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一滴一海洋 >

第24节

一滴一海洋-第24节

小说: 一滴一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就是这样    
    英国大科学家、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总走人人都走的大路,有时需要另辟蹊径前往云林深处,那里会令你发现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和景物。”    
    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巨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便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原来,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    
    在痛定思痛之后,农夫认识到:“不应当把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无聊的痛苦之中,不应当被木已成舟的损失所击垮,而应当寻求如何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转化为有利因素,并创造性地从损失中获得利润。”后来,农夫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把这块贫瘠山坡地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建设为响尾蛇的生产基地。于是,他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    
    由于他独到的眼光和不懈地努力,仅仅几年的光景,生意越做越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年到他农场来考察、参观的就高达几万人次。他所在的村子,后来也改名为远近闻名的响尾蛇村。    
    如果说农夫从损失中获得了成功,那么花旗银行则是从灾难中获得了成功。    
    在洛杉矶那次历史上少有的大地震之后,许多人致富的梦想也随之变成了一片瓦砾。然而,就在地震当夜的清晨,一个没有被地震灾难所压倒的人,看到几乎所有的小本投资者都急需恢复生产的资金。于是,他把一块木板往两个大铁皮桶上一放,开始了废墟上的小额信贷业务。就这样,这个没顾得上在瓦砾中叹息的人,及时发现和抓住了机会,在当时大银行不屑一顾的小额信贷业务中闯进了资金市场,最终发展成为全球大名鼎鼎的花旗银行。    
    生活就是这样,损失中隐藏着赢利,黑暗中孕育着光亮,灾难中隐藏着商机,柔弱中孕育着刚强。    
    生活就是这样,不幸所失去的,命运常常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就像桂花枯萎的时候,菊花又扮靓秋妆。    
    生活就是这样,败棋中有胜招,并不是缺少转机和希望,而是缺少反败为胜的智慧和眼光。    
    两位老人的座右铭    
    有这样两则消息:    
    在美国,55岁以上仍在受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共有170万人。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位72岁的老年妇女已经获得学位,当上了律师助理,还有一位93岁的老年人正在学习法语,准备进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    
    在日本,于1969年成立了一个名叫“印南野学园”的日本第一家老人大学。这家大学规定的入学年龄是60岁以上,平均年龄是74岁。    
    读完上面的两则消息之后,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两位老人的座右铭。    
    第一位老人的座右铭,是英国的李约瑟90岁时留下的。    
    李约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生物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他37岁那年开始了人生新的长征,学写汉字,学说中国话,一字一字地啃古汉语。终于,他成为一个中国通。54岁那年,他出版了中国科技史第一卷,到他90岁时已出了15卷。1989年,老来丧偶的李约瑟与在共同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结下了深厚情谊的鲁桂珍,在教堂里举行了结婚典礼。这一年他90岁。    
    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两个80开外的老人站在一起,或许看上去有点滑稽。但是我的座右铭是:‘就是迟了,也比不做强。’”    
    第二位老人的座右铭,是瑞士的马德祖•;博雷尔96岁时留下的。    
    马德祖•;博雷尔自从在电视上看到了现代热气球、三角翼滑行器和斜坡降落伞以后,就常在家人面前叨叨,说她非常想试试飞行。家人起先以为她是在开玩笑,但后来经不住老人的多次反复要求,终于答应让她乘一次斜坡降落伞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    
    这一天,马德祖•;博雷尔兴致勃勃地在家人和医生的陪同下出发了。她的医生还是有些担心,因为起飞点高达海拔1450米。一般地说,这种年龄的老人爬高不应超过海拔1200米。老人不但没有不适反应,还爬了一段汽车不能上去的山路。在路边休息的游客给她让座,她却回答说:“我今天不是来坐的,而是来飞的。”她戴上头盔,穿上夹衣,脸上没有半点胆怯,陪她飞行的两位助手在斜坡上助跑了十来米,降落伞就起飞了……    
    20分钟后,马祖德•;博雷尔降落在日内瓦湖畔的小城维尔纳夫。她兴奋异常地对跑来迎接她的家人说:“真棒极了!太漂亮了!我像鸟一样自由飞翔,从空中看到了我所熟悉的城堡、湖心岛屿和湖里的水草,只是时间太短了!”    
    这位96岁的老人乘着降落伞像鸟一样在蓝天上飞翔,从高处俯视自己的家乡——日内瓦湖,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在她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孩童般的天真,看到了生命的潜能、欢乐和奇迹,看到了战胜懦怯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却看不到丝毫衰老的痕迹。    
    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留下了一句座右铭:“永远不晚!”    
    如果说英国的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老人90岁时留下的座右铭,是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达了对进取人生的感悟和赞美,那么瑞士的马德祖•;博雷尔老人96岁时留下的座右铭,则是用浪漫主义的方式表达了对进取人生的感悟和赞美。这两位老人的座右铭不仅值得老年人记住,而且值得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记住:    
    “就是迟了,也比不做强。”    
    “永远不晚!”


