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有的家长认为是因为有了教委的章他们才上当受骗,咱们教委有责任吗?
孙:有也是北京的责任,教委没有责任。
那么,作为这一事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北京京桥大学如何解释这件事呢?保成学校杨银举校长对这个当年的合作伙伴很生气。
记:北京这边怎么解释,当初承诺的事现在又办不成了?
杨:就是因为濮阳告状。
记:他认为他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比如赔偿?
杨:他们现在也很硬,我们生气就在这个地方。他们说这不是他们的责任,是因为濮阳人告状,没把事情办成。
记:他们认为责任在告状人?
杨:对。
杨校长告诉记者,去年高考前夕,有人向北京市教委举报了这件事,北京市教委勒令京桥大学立即停办此事,并处理了相关责任人。但是,对于赔偿的问题,京桥大学一直没有给予答复。
记者几次拨通了北京京桥大学校长张艳梅的手机,张校长称她在外边,说话不方便,表示要给记者回电话。但是记者一直没有等到张校长的电话,再次拨打张校长的手机,却发现已经停机了。
而濮阳市市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时,京桥大学经法院合法传唤后,拒不到庭。
在这一事件的调查中,最让记者感到不解的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是违规的,但是所有人却又都参与其中,而又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如果说,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心情迫切,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濮阳市保成学校,北京京桥大学,甚至包括濮阳市教委这样的教育主管部门的所作所为就令人难以理解了。如果当初没有人举报,事情会怎样?濮阳市教委社会办学办公室主任孙同江作了回答。
记:这个事情当初运作得很正常,结果到高考前夕突然有人举报?
孙:在北京已经会考了,会考两次。
记:如果没有人举报的话,这些学生就可以按北京学籍参加高考?
孙:如果没有人举报,那就很难说了。濮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玉田认为,这种事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只不过是濮阳的这个事没有办成而已。
我们不清楚濮阳保成学校和北京京桥大学到底如何运作这个事,但有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如果真的能办成,说明我们有关部门在管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漏洞。异地注册学籍不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而且,不仅没有改变高考地域差别的不公平现象,还会造成更大程度上的不公平。
今年5月17日濮阳市市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决书称:本案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协议时,均应明知原告不在户口所在地报考的行为及欲通过被告办理北京准考户口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双方均有过错,其损失保成学校负担70%,学生家长负担30%,第三人京桥大学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法院一审判决,原被告双方均不满意。据了解,目前濮阳保成学校已经向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九章 异地高考毁了大学梦3。少数人的故事
文/徐冰
新闻界的朋友都知道,在西方新闻界有这样一个理念:就是少数人大于多数人。据说有一位报社总编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死亡是一场悲剧,一群人的死亡只是一个数字。意思是说,如果新闻只是笼统地报道某一新闻事件,就难以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而应该抓住一两个个案,用故事化情节化的描写赚取读者的关注。例如,在美国的新闻里面,某个遥远的,跟美国没有什么关系的地区发生的战争灾难导致很多人死亡的消息往往只是寥寥数语,而国内某一个明星的凶杀案却会连篇累牍,占尽风光。据说这一点深为国内某些学者所不屑,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堕落的又一佐证。
但是,如果从新闻规律来讲,这个理念无疑是对的。从人们的心理接受来讲,人们对某一个具体人物的命运的关心要远远超过对某一群人的关心。比如,报纸上经常集中关注某一个身患重病的小女孩的命运,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最后小女孩得救了。但是中国可能还有成千上万类似的人无人过问。人们可能会关注几只被硫酸烧伤了的黑熊,而不知道在很多地区难以计数的野生动物所遭受的更悲惨的命运。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认为我也是在批驳这一理念,发泄自己的不满。恰恰相反,我认为,和以前我们社会缺乏温情、整体冷漠的情况相比,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关注少数人,才能更好地关注多数人。比如,希望工程多少年来的宣传并没有让多少人记住那些枯燥的数字,但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那渴望的神情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如果从中庸或者道学的观点,我应该把关注少数人这一理念一分为二,褒扬其优点,鞭辟其不足。但我不会,因为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实际上,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对个体的关心还很不够。从小我们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个人应该服从集体,必要时甚至应该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当然,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如果要保障多数人的利益,就应该从每一个具体的人做起。西方学者经常说起这样一道两难选择命题,在一个铁路岔口上,一列火车呼啸而至。前方有两条线路,一条线上有1个人,另一条线上有10个人,已经无法闪避。如果你是一个铁路工人,必须扳道岔,你会往哪边扳?据说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这个问题显而易见,应该牺牲那1个人,而保全另外10个人。其实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就像是有的愚蠢的女人问自己的丈夫,如果我和你妈都掉到河里去,你到底先救谁一样,任何回答都不落好。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少数应该服从多数,少数人应该服从多数人,牺牲少数人来保护多数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你凭什么认为10个人就要比1个人重要?对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家庭来讲,每一个人都是最宝贵的,宝贵到胜过全世界的一切。
说到这里,您可能还有点不知所云,这是哪儿跟哪儿呀,这跟节目有什么关系吗?您先别急,领导告诉我写采访手记要离题越远越好。下面我们再转入正题。
