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一个时代的侧影 >

第20节

一个时代的侧影-第20节

小说: 一个时代的侧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本本土,战争让国内变得满目疮痍。生产陷于瘫痪,物价不停飞涨,粮食和物资都极度匮乏。700多万军民从殖民地涌回日本本土后,困难局面更趋严重,唯一还能神采奕奕的只有接管日本的美国大兵。这时,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巡逻的美国士兵。复员的日本士兵则只能黯然地从他们身边走过,有时甚至要向美军致敬才能通过。    
    这时,在占领日本的美国大兵床头,好莱坞女明星照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年,好莱坞迎来了一位新人,19岁的诺玛·简·贝克尔。从春天起,诺玛就成为了一个让所有摄影家都渴望见到的著名模特儿,她身上的秋装代表了那时美国流行的趋势。然而,初入好莱坞的诺玛并不是一帆风顺,片约并不多的她还得应付美国战后的物资短缺、暴乱和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物价飞涨。《纽约每日新闻》中有一文标题为:“物价飞涨,买主气涨。牛肉价高,高过月亮。”    
    为了获得更多片约扭转生活困境,年轻的诺玛此后脱胎换骨,改走性感路线,并变换了她的头发颜色和名字,成了迷人的玛丽莲·梦露。但直到1953年出演《绅士爱美人》一片,梦露才真正开始她的璀璨星途。    
    10月中旬,在青岛,百姓们惊奇地发现,崎岖的山路上行进着一支庞大的外国军队。基本控制住日本后,美军打着帮国民党管理城市的旗号,派出9万多人先后在中国沿海登陆,并与八路军频频发生冲突。国民党4万多人也沿平汉线北上,进攻晋察鲁豫解放区。在东北,国民党任由苏联将东北的工业品作为战利品带走,只为把共产党军队赶出城市。而这一切,就发生在国共刚刚达成和平的“双十协定”后。


《一个时代的侧影》 第三部分1945年:胜利与返乡(6)

    丰子恺在抗战结束后创作了漫画《炮弹做花瓶》。抗战的硝烟渐渐散去后,人们利用各种场合呼吁和平。在张治中和美国特使赫尔利陪同下,毛泽东飞抵重庆。在机场,人们蜂拥而至,争相目睹这位中共领袖的风采。一位记者描述说:“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的,这是他的新装。”    
    在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28年过去了,毛泽东和蒋介石再次坐在一起。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协定提出,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来到。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大公报》发表了充满激情的社论,对协定的实现寄予厚望。    
    面对“双十协定”,西南联大的教授费孝通并没有抱多少希望,他敏感地察觉到一种不祥之兆。刚刚胜利,蒋介石已经利用武力赶走了云南省省主席龙云,透露出不和平的信号。    
    上一年,原本对政治没有多大兴趣的费孝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不断呼吁成立包括共产党在内的联合政府。费孝通后来这样解释说:“进民盟没有别的理由,就是爱国。当时我们连农村调查都无法进行,再那么搞下去不行了,要当亡国奴了。”    
    在访问美国时,费孝通也写文章对国民党表示强烈不满:“我在每篇文章中,都把美国当一面镜子,他们的通货膨胀不到一倍,而我们的已超过千倍;我们前线的士兵饿死行军路上,后方则花天酒地;我不禁要问,这么下去怎么得了?”     
    抗战胜利的时候,滇缅公路的公务局局长龚继成住进了医院,这位工程师的血压超过了200kpa。他曾经组织打通中印公路,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外筑路,他还筹划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条输油管道。但他最得意的是自己组织生产出来的经纬仪。他在测量工程上干了23年,深知它的重要,他说:“这是一件没有人注意的基本工作,绝对不可以看轻它。”病重以后,他除了随身的衣服,就只有它了。    
    战争结束前后,《大公报》记者徐盈一直忙着到各地采访,他也采访过龚继成等许多人,他把自己在旅途中最大的发现记载了下来:“我在中南和西南走了九省,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广大人民的面孔上,发现了我们韧性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会笑的民族,就是再有多少愁苦,我们的民族也能够用笑将它冲淡了。会笑的民族是不会失败的,他的心情始终乐观,他们真是在‘以时间换空间’,只有用笑来支撑着。”     
    1946年,龚继成病故了,没有什么人会再记得他。同样的,在抗战的那个大时代,千千万万的士兵倒下了,千千万万的民工倒下了,像蚂蚁被踩在脚下似的一点声息也没有。一个默默于自身工作的人是不容易被更多的人知道的,但战争是靠他们才能够坚持下来。历史会记住他们,哪怕只是留住他们的一个侧影。


《一个时代的侧影》 第三部分后 记(1)