一滴一海洋工作着就是快乐的

    有一位打字小姐,在一家很大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心工作。每天上班,她都不停地打字,这已经够枯燥乏味了。最使她感到枯燥乏味的是,每个月要花几天的时间填写一份又一份塞满了统计数字的报表。    
    怎么使这令人厌烦的工作变成充满快乐的工作呢?她开始向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数量挑战。每天早上,她都点清前一天打出文字和所填报表的总量,然后集中精力、竭尽全力去打破前一天的工作记录。她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刷新自己的工作记录。结果,她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常常在半天就能高质量地完成一天的全部工作。    
    她这样做,是为了得到赞扬吗?不是;是为了得到感谢吗?不是;是为了加薪或者提升吗?也不是。她只是为了很快乐地去完成那些似乎没有快乐的工作。这样,她就剩下了不少精力,可以心安理得地学习,心安理得地休息,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更多的快乐。    
    还有一位朋友的女孩在外地工作,也是打字小姐。她做得更妙,把没有快乐的工作,当成很有快乐的工作,结果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她将自己的故事,写信讲给了父母:    
    “我们办公室有四个打字小姐,仍然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天,副经理一定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打一遍。我告诉他,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重打。他却对我说,如果我不愿意重打,他就去找愿意打的人来打。我简直气晕了。但是我想到,如果我不打,就会有很多人来抓住这个机会,代替我的工作位子。何况人家给我薪水,要求我做这项工作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于是,我便假设喜欢这项工作,高高兴兴地做。奇怪的是,这样一假设,我好像真的喜欢这项工作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这个发现,使我改变了过去的工作态度,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很不错的打字员。后来有一位主管需要私人秘书,就让我去担任了那份新的职务。”    
    工作着就是快乐的。世界上不是缺少快乐的工作,而是缺少发现快乐工作的眼睛和心灵。    
    别忘了打口井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小溪,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两个和尚都会准时下山到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俩便成了好朋友。就这样,日复一日,时间在挑水中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这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    
    到了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也没有下山挑水。到了第三天,还是没有下山挑水。又过了一个星期,仍然没有下山挑水。右边这座山的和尚想打听朋友的消息,可没碰到从左边这座山下来的挑水人。到了一个月的时候,他实在太不放心了,心想“我的朋友大概是生病了。我要过去探望朋友,看看能帮朋友做点什么。”    
    于是,右边这座山的和尚爬上了左边的那座山,当看到自己的朋友时,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自己的朋友正在庙前指导众人打太极拳,真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根本不可能是个病人。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们不喝水吗﹖”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    
    随即便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了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挑完水、做完分内的工作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也能挖多少算多少。最后终于挖出了水。从那以后,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也就可以有更多时间钻研喜爱的太极拳了。”    
    那井旁边立着一块石碑,正面写着“休闲井”三个字,背面是一首诗:“一日一锨,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石碑上的字苍劲有力,是擅长书法的住持写的。    
    右边这座山的和尚看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到“人之差距在于休闲!”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送朋友下山,分别时语重心长地说:“别忘了用休闲时间打一口井……”    
    社会发展到现在,一个人一生的闲暇时间相当于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之和的2倍,仅每年的每周双休日和节假日就有114天。闲暇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仅次于生活必需时间的第二大时间段。如果右边这座山的和尚还在,一定会对更多的朋友说:“别忘了用休闲时间打一口适合自己的井。”    
    结束永远是开始    
    1974年,也许是尼克松一生中最黯然失色的一段日子。他为水门事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被迫辞去总统一职,而且蒙受着难以洗刷的耻辱。许多新闻媒体穷追猛打,无数平民百姓冷嘲热讽,不少熟人朋友离他而去,搞得尼克松狼狈不堪,一蹶不振,以至患上了内分泌失调和血栓性静脉炎,昔日的辉煌转眼就成为了遥远的过去。    
    然而,尼克松毕竟没有被惨败彻底打垮,更没有向惨败缴械投降。1974年8月9日,也就是尼克松任总统的最后一天,他的一段话隐约透露了东山再起的不屈心声:“当我们的亲人去世时,当我们在竞选中失利时,当我们经历败北时,我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不对,这只是开始,永远只是开始。”    
    一个人之所以不怕失败,是因为他确信还有未来,还有希望。尼克松在下台后的日子里,把全部的感情和智慧都倾注到阅读和写作上,反思自己的过去,评论美国政治的得失。他接连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一系列著作,主要有《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别再有越南》《1999:不战而胜》和《超越和平》。他以独特的方式充实自己的生命,释放自己的能量,提升自己的价值,继续推动美国的内政外交,让对过错的一路忏悔闪烁出耀眼的光华。尼克松凭借老骥伏枥的顽强努力,终于又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改变了历史对自己的评价。    
    被迫辞职20年之后的1994年4月22日,81岁的尼克松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白宫宣布葬礼那天为全国哀悼日,政府停止办公、邮局中断投递。克林顿总统代表国家对这位前总统表示哀悼与敬意,88个国家的四百多名代表和来自各界的两千多名要人参加了隆重的葬礼。    
    一个人最有魅力的光辉,并不是永不坠落,而是每次坠落之后都能再次升起。面对尼克松的去世,美国政府和人民重新评价了他的一生,赞扬他是位出色的政治家,是位为数不多的伟大总统之一。如果说1974年尼克松从人生的巅峰堕入了人生的低谷,那么在告别人生的1994年,他又由人生的低谷再次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正如有人所描绘的那样:“尼克松的驼峰式的人生轨迹说明,跌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