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182-2049,相信中国 >

第9节

5182-2049,相信中国-第9节

小说: 5182-2049,相信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个可以借机调整战略、谋求最大利益的台阶上。大家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朝鲜不应该掌握核武器,因为这个武器的投掷方向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数。    
    日本十分清楚美国的第四次扩张,也明白中国的强大意味着什么,它有可能是处在最矛盾的位置,但也可以是处在两边都可以敲诈的有利位置。美国在日本的驻军本来就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抵御红色势力的南侵;二是牵制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展。日本对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也是一种矛盾心理,与美国的联盟是一种外交权衡的依靠。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也是相当的矛盾,它曾长期向中国提供大笔的日元低息贷款和无偿援助,但也不放弃参拜靖国神社和向中国表示礼节性的战争道歉,这一点已经成了经常点燃中国民族主义者怒火的打火机。    
    日本对于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表现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正如《朝日新闻》的一位国际事务评论家在文章中所写的:“日本发觉自己只不过是一台自动提款机,挨一脚才能吐出钱的提款机。”    
    对中国,给予中国的贷款无疑类似于一种战后补偿行为,持续不断的挑衅活动无疑又是一种警告和敲诈;对美国,从1986年制定强迫性的“广场协议”用以提高日元汇率,到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日本人很烦恼——为什么总是扮演这种提款机的角色?日本对美国明显的带有剥削性质的要求——日本提供经济支持而又很少给予政治回报的做法已经十分厌烦。“广场协议”导致了日本近10年的经济停滞,导弹防御体系又限制了日本独自发展军备的愿望,而日本希望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也一直没有得到实现!以其强大的经济规模而言,日本明显感到自己总是被排斥在国际决策权力之外,这被日本认为是一种不公平。    
    普林斯顿大学日本历史学家谢尔顿?加龙说:“看一看除美国以外的国家,那些能够在世界问题中发挥重大作用的都是二流的欧洲国家:英国、法国甚至瑞典。日本在一些问题的讨论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日本人根本没有要成为世界公民的想法,在改变美国的优势地位方面也没有做出什么努力。”③    
    日本目前还和美国保持着联盟的关系,但开始一方面利用这种关系,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影响中国。同时给予中国贷款和参拜靖国神社看起来很矛盾,但实际上都是日本影响中国的战略手段之一。从长远来讲,美国和中国都希望拉拢日本,但又对它强大的实力有所顾忌,都不希望它成为一支独立的、具有威胁性的力量。    
    日本也并非不可能成为中国的盟友,关键就是如何处理相互的地位和关系。美国和日本结盟是建立在日本战败以及面对前苏联的共同威胁的基础上的。而中国不可能走同样的路,最大的可能就是这种结盟能为双方带来的利益要大于失去的利益,谁都清楚,在经济网络遍布的世界中,几乎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亚洲命运决定亚洲的内因(3)

