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一海洋-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他匆匆忙忙前往警察局借来正被通缉的重大罪犯的照片,并把照片放大好几倍,然后把他们贴在店铺的玻璃上,照片下面附上一张缉拿罪犯的说明。
照片贴出来后,来来去去的行人都被照片吸引,纷纷驻足观看。人们看到了逃犯的照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本来不想买保险柜的人,此时也想买一台。因此,摩斯的生意很快出现了明显的转机,滞销变成了热销。就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保险柜头一个月卖出48台,第二个月卖出72台,以后每月都能稳定地卖出七八十台左右。
不仅如此,因为他贴出了案犯的照片,使警察局得到了价值非凡的线索,顺利地缉拿到了案犯。因此,摩斯还荣幸地领到了警察局的表彰奖状,报纸也做了大量的报道。他也毫不客气地把表彰奖状连同报纸一并贴在玻璃窗上,可谓锦上添花,生意更加红火。
天底下的事情没有绝路,只有出路。好的思路,就是好的出路。
第一章统帅与老人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地进行,欧洲战场打得异常惨烈。兵不厌诈,战场上的情况真是变幻莫测。
有一天,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气温甚低,艾森豪威尔的汽车一路奔驰。忽然,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马路旁边,冻得瑟瑟发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译官下车了解详情,一位参谋急忙阻止说:“我们得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
人在难时拉一把,胜过送佛上西天。艾森豪威尔坚持地说:“等到警方赶到的时候,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已冻死啦!”
原来,这对老夫妇正准备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儿子,但因为车子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艾森豪威尔立即把这对老夫妇请上车,特地绕道去了趟巴黎。送完这对老夫妇之后,才风驰电掣般地赶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助人的双手比祈祷的双唇更神圣。尽管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行善图报的动机,然而,他的善心义举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报。原来,那天几个德国纳粹狙击兵虎视眈眈地埋伏在艾森豪威尔必须经过的那条路上。如果不是因善行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就很难躲过这场劫难。千军易得,一帅难求。如果艾森豪威尔因遭到伏击而身亡,那么整个二战的欧洲战史就很可能会因此而改写!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这话虽不能理解成简单的因果报应,但从总体上看,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墓碑上的一句话
内德•;兰塞姆是法国里昂最著名的牧师,一生中一万多次走到临终者的床前,聆听临终者的忏悔。他的献身精神不知感化过多少人,无论是在富人区还是在贫民窟都享有极高的威望。
兰塞姆到了84岁的时候,尽管仍然很想走近需要他的人,但由于体弱多病,已经深深感到力不从心了。他躺在教堂的一间阁楼里,酝酿写一本书,以便把自己对生命、生活和死亡的认识告诉世人。他多次动笔,几易其稿,都不满意,觉得没有很好表达出他心中想要表达的思想。
一天,一位老妇人来敲兰塞姆的门,说自己的丈夫快要不行了,临终前很想见见他。他不愿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妇人和她的丈夫失望,在别人的搀扶下,还是坚持去了。
临终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岁,年轻时曾和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说,他非常喜欢音乐,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要不然他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一生碌碌无为,感到非常的遗憾。他告诉兰塞姆,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决不会再做这样的傻事。他请求上帝宽恕他,再给他一次学习音乐的机会。
兰塞姆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答应回去后为他祈祷,并告诉他,聆听这次忏悔使自己也很受启发。
兰塞姆回到教堂,继续写书的思路更加清晰了。他拿出自己的60多本日记,决定把一些人的临终忏悔编成一本书。他认为,不管他如何论述对生命、生活和生死的认识,都不如这些临终者的话能给人们以启迪。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书的内容都从日记中圈出来了。他给书起了名字,叫《最后的话》。
可是非常意外,在法国麦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该书时,里昂发生了大地震,兰塞姆的60本日记全部毁于火灾。《基督教真理箴言报》非常惋惜地报道了这件事,把它称为基督教的“里昂大地震”。
兰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凭自己的风烛残年已经不可能全部回忆出60本日记中的内容了,因为那一年他已90高龄。
兰塞姆在临终前,对身边的人说,基督画像的后面有一只牛皮信封,那里面有他留给世人的“一句话”。他还语重心长地解释说:“那是从一万多临终者的忏悔中提炼出的一句话,那是从60本日记中提炼出的一句话,那是从90年生命历程中提炼出的一句话,那是警示世人珍惜生命、尽可能减少临终前遗憾的一句话。”
兰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罗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刻下了他亲笔书写的那一句话: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1+1>2
犹太商人佛拉尔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做铜器生意。一天,佛拉尔问儿子杰尔:“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
杰尔回答说:“35美分。”
佛拉尔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也不对,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是3.5美元。不信?你可以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手看看。”