河南省濮阳市的异地注册学籍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我很奇怪,这件事情似乎并没有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一个小地方的几十个学生的高考事件看来不算什么大事。媒体这样认为没什么,可是似乎我们的教育部门,法律机构等也都这样认为。在报道中,我的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很多部门都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违规甚至只是经济纠纷。从法院的判决书上,从教育部门对这件事的处理上,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部门对这几十名考生表现出哪怕一点点的同情。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没有采访受害考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忍心再去刺激这些还未成年的孩子。“北京学籍”梦破灭后,高考成绩受到严重影响,在同学中也成为被讥笑的对象,很多受害学生性格变得内向、敏感,有的孩子至今一提起此事,就会情绪失控,浑身颤抖。他们不但怨恨保成学校,而且怨恨自己的家长。一位当初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入保成学校的父亲在见到记者时痛哭失声地说,出事至今,孩子从没有主动和他说过一句话。现在家长们和保成学校打官司都背着这些孩子,生怕他们知道后再受刺激。可见这一事件在他们的心目中会留下什么样的创伤。
其实,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学生或者家里有学生参加高考的家长都知道,高考对学生的意义何其重大。虽然一到高考就会有专家站出来告诉人们,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社会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但是,我估计他回到家就会教训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你就死定了。对高考的过分重视不是家长和学生的错,而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太注重“学而优则仕”,
太重视学历和文凭而不是个人的能力。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任何差错都会被认为是很严重的罪行,甚至株连成千上万人。当然,时代不同了,但是,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高考仍然是关系到一生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他们应该有一个说法。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濮阳市的教育部门参与了这件事,最后竟然不负任何责任。北京京桥大学的那位校长始终避而不见,似乎也没有受到什么处理。国家包括北京市的教育部门也没有给出什么说法,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也置之不理,认为是小题大做。法院认为这是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精神赔偿没有依据。这里我不是要抱怨什么,只是时常想到那几十名当初满怀希望的考生,他们的心灵中对人生对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人关心,没有人过问,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违规的,因为相比全国考生而言,他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还有一件事情。在这个报道之前,记者还做过一个和高考有关的报道。新疆阜康市200多名考生在英语听力考试中,因为考试程序出现差错,考试已经开始,学生还以为是在试听,等到明白过来,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匆匆做答,成绩受到较大影响。这次事故从记者的调查来看,设计考试程序的部门和学校负责播放听力考题的人员都有一定责任。但是,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认为自己没有错误。这岂不是怪哉?既然都没有错误,怎么会出现事故呢?
其实,考试中出现差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某些主管部门的态度。据说,当地有关部门曾经决定让这几个考点的考生补考一次,后来却临时取消。理由很冠冕,不能为了几个考生影响大局。认为如果让这几个考生补考,别的考点如果也提出类似要求怎么办,会不会损害别的考生的利益,等等。至今还没有给这些受到影响的考生一个说法。毕竟,相比全国上百万考生来说,他们只是个别。且不说让这些考生补考是否真的会影响大局,即便如此,就能因此而不顾这些考生的利益吗?对这些考生来说,所谓的大局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当有人认为这个选题事件太小的时候,笔者感到诧异,如果这当中有你自己的孩子,你会认为这是一件天大的事,如果说上百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是一件小事,那么不知我们还能关注什么大事。做节目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一个事件非常典型,或者从舆论监督的角度来说,非常恶劣,能够引起记者和听众心中的强烈的共鸣和愤慨,总是有一种冲动,要把这一事件公之于众。但是往往会有人站出来,板着面孔告诉你,这件事情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没有代表性。结果,用我们内部的黑话来讲,这个选题被枪毙了,或者说死掉了。如果我们只报道那些正常的应该发生的事件,那还叫新闻吗?连马克思他老人家都说,偶然中蕴含着必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必然是由一系列的偶然构成的,群体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新闻的意义就在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由个体来反映群体,关注少数人的命运来维护多数人的利益。
闲扯了这么多,似乎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如果给自己总结一个中心思想的话,就是我们的新闻还是过于政治化,教条化,缺少一些人文关怀,缺少一些发自内心出于良知的对于社会的主体、新闻最应该关注的主角——人的关心。有人说,任何科学都是人学,新闻也不例外。一个新闻记者,如果缺少了人的感情,缺少了对于人的关爱,
就只能是一个文字机器,就不会写出真正能震撼人心的作品。
第九章 异地高考毁了大学梦4。谁毁了他们的高考梦
文/潘多拉
河南濮阳市民办保成学校在招生专讯中承诺,可以为学生注册北京学籍,提供在北京上学及参加高考的机会。既有濮阳市教育委员会招生广告审批的大红印章,又有教委社会力量办学办公室主任孙同江出面“现场指导”,家长们仿佛吃了定心丸,岂有不信之理?于是短短几个月内,保成学校为105名濮阳籍学生办理了注册北京学籍的手续,共收取费用72万多元。事情最后弄砸了,105名考生在北京上学并高考的梦幻毁于一旦。
这件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学生及学生家长、保成学校、濮阳市教委及社会力量办学办公室主任孙同江、与保成学校联合办学的北京京桥大学。保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