    这里结集的是我们制作的30集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的文案,也就是电视节目的初稿。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因此,国内各种媒体都把抗战作为今年的报道重点,我所在的电视台也是这样。在年初的选题会上,许多栏目根据自身特点申报了有关抗战的选题,我们《见证·影像志》也不例外。    
    这个片子的想法是几年前就有了。这之前,我已经做过《百年中国》等一批历史题材记录片,对历史资料的熟稔程度已经足以向我的同行炫耀。但是在制作过去那些片子的时候,每次总有遗憾——大量的编余资料静静地躺在边上——并不是说这些资料不够珍贵,而是出于主题或节目长度的原因,许多观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历史镜头无法在屏幕上显现。那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这些资料作为节目的主干呈现给观众,而不强加给它我们主观的解释和评说,这对于中国观众更加真实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先辈曾经走过的路,的确善莫大焉。    
    于是从2004年春节开始,我们以记录片《申年记忆》开始了我们的实验。在节目中,没有个体的口述或采访,没有事先设定的主题,而是以年度为时间框架,把我们能够搜集到的当年的所有影像素材进行类型化梳理。实验的结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众的认可程度,该片的收视率和音像制品的销售量都出乎我们的意料;二是对我们熟知而观众相对陌生的影像素材进行了有效的挽救。    
    这次实验显然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所以我们在选择抗战题材制作纪录片的时候,决定沿着这条路子继续走下去。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这15年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显然无须论证,我们选择这个时间段作为我们的叙事出发点,抗日战争肯定是贯穿于始终的主旋律。但《一个时代的侧影》不是单纯的抗战史,我们给它的定位是抗战时期的社会史、生活史和民间史。因为关于抗战的更多的文本在宏大叙事、重大事件、精英人物和悲情述说方面,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展示,我们不必重复。可以说,《一个时代的侧影》是上述这些主流电视节目的有效旁证和补充。    
    中国离战争似乎很远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可能很难体会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我们最大程度地选择了百姓生活作为我们叙述的核心,目的也是为今天的人们找到体验战争的参照物。所以,在节目中,经常见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婚丧嫁娶、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意义的内容,我们要求编导在构成影像时,一定要选择当时的歌曲、电影、戏剧、小说、照片、海报、家居、娱乐、饮食之类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民俗的、有质感的东西也是基于这个考虑。准确地说,这个片子应该是在战争天空下中国百姓的生活图景,这其实也是我们反复端详这些素材之后得出的感受,从那一时期的影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命运的波折和表情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在百姓身上切肤地体现出来的。正像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的那样:“山河表里潼关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很快就感到了素材的枯竭。毕竟900分钟的容量,对于我们大脑的库存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时候,我们得到了两位先生的帮助:一位是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马英魁先生。他是与我合作多年的资料顾问,对新影厂片库的资料如数家珍。年初他新近发现的一批汪伪政权拍摄的纪录片为我们节目提供了有效的素材支持。另一位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王天竞先生。他在去年新发现了由我国最早的纪录片摄影师孙明经拍摄的多达90盒赛璐珞的胶片,为我们认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全貌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一个时代的侧影》 第三部分后 记(2)

    有人说,和西方相比,中国人缺少用影像记录历史的习惯。的确,保存至今的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资料并不多,因此我们使用了由英国、日本、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摄影师在中国拍摄的大量历史影像资料。必须说明的是,我们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当年影像的完整,这既包括纪录影片的完整性和它所负载的声音信息的完整性,也保留了大量国外制作的影片的语言的原始状态,目的是让观众更真切地体会那个年代给我们提供的所有信息。对中国的历史,鲁迅以为“从来不缺真话,而是缺少一张西方式样的,摆放真话的圆桌”。《一个时代的侧影》尝试着寻找先生首肯的这张“圆桌”,在选择历史影像的时候我们最大限度地保障资料的严谨和准确,对于那些经常被使用的似是而非的“史料镜头”,尽可能找到它的准确拍摄时间地点,做到“无一字无出处”。    
    说实话,对于历史,我们是一群没有经过史学系统理论培训的后生晚辈,因此我们从南京请来了李继锋博士。李博士是与我们长期合作的一位史学学者,多年来从事民国史研究,治学严谨。此前,他已经出版了多部史学专著。他的到来对我们这些显然缺乏“历史免疫力”的菜鸟给予了有效的匡正。6年前,杨天石先生曾经呼吁建立中国的影像史学研究,我们也谨以此书表达对前辈们的敬意吧。    
    参与这次纪录片制作的,岁数最大的编导不过30来岁,很难得在今天这样浮躁的大环境下,有这样一批人夜以继日地研读他们的祖辈曾经经历的场景。中央电视台《第一线》制片人肖同庆博士为此片的前期策划贡献了才智,中国传媒大学的何苏六教授、刘红梅博士等带领十几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这项工程,在此一并谢过。    
    按照天干地支的规律,60年是一个甲子,一个轮回。当年的那场战争距离我们已有60多年了,我相信,有心的观众会从这部纪录片中读出某种宿命的东西。我想,只有从全景的角度认识昨天和今天的社会,中国人才能在战争之前避免战争的发生,才能在战争发生后赢得战争。    
    陈晓卿     
    2005年7月23日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