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刘备-周思源-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贯中这样来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是很高明的做法,这样不仅不影响刘备的形象,同时,还可以使刘备的忠厚明君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那么为了叙述故事等方面的需要,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还有哪些改变呢?)
桃园三结义
刘备形象改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正式成为关羽,张飞的兄长。我们知道,小说一开始,就是“桃园三结义”,那么结义以后,刘备就成了正式的兄长。但是在《三国志》里面,没有明确的记载说,他们三个人是正式结拜的,没有。《三国志》里头,像关于刘备的《先主传》,根本就没有写到这个事。在关,张,黄,马,赵这五个人的合传里面,那是一篇。那么在写关羽的地方,写到了他们的关系。它是怎么说的呢?它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就是刘备,“与二人”就是关张二人,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寝则同床”睡的时候,三个人睡在一个床上,“恩若兄弟”关键是这四个字,感情,恩情“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字,好象亲兄弟。可是他不是亲兄弟,“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就是在很多人的场合下,很多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关,张这两个人“侍立终日”,总是站在刘备身旁,整天站着,一刻都不离开他,保护他,忠心耿耿,感情确实非常好。
“随先主周旋”不管刘备到什么地方,打仗也好,议事也好,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关羽和张飞,总是紧紧地跟随着他。“不避艰险”,刘,关,张三人的关系,简单地说,在《三国演义》里面,是“恩若兄弟”好象兄弟一样,并没有说,正式结拜为结义兄弟,那么为什么要出来个“桃园三结义”呢?第一,是因为他们三个人感情确实非常好,“恩若兄弟”,“不避艰险”,“侍立终日”,跟随左右,所以它有这个基础。那么现在把它写成“桃园三结义”以后,他这个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故事就更好看。第二,就是在《三国演义》,从史书《三国志》经过评话,戏曲到小说,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当中,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影响了后来的小说作者,把他写成正式结拜。就是我刚才讲了,正式结拜这种形式主要盛行在元代以后,元代尤其是因为它实行非常残酷的严厉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所以整个元朝这几十年当中,民间的反抗始终不断。
这样的话呢,它这个民间结社,秘密结社,结成秘密团体,老百姓之间结义这种情况就迅速地发展起来了。我们知道,当时推翻元朝统治那些红巾军什么其他的等等,它都跟这种帮派结社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民间结社,成为老百姓之间一种互相帮助的重要形式。那么写这个“桃园三结义”的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三国演义》它是尊刘贬曹,它要让刘备这方面的主要人物尽快出场亮相,这样的话,就会给读者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桃园三结义”就可以使刘关张三人的关系更加紧密化,世俗化,平民化,非常符合广大老百姓的这种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实际上,“桃园三结义”效果也确实很好,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有一件事情,就显得有点离谱。不过,它却是史书上记载的史实,就是有人要把自己的地盘让给刘备,但刘备却不肯接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说明刘备真的仁义厚道,还是另有原因呢?)
三让徐州
那么第三个,我就是要来讲这个问题了,就是大大加强了刘备忠厚方面的故事,加强了刘备忠厚,仁义的形象。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刘备“三让徐州”,就是刘备在徐州投靠陶谦,当时刘备力量很弱,他只有一千多人,还有几千饥民,饥饿的老百姓。那么当时陶谦已经63岁了,他身体非常不好,他很看重刘备,所以他就跟刘备讲,他说,我身体不行了,我那两儿子能力也不成,我死了以后,徐州牧,徐州牧那个地位很高了,它要管好几个(郡),附近好几个郡,就相当于一个省的样子。陶谦曾经两次跟他说,而且临终的时候,临死了,陶谦还指指自己的心说我这个是真心话,刘备始终就不答应,推托说:我能力不行,给你儿子,我们看《三国演义》就行了。
那么这个事情在《三国志》上是有记载的。《三国志》上写的,确实陶谦让位于刘备,让他来继任,我死了以后你继任,刘备一开始确实推托,但是刘备在受到别人劝说,一个陈登,一个孔融,就是“孔融让梨”那个孔融。因为刘备说袁绍势力那么大,“四世三公”,他势力那么大,让他来接管徐州,不就行了吗?结果陈登和孔融,特别是孔融,把袁绍说得一钱不植,袁绍确实不成器,这个人确实不行,结果就把刘备说服了,所以陶谦一死,刘备就接管了徐州。可是在《三国演义》里头,陶谦三次跟刘备说,刘备不答应,临死之前指着自己的心,我这是真心话,我们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古语:“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快要死了,它的叫声是听起来很哀伤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陶谦临终的时候,托付他,刘备都不接受,《三国演义》接着写到,陶谦死了,全军举哀,然后陶谦的几个主要助手把代表权力的印信绶带等等交给刘备,刘备还是不受。
第二天全城军民到衙门的大门口路上跪下痛哭,求刘备继任徐州牧,而且关于,张飞又来动员刘备,刘备这才怎么着。我们看《三国演义》写得非常有意思。“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权”就是“权且”,就是暂时我来担当这个职务,如果以后有更合适的人选,你们让别人干。
(根据史料记载,刘备之所不敢贸然担任当时徐州的最高领导,一方面固然有收买人心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备心有顾虑。他担心,一旦担任徐州的最高领导,就等于为别人攻打自己提供了借口。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想的那样,附近的军阀袁术还未等他的位子坐稳,便大举进攻。这说明,刘备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那么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是否也会有所体现呢?)
