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4302-读库0601 >

第32节

4302-读库0601-第32节

小说: 4302-读库060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周晓枫“心肝宝贝”级的作者,听说我爱她所爱,竟然充满感激,于是吃了一顿饭。  画家的电话要到手,是河北邯郸的区号,但我打了若干次,都无人接听。我对周晓枫说,你再给想想办法吧,我一定要找到他,为《读库》配图。周晓枫说,他没有手机,电话可能也换了。放心吧,我一天会给你找六回。  二十多天过去了,0601的稿件开始编辑,画家仍不见踪影。  我看着自己收藏的几幅他的插图,难道就要这样留下遗憾吗?我的心充满惆怅,就像那弯弯的月亮。  2005年11月24日,我去中华女子学院跟这里的学生探讨人生。气氛很热烈,探讨结束后,我掏出手机,看到上面有九个未接电话——是同一个号码,河北邯郸的区号!  “王增延老师吗?”我把电话拨回去,呼吸急促地问出第一句话。  “是我。晓枫今天刚找到我,让我一定要跟你联系上。”  我在电话里嘿嘿傻乐半天。  这天是感恩节。  回到家中,我在SMN上迫不及待地将那几幅画传给几个朋友,向他们炫耀,瞧,这种级别的插图,这么牛逼的作者,我终于约上了!  接下来这几天,我与王增延老师通了几次电话,商量稿子的同时,也约略知道了他的情况:王增延,44岁,居于河北武安县,供职于县文化馆,他的本职并不是画家,而是戏曲演员,他演出的剧种叫平调落子,又称武安平调与武安落子,属于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他最近来过几次北京,因为要陪爱人看病。  请允许我炫耀一下吧,他下一次来京,我可以为他效犬马之劳。  请允许我继续炫耀一下吧,王增延老师从前的两幅作品——


编辑手记《读库》编辑手记之五

    去图    
    河北赵县有座柏林禅寺,某天,书记(图书记者)丁杨去那里参禅,在门口碰到一个和尚,正跟人往门外走,一边说着:“哎,这不就是现在所说的读图时代嘛。”    
    这句话能够从一个和尚嘴里说出来,足以引起丁书记的兴趣。他于是对我转述了这幕情景。    
    呜呼。    
    我也曾经对图片迷恋过,是因为此前能看到的好图太少了;我也曾经喜欢采用图片,是因为铅字排版时发一张图实在不是一般的麻烦,所以进入激光照排时代之后,都是尽量多的用图。版面好看了许多,文字增色了许多。    
    为文章配图,至少是配一张虚头巴脑、半搭不搭边的压题图,如今成为许多报刊的不成文法则。    
    许多书,也开始把原来的版本配上插图——当然是不用交版权费的公版图片——重新出版。我看最近出版的《中国人史纲》,已经撑成了三册。当年的时代文艺版,两册不到十块钱,如今这个插图版,已经是七十五元。其实《中国人史纲》中的许多图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地图,非常方便读者的阅读理解。我见过最古怪的插图本是昆仑出版社的《1901年》,这里插一张故宫的石阶,那里插一张颐和园的古柏,摄影技术之低劣,跟我都有一拼。    
    我对如今的读图时代已经有些厌倦,是因为图片出现得太多了,有些尽管漂亮华美,但也平庸空洞。在网上一搜,比其精美的免费图片都一把一把的,何苦再让读者花钱买呢?    
    于是,在《读库》的编辑过程中,我也慢慢理清了思路,让图片具有它应该具备的价值,毫不留情地剔除那些毫无意义只为活跃版面或撑页码的配图,那些读者都能够想像得到、能在别处见到的图片。    
    纯文本也有纯文本的美感。至少,应该把油墨用在最值得用的地方。    
    套用“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这句话,我发明了两句绕口令:插图于不可不图,去图于可以不图。


