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01刘备-周思源 >

第1节

01刘备-周思源-第1节

小说: 01刘备-周思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刘备-周思源  
 
   主讲人简介: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杭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红楼梦》及古代小说研究,现、当代文艺批评、中国文化研究。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论文主要有:《质疑康雍乾“盛世”》、《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论鲁迅对的评价》。 
 
   内容简介: 
 
  一、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生。”意思是说,刘备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生活贫穷,只得与母亲一同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由此可见,当时的刘备已经非常穷困潦倒。那么,刘备是怎么起来的?谁先赏识他呢? 
 
  二、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清楚地认识到,刘备有一定的潜力,对他很不放心。好在刘备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掩饰得非常好,使得曹操放松了戒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刘备确实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智慧!由此看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突出刘备明君的特点,削弱他勇猛的一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削弱刘备勇猛的做法是很高明的。这样,不仅不影响刘备的形象,同时还可以使刘备的忠厚明君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那么,为了叙述故事等方面的需要,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还有着其他什么样的改变呢? 
 
  四、实际上,“桃园三结义”效果也确实很好,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有一件事情,就显得有点离谱!不过,它却是史书上记载的史实,就是有人要把自己的地盘让给刘备,但刘备却不肯接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说明刘备真的仁义厚道,还是另有原因呢? 
 
  五、根据史料记载,刘备之所以不敢贸然担任当时徐州的最高领导,一方面,固然有收买人心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备心有顾虑,他担心,一旦他担任徐州的最高领导,就等于为别人攻打自己提供了借口。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预想的那样,附近的军阀袁术还未等他位子坐稳,便大举进攻。 
 
  这说明,刘备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那么,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方面是否也会有所体现呢?  
   全文:  
  (用当代视角审视三国纷争,用史家眼光论说是非成败。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人物。《三国志》是西晋初年陈寿著的一部史学著作,它记载了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60年历史。由于、陈寿见到的史料有限,《三国志》的内容还不够充实,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便给《三国志》增加了很多注释。裴松之作注所引用的前代人的著作多达二百余种,有着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后来,到了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为该书的注释为基础,同时借鉴,改编,吸收大量说书戏曲中的流传的三国故事,最终写成了不朽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从而使得刘;关;张等三国故事深入人心。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走进百家讲坛为我们正说刘备) 
 
  一说起刘备,大家印象当中,他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但是鲁迅曾经批评说:“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欲显”想要显示,“长厚”就是忠厚,忠厚长者。这个“似”就是似乎,有点象虚伪,有点接近虚伪。那么鲁迅这个批评到底对还是不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为什么呢?因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他根据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作的注,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写的。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发生了三大变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他到底是忠厚还是虚伪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全面地来了解刘备的为人,全面地看待由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判断刘备到底是忠厚还是虚伪的问题。刘备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他勇猛的一面被削弱了。在咱们的印象里边,看小说《三国演义》也好,看戏曲特别是京剧也好,刘备这个人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性情温顺,善待下人,脾气非常好,有时候还显得有一点软弱。 
 
  可是刘备在《三国志》里面可不完全是这样。在《三国演义》里头,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它说了这个话,但是因为在具体描写当中,这方面削弱了,读者也不太注意,在影视里头,在戏曲里头,这种勇猛的一面,就进一步被削弱,抹掉了,所以大家没印象。《三国志》里头,周瑜讲到。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雄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刘备以枭”象枭雄那样,他本人是枭雄,手下还有关张两位熊虎大将,刘备这个人,必定不是一个能够长久地屈居于人下的。那么一个人,他一定要独立地干一番大事业,要跟咱们东吴争天下。鲁肃也讲道,刘备是枭雄。我们看一下词典,解释“枭雄”,是“智勇,杰出的人物”,有个“勇”在里面,我们也可以这么想一想,刘备如果光有仁义,忠厚,他缺乏智勇,特别是勇猛,神武的那一面,那么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么一个乱世,他怎么可能在群雄之中立足,更不要说冒尖哪,是不是?所以武勇是刘备的一个基本特点。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先生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生。”意思是说,刘备小时侯父亲去世了,生活贫穷,只能与母亲一起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由此可见,当时的刘备已经非常穷困潦倒,那么刘备是怎样起来的呢?谁先赏识他呢?) 
 
  刘备出道 
 
  最早的时候,有个人叫刘子平,《三国志》里面就记载,刘子平知刘备有武勇,“武装”的“武”,这个“武”就是武艺高强,这个“勇”就是“勇敢”,敢打敢拼,所以推荐他出来的,提拔他,当然我们在《三国演义》里头,现在我们如果仔细看,也能发现一些,就是刘备在武勇方面的特点,因为《三国志》里头,它有这方面的记载。你看《三国志》里头记载的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刘子平把他推荐出来以后,带兵打仗,当然一开始人很少。有一次刘备打仗受伤了,受重伤,他就装死,结果敌人没有发现他。因为如果他还在那儿动的话,别人再给他一刀,不就杀了吗?他装死,结果就活下来了。后来他的友军来了,就把他装到车上,因为他走不了道了,这样他才活了命。《三国演义》里边还写到,大家都很熟悉了,“三英战吕布”。 
 
