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潜伏到胜出:职场晋升的10大秘籍[美-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在平日里所做的这些功课,将为你撰写三类报告提供丰富的素材:年度审查报告、个人内部履历、个人对外履历。这些报告都是要给重要人物阅读的。
第17节:提升自己的知名度(4)
应该不断地更新这些报告,以备能够随时投递。如果听说可能要设立一个相关部门时,你就赶紧把个人内部履历递交给决策者,防止他把招聘信息公布在内网上;即便不成,至少你也是跑在最前面的那个,决策者可能因此而不用再去认真考虑其他人选。
几点警告:绝大多数公司在进行内部人事调整时会有一些规定,其中有些是正式颁行的政策,有些则是不成文的惯例。假如在现在这个公司里需要告诉老板,你正在谋求公司内另一个部门的职务,记着一定要向他表明,现有部门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受到损失,同时跟他谈谈你对部门今后发展的想法。再给你出个不错的主意:隔三差五就去参加一些你估计毫无录取希望的内部面试,让老板知道,你迟早是要走的。
千万不能让公司里的人看到你的对外履历,也永远不要承认你随时备有一份对外履历。没有什么比你正在另谋高就的谣言传得更快;类似的谣言甚至比某两个员工之间发生了不正当关系之类的谣言还要难以平息。千万不能在打印机、复印机或者个人桌面上留下蛛丝马迹。如果确实听到有某个好机会,你也要等到夜深人静时再准备履历。如果与同事闲聊时谈到这个话题,你要否认自己有一份对外履历。譬如,你可以这样搪塞过去:“我好像在哪儿存了一份旧履历,不过那个早需要更新了。”
为什么迈克尔没能得到提升?
迈克尔曾竞争过某软件公司的全球业务执行副总裁一职。他的面试非常成功,几乎已经胜券在握,只需要跨过最后一道坎——通过公司内部的全面调查和心理评估,他就能大功告成了。心理咨询顾问对他的评价很高,建议他担任该职。可是,调查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原因是所有的调查人员都看到了迈克尔的内部履历,他的几个同事认为迈克尔把团队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与成绩揽为己有。就这样,迈克尔功亏一篑。老板对他说:“上层觉得你还不够成熟,不足以担此重任。”
第18节:提升自己的知名度(5)
可见,你的内部履历就像公共文件一样,有决策权的人都会看到。所以,一定要谨记那条连小学生都知道的规则:不想让全班都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写在内部履历上。
关键时刻能独当一面
如果你刚刚跨出大学校门,你最大的特长应该是你的勤奋努力。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作为职场新手,你的底子终归还很薄。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经验,你才可能完成一些重要的任务。但是,只要肯努力,总会受到关注的。
记住:关键时刻能顶上去,将使你获益匪浅。
20世纪80年代后期,正值奥克兰队俱乐部的鼎盛时期,当时戴夫斯图尔特只不过是刚刚加入该俱乐部的一名投手。老实说,他在许多赛季里表现平平,可是没有哪个赛季会少了他。原因只有一个:他在受到压力时能发挥出最高水平。每逢决战的关键时刻,只要他一上场就准赢。看他打加时赛,能让你感受到棒球的无穷魅力。每当此时,他的表情总是那么坚毅,他目光炯炯地盯着击球手,仿佛自己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投手。也许在前面的比赛中,他会栽跟头,但在决战的关键时刻,他永远是真正的胜利之王。
以适当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工作成果
让他人以恰当的方式评判自己是职场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究竟是承诺的少些、做的多些更好,还是放出“卫星”,然后证明自己能够做到更好些?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你正在努力实现某个目标——比如,得到新任命、新职务或得到晋升——那你就必须得做出些承诺。反之,如果你已经重任在肩,则不妨有所保留,不要让大家对你的期望太高。但是,不管怎么样,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切实履行。如果你总是承诺的多、兑现的少,那人们就会把你当成一个夸夸其谈之徒。
谨记:话不能随便讲,它能给你带来好处,也能让你付出代价。善于宣传自己的功劳也是一种能力。譬如,参加完一个产品交易会后,我可以这样报告:“我们的摊位在一个很偏的角落,旁边的摊主都是些笨蛋;交易会的主办方还突击检查了我们的摊位,说我们的一些产品没有场内销售许可。”但是,我也可以这样报告:“在我们展出的那块展区,我们的摊位是最火的,到我们摊位的顾客是旁边摊位的两至三倍。我们的产品都卖完了,当然有些顾客希望我们会后能送货上门。”
第19节:提升自己的知名度(6)
以上两种说法都如实地反映了交易会的情况。切记:如何描述自己的工作决定了别人如何看待你!