编辑手记《读库》编辑手记之六

    小聪明    
    前天是2006年1月6日,《读库0601》扉页上标的出版时间就是这一天。遗憾的是,0601的终审样还在出版社压着,等着主管部门的审批。圣诞节、元旦、《小强历险记》首映式,我设想过好几个0601面世的时间,均未遂。只能用“万事开头难”来安慰自己了。    
    有许多朋友问15号能否看到0601,这个我也说不好了。第一期的手续的确多一些,并且有关机构的效率也的确惊人。如今这本书就那么被挂着,也不说不能出,但也不让你能出。依我看,春节前能完成印制就很好了。好在,发行各环节已基本谈妥,我也会先把信封填好,一拿到书,就塞进去给大家寄出。    
    这次的拖延有一个唯一的好处,就是有时间把稿子又做了一些调整。    
    胡淑芬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他的《无厘头时报》给许多人带来快感。我约他给每期《读库》写一些时报。软硬兼施之下,他应承下来。0601写了,也排好版,送出版社终审。    
    然后,有一天,他在SMN上问我,以后能否不再让他写《无厘头时报》。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写那些卖弄小聪明的文字了。他说。    
    我沉吟一会儿,说好吧。    
    尽管有些失落,但我还是为他这种写作态度上的变化感到钦佩。我曾经感悟说,聪明往前多走一步,就成了小聪明。如今要说,小聪明往回退一步,也许就是大智慧。    
    于是我就跟他商量,现在0601还未付印,干脆把这一期上的也撤下来吧。    
    他说好吧。    
    我将淑芬的稿子撤掉,又将刚刚收到并珍藏、准备用到0602期的高尔泰先生的一篇稿子放进去。调整页码、从全书的边边角角多腾出些空间,终于安排妥当。做完这些,我内心很是兴奋。    
    不仅仅是一篇稿件的替换,而是我的方向感更加明确了一些。    
    读者从网络上可以免费看到许多东西,花五毛钱买份北青北晚、花一块钱买份新*京*报,也可以廉价看到许多东西,却花二三十元买你一本书,要让人家看到什么?    
    经过这次调整,我的思路清晰了许多。


编辑手记《读库》编辑手记之七

    不由分说     
    昨天去首都体育馆看史航、孟京辉的《魔山》。在门口,这小子先给我打起了预防针,“非常遗憾,排演时间短,有关部门给删了不少情节和台词。”他将《魔山》一书拿出来,“舞台上只体现出了我原作的十分之一。”    
    我马上将心理预期降低几个档次,进了体育馆。    
    有一类作品就是这样的,总需要在作品之外多加许多解释和表白。比如我曾经生产的那些书,当然没脸主动送人,别人来要,便讪讪地搭上几句话:“设计这么次,其实不是我的主意”;“最精华的那些部分,被删了”;“确实做得不太好,但也确实情有可原”……诸如此类的话儿,提前为自己开脱。    
    就拿《读库0600》来说,也要经常跟人解释,由于就是我一个人在搞,所以有许多错字啦;因为不是公开出版,所以只能用一些现成的稿子啦;一些编辑意图还不是很清晰,所以呈现得并不是很理想啦……先说这么多,其实心里还是发虚。    
    “灵感只需歌唱,灵感从不解释”,黎巴嫩诗人哈·纪伯伦的话。对于一本书来说,也应该是不由分说地呈献给读者,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啊。以后的各期《读库》,倘能达到这种境界,自然就好看了。    
    这方面做的比较纯粹的,当然是《非常道》。由于各种原因,该书的序和跋在正式出版时全都刊落,干净蕴藉,反倒别有一种境界。从现在的阅读效果来看,这是一种更好的方案。    
    不过,如果不把原序跋发出来,总归是一种缺憾。《读库0601》中收入了王康和余世存的这两篇文章,相信这样的“分说”并不是多余的。


本书的连载为部分选摘 谢谢关注!蔡志忠手绘本书藏书票(图)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