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

第18节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第18节

小说: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忆起这些年狗儿上下楼的情景,每次下楼,他总是扶着楼梯。为这,王铁成不断给儿子纠正,告诉他,楼梯脏,下楼不要扶楼梯,但他总不改正,照样扶着楼梯往下走。为儿子不改掉“坏毛病”,王铁成甚至大声呵斥过。狗儿什么都不说,就知道哭。现在想来,原来是楼道里光线不好,儿子眼睛看不清,为避免跌倒他必须那样做。    
    这件事教育了王铁成,在关心孩子的饱饿冷暖时,更要悉心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为儿子同样懂感情、有尊严,他不过是难以像正常人一样表达,也就更不能委屈他。    
    有件事让王铁成痛彻肺腑。妻子去香港时,一天,家里来了朋友,王铁成净顾说话没注意孩子。当他想起孩子时,儿子已不在屋里了,他赶紧和大家一起找,一边大声喊着:“王蔚平——狗儿。”,但是没有任何回音。后来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在离家十几站地的一家旅馆里找到了孩子。原来他走失后,找家时找到这家旅馆,被好心的旅馆阿姨收留。    
    没过几天,王铁成突然发现狗儿又没在自己的房间,他赶紧到另一间屋,看见狗儿坐在沙发上,嘴里叼着烟卷儿,还冒着烟。“你怎么抽烟?”狗儿哭了,断断续续地说:“我—想—我妈妈!”王铁成一下子流出了眼泪,他明白了前几天儿子为什么走失,他是去“找妈妈”。他立即提笔给妻子写信,让她速归。信中写道:“儿子既不能没有爸,也不能没有妈。不管是金山还是银山,我们都可以不要,但必须和孩子在一起!”    
    给妻子的信写了,妻子也由香港回到了北京,也决定夫妻俩一刻不离开儿子,但为狗儿的长远着想,妻子回来后不久,王铁成也到香港工作了一段时间。在离别狗儿的日子里,狗儿给爸爸写了几十封“信”,每张纸都写满了:“爸、爸、爸……”那些“爸”字,寄托着狗儿对爸爸的思念。读着儿子一封封“来信”,王铁成一次次泪满衣襟,他何尝不想念他的狗儿,他低声呼唤着:“狗儿,爸爸很快就回到你的身边。”    
    王铁成至今珍藏着儿子的几十封信,时不时拿出来翻看一下,从中体味亲情的温暖。回京后,王铁成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夫妻俩总是和儿子在一起,即使出差也把狗儿带在身边。为了带着儿子,也为了让他多看到一些外面的世界,他们带着儿子去过上海、天津、大连、武汉、广州、长春、苏州……几十个城市都留下了他们一家的足迹,大半个中国都进入了狗儿的视野。为了让儿子有更多的乐趣,王铁成真是绞尽了脑汁。    
    最初,他给儿子买了辆小自行车,当他学会以后,他在前面使劲蹬,王铁成在后面跟着拼命跑,每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那些年,在王铁成住家的小胡同里,多少人见到过一老一少在追逐、在赛跑。人们感叹:“为了儿子,做父亲的真不容易啊!”    
    儿子从小就喜欢各种电气开关,为了满足他的要求,也为了开启他的智力,王铁成特意请人在屋里安装了一个不会有触电危险的电闸,每天开关电闸成了狗儿的“工作”。白天还好说,有时晚上他也照常“工作”,拉下电闸,屋里立刻一片漆黑,王铁成只好走到儿子面前,毕恭毕敬地“请示”儿子:“王师傅,麻烦您,能否把电闸合上,给我们送点儿电。”    
    这时的狗儿总是喜形于色,瞧一眼爸爸,俨然成了供电负责人,抬手合上电闸。王铁成的妻子是音乐老师,她是《五月的鲜花》的作者阎述诗的女儿,有很深的家学渊源。她教会了儿子弹钢琴,会十几首曲子。王铁成更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京剧尤为出色。他教儿子唱京剧和打小锣,如今,狗儿小锣打得相当专业。王铁成无论多忙,每周五必带着儿子汇聚一帮京剧票友,自娱自乐。在整齐划一的锣鼓声中,就有狗儿打的小锣。    
    每年的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有一年,中央电视台要搞一台世界残疾人日专题晚会。他们邀王铁成参加,他提议说:“我儿子能弹钢琴,可以弹《我的太阳》这支曲子。我再加一个配乐朗诵,这样就把主题突出了。”王铁成夫妇带着儿子多次练习,终于达到满意的程度。    
    演出那天,倪萍是主持人。她热情地走到狗儿身旁说:“我们的王蔚平已经坐在钢琴前了。来,跟阿姨握个手,再向电视机前的叔叔阿姨们致意。大家都在看着你呢。哦,妈妈也陪你来了,欢迎你!现在我们就让王蔚平弹钢琴,在琴声中,我们再来听一听一个有残疾儿子的父亲的心声。”    
    当狗儿熟练地弹起来、琴声响起时,王铁成开始朗诵:“朋友们,这个世界也许一切都有残缺的可能,但是,时间是不会残缺的。我经常想,假如我的孩子是正常的,那该有多好啊!——但是,不可能的。即便如此,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想家。我在想,有没有不残缺的事情让他去做呢……”    
    30年来,王铁成面对自己的智残儿子,费尽了心血,一步步、一件件教给儿子去做不残缺的事情,让他体味一个正常人可能享有的一切。王铁成的朗诵完了,儿子的钢琴声也戛然而止。    
    那一刻,王铁成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他紧紧地把狗儿抱住,泪水滴落在儿子憨憨的脸上,也滴落在多少有智残子女的父母们的心中。望着台上的父子俩,阎莉莉的心中翻腾着感情的波澜,多少往事映现在被泪水模糊的双眼前,几十年风雨同舟,为了他们的儿子,丈夫付出得太多太多。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Ⅲ儿子的明天怎么办?