    同时,日本也在蹙紧眉头,其实日本对外界一向有自己的思考: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既能维持日本的亚洲大国地位又能占有亚洲的市场呢?它清楚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中国长期贫困也不利于日本,但也不希望中国重新剥夺日本来之不易的大国地位,所以日本只能在一个狭隘的区间内选择,即不能和中国全面对抗,也不能让中国过于超越日本,最好是能将中国纳入到西方七国已经控制好的世界经济体中,中国每赚得1元钱,日本就能从中国市场赚得1。1元钱,这样既能不过分限制中国的发展也能保持对中国的优势。    
    从长期来看,日本希望保持民族的纯洁性、大国地位和经济地位,但日本也很清楚每一个国家的理想都是在角逐中争取来的。中国和美国,甚至重新强大起来的俄罗斯都像巨大的板块挤压着日本,甚至在某种情况之下,这几个板块还会联合起来对日本施加压力,这种联合有时是战略性的,有时是技术性的。如二战时美国主导的战略性联盟,技术性的如历史上的三国干涉还辽等。    
    从经济层面来说,一个繁荣的中国比一个贫困的中国对日本更有利。日本认为:无论中国将来是比日本富强还是像今天一样相对落后日本,由于日本执行的都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政策,即开放中的保守经济政策,因而它都能获得巨大利益。相反,如果中国的经济像某些经济学家预言的那样将会崩溃,那中国处于维持政权的需要会加大专制统治,一方面可能会走向穷兵黩武的方向,一方面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动荡,无论怎样都会对整个亚洲造成严重冲击。当然,日本同样担心,中国经济的强大迟早会大规模增加军备,这不但会威胁到日本,而且还会令世界产生新的冷战。日本也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应付这种新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往往会产生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如果今天朝鲜真的走向核军事化,那日本必然要以自卫为借口也进行核装备。如果说朝鲜只不过是出于核蜂刺理论的想法而采取的一种威慑手段的话,那么日本的核军事化则完全是一个核超级大国的再现,此举必然要引起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甚至欧洲的一系列反应。从本质上来说,日本的核军事化和当初前苏联的核军事化没什么区别。    
    日本也清楚,担心归担心,但中国的强大必然要到来。因此,中国和日本之间迟早要重新排定座位,只是日本希望在这之前能够尽量影响中国,使中国能够更多地顾及经济利益而采取相对温和的对外政策,能够给日本更多的空间,不要取代日本的大国主导地位。    
    对日本来说,中国越来越强大的经济既可以购买武器也可以用来提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开发能力既可以用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用来改进导弹的性能。    
    因而,日本支持中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中来,同时也大力增加对华投资, 目的就是要将中国纳入到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网络中,以便日本用经济大国地位影响中国的政策。日本同时也在加快向大国迈进的步伐,以期更早占有更有利的国际地位,强化日本本来已经很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自然,这种大国化的步伐在没有遇到事关日本重大利益的时候,日本还是会在美国的大战略中谋求前进,而一旦遇到关系日本命运的局势变化,或者遇到合适的机会,日本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大国化。    
    日本自“广场协议”以来经济就陷于停滞,这种被迫的停滞苦果日本当然只能咽下,但日本的经济实力十分雄厚,日本也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经济和政策的调整。同时,日本丝毫没有因此放松谋求大国地位的努力,甚至可以说,日本借助经济停滞趁机宣传了日本惯有的危机感,强调日本军队合法参加世界维和行动的重要性,日本议会也最终解除了日本自卫队参加维和行动的禁令,并修改武器使用规定等。这也就是说日本基本已经取得和世界其它大国一样的权力,军事力量外派将不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显然,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这方面的活动近来日渐频繁,并且与印度、巴西和德国的合作也非常高调,简直就是势在必得。    
    日本自然清楚,一个国家最后的保障和最有力的制约手段就是军事力量。日本的海军实力实际上在亚洲仅次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如果情况紧急,日本仅几周就可以装备核武器,因而,日本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准超级大国了——这和世界承认与否没关系。    
    ●印度:佛的帝国,世俗的弱者    
    印度是一个一直怀揣着大国梦想却又不知道如何适应这个世界的国家。    
    在世界的眼中,中国和印度同是亚洲的两个巨大板块,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颇具可比性。但在比较研究之后又会发现一个根本的不同:印度是一个具有开放的系统和封闭的心灵的国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封闭的系统和开放的心灵的国家。    
    美国总统布什养了一只小猫,布什为其取名为“印度”,没想到这却惹恼了印度人,他们为此甚至冲击美国驻孟买的领事馆,“总统先生,不要搞错了。印度人是狮子,而不是猫。”    
    ——印度的民族主义很强烈吗?但印度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态度却十分温和,是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祥地。    
    ——印度是一个大国吗?但在现代国际政治中,印度却几乎一直处在边缘,甚至没有真正卷入二战。    
    ——那么印度是一个善良虔诚的宗教国家吗?但印度拥有核武器、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执行南亚的政策无疑又是窥视大国地位的行为。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印度:“全部印度历史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样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也许,经受了千年磨难的印度现在开始觉醒了,是吗?这还很难说。印度所执行的外交政策也是一种看似矛盾的政策:它既没有参加美国主导的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安全同盟,也没有参加东盟那样明显具有亚洲自我保护色彩的组织,或者和中国、东盟组成一种战略伙伴。在世界历史中无论什么样的国家,是超级大国还是弱小国家都要参与合纵联横的游戏中才能有所作为,但印度一直是一个例外。即使是在冷战正酣之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印度虽然偏向于前苏联,但却并没有真正执行过什么支持前苏联的政策或活动,事实上并不属于任何阵营。而印度倡导的不结盟运动被事实证明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参加万隆会议的许多国家仍然在冷战的漩涡中奔忙。    
    印度尽管拥有许多具有战略价值的东西,却似乎利用得很少。如印度几乎是环印度洋地区除美国以外唯一的大国;印度也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市场;印度还拥有几乎和中国一样的廉价劳动力;印度还是世界重要的宗教国家,它的佛教和印度教对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有重要的影响;印度还是英联邦成员,和英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印度似乎要比中国拥有更多一些的优势,然而印度和中国相比似乎总是慢一拍。


亚洲命运决定亚洲的内因(4)

    印度有时也在利用这些资源,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连续的整体战略。它的战略总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也没有一个连贯性,似乎它的外交政策是出于自发形成的而不是经过深谋远虑的设计。反观中国则在稳定地执行着一种韬光养晦的大外交,这无论在中国民间还是国际政治专家中都得到共识和认同,而印度的外交政策却缺少坚定的原则和灵活的调整手段。    
    印度国防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部长彼得?罗德曼说:“我们同巴基斯坦的关系对我们很有价值,我认为本政府不会无视这一点。巴基斯坦是一个处于世界上情况非常复杂的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我认为美国在那个地区有个朋友是很有好处的。”④    
    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宿怨举世皆知。    
    无论对印度的政策和战略评价如何,印度终归是我们身边一个重要的邻居。毕竟它政策的不成熟不能意味着就可以抹掉它在世界政治地图上的位置。关键就是不能让这种不成熟的政治再上演一次边境战争,也不能把它推向盎格鲁?萨克逊人的阵营之中。而且,它是我在后面所提及的构建日—中—印轴心的重要一环——如果这一轴心能够建立,那么仅从印度所能影响到的地域就可以成为一种制衡世界的重要力量。    
    例如,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设立了一个新的海上司令部——“中央直属区”之一的安达曼—尼科巴联合司令部。只要看看地图就知道,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南面,孟加拉湾的南部。这是一片大约由5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岛屿群,散布在很大的区域里(北纬6至14度、东经92至94度之间),而这一地区正是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连接的地方,也就是说,印度等于在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之间安装了一道印度门,钥匙当然就握在印度军队手中。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举世皆知,几乎整个东亚与欧洲、中东之间能源和贸易的海洋运输都要经过这里。印度设安达曼—尼科巴联合司令部,就是在进行一种宣示——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控制了这一水道,等于在和美国、日本、中国、中东国家,甚至欧洲国家的谈判中都多了一张牌。自然,印度的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