就人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二辑 倡导法制精神铲除旧思想

    大学理当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先进的文化、创新的思维、宽容的气度等借此生发,然后流播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惟其如此,才能成就大学之大,才能成就大学之美。    
    《南方都市报》2003年10月28日曾报道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近日向学生发放了一张“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十一类基本表现”宣传单,“公共场所男女勾肩搭背、拥抱接吻”等被列入其中。该大学发放宣传单的目的,是要学生“认真学习,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互相监督,告别陋习,改掉学习、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及其他的不良习惯和作风,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不是特例。《羊城晚报》同年6月10日曾报道,深圳大学在试行校规中规定“校园内禁止男女学生拉手、挽手臂、搂腰、搭肩、拥抱、接吻等行为”。校方称,如果不约束这种行为,学生就会过分强调自我和自由,要整顿学校的精神风貌,维护学校的公众形象,就应倡导公共道德。在暨南大学2001年修订的《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中,有“在校园公共场所内男女学生交往举止庸俗、亲亲搂搂,经劝告不听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的条文。    
    身为成年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情感需要,谈情说爱,有亲密行为是必然的。这是自然美的流露、人性美的张扬、文化美的展现,理所当然是文明的。既是文明的,就可以在公共场所出现,只要这样做对他人的利益无损,人们就不能也没必要对此说三道四。这是大学生的权利,也是他们的自由,更是我们制定现代社会公序良俗的基本准则。把文明说成不文明甚至陋习、庸俗,并且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加以约束甚至处罚,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表现。    
    因职能所在、性质所系,大学理当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先进的文化、创新的思维、宽容的气度等借此生发,然后流播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惟其如此,才能成就大学之大,才能成就大学之美。如果大学不但没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反而还要乐此不疲地充当旧思想最顽固的堡垒,那么,它和中世纪欧洲国家一味残害社会进步力量的宗教裁判所,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一旦大学堕落到了这个地步,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就不是孕育、催生、推动,而是阻碍、消灭社会进步力量了。    
    避孕套自动售卖机已进入大学校园了,人们上大学的年龄也不受限了,新婚姻法规定只要成年男女双方同意,无需单位证明就能领结婚证合法养儿育女了,可一些大学还在认真扮演旧思想卫护者的角色,借业已腐朽的所谓公序良俗之名,不惜公开卖力打击成年大学生的亲密行为,连男女生拉手都要禁止,更不必说怀孕了!重庆邮电学院的那对大学生情侣,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被开除的。这是大学既不自知,也不自省的悲哀与耻辱。    
    岂不知,这类事情深究起来,说大了,是大学下位的校规违反了上位的国法;说小了,是大学背弃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真正的大学精神。    
    教育指南    
    如今的中国个别大学把大学生之间的“谈情说爱”,当成了不文明的、丑陋的、甚至是罪恶的东西!可是,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如今的世界,又已经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爱情,这个自古以来无比神圣、美好、纯洁的精神珍宝,在今天的个别中国大学里,怎么就如此不堪入目?    
    对此,我只能说,在我们的身边,封建思想观念的残余,依然在兴风作浪,既戕害着高贵的人性,也阻碍着思想的进步。而这一点,又由于偏执的、扭曲的思想影响而变本加厉,以致出现了文章中所说的种种荒谬之举。在这里,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学当政者,也告诉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爱情,从来就没有像一部分人想像的那样污秽不堪。    
    嘟儿是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教授邓正来先生的女儿,在我于2005年7月1日访问邓先生时,她还只是一个十几岁、刚上初中的小姑娘。和天下绝大多数父亲一样,一提起女儿,邓先生就喜形于色,骄傲、得意、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即便与他最痴迷的治学相比,嘟儿的魅力也要远远超过治学。这一点,从邓先生的言谈举止上,完全可以一眼看穿,想掩饰都掩饰不住。而实际上,邓先生对嘟儿爱的痴迷,是毫不掩饰的。    
    有多爱,就有多珍惜。对嘟儿,邓先生给了她最充分的自由。比如,在处理嘟儿“早恋”的问题上,邓先生的做法就很值得深思。“早恋”这种事情,对中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无异于洪水猛兽。只要见到或者只是道听途说孩子有“早恋”迹象,往往非“堵”即“杀”,绝不允许它在孩子生活中有半点儿停留。然而,邓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干涉嘟儿的“早恋”,谈起它时,反而津津乐道,就像在讲美丽的童话一样开心、快乐。    
    “我们家嘟儿,在上初中前,就‘恋’过好几回了。”邓先生笑着对我说,“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