  吕布一开始和张飞打,大战五十余回合,五十余个来回,不分胜负,然后关羽上去了,关羽上去以后,两个打一个,又打了三十余回合,三十个回合,还是没有战胜吕布,这时候刘备出场了,刘备的兵器是双股剑,两把剑。刘备上去以后,吕布不支,败退回城。你不管怎么说的话,主力可能是张飞和关羽,那说明刘备还是有两下子,是不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三国演义》它还是基本按照《三国志》,刘备有武勇这一面,但是总体上来说,刘备武勇的方面是被削弱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三国演义》里面它要写到很多很多人物。它必须突出这个人物最基本的最鲜明的特点。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曹操手下,孙权手下都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 
 
  所以作者没有过多地写刘备的武勇,他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知道,我刚才就讲了刘备的武勇,还可以从哪儿看得出来,还有,就是“三英战吕布”。在那个前后,曹操手下有六员大将,围攻吕布,这才把吕布打败,那是六比一,这是三比一。所以从这个地方也看得出来刘备在武艺上确实有两下子。那么你看我们很熟悉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不是讲了八大诸侯吗?当时刘备提出来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曹操把八大诸侯都贬得一钱不值。最后说,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曹操那么看得起刘备,对刘备评价如此之高,就是因为看重刘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领袖型人物,只有这个人将来有可能会对他构成威胁。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清楚地认识到,刘备有一定的潜力,对他很不放心,好在刘备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掩饰的非常好,使得曹操放松了戒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刘备确实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智慧。由此看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突出刘备明君的特点,削弱他勇猛的一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弱化勇猛的原因 
 
  《三国演义》之所以要突出突出刘备明君的特点,削弱他勇猛的一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因为三国人物很多,而且同一类型的人物也很多,比如“领袖型”,就有好几个,除了曹操,孙权以外,董卓,袁绍等等都是属于“领袖型”人物。武将那就更多了,好几十了。所以《三国演义》它的作者他注意就是在同一类型的人物当中要写出同中有异,不同人物当中要写出异中有同。比如,刘,关,张这三个人不一样,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一面。要不然,他们不可能“桃园三结义”,是不是?诸葛亮跟刘备很明显不一样,但是它异中有同,所以他们才能走到一起,才能合作那么长时间哪。因此作者他要突出人物的基本个性,有时候就不得不把他的一些次要的方面要加以淡化。第二个原因呢,是为了让有的人物形象丰满,所以就采取了一些移花接木的手法。我们印象当中刘备是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他大概除了发动彝陵之战,知道关羽被杀,当时他情绪控制不住了发动彝陵之战。除这件事情以外,几乎想不起刘备有大怒。大发脾气的时候,实际上历史上的刘备他有性格刚烈甚至暴烈的一面。有一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张飞怒打督邮”那个故事,是不是?那个督邮是个什么官呢?他是州或者郡,相当于特派员,相当于咱们省或者专区的特派员。 
 
  当时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战争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混乱了,不需要那么多官了;所以要淘汰掉一批官员,这个特派员他就有这个权,他瞧你不顺眼,你不给我贿赂,行了,你这个官甭当了,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那么在《三国演义》里头,是因为这个督邮索取贿赂不成,张飞大怒,打他,是不是,柳条打断好几根哪。而督邮当时训斥刘备的时候,刘备喏喏而退。张飞打督邮的时候,小说里面写刘备先进去,督邮训斥他,喏喏而退,显得很胆小,懦弱,然后张飞急了,进去以后就把他绑在树上就打。当时张飞这样做的时候,刘备是怒呵,制止他。可是实际上这个故事确是实有其事。《三国志》上有记载,不过,打督邮的不是张飞,是刘备,刘备当时要求见督邮,门口不让通报,不通报,不见。另外,还有一个记载,是说,这个督邮“称疾”,就假装生病,说,有病,不见,刘备当时就大怒,冲进屋里,把督邮从床上提了起来,打二百杖。这个督邮真经得起打啊。二百杖就是两百棍啊,是不是? 
 
  我想《三国志》上这个记载恐怕有点传说了,两百棍还不打扁了!像我这样有两棍子就变成五段了。一个记载是两百杖,一个记载是一百多杖,而且这督邮打了那么多杖,他还挺清醒,哀求饶命。本来刘备准备要杀了他,他哀求饶命,还没打晕,你看,所以这是刘备干的。所以刘备性格当中有非常刚烈,甚至暴烈的一面。那么为什么把这个细节挪到张飞身上呢?它是这样,就是在《三国志》里头,我们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三国志》上张飞的故事比较少。现在张飞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里头来的。当然《三国演义》里面张飞的主要故事,比如说,长坂坡等等。这个确有其事。但是总的讲,张飞的事迹比较少,因此把刘备的这个细节挪到张飞身上能够使张飞的性格更加丰满,因为他就是暴烈的那么一个形象,而刘备的故事很多,把这个细节挪走,不影响刘备。 
 
  (罗贯中这样来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是很高明的做法,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