过去人们常说,分到公司里最差的部门不一定是件坏事。理由是,那样更容易脱颖而出。今天,情形却大不一样。公司会毫不留情地砍掉那些日益亏损的部门。所以,再主动要求去效益不好的部门有可能会让你尽早被解雇。即使你本人干得很出色。更重要的是,去了不好的部门,就等于剥夺了你同精英共事的机会。要知道,人才与人才在一起,才会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世界上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让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离群索居,失去周围其他精英的挑战与平衡。
严阵以待有关提拔的相关事项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以为提拔你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却被告知,“那个位子是你的了,只不过,我们还要走个过场。”要是没有特殊原因,老板们一般是不会“走个过场的”。要么是他们还有些保留意见,要么就是某个决策者想调查一下人事变动情况。不管他们要求你做什么——递交一份简历或者参加一个面试——都要严阵以待。如果一个比你高两级的老板之前从未见过你,他可能会审查你的简历,看看你是否具备担任新职务的资格。他们也可能从外面请一个人来和你一起参加面试。如果你不能准确回答老板提出的问题而他做到了,形势可能会骤然间不利于你。切记:这些从来都不是走走过场而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曾以为自己肯定会得到提拔,结果却空欢喜一场。务必要重视整个过程,认真按照要求,精心准备面试材料和内部简历。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定要让你的老板面子十足。只有让你的现任老板感到风光,你才能被新老板看中。
招聘与晋升的四条规则
服务生规则:你是否对服务人员粗暴无礼?你是否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的权威?专栏作家艾比盖尔范巴伦把这个称为品格测试。如何对待权力比你小的人能反映你的真实品格。迪欧办公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奥德兰在聘用高管时都会进行这项测试。假如你对待服务生的态度很粗鲁,你就不会被录用。当然,你也不必与下属成为亲密无间的挚友。但是,为人要厚道一些,要礼貌待人。
第20节:提升自己的知名度(7)
食盐规则:你在尝到食物之前会加盐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认为,这个举动表明一名主管是否有先入为主的倾向。如果候选人在品尝食物之前先加盐的话,则不会被录用。所以你要记住,当你去竞争某一职位时,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细节决定成败!教你一招餐桌礼仪:要是有人让你帮忙拿一下盐或胡椒粉的话,把两样都给他。
机场规则:许多经理都会用这一规则作出最后的决定。假如你因故要在机场滞留8小时,你愿意和某人待在一起吗?答案如果是“没门儿”,那可就不妙了。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很重要。多了解一些文化、历史知识和时事动态,有助于你通过这类测试。要知道,在现代多样化的办公场所,仅仅知道点体育赛事,或者会讲几个低俗的笑话已经远远不够了。
啤酒规则:这个规则与机场规则有些相似,只不过要不了8小时。如果经过筛选,只剩下了两三个候选人,老板最有可能与哪一位喝杯啤酒?如果选中了你,那么显然你还是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在职场上,温文尔雅,亲和力强,并且不乏幽默感的人确实很有优势。不信的话,不妨回顾一下近来的历史——美国人就是这样选总统的。
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向高层推荐自己的机会
现在,想必你已经重新修订了自己的履历。接下来,就要看你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了。
为了撰写本书,我曾走访了多位功成名就的人士。让我吃惊的是,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曾厚着脸皮走进公司高层的办公室毛遂自荐。
某工程师听说公司总裁要来视察他所在的工厂,就闯进了厂长办公室,向总裁作了自我引荐。他的这一举动使他日后逃脱了被解雇的厄运。
某位女士在高尔夫球场径直走向公司高管,对他们说:“你们的双打比赛中没有女士,让我加入,怎么样?这样才公平。”当时并没有其他女士在场,应该说这是个有些荒唐的理由。可是却奏效了!她留了下来和他们一起打高尔夫。
第21节:提升自己的知名度(8)
还有一个小伙子,他是公司欧盟销售状况的板报展示员,他主要的工作就是穿着体面的西装把各种图表展示在演示板上。在某次展示会结束后,他走到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们的面前,对他们说,他很高兴能为这家公司工作,并且告诉他们,他通晓两门外语,如果公司日后有用得上法语或德语的地方,他随时乐意效劳。
你,你的工作以及你的事业
本书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干工作与经营事业并不是一回事。你虽然有可能把工作干得很出色,却可能会忽略甚至毁掉自己的事业。这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反之,如果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经营事业而不是工作上,你有可能两者都干不好。因此,必须在工作与事业之间取得平衡。
很多人对于如何经营自己的事业并不怎么关心。他们遵循着伍迪艾伦译者注:美国著名导演、编剧、演员,代表作有《安妮霍尔》、《曼哈顿》、《岁月留声》、《人人都说我爱你》、《赛末点》等。的规则——“生活中80%的成功是自我表现。”所以,他们把时间都花在如何自我表现上,然后就拿着薪水回家。顺便说一下,在许多公司的高层中,都是这样的。
那么,剩下的20%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事业看做一个独立于你个人和工作的环节,一个需要你用心经营的环节。
让我们把你、你的工作以及你的事业当成三个不同的实体,来具体分析一下。
你≠工作。你不等同于你的工作。无论你有多大的抱负,首先要摒除你和你的工作是一回事的这种想法。你是一个多元的、有着多种性格的个人,工作怎么能完全地代表你个人?毕竟你对知识、社交、性、精神以及艺术等的需求都不可能在工作中得到满足。
你≠事业。同样,你也不等同于你的事业。你的事业可能因为疾病(无法工作了)或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中了彩票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而出现变故,但你还是你,可能你的阅历会有所改变,但你的个性却基本不会改变。
第22节:提升自己的知名度(9)
工作≠事业。你的工作与你的事业肯定不是一回事。你的事业可能涉及了多种工作,虽然大部分工作可能是在同一家公司。事业是一种战略,与你的工作息息相关,促使你在面对机遇时做出选择,是把握它、追逐它,还是放弃它。
对事业心极强的人而言,这三者相互推动,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但最终它们还是各个不同的实体。
图1你,你的事业,你的工作
与老板对话
工作一旦干了一段时间而且已经上手,自己的履历表中也添了些不错的成果时,你就应该找个时间和老板“交流”一下了。
在准备和老板谈话前,一定要搞清楚老板属于哪种类型。他是那种介意临时会面的人吗,哪怕是要谈一些严肃的话题?还是那种见面要预约的人呢?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跟他谈谈你的事业、你的前景、你的愿望等等。最重要的是,请他给你提提建议。如果你够聪明的话,就要多听少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路线。几乎所有的组织机构里,职务的晋升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比如,由职务A晋升为职务B,或是由职务1晋升到职务2,不可能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