20年后,父亲去世前给儿子留下了宝贵的遗嘱,那是他生前反复教导儿子的话:“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1加1永远大于2。”
后来,杰尔独自经营铜器店,做过铜鼓、瑞士钟表的簧片、运动会用的奖牌等等。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并成长为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然而,真正使杰尔扬名四方的竟是纽约的一堆垃圾。
纽约州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竟没有一个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杰尔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德克萨斯人笑话的时候,杰尔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加工。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木头等加工成底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杰尔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化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的现金,每磅铜的价格竟整整翻了数倍。
随着杰尔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请他到大学讲课的人也越来越多。每次讲课,学生们问杰尔最多的问题是:“成功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他几乎每次都是这样回答:“生活中有人赚钱,也有人赔钱;有人抱怨生意难做,也有人因点钞票而累得气喘吁吁。其实大家的能力都差不多,只不过有的人做事善于用大脑,有的人根本没有用大脑。这里面的差别可能就在于对商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如果用公式来表达失败的教训,那就是:1+1=2。如果用公式来表达成功的经验,那就是:1+1>2。这就是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我家祖传的关于财富的两个公式。”
第一章心态
邻居的一个老妈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伞匠,小女儿嫁给了陶匠。
有一天,她去嫁给伞匠的大女儿家,问大女儿近况如何。大女儿说,一切都很顺利,但有一件事要麻烦妈妈,那就是希望妈妈向上帝祷告,祈祷天天能下雨,让雨伞能卖得更好。
不久之后,她又到嫁给陶匠的小女儿家,问小女儿的生活如何。小女儿说,一切都很如意,但有一件事要麻烦妈妈,那就是希望妈妈向上帝祷告,祈祷天天阳光普照,让陶器更快地晒干。
老妈妈感到十分为难地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女儿一样疼。大女儿盼望下雨,小女儿盼望晴天,我到底该为谁祈祷才好呢?”
老妈妈的朋友听说了此事,笑着对老妈妈说:“你何必在两难的局面里忧愁呢?我们这里四季分明,既不旱又不涝。下雨的时候,那是上苍正眷顾着你的大女儿,而出太阳的时候,那是上苍正恩待着你的小女儿。不管是雨天还是晴天,上苍始终都在轮流而公道地关照着你的两个女儿。”
老妈妈听后,开心地笑了。
有一个朋友乘船到英国,途中遇到暴风雨,全船的很多人都惊慌失措。他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十分安详。
等到风浪过去,全船脱离了险境,朋友好奇地问这老太太:“您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
老太太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马安娜,已经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国;二女儿叫马利亚,还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的时候,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回天国,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留住我的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都一样,都可以同最心爱的女儿在一起,我怎么会害怕呢?”
人生的旅程,碰到绿灯自然是幸运,但不可能总是一路绿灯。如果总是一路绿灯,那岂不是成了单调与乏味的人生旅程。不错,有时候眼看就到了绿灯,却偏偏无情地跳出红灯。其实,这也并不是倒霉,我们可以停下来观察、思考与欣赏。上帝很公平,当红灯变成绿灯的时候,我们又可以第一个前行。
悲观的心态,使人灰心丧气;而乐观的心态,使人充满活力。马斯洛说得够精彩:“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总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心态决定人生,心态决定命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挫折、不幸、灾难或厄运降临的时候,我们务必保持乐观的心态,而不能被悲观的心态所俘虏。我们常常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态。把握住了自己的心态,也就拥有了一个美丽而安宁的精神世界。
挑战多数
日本仓敷编织公司董事长大原一郎,决心把维尼纶工业化,可在决策层中只有一个人赞成他的计划。他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于是向自己的父亲请教。
大原一郎的父亲这样启发他:“一个富有开创性的新事业,在决策层的10个人之中,如果有一两个关键人物看得准,就可以运筹开始;如果有5个人赞成,可能就已经迟了一步;如果有7至8个人赞成,恐怕就已经太晚了。”
大原一郎这样理解他父亲的话,经营决策时绝不可坐失大好良机。多数人的意见当然是要听的,但做出最后决策的应是一个人。特别是在众说纷纭的关键时刻,决策更不可能由多数人来完成。当大家都能接受和赞成决策时,那很可能已经是落后于形势的决策了,早已错过了良好的商机。
于是,大原一郎排除众人的反对,坚持把自己维尼纶工业化的计划付诸实施。结果此举在日本合成纤维界起到了带头作用,开创了显赫的业绩。
后来,大原一郎应邀到大学讲学,当谈到如何及时做出经营决策的时候,多次给学生们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之后,科学界议论纷纷,褒贬不一。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爱因斯坦知道后,禁不住哈哈大笑。他说:“一百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我看一个人出面也就足够了。”
真理与赞成人数或反对人数的多少并没有必然联系。多数人赞成的探索,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探索;多数人反对的探索,也并不一定都是错误的探索。真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