    儿子的明天怎么办?    
    随着光阴的流逝,狗儿一天天长大,王铁成夫妇也渐入老境,他们不能不考虑儿子将来由谁管。再要一个弟弟和妹妹的方案否定了。王铁成有个傻儿子的情况,引起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们的关心。    
    前两年,他们家接到某地一对夫妇热情诚恳的来信,表示要把他们三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正在上大学的儿子送给他们,让狗儿能有个伴儿,将来还可照顾狗儿。信写得非常诚恳,除了对王铁成一家的关心和同情,没有任何其他想法。王铁成夫妇接到这封信,万分感动。但他们怎么能夺人之美呢!他们回信谢绝了对方的崇高义举。    
    这些年,王铁成一次又一次拿出几十万元捐给残疾人联合会,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他还给捐建的希望小学写信,让他们暑假时派一些老师带着孩子们到北京来参观游览,他承担全部费用。这是王铁成对残疾人的爱心,对孩子们的爱心,当他做出这些义举时,他不图回报。显然,他有个傻儿子,他对自己孩子的爱,必定是造成他义举的一个因素。    
    据说,时下欧美心理学界流行一个新的评介概念,叫“爱商(LOVE QUOTIENT)”。它作为衡量情感智慧的标准,和智商、情商一样得到重视。爱一个人,同时还要具备爱的能力和智慧,不管你多么爱他,也不要简单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的身上。    
    棹歌    
    香港导演王家卫,新片《2046》上映后又获得前所未有的轰动。为人低调的他永远带一副黑色墨镜示人,孰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墨镜是太太送给我的爱情信物,我永远都不会摘下。”    
    王家卫:    
    墨镜是我的爱情信物    
    文/利箭 曹曹    
    王家卫1958年生于上海,5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他的父亲是位海员,经常出门在外,母亲是位坚强的女性,从小对王家卫的影响很大。那时他们居住的房子附近有家电影院,是外国人开的,母亲几乎每天都带他去看电影。在那里,王家卫学会了熟练的英语,还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Ⅲ酒吧偶遇注定一生情缘