刘备托孤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备白帝城托孤所说的那句话,《三国志》上有明确的记载,他就是那么说的。“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我的孩子,就是阿斗,能够辅佐,当好这个皇帝的话,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你就自己可以在成都称王,你就当皇帝。也就是说,如果阿斗不成器,必要的时候,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当时毛宗岗就在回前总批里边对刘备这个忠厚感到可疑。“或问,先生令孔明自续,为真话乎?为假话乎?”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你以为真就是真,你认为假就是假。实际上毛宗岗的意思就是说,刘备这话不是真心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了解诸葛亮这个人,所以这件事情确实表现出刘备有虚伪的一面。明末有一位大思想家,学问家李哲,李卓吾。因为他有评点《三国演义》,他在这个地方就写了一句话。
他说:“玄德真奸雄也”。“奸雄”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三国演义》里头“奸雄”可不止曹操一个,刘备也不止一次。我这儿只举一个例子,被称为“奸雄”。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了,刘备确实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他在历史上,有很多《三国演义》里面我们就不要说了,《三国志》里面就记载他很忠厚的事情,有的《三国演义》就写进去了。比如,有一条,他当时在新野失败以后,十几万老百姓跟着他走啊,有几千辆车,那个车都是手拉的,人推的。十几万老百姓跟着他走,这意味着什么?在三国最后被统一的时候,全国人口不足1300万,那么,也就是说,当时大概全国有1%的人都在跟着刘备走,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刘备的行军速度非常慢,一天只能走十几里,后面追兵很急,所以手下的谋士和将领都劝刘备,一定要把这些老百姓甩掉,咱们赶紧走,刘备不同意,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夫”这是发语词,“济”就是“成”,就是成大事,我要成大事。
成大事怎么样?“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人就是老百姓,“归吾”归顺我,跟着我。“吾何忍弃去”我怎么忍心把这些老百姓扔掉,我自己走啊?刘备1800年前就提出了“以人为本”哪!当然啦,我们现在的以人为本有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层次,但是1800年前的刘备,能够如此不顾危险,处处想着百姓,了不起啊。古往今来,有多少君主能够做到刘备这一点。所以像这样的细节,还是有不少,因此刘备确实非常忠厚,这是他的事业成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了,有的地方无中生有,有的是被夸大了,因此有的地方就显的刘备不够实在,但这样也有好处,这个人物他色调就比较多了,多侧面,多层次,多色调。这个人物就经得起琢磨了。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讲,这样是很成功的。因此鲁迅说,为了显示刘备的忠厚,而“似伪”,对不对呢?很对,相当准确。鲁迅说的是“似伪”,“似”就是好象,接近。鲁迅没有说刘备很虚伪,对不对?所以说鲁迅的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鲁迅毕竟是鲁迅啊!我的报告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一提起三国故事里的曹操,大家都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有些戏剧或者影视剧当中,曹操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呢?北京语言大学的周思源教授走进百家讲坛,和我们客观的解读曹操。)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一)刘备-周思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