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162-做最成功的父母 >

第2节

5162-做最成功的父母-第2节

小说: 5162-做最成功的父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杜鲁门的母亲微笑地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地豆呢!”    
    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是,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的弟弟是这样评价哥哥和自己的:“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    
    这是何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来自于母亲的赏识。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总是有优点的,只要父母真正从内心去赏识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父母自豪的。    
    知心姐姐卢勤说:“小时候妈妈给我的鼓励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我觉得妈妈给我的爱,就表现在对我的鼓励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妈妈并不是在刻意赞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在家收拾屋子,妈妈一回来,就说:‘哇,是谁这么勤劳把屋子收拾得这么干净!’于是我就从门后边站出来。妈妈说:‘真想不到是你,你可真能干!’就这一句话,我便爱上了收拾屋子的活儿,总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如果父母没有发自内心,那么,所有的赞扬都是虚伪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赞扬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    
    知心姐姐卢勤还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经常打孩子,后来听了我的话,觉得的确应该常夸夸自己的孩子。回家儿子正吃饭呢,她就跟儿子说:“儿子你太好了!你真棒!”儿子说:“妈,你生病了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轻,都说胡话了。”    
    同事下午就来找我了,说儿子不相信她的赞扬。    
    我说你假惺惺的谁信哪。赞美的话要发自内心地说才行。    
    由此可见,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不要把孩子与别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而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    
    当你要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


《做最成功的父母》 赏识与赞扬细节2 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    
    遇到寒冷酷热,聪明的人逃开了;笨的人亲身尝试,却意外地在寒冷酷热中成长。笨的人逐渐认识到:“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    
    孩子的容貌也是如此,长得如何不能决定孩子以后生活得怎样。大多数情况下,努力才是决定孩子今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    
    聪明是一种个人资源,从大人到孩子,人们都会为自己拥有这一资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愿意别人夸他聪明,甚至有很多孩子为了得到聪明的“头衔”,常常在同伴面前常常装作不怎么努力的样子,但回到家里却拼命地学,从而保证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种错觉,以为聪明就是一学就会,样样都会,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绩,所以争相效尤,导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学习。    
    那些经常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数看成自己的聪明所得,把分数高低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且不愿意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战;而那些被夸奖为努力的孩子,则更愿意做出新的大胆尝试,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它们做好。    
    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家家小的时候学东西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他的父母非常苦恼。家家上小学了,就当父母都认为家家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家家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爸爸吃惊地问家家。    
    “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家家自豪地对爸爸说。    
    “家家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家家高兴地对妈妈说。    
    听了家家的话,妈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家家真努力,是我们的好孩子!”妈妈含着泪说。    
    有一个当老师的朋友曾经告诉我,在一个学校或者班级,通常有两种学生是最受老师喜爱的:一种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努力,从来都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满的;另一种是不算聪明却非常努力,从来都不为自己的不聪明而自卑的。由此可见,努力的孩子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    
    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先天优势,而是把观注点集中在孩子的后天努力上。应该告诉他:“成绩真不错,这都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这样赏识和赞扬他:“真是个努力的好孩子!”


《做最成功的父母》 赏识与赞扬细节3 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

    “妈妈,今天跑步我得了第一名。”乐乐高兴地对妈妈说。    
    “和谁跑步啊?为什么跑步啊?”妈妈淡淡地问了一句。    
    “今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比赛跑步。我是跑得最快的,老师夸我很有运动天赋呢。”乐乐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业吗?快去做作业吧!”妈妈好像没有听到乐乐说的话。    
    听到妈妈这么说,乐乐非常失望,闷闷不乐地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跑了第一名,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更没有夸奖他。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常常在孩子不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孩子过分的呵护,而当孩子需要父母赞扬和鼓励的时候,却因为怕孩子骄傲而故作冷淡。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多么值得父母赏识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和赞扬。    
    事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某小学的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期末考试之后,他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对两个班级考试成绩差不多的两组孩子做出评价。    
    对第一组孩子,校长在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就表扬了他们:“成绩真不错,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继续努力吧。”    
    对第二组孩子,校长一直等到下一个学期开始之后,才对他们说:“你们上学期考试成绩不错!”    
    一个学期以后,第一组孩子因为受到了校长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一致认为是校长的赞扬让自己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而第二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进步。虽然校长赞扬了他们,但时间已经相隔太久,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这种表扬,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个实验证明,孩子是需要赏识和赞扬的,并且家长要正确把握赞扬的时机。一般来说,在孩子取得成就以后,及时给予赏识和赞扬的效果最好,这时候,最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孩子最容易从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不是及时赞扬,而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再赞扬,效果则会相差很多。那时候,孩子已经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扬而失望,即使后来再补也无济于事了。    
    尽管案例中的妈妈没有意识到应该及时赞扬孩子取得的成绩,但是,孩子的爸爸意识到了。    
    正当乐乐不理解妈妈的行为时,爸爸回来了。爸爸发现乐乐很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爸爸,我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老师都夸奖我了,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高兴。”乐乐很委屈地对爸爸说。    
    “是吗?第一名啊,真厉害!和爸爸说说,都是和谁跑的?”爸爸很高兴地问。    
    “体育老师让我们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里我跑得最快,他们都不如我,被我落下好大一截呢!”    
    “真是好样的,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多吃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强壮,以后还要跑第一名,好吗?”    
    “嗯,我以后还要跑第一名。”乐乐高兴地跑到饭桌旁边,等待吃饭了。    
    作为父母,适时对孩子的成绩给予积极评价,告诉孩子你因他的成绩而自豪,这将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促使孩子乘势而上,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