    酒吧偶遇注定一生情缘    
    1980年,王家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但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工作,无奈之下只好到九龙岛在牛仔裤专卖店做售货员。这里光顾的人群多为一些时髦女郎,王家卫帅气挺拔的身姿常常引来姑娘们好奇的目光。有一天晚上快打烊的时候,进来一位身材高挑、容貌清秀的姑娘,她点名要APPLE牌牛仔裤。王家卫拿着裤子上前让她试穿,并调皮地来了句:“小姐,我知道你的名字,你叫阿美。你参加过模特大赛对吗?”姑娘很诧异也很冷淡:“对不起,你认错人了。”付了钱她快步走出店门。    
    第二天一早,姑娘再次来到这家牛仔店中,不客气地对王家卫说:“阿仔,你怎么搞的?尺码根本不对,我怎么穿啊?”王家卫扑哧一声笑了:“我料定你今天会来找我,尺码我是故意拿错的,想请你喝咖啡,肯赏脸吗?”姑娘听他这么解释恍然大悟,不由得一笑。她掉进了王家卫布好的爱情陷阱。姑娘名叫卢湘冉,祖籍杭州,现在英国求学,家境显赫。    
    那个夏天两人每天都到海边散步,王家卫大谈他的电影梦想:“我一直期望自己能拍一部电影,一部真正能展示我内心的东西。”每当此时,湘冉就用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注视着他,王家卫感觉特别幸福。这段美好的初恋,王家卫后来拍进了电影《阿飞正传》的开头。    
    暑期结束时,湘冉必须回英国完成学业,而王家卫则要在香港继续自己的打工生涯。刚开始,两人还经常通信,互诉相思。可是不知为什么,湘冉的回信越来越少。后来,令王家卫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湘冉在电话里提出分手:“这样下去没有结果,只有痛苦。”    
    失恋对王家卫打击很大,朋友看他失落,就拉他去酒吧散心。那晚他有些醉意地对朋友说:“我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从现在开始,第一个进来的女人,我就要追求她。”话音刚落,就进来了一个戴墨镜的女人。王家卫和朋友开起玩笑:“一个女人这么晚了还戴墨镜,只有三个理由:第一个呢,说明她是盲人;第二呢,说明她在耍酷;第三呢,因为她失恋,她不想让别人看出她哭过。”朋友好奇地反问道:“那你觉得她属于哪一种呢?”“失恋!其实失恋很平常嘛,何必这样子呢?”这个女人刚好坐在他们旁边,听到了谈话,就抛过来一句话:“我看,失恋的人应该是你吧。”说罢摘掉眼镜冲王家卫等人莞尔一笑。王家卫的心事被人家一言击中,顿时哑口无言,尴尬不已。    
    这个女人叫陈以靳,当时在香港无线电视TVB做电视节目监制,为赶一部连续剧的进度,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眼睛熬得通红,只好戴着墨镜到酒吧来休息一下,没想到碰到了刚刚失恋的王家卫。一聊之下,她发现这个在牛仔店打工的小伙子居然对电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那晚,越谈越投机的他们竟聊了个通宵。“看不出你对电影有这么高的激情,我们电视台最近在招导演写作辅导班,你不如去学导演。”临别时,对幽默俊朗的王家卫产生好感的陈以靳微笑着发出了邀请。她摘下自己的墨镜朝王家卫递了过去,并风趣地说:“我想你比我更需要这个。”    
    望着陈以靳出门的背影,王家卫大喜过望地对身边的友人说:我明天就要去报名。    
    也许王家卫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对电影的喜爱,深深打动了主考官,他被顺利录取,从此王家卫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电影之旅。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Ⅲ真心相助成就恩爱夫妻

    真心相助成就恩爱夫妻    
    起步阶段,王家卫异常困惑,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创作课程对他这个没有基础的人来说显得艰难无比。他写的剧本总是不得要领,故事冗长难懂,对话缺乏精彩和传神之处,他那些大段描写心理活动与景物的段落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训斥:“这是剧本,不是作文!”    
    在王家卫接连郁闷了四五个晚上后,陈以靳敲开了他的房门。“这里是历届奥斯卡的获奖影片,这里是我搜集来的世界经典对白,还有我给你带了蓝山咖啡,很提神的。不要总是吸烟,对身体不好……”陈以靳关切的话语像一条轻缓的小溪瞬间拂去了王家卫心头的烦躁。“谢谢你,阿靳。”王家卫揉了揉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感激地说。    
    当时陈以靳是王家卫的上司,她了解王家卫的才华,更明白他的电影理想。在陈以靳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王家卫终于走出了“生涩期”,迎来了事业的曙光,同时他与陈以靳的感情也尘埃落定。    
    从1982年起,王家卫开始撰写电影剧本,虽在影视界小有名气,但他的事业仍没有太大突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